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369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

《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docx

中南大学《刑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法兰克福的航班上与我国公民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当()。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

(C)由日本有关方面处理

(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

(A)

2.

王某教唆胡某(15岁)进行盗窃,某日晚,王某带胡某来到某厂区库房边,王某在外负责看人望风,胡某潜入库房内,盗走库内铜线等物品共计价值3000元,销赃所得2000元二人平分,对本案的正确处理是()。

(A)按共同犯罪,对王某以主犯胡某以从犯予以处罚

(B)按共同犯罪,对胡某以主犯王某以从犯予以处罚

(C)按共同犯罪,对王某、胡某均按主犯予以处罚

(D)只对王某一人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参考答案:

(D)

3.

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A)都是主犯

(B)都是从犯

(C)一般是主犯,有的是从犯

(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

参考答案:

(C)

4.

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参考答案:

(B)

5.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是犯罪的:

()。

(A)一般客体

(B)简单客体

(C)直接客体

(D)同类客体

参考答案:

(D)

6.

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刑罚处罚的,可以()处罚。

(A)从轻

(B)免除

(C)减轻

(D)免除或者减轻

参考答案:

(D)

7.

我国刑事法律的生效时间()。

(A)从刑法批准之日起施行

(B)从刑法通过之日起施行

(C)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

(D)从刑法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

参考答案:

(B)

8.

刘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汽车轮胎,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田某盗窃准备出厂的轮胎,构成盗窃罪。

刘某、田某的行为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

(A)盗窃的数额大小不同

(B)对犯罪对象造成的危害不同

(C)二人的身份不同

(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D)

9.

被告人马某,男30岁,20岁那年因受外伤导致双月失明。

后因犯诈编罪被捕,对马某的行为:

()。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属于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是: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地点

(D)犯罪目的

参考答案:

(A)

11.

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

(B)甲乙共同强奸妇女

(C)甲教唆13岁的乙投毒

(D)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D)

12.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

(B)

13.

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同抢得乙身上钱财若干。

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复杂的共同犯罪

(D)必要的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

(B)

14.

杨某带领邻居家5岁的小孩去游泳,因没看管好,致使其溺水而死亡。

杨某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其不作为义务来源是:

()。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先前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C)道德义务

(D)职务或业务所要求义务

参考答案:

(B)

15.

共同犯罪中的组织犯()。

(A)都是主犯

(B)都是从犯

(C)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作用的是从犯

(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

参考答案:

(A)

(二)多选题

1.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主要有:

()。

(A)任何犯罪都使犯罪客体受到侵害,但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

(B)犯罪对象是各种犯罪分类的基础

(C)犯罪对象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

(D)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则未必

参考答案:

(ACD)

2.

下列犯罪中,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的有:

()。

(A)抢劫罪

(B)盗窃罪

(C)遗弃罪

(D)爆炸罪

参考答案:

(ABD)

3.

关于刑法的溯及力,世界各国采用的原则概括起来有: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参考答案:

(ABCD)

4.

刑法的渊源(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B)附属刑法(C)单行刑法(D)刑事诉讼法

参考答案:

(ABC)

5.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所采用的原则,包含了以下()内容。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参考答案:

(ABCD)

6.

下列关于犯罪构成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犯罪构成指的是犯罪过程中出现的一切事实

(B)犯罪构成是构成犯罪的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C)犯罪构成实质上是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构成

(D)犯罪构成由我国刑法规定

参考答案:

(ABCD)

7.

下列哪些情况视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适用我国刑法()。

(A)在我国的船舶内犯罪

(B)在我国的航空器内犯罪

(C)在我国的国际列车内犯罪

(D)在我国的使领馆内犯罪

参考答案:

(ABD)

8.

赵某,男,15周岁,因喜好照像,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家商店内盗窃价值2万元的照像器材。

对赵某应当:

()。

(A)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

(B)追究刑事责任

(C)不追究刑事责任

(D)从轻、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

(AC)

9.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相似与区别是:

()。

(A)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B)二者均没有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C)间接故意根本没有考虑可否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过于自信过失轻信危害结果可以避免

参考答案:

(ACD)

10.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

(A)罪责自负

(B)罪刑法定

(C)罪刑相适应

(D)适用刑法平等

参考答案:

(BCD)

11.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

()。

(A)贩卖毒品

(B)放火

(C)绑架

(D)故意伤害致人重

参考答案:

(ABD)

12.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包括()。

(A)组织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牵连犯

参考答案:

(ACD)

13.

关于犯罪过失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犯罪过失是行为人所持的放任心理态度

(B)犯罪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类型

(C)行为人应当预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D)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参考答案:

(BCD)

14.

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分为()。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间接客体

参考答案:

(ABC)

15.

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包括()。

(A)犯罪对象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主体

参考答案:

(BCD)

(三)判断题

1.

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的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2.

立法解释就是指在刑法条文中对刑法进行解释。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3.

紧急避险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实行而不能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4.

只有犯罪的结果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5.

胁从犯指的是完全丧失了意志自由的人。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6.

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结果的,都应认为是犯罪。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7.

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且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立并未超过追诉时效的,适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8.

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两种基本形式。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9.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10.

精神病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11.

故意杀人罪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12.

事前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13.

赵某将邻居价值4000元的电视机盗走,赵某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电视机。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14.

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15.

对正当防卫行为和紧急避险行为,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16.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