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729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3 教案.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3教案

3* 月是故乡明

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全文有七个自然段,紧扣文题,分为四部分,首尾呼应,构思精巧,感情层层深入。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引出“月是故乡明”的主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了对故乡和童年趣事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月亮的思念。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呼应前文,倾诉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课文中不仅引用了许多古代诗文,也有许多古雅的用词,显示了高度的文化品位。

课文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浓烈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课插图中,一轮满月挂在空中,烟波浩渺的苇坑倒映着月光,营造出幽幽思乡之境,有助于学生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语境的方式会认“徘、徊”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通过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阅读感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搜集思乡的诗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悟,拓展自己的理解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内心感受,感悟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不少生字笔画多、字形复杂,可将识字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比如,让学生在“烟波浩渺”“篝火”“澄澈”“风光旑旎”“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等词语中,识记“渺”“篝”“澄”“澈”“旖”“旎”“莱”“垠”“顷”“峨”等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

2.阅读教学

课文层次清晰,学生不难读懂。

可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找出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明白作者是借月亮表达对童年、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童年趣事”部分学生借助直抒胸臆的语句,能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

此后,教师可稍作引导,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比如,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如此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时,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成年经历”部分,可引导学生围绕“每次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写这些经历”等问题自主阅读,感受作者通过对比表达出的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表达运用

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课后,还可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布置延伸任务。

先告诉学生,有不少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再引导学生课外搜集相关古诗,和同学进行交流。

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利用班级文化墙进行交流、课前三分钟的汇报式交流。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古诗,丰富阅读体验。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一些思乡或者写“月”的诗文。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吟诵古诗,导入课题

1.谈话: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2.导入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看看国学大师季羡林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他心中对月亮又有怎样的感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月是故乡明)

3.出示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2009),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往事

1.过渡: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2.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2)读准多音字“燕”,出示词串。

燕京 燕园 燕山 姓燕

4.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1)出示阅读任务。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2)学生自主阅读,并根据任务提示在文中作批注。

5.全班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2)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3)将作者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产生的内心感受填入表格。

①小组交流,填写表格。

何时

何地

何“月”

何事

何情

②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何时

何地

何“月”

何事

何情

小时候

故乡(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无山衬托之月水月相映成趣

数星星;摇知了;在水坑边望月

对快乐童年的怀念;对美好明月的喜爱

六岁以后的四十多年

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地形

广阔世界中美妙绝伦的大月亮

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忘不掉故乡的小月亮

年事已高

朗润园

胜地;奇景

想念故乡苇坑里平凡的小月亮;对故乡的眷恋

板块三 再读课文,感悟内心

1.再次阅读课文,走进作者内心。

(1)品读作者描写国外月亮和国内月亮的句子。

(2)依次出示以下句子。

句段1: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①引导学生体会“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感知作者想用文字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却又无法说清道明。

感知“相映成趣”的意思是“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有趣味,有意思”。

②感受故乡月亮的“晶莹澄澈”,体会“澄澈”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学生带着喜爱之情默读句子。

句段2: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①指名朗读,交流体会,说一说作者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明确“胜地”一词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旖旎”是“柔和美好”的意思,“绝伦”指“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②师生合作朗读。

教师读描写国外月亮的片段,学生读“我”的内心感受。

句段3: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①引导学生明确“点缀”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的意思,“望夜”指“农历每月十五(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的夜晚”,“宿鸟”指“归巢栖息的鸟”。

②提问:

为什么作者写了故乡的月亮后还要写这么多地方的月亮?

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那么美,岂不是让故乡的月亮相形见绌?

这是对比,文章中将故乡的月亮和其他地方的月亮作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眼中“故乡”的含义,体会“故乡”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它融合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所以,思乡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

④师生合作朗读。

2.指名学生回答:

对比之下,故乡的月亮究竟好在哪里呢?

故乡的月亮饱含着我童年美好的回忆,使作者感到亲切和温馨。

3.小结:

季羡林爷爷走出了山东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

他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

板块四 回读课文,感悟表达

1.感悟写法。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突显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美,作者通过与其他场景作对比来表现:

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的月亮都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亮都不及故乡的月亮,月始终是故乡的明。

2.仿写句子。

示例:

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学生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对比句。

(2)课堂展示写得好的对比句。

3.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

因为那里有季羡林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

4.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

除了记得在故乡发生的事,他还记得故乡的什么?

他还记得故乡的景色,比如故乡的水。

5.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

(1)找出文中写故乡水的句子。

(提示:

第3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句子,并概括回答故乡的水的样子。

(3)作者写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为什么又要写水呢?

①故乡的水到处都是,虽然不气派,但也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②只写月亮显得有点孤单,且古代诗文中,陪衬月亮的,以山和水最多。

6.小结:

作者写家乡的月也好,水也好,都是为了借物抒情。

借故乡的月亮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故乡的一切都是他无法割舍、无法忘掉的。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季羡林爷爷心中的那个小月亮,寄托了多少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啊!

板块五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

2.过渡:

“思乡”是很多诗人热衷的主题,我们来看看诗人们是怎么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牧《随园诗话》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3.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季羡林笔下的月亮,也感受到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下大家可以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一下。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大胆放手,给足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读上几遍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营造氛围,畅谈所得。

在集体汇报交流展示环节,应注重营造活跃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适当点拨,或引发讨论。

3.适当补充,促进阅读。

在教学重难点时,光靠学生自己感悟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完全地理解课文内容,可补充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快乐练习

训练24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

“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

”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

“你这泼猴,十分无状!

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

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啊!

