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673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0-08-3115:

08:

02阅读190评论0字号:

大中小订阅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

00228

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C】P478与P101

A.保护改善生态环境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对这一概念可以解释为:

①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改变人类的生活质量;

②要实现发展以满足需要,同时又应当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某些行为,不至于因为当代人类的发展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③应当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2.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D】

A.仍应缴纳排污费B.仍应缴纳超标排污费

C.减半缴纳排污费D.不再缴纳排污费

【解析】《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并作了如下规定:

①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把保护城市水源和防治城市水污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有计划的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以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③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3.在我国,有权颁布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A】

A.省级人民政府B.省会城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政府环境标准的制定权:

p178页

①对于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标准标准,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

②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对国家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③对于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与样品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地方无权制定,只能由国家制定。

全国统一执行国家级标准。

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

4.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固体废物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B】(常考题)

A.命令B.调解C.仲裁D.裁决

【解析】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调解,不是行政裁决。

对此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明确规定。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能以作出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5.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D】(法律条文的掌握情况)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解析】《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6.除法律规定免责的情形外,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行为人【C】

A.若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

B.若主观上没有过错,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C.无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D.只有从事了违法排污行为,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解析】考查环境民事责任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

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无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法律规定,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责任制。

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

不可抗力、因受害人自身引起损失、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损失。

7.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D】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并逐步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工作。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应当包括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危害程度等内容。

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凡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区域,可以建立【B】

A.海洋资源保护区B.海洋特别保护区

C.海上风景名胜区D.海洋自然保护区

【解析】海洋保护区:

是指对于具有特殊价值和功能的海洋环境区域,以建立保护区的形式采取专门措施进行保护。

《海洋环境保护法》将海洋保护区分为:

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和海滨风景游览区。

该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凡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区域,可以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

9.排污者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C】

A.企业经营亏损,濒临破产的

B.因治理污染取得明显成效的

C.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

D.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

【解析】本题考查国务院颁布的于200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从本题的出题角度可以看出,每年新颁布或新实施的法律也是自学考试容易出题的地方,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考生也不应当忽视。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

排污者因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环境污染的,不得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修改为: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0.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A】

A.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B.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C.污染物排放的浓度控制制度D.水体保护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实行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是指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规定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再以限制总排放量为目标,确定各排污单位的污染物削减任务。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并对有排污量削减任务的企业实施该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11.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

A.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B.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D.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

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违反第十四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1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B】

A.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解析】本题考查控制固体废物转移的有关法律规定。

固体废物转移,是指将固体废物从某一地域搬运到另一地域的过程,但不包括在同一固体废物产生源内部的转移。

由于在固体废物转移的各个环节或过程中可能导致新的环境污染,所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此作了严格的规定。

对于在国内范围内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报告,并经接受地的省级环保主管部门许可。

13.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A】

A.限期淘汰B.强制拆除

C.限期治理D.强制关闭

【解析】本题考查《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内容——“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

”本题貌似超越了考试大纲范围,但是我们只要具备《水污染防治法》或《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有关清洁生产和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淘汰制度的常识,那么也能答对本题。

14.用地单位因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在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缴纳各项正常费用以后超过1年仍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C】

A.耕地使用费B.闲置补偿费

C.耕地闲置费D.保护管理费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保护耕地的法律规定。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15.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是【D】

A.以流域管理为主,行政区域管理为辅

B.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

C.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

D.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法》第九条规定: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依照本条规定,选项D比较合适。

16.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B】

A.核心区B.缓冲区

C.实验区D.外围地带

核心区:

核心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该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缓冲区:

缓冲区: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

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

经批准可以进入该区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外围保护地带。

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还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

17.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A】

A.禁止猎捕、杀害

B.经主管部门许可可以猎捕、杀害

C.大量驯养繁殖成功后可以猎捕、杀害

D.自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猎捕、杀害

【解析】法律控制野生动物的猎捕,规定:

(1)禁止捕猎、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实行猎捕许可证制度;

(3)规定禁猎期、禁猎区和禁止使用的工具、方法。

1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控制的主要温室气体是【C】

A.一氧化碳B.氟利昂

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解析】在大气层环境保护方面,重要的国际条约如下:

越境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长程越境大气污染日内瓦公约》;全球气候的保护方面有《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包含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内容,该公约旨在对各国产生温室效应气体和其他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

19.我国《渔业法》规定,引进转基因水产苗种必须进行【B】

A.环境影响评价B.安全性评价

C.风险性评价D.经济可行性评价

【解析】《渔业法》第十七条规定:

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必须实施检疫,防止病害传入境内和传出境外,具体检疫工作按照有关动植物进出境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引进转基因水产苗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具体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20.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倾废需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A】

A.大陆架B.公海

C.内海D.毗连区

【解析】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向另一国的内陆水域或领海领域倾倒废物必须征得另一国的同意才能进行。

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把倾废需要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因此沿海国在这两个海域享有倾废管辖权,能决定是否颁发倾废许可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

21.环境保护民主原则的主要理论依据有【ABC】

A.“环境公共财产”论

B.“公共委托”论

C.“环境权”论

D.“环境外部不经济性”论

E.“零增长”论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点。

加强国家对环境的管理,维护环境质量,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即实行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近年来国外学者为了给公众参与环境与资源管理找到理论依据,因而提出了“环境公共财产”论、“公共委托”论以及“公民环境权”理论。

2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CE】

A.制定政策B.制定法律

C.制定规划D.制定计划

E.建设项目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002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的是【ABC】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B.酸雨控制区

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D.烟尘控制区

E.每年空气质量指标高于二级的天数超过200天的区域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24.我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ABCE】

A.重点污染源防治

B.区域性污染防治

C.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

D.清洁生产项目

E.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解析】《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十八条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

①重点污染源防治;②区域性污染防治;③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④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25.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的清洁生产措施包括【ABCDE】

A.改进设计

B.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C.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D.改善管理

E.综合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基本规定。

该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考生应予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6.土地资源具有的特征包括【ABCDE】

A.固定性B.整体性

C.生产性D.有限性

E.不可替代性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资源的固有特征:

①固定性。

土地资源是典型的不动产,固定于地球表面,不能迁移。

②整体性。

构成某一区域的土地资源中的各种要素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③生产性。

任何土地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都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④有限性。

土地资源面积无论在整个地球上还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其数量基本上都是恒定的,不会人类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

⑤不可替代性。

土地资源无论是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以及劳动对象,还是作为动植物栖息、繁衍和成长发育的场所,都是别的要素不能替代的。

27.我国《草原法》规定,实行禁牧、休牧制度的草原包括【ABCDE】

A.严重退化的草原B.沙化的草原

C.盐碱化的草原D.石漠化的草原

E.生态脆弱区的草原

【解析】《草原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制度。

28.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应当实行特殊养护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ABD】

A.迁徙海洋生物

B.海洋哺乳动物

C.国际重点保护海洋动物

D.为产卵而进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

E.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鱼类

【解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对三类海洋生物资源应当实行特殊养护:

第一类是迁徙性海洋生物,公约要求沿海国和相关的捕捞此类海洋生物的国家直接进行合作和通过适当的国际组织来合作;第二类是海洋哺乳动物,具体包括12类海洋哺乳动物;第三类是为产卵而进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

29.《生物多样性公约》所指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ACD】

A.基因多样性B.营养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多样性

E.环境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相关内容。

生物多样性一般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对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已经被认为是当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和运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对人类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学上是一个最全面的概念,它包括了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属的生态系统。

30.需要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加以解决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包括【BCDE】

A.河流污染B.海洋污染

C.气候变化D.臭氧层破坏

E.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

3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

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主要方式有:

(1)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2)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3)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32.简述“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区别。

答:

(1)环境噪声:

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

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为界限,以界定和区分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

对于在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内排放的噪声可以称为环境噪声;对于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排放噪声及其产生了干扰现象的,则认为是环境噪声污染。

(3)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备排放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够成环境噪声污染,而仅仅是环境噪声。

33.简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其作用。

答:

概念: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它是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制度。

作用如下:

(1)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

(2)它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3)它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4.简述我国《水法》关于解决水事纠纷方式的规定。

答:

(1)地区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

在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在行政区域交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截(蓄)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2)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