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17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

第六单元《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无暇”等词语并理解其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 重点:

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等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

(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

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

“想”好!

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

(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

是“山和水”。

是啊!

桂林的山水是很美。

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按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用“▲”标出。

(3)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

(4)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检查预习情况。

(利用小黑板或课件)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漓:

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

前鼻音。

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

可与“假”进行比较。

注意右边上面左边不封口。

翡:

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

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

与“恋”比较字形。

筏:

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2)检查对新词的学习及理解情况。

观赏:

观看欣赏。

翡翠:

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漓:

注意右边的写法。

瑕:

玉石上的斑点,无暇,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奇峰罗列:

罗列:

分布、陈列。

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危峰兀立:

兀:

高耸突出。

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汇报学习情况。

(1)课文是怎样评价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

(出示课件)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

(5)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了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写了桂林的山。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组讨论

(1)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桂林的“山”和“水”来写。

(板书:

山水)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结构形式

顺序:

“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

结构:

“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

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

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

(要求: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

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2)汇报学习情况。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

静清绿

B、(出示课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

(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

(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

(真静啊(ā)!

真清啊(ā)!

真绿啊(yà)!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

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

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

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对文章的写作特点,感悟到写作方法,还进行了感情的朗读和想象仿写,从而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在下一课时里再接再厉。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抄写描写水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仿照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写一个排比句。

3、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背诵1、2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

奇秀险

 

第六单元《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无暇”等词语并理解其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 重点:

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等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

谁来说一说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在写法上是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感悟“山”的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

导语:

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1)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

这段写了桂林的什么,它的特点怎样,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2)结合插图边读边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和句。

2、汇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

(1)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

板书:

奇秀险

(2)所表达的方式是怎样的?

(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

3、探究学习。

(1)体会作者再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出示课件。

A、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了比喻把句子写具体)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譬如:

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B、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用比喻来突出)

C、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采用形象的词语来表现)

5、想象说一说桂林美得怎样,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淋漓尽致。

6、体会理解句子的方法。

(出示课件:

1、读句子,2、想用什么方法写具体,如果用比喻句说出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

(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1)字面意思,画卷:

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段:

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段。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从图片和资料介绍中知道: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用“单引号”是因为它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3、再读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2)找出课文中的对偶句。

在句子下面画上“_”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对比写法和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把句子描写得具体形象,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以及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形式。

2、人们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

(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2、(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对桂林的赞誉,以及我国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

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念。

六、总结全文

是啊!

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地区,我国也不少,这些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觉,我们应该感谢它们,保护它们,热爱它们。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抄写第4自然段中的对偶句。

3、背诵课文。

第六单元《莫高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

【教学难点】

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幅莫高窟图片。

同学们,这幅图上是什么地方啊?

对,是莫高窟。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好吗?

(板书:

莫高窟)“窟”是什么意思?

(洞穴)为什么叫莫高窟?

(老师可以做简单介绍。

一种说法是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周围是大沙漠,其地形比敦煌绿洲高近百米,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便叫漠高窟,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另外一种说法是没有比它高的洞窟,也就是最高的洞窟。

这些知识老师也是通过搜集资料后才知道的啊!

二、交流搜集的资料。

1、同学们课前有没有搜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啊?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没有也没关系,我们有课文啊,课文就是我们的资料啊!

(生简单介绍)

2、多媒体出示几幅图片。

可以结合学生的介绍展示,让学生欣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并把课文读正确。

②圈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也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③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

1、学生自读,自学。

2、都完成上面的三个要求了吗?

我想检查一下,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多媒体出示几段文字:

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现存石窟492洞,如蜂窝般开凿在鸣沙山东麓(lù)的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其中有神态安详的卧佛,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游人看了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那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那些轻拨银弦,漫天遨游的飞天,更是把游客如同带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一般。

莫高窟的藏经洞曾藏有各种珍贵文物,但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部分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部分经卷。

3、试试看,老师把课文的绝大部分生字都结合在屏幕上的这段文字里了,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的读一读,听明白了吗?

4、给大家一个机会,自己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一下,有吗?

(佛(fó)肖(xiāo)弦(xián)瑰(guī)敦(dūn))

5、谁敢完整的读一遍?

(再正音)

6、这段话里四个字的词语也很多,你刚才自学的时候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了?

把你的自学成果展示一下。

(约2~3分钟时间交流,着重理解“惟妙惟肖”“威风凛凛”“啧啧赞叹”“宏伟瑰丽”这几个词语)在多媒体上将这些四字词语变色,齐读这些词语。

7、下面,我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请你从屏幕中找出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并读一读,明白吗?

板书:

彩塑(什么意思?

)——谁来读?

壁画(什么意思?

)——谁来读?

藏经洞(什么意思?

)——谁来读?

艺术宝库(什么意思?

)——一起读,好吗?

