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4002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21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docx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编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宇宙没有中心。

宇宙仍在不断地膨胀。

(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

2.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恒星发光,是光源)

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

3.太阳周围由近及远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行星不发光,行星是围绕恒星转动的天体。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4.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5.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能无限分割下去,没有限度。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糖分子保持原来的甜味)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想看到分子要用电子显微镜。

目镜(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投影仪)倒立放大的实像。

6.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六种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液化和汽化、升华和凝华)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7.大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大多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时体积变大。

(水例外,水结冰时体积变大;冰熔化成水时体积变小)。

自然界中的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

体积可能变小,也可能变大。

8.所有的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都变大。

物质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且有规则,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有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没有体积和形状。

状态

分子间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难易压缩

特征

固态

分子间的距离很小

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很难压缩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

分子间的距离比固态稍大

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

难压缩

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

分子间的距离最大

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几乎不受力

易压缩

无体积和形状、具有流动性

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是:

液体难压缩。

9.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水结冰时体积将变大,液态的蜡在凝固时体积将变小,固态金属块熔化成液态时体积将变大。

10.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多原子分子、单原子分子)

分子都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

(×)

11.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此处用到了:

类比法

①用水波类比声波。

②在学习电流/电压时,将电流/电压比作水流/水压。

③在理解原子结构时与太阳系类比。

④在研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用弹簧的作用力进行类比。

12.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3.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周围有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但不是全部质量。

原子核的体积占整个原子体积很小。

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

原子在没有得失电子的情况下(中性原子),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

14.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15.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是:

nm。

1nm=10-9m。

常用来描述分子、原子的大小。

16.光年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天文学中常用光年表示天体间的距离。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

  例1 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

解析:

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答案:

电子;质子

1.宇宙是由____组成的,物质是由____组成的.

2.银河系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星系,描述它的大小最好用____做单位.

3.分子是保持____的微小粒子,直径一般为____.纳米是一个____单位,1纳米=____米.

4.一般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____,粒子间的作用力变____.

5.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水结冰时体积将,液态的蜡在凝固时体积将,固态金属块熔化成液态时体积将。

二、质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通常用字母m表示。

物体中所含物质越多,质量越大;

物体中所含物质越少,质量越小。

2.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主单位是:

千克(kg)

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

1t=103kg、1kg=103g、1g=103mg

1mg=10-3g=10-6kg1g=10-3k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角硬币2.2g;

一元硬币6g;一个苹果约100--200g;

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成年人50kg—70kg;一个鸡蛋50g;

一本物理课本300g.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都有质量。

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质量的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杆秤、电子秤。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天平是等臂杠杆。

在没有重力加速度的地方,天平无法称量质量。

熟记:

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②向右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标尺上的游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取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⑵天平的使用方法:

1估计被测物体质量,根据估计值选取合适称量的天平,并观察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这时横梁平衡。

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重新恢复平衡。

⑤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⑥读数完毕及时取下被测物体,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对应的位置,整理器材。

4.平衡螺母的调节方法:

把平衡螺母向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反方向调节。

如:

一个托盘天平未测物体的质量之前,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无论调哪端的平衡螺母都应向同一方向调节)

5.一架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移到另一张水平桌面上时:

需要先检查天平是否水平,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6.放被测物体和砝码时要“左物右码”,向右盘中放砝码时要“先大后小”。

7.游码相当于一个“小砝码”,它在标尺上每向右移到一格,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小砝码。

8.读游码在标尺上的数值时:

应该以游码左侧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

例:

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

  

(1)他将天平放在.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

  

(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的是         。

(3)图2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     g。

  解析:

根据杠杆的指针的偏向,确定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就是它们的放置错误;虽然物体和砝码放置错误,但天平仍然平衡,即:

小石块的质量+游码示数=25g。

所以,m石=25g-2.2g=22.8g。

  答案:

(1)左;

(2)砝码位置放置错误;(3)22.8。

  点评:

天平是重要的测量工具,也是中考必考内容,要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

对于第三个小问题解答,关键要从本质上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读游码示数时要注意分度值的确定。

