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金融产品创新研究.docx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金融产品创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金融产品创新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摘要
人口老龄化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大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更为突出,通过对人口老龄化与金融市场的关系问题的讨论,分析人口老龄化对金融业发展产生的影响,阐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金融业创新的种类,及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背景下金融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讲述金融产品的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面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显示了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金融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解决困难时金融业体现出的实力,显示出金融创新在生活以及未来解决新问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关键字:
人口老龄化机遇和挑战金融产品创新
Abstract
Theagingpopulationhasbecomeaglobalsocialproblem.Chinaasabigpopulationbase,theageingofthepopulationtrendismoreoutstanding,theagingofpopulationandthe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financialmarkets,analysisofpopulationagingonthedevelopmentoffinancialindustryimpactunderthebackgroundofpopulationaging,thefinancialinnovationtypes,andfacedwiththeagingofthepopulationinthiscontextfinancialindustryfaces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nproblemsandfacetheseproblemsthemeasurestaken,showedourcountryfacingtheagingofthepopulationandtheeffortsmadebythefinancialindustrytosolvedifficultfinancialembodiesstrength,showingthatthefinancialinnovationinthelifeandsolvethenewproblemsinthefuturethegreatroleplayed.
Keyword:
Agingofpopulation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Theinnovationoffinancialproducts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及特点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口控制的问题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绩。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发展也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5%,就可以说明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按照这个标准,本世纪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其特点是:
老龄人口多,老龄化进程快,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以3%的速度增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
而且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60岁以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到202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65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4.37亿。
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了各种问题,同时也给金融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为金融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与创新中慢慢发展的。
1.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人口老龄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对金融业带来的压力,帮助老龄化人口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研究和探讨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上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市场化不足,竞争不充分,活力不强。
中小企业的贷款,经营的风险高,成本比较大,效益相对比较差,针对以上问题,国家最近几年也在推进金融的改革和创新,包括发展一些新型的金融机构,比如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担保公司等。
在这个背景下探讨农村金融创新问题,是及时的,有意义的。
金融产品的创新主要作用与意义有以下四点:
(1)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首先,提高了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
其次,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
第三,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
第四,降低交易成本,使投资收益相对上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进入市场,提高交易的活跃程度。
(2)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首先,金融创新通过大量提供具有特定内涵与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方式或融资技术等成果,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同时提高需求者的满足程度,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务的效用,从而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
第三,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的资产和盈利率。
(3)金融作用力大,为加强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对于整体经济运作的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一般是通过对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总量的影响及其作用程度体现出来的。
第一,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配置效率。
第二,社会融资和投资的满足度及便利度上升。
第三是各种投资与融资的限制逐渐被消除,金融创新后各类投资融资者实际上都进入市场参与活动。
第四,增加了货币作用效率,创新后用较少的货币就可以实现较多的经济总量,意味着货币作用对经济的推动力增大。
(4)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金融创新对西方银行体系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由于金融工具与市场的创新,银行业务日趋多样化,银行业变得更加集中,经营更为稳健,效率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利率厘定自由化,银行业务综合化,金融工具多样化及全球市场一体化必然带来金融机构间竞争的加剧,使银行经营风险大为增加,导致银行倒闭事件增多。