8、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发现没有,老师写的这几段话跟整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9、那谁能比老师更厉害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试一试。

(学生思考并回答)

10、有时候要把课文读长,有时候也要把课文读短,短到这样的程度,有助于我们很快的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内容背后的情感。

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去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自豪了?

是否悲伤了?

惊讶了?

陶醉了?

入迷了?

愤恨了?

忧虑了?

生气了?

高兴了?

……

(多媒体出示:

自豪、惊讶、入迷、愤恨、忧虑、悲伤、生气、高兴……)

11、同学们,每次上课我最期盼这种交流,对我来说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我想对你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谁来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慢慢说。

(学生交流)

四、练写生字。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

谁来友情提醒一下,那些字容易写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我提醒)

五、板书设计:

彩塑(什么意思?

)——谁来读?

壁画(什么意思?

)——谁来读?

藏经洞(什么意思?

)——谁来读?

艺术宝库(什么意思?

)——一起读,好吗?

 

第六单元《莫高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

【教学难点】

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导语:

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

现在我们大家先看一段莫高窟的录像。

(2)看完录像:

千年的石窟沉睡在苍茫大漠上,高远而深遂,宁静而亲切。

它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百年沧桑;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艰辛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走近敦煌,走近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

二、精读课文。

1、走近莫高窟

课文第一节中有句话概括描述了莫高窟的外貌,谁来读一读有关句子  (课件呈现画面)

茫茫沙海,陡峭的山壁,蜂窝似的洞窟里究竟藏着什么?

同学们回忆一下。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彩塑 壁画 藏经洞

2、欣赏彩塑,触摸“艺术”

(1)我们首先来欣赏彩塑,课文中的彩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采用“从中感受到”的句式回答。

(2)交流:

从“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感受到“数量多”;

从“有慈眉善目的菩萨……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感受到“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菩萨、天王、力士、佛祖,身份不同,形象、神态也自然不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人们塑造这些彩塑,都有不同的思想寄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人们塑造菩萨,是希望他,所以是“菩萨”

人们塑造天王,是希望他,所以是“天王”

力士两脚下各踏一只小鬼,是希望他们,所以是“力士”

还有一尊卧佛,那是佛祖涅盘时的塑像,涅盘就是死亡,瞧,它涅盘的的神态是多么安详!

它有多么宽广慈悲的胸怀啊!

(4)你能通过朗读把它们的特点表达出来吗?

(5)读得很好,这么精美准确的语言应该存储于你记忆宝库中,根据提示,把这几句话背下来吗?

引导背诵。

(6)这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仅仅四尊吗?

这2000多尊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如果用一个词语去形容、赞叹,你会用什么词语?

精妙绝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等。

(板书:

精妙绝伦)

请同学再来欣赏欣赏一尊尊彩塑(多媒体出示),你们说,这两千多尊彩塑是什么?

3、读赏壁画,领略艺术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请同学们读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想一想,它给你什么启示?

 板书(宏伟瑰丽)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

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壁画。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

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

面积之大,实属罕见。

你能将壁画丰富多彩的内容读出来吗?

(一生读)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

(一生读)。

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4)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

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

课件播放飞天图片。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①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

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把你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

②师范读:

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③引导美读课文: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

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

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

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

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

一起读——

(5)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

(课件出示)。

 

(6)指多名学生汇报交流。

  

师: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

(配音乐和画面)

(7)、小结:

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

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

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4、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观赏莫高窟,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

那就是轻声读读第4节,哪些字眼让你的心情难以平静?

请作些标记。

(1)课件出示图片。

那个曾经装得满满的藏经洞现在空空如也了,那些曾经被封存近900年的文物,包括唐玄奘不远万里取来的“真经”全都不在了!

它们被帝国主义者掠走了!

(2)课件出示文字信息,伴音乐:

①英国人斯坦因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件。

②法国人伯希和盗走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

③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低价非法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

④俄国人鄂登堡盗走经卷一批。

⑤美国人华尔纳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

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同学们,当你聆听了这些文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假如你就是一件被掠走文物,一尊珍贵铜像、一张出自高僧的手卷、或一幅精美的绢画,如今你被存放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你最想说些什么?

请写在课文一侧!

(3)交流。

三、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课件出示)指名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2)站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面对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想说些什么?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板书:

智慧的结晶)

(4)出示名言,升华主题

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又安详,令人神往不已。

现在让我们以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板书设计

彩塑(精妙绝伦)

18、莫高窟

壁画(宏伟瑰丽)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

 

快乐读书屋六《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卢沟桥的卢沟桥的狮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课后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准备:

收集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歇后语,导人新课。

歇后语导入: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说说歇后语吧。

(略)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卢沟桥的狮子很多)(板书:

多)就是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石桥,曾被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你能读懂马可·波罗这句话的意思吗?

二、品读课文、启发想象。

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怎么样?

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请你说说读课文后的感受。

(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

(有意思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2.略读“大小不一”的段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