9.如果被测物体和砝码放反了位置: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减去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

10.托盘天平上可调节的两个部件是平衡螺母和游码。

在称量前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不能调节游码;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11.砝码磨损(碰掉一块)时:

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

砝码上粘有小物体(生锈)时:

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12.天平的铭牌上标有“称量500g,感量0.5g”的字样的含义:

这架天平能够称量的最大质量是500g;游码标尺上每一小格代表0.5g。

观察图12并按要求填空。

图12

(1)I=_____A;

(2)m=_____g。

13.方法:

A、直接测量:

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

①测液体的质量:

先测空杯的质量m杯,再将被测液体倒入杯中,称出总质量M,则被测液体质量m液=M-m杯

②测微小物体的质量:

化少为多求平均值。

(累积法)如:

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m,可先测出50个大头针的总质量M,则m=M/50。

一张纸、一张邮票、一粒米、大头针。

③测整卷细铜丝的长度:

先用刻度尺量出1m长的细铜丝并测出其质量m,再称出整卷细铜丝的质量M,则总长度L=M/m×1m。

(取样法)

密度

1.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积相同的物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m木<m铝<m铁

2.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同一种物质,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即: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图象:

3.图像法:

①研究固体的熔化过程

②研究水的沸腾过程的特点

③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④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5.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变形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其表示出了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相同的这一特性。

“物质特性”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质,外部条件(温度、状态、压强)发生变化时密度也将变化。

6.单位:

m质量(千克kg)1t=103kg1g=10-3kg

v体积(立方米m3)1m3=103dm31dm3=103cm3

1L=1dm3=10-3m31ml=1cm3=10-6m3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g/cm3是大单位,kg/m3是小单位。

单位换算关系:

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103千克。

课本上的密度表:

①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②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密度不同(如冰和水)

③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

④固态、液态的密度一般情况下比气态的密度大。

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

(×)

练习题“

1.一实心金属球的质量为5.4kg,体积为2dm3,金属球的密度为多少?

2.一块铁板的密度为7.8×103kg/m3,测得它的质量为39kg,它的体积是多少?

3.一冰块的密度为0.9×103kg/m3,它的体积为2dm3,它的质量是多少kg?

7.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物质(材料),密度ρ相等,m与V成正比。

ρ1/ρ2=1/1m1/m2=v1/v2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变、相同)

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等都无关。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密度相同。

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⑵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V1/V2=1/1m1/m2=ρ1/ρ2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m1/m2=1/1V1/V2=ρ2/ρ1

8.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压强等有关。

①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②一般来说,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即温度变化时体积改变,因此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升高时会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会变大。

(水例外,水在4℃时密度最大)

③因为物质在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所以物质的密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在通常情况下,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固态时密度最大,液态次之,气态时密度最小。

(水例外,水在固态时比液态时密度小)

④一般来说,压强增大时体积减小,物质的密度变大。

9.①一新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

它的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②用温度计测体温时:

内部的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18℃--38℃)

③满氧气瓶用过一段时间后:

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④气体容易被压缩,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被压缩后,它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将变大。

10.普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为:

几百千克。

(200kg)

成年人的体积是:

50dm3—70dm3。

11.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铁球熔化后铸成一个实心合金球,合金球的密度是:

ρ=2ρ1ρ2/ρ1+ρ2

12.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铁球熔化后铸成一个实心合金球,合金球的密度是:

ρ=ρ1+ρ2/2

13.图象:

如图所示:

甲>

乙。

越靠近分子密度越大。

(越靠近分子电阻值越大。

)ρ=m/v注意:

观察横坐标和纵坐标

例题:

一块质量为18kg的冰块,它的密度是0.9g/cm3,则它的体积为多少m3?