综上,现阶段研究和探讨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十分有意义的。
2人口老龄化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概况
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时,标志着这个城市或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从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看,当一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进入了顶部老龄化进程以后,意味着老年人市场的成熟。
在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较快,以及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出现的状况下。
中国的金融业也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面临外资银行的全方位挑战,特别是盈利水平较高的高端市场客户(中年事业有成者)的流失更为明显,因此,我国金融业只有在竞争中树立特色才能生存和发展。
老年人市场作为一个正在成长和未开发的市场,特别是在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化的金融机构必将形成对政府养老机制的有利补充,其中必然产生巨大的商机。
2.2人口老龄化给金融带来的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
在人口总体老龄化的同时,高龄老人增长速度最快。
二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
西方国家先进入工业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而我国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
而且我国在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较快,以及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出现的状况下。
(1)人口老龄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银行存款、银行贷款和银行中间业务三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
在银行存款方面,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和收入预期理论,人们会尽量平滑的趋尽一生的消费,人们会在年轻的时候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储蓄就开始转化为消费,储蓄率就会降低。
老龄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老年人自己的储蓄减少,还体现在对家庭经济产生影响。
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形式预示着年轻人的养老压力的增大,储蓄自然也会减少。
在银行贷款方面,我国老龄化的高峰是在2040年到2060年,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口将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这两部分人是现阶段住房和汽车信贷要求最强烈的人群,也是银行贷款的主要目标人群。
他们面临着自己的父母的养老问题,儿女的教育问题,自己的养老问题,随着医疗技术和费用的增加,他们的还贷能力就受到了考验,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银行中间业务会迎来新的机遇,老龄化会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财富进行长期规划和投资管理,如此,银行通过个人理财业务来规避各种风险就得到了广泛的需求,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机遇。
(2)人口老龄化给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我国养老保险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剩余部分必须通过商业保险渠道来解决。
老龄化对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的需求会增加,有利于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工业化、现代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各种新疾病的出现以及患病年龄的年轻化,为商业重疾险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外界环境的变化是促使保险业前进的动力,也是使保险业永葆活力的必要条件,保险业就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社保只能提供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具有覆盖面广,保障低的特点。
保而不包的社保远不能解决现代人面临的养老和医疗压力,需要依靠机制更加灵活的商业保险来补充社保的不足,保险产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居民对资金的运用,已不单纯局限于过去的储蓄与消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增加了对传统保险的需求,同时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在追求资金回报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关注资产安全,这样老龄化的到来给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3)人口老龄化给证券业带来了机遇
人口老龄化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机遇主要通过资金流动、风险偏好、社会保障资金总量等因素来显示。
资金流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一国范围内储蓄与资本市场上的流动,一方面因为不同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
一般来说,资本会从年老型国家流向年轻型的国家,这些年轻型国家工作人口所占比例处于迅速上升中,为给大量进入劳动年龄的人配置资本,这些国家需要更高的投资率。
风险偏好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风险偏好是不相同的。
老年人对风险的偏好更低,会更少的进入到风险程度较高的资本市场中去。
如此,风险偏好改变将会使股价下降,风险回升。
随着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基金的大量增加,又会有利于证券业发展,这样就给证券业带来了机遇。
2.3人口老龄化给金融带来的挑战
虽然人口老龄化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这也面临这很大的挑战。
中国的老年人有更强的储蓄倾向。
现在的老年人大多经历过战争和饥饿,因此普遍比较节俭,较年轻时有更强的储蓄倾向,消费的层次较低,愿意积累资金或投资。
多数老年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意愿差,对于诸如网络银行、ATM等蜂拥而至的产品和自动化,无形化的服务形式不适应。
对新的投资形式特别是高风险投资厌恶。
据统计,老年人在选择投资组合时,储蓄和国债的比例占85%以上,特别注意投资的安全性。
但由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处于迅速转变时期,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参与到风险较高的股票等投资活动中去。
(1)人口老龄化会带来银行的流动性不足
随着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人口老龄化在保证资产安全性的同时,也会要求其收益最大化。
这必然会寻求其他金融机构的安全性高的金融工具,也就是说会有一部分资金从银行流出。
如美国在80年代的银行业危机,表面上看是由于市场利率上升和银行利率的上限造成了这种“脱媒现象”。
而事实上,由于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资本逐利的特点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向了收益率更高的市场造成了银行的危机。