”此时俱甚抱怨他,又鄙贱嫌恶他。

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

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

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当日悟空与众等,喜喜欢欢,在三星仙洞之前,盼望天色,急不能到晚。

及黄昏时,却与众就寝,假合眼,定息存神。

山中又没打更传箭,不知时分,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

约到子时前后,轻轻的起来,穿了衣服,偷开前门,躲离大众,走出外,抬头观看

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

2、请根据名著内容说一说孙悟空悟出什么事情?

3、写出孙悟空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名称,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训练25

罗刹闻言,滴泪告道:

“大王,常言说,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

我的性命,险些儿不着这猢狲害了!

”大圣听得,故意发怒骂道:

“那泼猴几时过去了?

”罗刹道:

“还未去,昨日到我这里借扇子,我因他害孩儿之故,披挂了轮宝剑出门,就砍那猢狲。

他忍着疼,叫我做嫂嫂,说大王曾与他结义。

”大圣道:

“是五百年前曾拜为七兄弟。

”罗刹道:

“被我骂也不敢回言,砍也不敢动手,后被我一扇子扇去;不知在那里寻得个定风法儿,今早又在门外叫唤。

是我又使扇扇,莫想得动。

急轮剑砍时,他就不让我了。

我怕他棒重,就走入洞里,紧关上门。

不知他又从何处,钻在我肚腹之内,险被他害了性命!

是我叫他几声叔叔,将扇与他去也。

”大圣又假意捶胸道:

“可惜可惜!

夫人错了,怎么就把这宝贝与那猢狲?

恼杀我也!

”罗刹笑道:

“大王息怒。

与他的是假扇,但哄他去了。

”大圣问:

“真扇在于何处?

”罗刹道:

“放心放心!

我收着哩这厮神通不小!

又变作这等身躯,却怎奈何?

”太子笑道:

“大圣勿疑,你看我擒他。

”这太子即喝一声“变!

”变得三头六臂,飞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斩妖剑望颈项上一挥,不觉得把个牛头斩下。

天王收刀,却才与行者相见。

那牛王腔子里又钻出一个头来,口吐黑气,眼放金光。

被哪吒又砍一剑,头落处,又钻出一个头来。

一连砍了十数剑,随即长出十数个头。

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

才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只叫“莫伤我命!

情愿归顺佛家也!

”哪吒。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搧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1、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主要讲什么?

2、罗刹的丈夫是书中的哪个角色?

罗刹因拥有芭蕉扇所以她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

3、从此文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哪些性格特征?

训练26

厨师宰牛

有一个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他把牛杀了后,就用刀剔牛骨头。

只见他左手按着、双脚踩着、膝盖顶着,右手挥着牛刀,在牛身上划来划去。

他那准确而又熟练的动作,好像古代的舞蹈;发出来的那种和谐的声音,宛如美妙的音乐。

不一会儿的工夫,厨师就把牛分割完了,牛肉和牛骨收拾得井井有条。

梁惠王在一旁惊奇地赞叹道:

“太好了!

你的技术高明到这种地步,是怎么练成的呢?

厨师放下牛刀,说:

“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只见到一头头的整牛,不了解牛的内部结构,根本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下刀。

宰了三年牛以后,我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整头的牛,只是看到牛的各个组成部分,看到牛的关节和骨头之间的缝隙。

这样,该在什么地方下刀,就心中有数了。

到了现在,我根本用不着拿眼看牛,只要手一按,就知道该怎样下刀。

我按照牛的结构,顺着筋骨间的缝隙,让牛刀在牛的体内自由自在地运行,碰不上一点儿阻碍。

技术高的宰牛师傅,一年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刀慢慢地就钝了,技术一般的师傅,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去砍骨头,刀自然就坏得更快。

我现在这把刀,已经使了十九年,用它宰过几千头牛,可刀口仍然锋利无比,就像刚磨出来的一样。

这是因为我把到准确地伸进筋骨的缝隙之间运行,显得骨缝宽宽绰绰,刀子有很大的活动余地。

所以,至今我这把刀还是那么锋利。

梁惠王听完了这番话说:

“好啊,今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井井有条:

心中有数:

锋利无比:

2、写出跟“好像”意思相近的三个词。

()()()

3、厨师宰了三年牛以后,为什么他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整头的牛,只是看到牛的各个组成部分,看到牛的关节和骨头之间的缝隙?

4、梁惠王听完厨师的一番话后,“明白了许多道理”。

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训练27

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直爽,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

“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

“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我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

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

“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人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释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塞翁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3、这个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4、读了这个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训练28

李广巧计退兵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

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奉命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有三名匈奴兵又来侵扰,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三名匈奴兵,杀了两名,活捉一名。

李广的队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他们这边前进。

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他们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沉着地对部下说:

“我们只有百余骑,离大营还有几十里远。

如果我们逃跑,匈奴部将必定追杀我们。

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反倒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

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

部将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

到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又下令:

“全体下马休息。

”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

李广立即命令士兵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

然后他们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

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

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袭击,慌慌张张地领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兵安全返回大营。

1、结合上下问,理解词语。

光景:

胸有成竹:

2、李广的巧计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29

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艾子谓其父曰:

“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①家?

”父怒曰:

“吾之子敏②而且恃③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

“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

若知之,吾当妄言④之罪。

”父呼其子而问之。

其子嘻然笑曰:

“吾岂不知此也!

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⑤曰:

“子之愚甚也!

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

“非其父不生其子。

(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①克:

承担,胜任。

②敏:

灵敏,聪明。

③恃(shì):

依靠,此指具有。

④妄言:

乱说,造谣。

⑤愀然改容:

神色变得严肃。

改容,改变面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________________

(2)其二子甚愚: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当妄言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以布囊取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家?

(2)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

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3、你觉得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都有哪些错误?

4、艾子说:

“非其父不生其子”。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