如果这块冰全部熔化为水,则水的体积为多少m3?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

只要测出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

就能算出物质的密度。

2.物体的质量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用刻度尺测其长a、宽b、高h,由V长=abhV立=a3求出体积。

液体的体积可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形状不规则且不易溶于水的固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采取排水法间接测量其体积。

(方法:

把被测固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固体的体积。

说明:

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水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等效替代法:

①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一根同样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和像重合。

②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并)联的两个电阻。

③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替代固体的体积。

④用合力表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⑤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3.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根据测量的具体需要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并观察分度值。

(尽量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小一些的量筒,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减小误差。

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但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②把量筒放在水平面上,倒入适量的液体。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

(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的底部相平。

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的顶部相平。

4.适量的含义是:

固体能够浸没在液体中,且上升的液面不能超过量筒量程。

5.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是因为:

细而高的量筒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读数。

7.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②把量筒放在水平面上,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绳栓牢石块,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它们的总体积V2。

④计算石块的密度。

(先测质量后测体积,避免了石块上沾有水)ρ=m/(v2-v1)

8.测量盐水的密度:

配制盐水时:

水中溶解的盐越多,盐水的密度越大。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④计算盐水密度。

ρ=(m1-m2)/V

9.测量木块的密度:

(不溶于水且不沉于水的固体)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②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将木块放入量筒的水中,用细针将木块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记下它们的总体积V2

4计算木块的密度。

(针压法)

例3 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方的方案:

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

  

(2)小王的方案:

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______

  (3)按________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

  (4)图3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质量(g)

倒出油的体积(cm3)

油的密度(g/cm3)

34.1

 

16.8

 

 

  解析:

测量液体密度要测出其质量和体积,而小方的测量时,由于瓶内有残留的食用油,测量出的体积小于油的实际体积,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密度值偏大。

  答案:

(1)

  

  

(2)

 

  (3)小王,偏大;(4)17.3,20,0.84。

  点评:

密度的测量是中考重点,又是难点;本题立足基本测量,通过对比实验,对两个实验进行评估,选择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在解本题时即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分析题目所给信息,找出解题的切入点,减少盲目性。

悬坠法:

在其下端悬挂密度较大的固体,先将下端固体浸没在量筒水中,读出总体积V1,再将被测固体一起浸没,读出此时的总体积V2,则被测固体的体积为V=V2-V1

密度法:

将塑料块(0.9×103kg/m3)放入装有酒精(0.8×103kg/m3)的量筒中,自然浸没。

埋沙法:

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溶于水的物体。

溢杯法:

测量体积过大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即将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出的数值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

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

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1.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2.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

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

3.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于密度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4.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

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收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么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5.1kg的水凝结成冰后,它的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相同质量的冰比水的体积大)事实表明:

4℃的水密度最大。

6.水的温度从8℃降低到2℃的过程中,水的密度是:

先变大后变小。

7.液态的蜡凝固后,中间凹陷下去,说明:

液态的蜡凝固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变大;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分子的排列方式变化了)。

8.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增大了1/9;密度减小了1/10。

常考试题:

1.一只空瓶的质量是0.2kg,装满水后质量为1.0kg;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64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铁球,质量是156g,这个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ρ铁=7.8×103kg/m3)

 

3.用盐水选种时,要求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

现配制了0.5m3的盐水样品,称得其质量是600kg。

通过计算说明这样的盐水符合要求吗?

若不符合要求应该加什么?

加多少kg?

第二章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

3.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4.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5.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6.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①选取参照物,假定参照物静止不动。

②看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有位置变化则运动;无位置变化则静止。

7.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8.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参照物可选除研究对象本身以外的任何物体;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9.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选地面做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做参照物,另一个都是静止的。

加油机和受油机相对静止

月亮在云朵中穿行(云朵)

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

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

太阳东升西落(地面)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竹排)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

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方向一致,则相对静止。

例:

在20XX年全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1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解析:

从题意中可以看出,旗杆是固定的而旗子是随风飘动的,因此可以确定当时的风向一定向左。

甲、乙火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通过火焰飘动的方向来判断,甲火炬的火焰与旗子同向也就是与风同向,出现这一情况有三种可能:

其一甲静止不动;其二甲向右迎风运动;其三甲向左背风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故A、B答案不对。

从图中看乙火炬火焰方向与旗子反向也就是与风反向,出现这一情况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乙向左背风运动,并且运动速度大于风速。

故C答案不对,D答案正确。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