因此在金融结构变迁过程中,银行要特别注意自身的流动性问题,注意资产的“短借长贷”矛盾,解决好资产负债的不匹配,加强流动性和风险管理,以免出现因资金的流动性吃紧而引发银行危机。
(2)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要适度发展契约式金融机构
人口老龄化导致我国契约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别是基金,基金和银行的相关性很高,作为银行的对立面出现的基金。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导致其规模发展很快,基金的发展使银行面临两种风险:
流动性风险和低收益风险。
银行收益主要来源是存贷差,由于以贷款形式存在的资产缺乏信息的对称性,在资产面临风险时缺乏风险的套期保值手段,使其资金运营的成本加大。
银行为了克服其负债不利的一面,往往会加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提高流动性,也可以分散风险。
这也会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弱化自己在金融市场的传统地位,这也成为银行发展的“悖论”,这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人口老龄化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整来传导以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一方面,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宏观经济效果的能力取决于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和货币乘数。
银行具有货币的创造能力,而银行的这种货币创造能力取决于其负债结构,而人口老龄化就影响了我国的金融结构,进而影响了银行的负债结构,这样就引起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换句话来说人口老龄化引起的金融结构变迁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人口老龄化个人储蓄倾向增加也就是说个人的消费倾向降低,如果央行想通过降低利率试图扩大消费,效果可想而知,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明显受阻,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4)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市场的挑战
股市回报低与人口老龄化存在尖锐冲突。
目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有不断扩大之势,且已属于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为悬殊的国家之一。
在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
未富先老与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压制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历史研究表明,年轻的人口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人口老龄化则是抑制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力量。
这方面,美国、日本都有先例。
而在步入老龄化的中国,还存在巨大的养老金缺口问题。
因此,要吸引社保基金入市,较大的股票配置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低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3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目前我国金融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这不仅仅从老龄化与我国实情相结合,而且结合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我国金融行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3.1在银行业方面的金融创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金融业务产品的创新主要是资产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创新,资产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票据贴现业务、保理业务、个人信贷等几个方面。
票据业务创新一方面对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票据业务品种创新。
在保理业务方面,国内多家银行重视并大力发展保理业务,业务性质也由追索权的应收账款收购发展至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
个人信贷是金融业务中的主要项目。
“以房养老”的推行体现现阶段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及住房信贷的创新。
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随着传统的存贷利差在银行收益中所占的比重逐渐缩小,中间业务已成为国内各家银行追逐和拼抢的业务领域,而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潮流,中间业务既是国内银行业务发展和收入提升的重要成长点,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首当其冲的主要竞争目标。
开发了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储蓄产品以满足老年人较高的储蓄倾向,把银行储蓄业务与医疗保险结合起来,建立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要的储蓄产品。
营销方式创新,银行的营销,通过客户经理制的建立,形成了业务营销的骨干;通过媒体的业务介绍和形象宣传,使营销由点及面;通过优质的服务,使营销由表及里,征服市场。
由于金融产品同质化的特点,通过全面营销来凸现银行的形象与产品特色,成为开拓并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
而这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也最终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银行业的服务方面,开发各种代理业务满足老年人的代理决策需求,如为老年人提供理财服务。
虽然我国的老年人还没有像金融业发达国家的老年人那样意识到或习惯于借助金融机构来打理自己的财产,但是他们在理财方面的金融需要已经客观存在。
开展代缴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等各项费用,以及为老年人提供查询账户、账户支付、转账、信息咨询、修改密码及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服务,这不仅仅方便了老龄人群,同时也开发了金融业。
我国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创新出了许多金融产品,例如:
开发针对老年人的信托产品。
老年人丧偶的问题很普遍,在重新组成新的家庭后,财产归属问题随之而来,生前信托产品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而遗嘱信托由信托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制定理财计划,为子女提供生活或教育经费,满足了子女年龄较小或无力理财者的需求。
设立老年人服务窗口,老年人因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的改变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出现独立性减弱、害怕孤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
我国银行和证券营业部都已注意到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在柜台上放上一幅老花镜,在柜台前摆上一张高脚椅,但这些服务显然还远远未能达到老年人对金融服务的特殊要求。
3.2在保险业方面的金融创新
在保险业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产品审批逐步实行备案制以及灾害发生频率加大,老龄人口对保险需求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我国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外资保险公司纷纷涌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公司只有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满足日益严重的老龄人群对保险的需求。
