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672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docx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2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学生:

某某某

指导老师:

张翠萍

 

X年X月X日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护士在工作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及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险,并提出预防措施,保证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安全。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

结果外科护士在工作中会出现许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应提高安全意识,掌握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及针对外科护理的培训,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技能,尽可能避免外科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掌握预防措施,提高处理能力,有效处理危险因素出现造成的结果。

【关键词】外科护士;危险因素:

安全防护

 

在医院的工作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比较多的人员,护士可以主要有内科护士,外科护士和手术室护士之分,内科患者接触疾病变化较慢,危重症少,手术室护士以协助手术为主,相反外科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并且危重症较多,因此外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也面临着更多的危险因素。

有诸多的危险因素,就需要更多的安全防护措施来保证外科护士的工作安全。

长久以来,外科护士危险因素安全防护问题一直是医学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工作事故的发生是每一位从业者均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1]。

目前,我国一些外科病症在急剧增加,由于多数外科护士缺乏对危险因素的足够认知,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危险因素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错误地认为危险因素离自己很远,因此并未对安全防护工作足够重视,直到惨剧发生才后悔莫及,因此外科护士对危险因素认知需要提高,医务工作者应该关注职业防护的话题,并且外科护士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让外科护士在身心健康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该研究将对外科护士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介绍,并提出有效建议,增强护士对危险因素的防范能力。

1外科护士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遇见的危险因素较多,且种类复杂,简要可以概括为生物性危险因素,机械系危险因素,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心理,社会压力等几大类【2】,接下我将为大家具体分析。

1.1机械性危险因素

1.1.1锐器伤

一个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会接触许许多多的玻璃或者金属锐器,如安瓿瓶玻璃,注射器针肉,输液枕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等等等。

由于要不可避免的接触这些医疗锐器,一个护士在一生的护理工作职业中,无一例外的均有被注射器针头扎上,玻璃安瓿割刺伤的情况发生。

在外科手术中被缝合针及手术刀片刺伤、割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当被这些医疗器械或称医疗锐器割伤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仅仅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传播血液疾病和各类传染病。

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由于时间紧迫,很多操作需要立即执行,手忙脚乱之中,很容易发生被锐器损伤的情况,且这种危重病人大多出血量较多,传染的机会也更大。

如刀、剪、玻璃安瓿割伤等,这些损伤大部分发生在危急病人抢救时。

据报道,锐器伤传播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它途径(皮肤、黏膜),它可传播20多种血液传染病[3]。

经血液传播的20多种疾病包括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严重到的性传播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疾病,此外,病原体还有可能通过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引起局部或者全身的感染,由此引起的疼痛,高热,全身不适症状也可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针刺伤口还有可能存在破伤风杆菌感染,是伤口发红,肿胀,破溃,流脓等等,各种疾病的具体发生几率将在下面的生物性因素中详细提及。

    

1.1.2针刺伤

针刺伤是锐器损伤中的一个大类,所以将它单独列举出来强调一下,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事故,主要发生在护士为患者输液时,为患者输液虽然情况单一,但这是一个护士医生中重复最多,学的时间最早,用的时候最长的一项工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避免针刺伤情况的发生。

针刺伤的职业危害主要是感染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上面说到的艾滋病,乙肝丙肝等。

据国际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10SH)提供的资料,美国每年大约有60~80万名医务人员被针刺伤,通过血液传播引起严重或者潜在的感染,如HBV、HCV或HIV的感染[4]。

   

1.2生物性危险因素

生物性危险因素其实就是在临床工作接触到的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由于患者众多,人流量大,医院会出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虽然医院经常进行消毒,隔离,但还是无法避免病原体的出现,因此,医院是一个病原体多的环境,俗话就是不那么卫生的环境。

正如上面所说外科护士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与患者密切接触,如防护不当有可能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沾染到皮肤或粘膜上,更有甚者可能被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关节液或者阴道分泌物感染,尤其是在抢救外伤性创伤的患者时,往往患者情况紧急、病情危重,需要护士争分夺秒的全力配合抢救工作,患者多有开放性的伤口,护士是首当其冲最先接触患者的,特别是在抢救大型灾难时,由于患者多,在繁忙的抢救过程中,非常容易疏忽了对自身的安全保护,因而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多,因此也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我国又是乙肝、丙肝高发的国家,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我国人口中的20%,随着艾滋病在国内的蔓延,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多,外科护士被感染上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几率也大为增加[5]。

我国是HBV/HCV感染较高的国家,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约有1.2亿,丙肝的感染率达到1.7%【6】。

这些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血液、体液传播。

外科护士工作的环境是面对创伤性操作,直接暴露于血液、体液中,属高危性接触。

1.3化学性危险因素

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可避免的接触大量的消毒剂和化学药物,其中外科消毒中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有含氯消毒剂、碘酊、碘伏、过氧乙酸、戊二醛、甲醛等等,在化学消毒剂被广泛的应用于伤口的清创消毒、标本固定以及地面、操作台的消毒等,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可以引起职业性哮喘和职业性皮炎,用于空气消毒时还可以灼伤呼吸道粘膜及肺粘膜,此处还可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人体的损伤极大。

护士每天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甲醛主要以呼吸道吸入而引起各种损害,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

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胸闷气喘、咽喉炎及肺炎、流感样症状等,直接危害医护人员的健康。