同时,为适应保险市场的发展,推动保险产品创新,中国保监会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逐步放松对新产品的限制,实行了保险产品准入的备案制度,激发了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的热情。
另外,我国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影响,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顺应保险客户需求,各种意外险、巨灾险、农业险应运而生,已成为保险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财产保险产品创新。
一是家庭财产保险投资型产品创新,新型家庭财产保险投资型产品兼备保障与投资功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于一身。
其特征是:
第一保险保障范围大大拓展,逐步将一些新兴商品和收藏品以及其他特约财产都列入可保范围,第二保额成倍提高,过去家庭财产保险定额保单的最高额不超过10万元,新推出的家庭财产保险不仅将这一最高额提高到二三十万元,有的甚至取消了上限,完全以家庭所拥有的财产估值。
第三投资性增强,客户资金保值增值潜力提升。
二是责任保险创新。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种索赔案件不断增多,各保险公司顺势而为,不断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责任保险。
为索赔案件中各种纠纷的解决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
三是农业保险创新。
财产保险公司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风险防范、资金管理换和网络服务方面的优势,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在稳定农民基本生活水平,提高灾后恢复再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人身保险产品创新。
一是投资类产品创新。
投资类人身保险产品主要包括投资连结性保险、万能保险和分红保险。
虽然各投资类人身保险产品提供保险保障程度各不相同,投资账户、额度以及运行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但都无一例外地满足了投保人有投资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老龄人群对保险需求增大的要求。
近年来,各类投资类人身保险产品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投资连结性产品进入理性回归期,万能保险产品在市场上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态势,分红保险产品是目前保险公司保费的主要来源。
二是年金产品创新。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保险市场上年金类产品得到逐步发展,年金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在养老保障方面的需求,在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成为保险市场上的主要险种之一。
三是综合类保险产品创新。
这类保险产品常常集多种保障功能于一体,或者将相关保险产品打包组合,形成各种保险“套餐”(组合类),这种产品创新的实质是一种集成和复合组合创新模式,特别是大量组合类产品,其本身可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产品创新,而更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通过保险建议书为客户设计组合一套科学、系统和完整的风险保险方案,提供包括风险评估、保障组合、售后服务等内容的服务。
3.3在产品服务方面的金融创新
开发各种代理业务满足老年人的代理决策需求,如为老年人提供理财服务。
虽然我国的老年人还没有像金融业发达国家的老年人那样意识到或习惯于借助金融机构来打理自己的财产,但是他们在理财方面的金融需要已经客观存在。
开展代缴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等各项费用,以及为老年人提供查询账户、账户支付、转账、信息咨询、修改密码及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服务,这不仅仅方便了老龄人群,同时也开发了金融业。
我国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创新出了许多金融产品,例如:
开发针对老年人的信托产品。
老年人丧偶的问题很普遍,在重新组成新的家庭后,财产归属问题随之而来,生前信托产品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而遗嘱信托由信托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制定理财计划,为子女提供生活或教育经费,满足了子女年龄较小或无力理财者的需求。
设立老年人服务窗口,老年人因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的改变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出现独立性减弱、害怕孤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
我国银行和证券营业部都已注意到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在柜台上放上一幅老花镜,在柜台前摆上一张高脚椅,但这些服务显然还远远未能达到老年人对金融服务的特殊要求。
4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目前我国金融业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存在严重不足,政府及人们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我国银行业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创新的金融产品种单一,目前我国银行业务只是少量开办,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有很可观的发展空间从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整体规模还十分小;金融创新数量扩张快、质量低,由于金融主体素质不高,创新显得比较肤浅,同时我国金融创新科技含量小,深度不够,我国网络技术水平整体落后,限制了金融创新水平的提高;业务创新不均衡,从金融创新的动因来看,我国金融创新的动因有所偏差,金融机构创新的微观动机则偏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环境约束,作为经营主体来看,在很大的程度上,我国的金融体系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这种行业的垄断,不利于金融创新,另外,金融管制仍相当严格,过多的金融管制抑制了金融创新,社会公众金融意识淡薄不仅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助长了银行业务经营的惰性从而没有也不可能向消费者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零售业务。
4.2保险业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险产品创新的周期太长,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周期性,如果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及时创新,就必然落后,这也是我国保险业务多年来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服务创新的张力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老龄人群对保险服务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承保和理赔,而是包括保险咨询、风险评估、保险方案设计、承保后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保险条件优化和保险补偿等全程服务,只注重两端而忽略全程服务,势必造成业务脱节,失去市场,降低竞争力。
理论创新的突破不大,我国保险业学习借鉴了一些国外的保险理论,但还没有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比较成熟的保险理论。
4.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金融创新存在的其他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制度还是十分落后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