外科换药室内浸泡手术及换药器械的戊二醛气体对护士的身体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癌症患者是化疗药物的主要消耗群体,在肿瘤没有完全得到彻底根治前,化疗药物仍然是治疗癌症不可缺少的灵丹妙药,不过在治疗过程中,非常容易对操作者造成不良影响。

据现有相关文献报道,护士接触、吸入化疗药物,即使是比较微量的,长期下去同样会对脏器组织造成损害,甚至会引起畸形或癌变。

就我国现阶段化疗药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工作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7】。

由于配置药物的防护设施严重匮乏,操作人员在对化疗药物进行应用或处理时,一般不会带必要的防护用具,因此化疗药物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容易给医院环境与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1.4物理性危险因素

1.4.1紫外线和X线的照射

临床工作中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这些检查仪器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紫外线或对人家有害的光线。

尤其医生人数少,所以许多危重患者检查时护士都在陪护。

由于防护措施的缺少,紧靠口罩帽子,白大褂无法充分抵抗光线的侵袭,长期接触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如长期接触紫外线,空气臭氧消毒机消毒方法会引起护士皮肤过敏,皮肤炎症,胸闷气胸,恶心呕吐等不适。

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还有紫外线灯照射,大量接触可引起紫外线眼炎、皮肤红斑、胸闷、恶心等不适,而长期接触X线可引起疲乏无力,头晕头痛,食欲减退等,由于护士大多是女性,X性还会导致女性月经失调,生殖功能障碍,在妊娠时会引起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先天性畸形和发育障碍。

X线-术后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几乎所有患者均需每日床旁进行每天一到二次的X线照射,护士在监护危重患者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不能离人,护士通常在无防护设备的情况下长期接触X线,造成损害,如血象低下,易疲乏,植物神经紊乱等【8】。

1.4.2负重,运动性危害

从早上的护理交接班,查房开始,护士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护士在日常基础护理工作中,常常需要为病人翻身,为卧床病人更换床单,运送液体箱子和病人等操作中,这些操作都是体力活,还有抢救病人时需要保持特殊姿势,对于本不擅长体力活的女性,这些工作会造成护理人员腰背损伤。

1.5心理、社会压力

在医院中,护士可以说是级别比较低的工作人员了,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在与医生和病人的沟通中一旦产生误会,常常得不到认可,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工作疲惫感。

工作疲溃感是指由于持续的工作压力引起的“严重紧张”反应所导致的一组综合症状群,包括情绪疲溃感、工作冷漠感和个人工作无成就感。

护士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或者抑郁,对工作没有热情,处于低迷状态,工作时也是无精打采。

由于护士严重缺编,护士劳动强度及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导致护士对其工作的行为和态度发生了改变,护士人群中患高血压、焦虑、失眠、慢性疲劳症的人员越来越多。

另外,在社会上,由于护理工作劳动价值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个人成就感降低,这也可能是导致护士产生工作冷漠感的原因之一。

2外科护士工作中的安全防护

2.1针对机械性危险因素的防护

机械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锐器伤,其中尤以针刺伤为主,因此,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实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如护士再给患者换药的过程中,不要讲缝合针,刀片对准自己,传递过程中应减慢速度。

医用垃圾应该和普通垃圾分开放置并有明显的标识,使用后的注射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容器中,不要放在塑料袋中,以免刺伤,禁止注射器使用后重新戴上针帽【9】。

一旦被针刺伤或刀片割伤,可作如下处理:

以碘伏处理伤口;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成年人500U,定期进行乙肝血清学的检查6个月到1年。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对于机械性操作损伤的研究在国内外也越来越重视,并做了大量的研究性工作。

国外学者Hanan等都在研究并创制新的防护器具,即无针产品和安全注射器,并通过对战研究发现确实可以减少针伤的发生,而且还能提供准确剂量,并能促进使用后注射针头的处理。

玻璃碎片造成的创伤大多情况下是在单手敲安瓿瓶时扎手造成的,针对这些损伤必须依据操作规程,采取消毒,锯痕,无菌纱布衬垫方法正确完成。

2.2针对生物性危险因素的防护

生物性危险因素主要指各种病原体,病原体大多数会产生传染性疾病,对于这些疾病,应改变观念,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和强化,使护士了解到所有患者均有可能成为血液传播疾病的载体,了解皮肤被刺伤后的危险性。

洗手时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严格按照院感染控制科下发的七步洗手法,在接触每位患者、每次操作前后都要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10】。

戴手套:

当需要或可能需要解除有被血液或者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时,比如更换引流袋、抽血;进行进入体腔和无菌组织的侵入性操作时,若护士手上有伤口均需戴手套,护士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

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操作中如有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套后彻底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

积极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乙肝抗体,针对肝胆外科护士,更应该重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定期复查肝功能,护理病人前后要个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进行操作时戴口罩,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尤其是乙肝阳性,乙肝病毒DNA处于复制期的传染病人实施注射、输液、缝合、更换引流袋时更应该戴手套,小心刺伤。

乙肝传染期病人生活垃圾、医用垃圾,焚烧处理,垃圾处理严格程序化,标准化。

医院定期为每位职工体检,注射乙肝疫苗。

2.3针对化学性危险因素的防护

化学性危险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消毒剂和化疗药物,接触化学消毒剂时,严格掌握消毒隔离制度,应戴手套,口罩,有条件的医院可戴防护眼镜,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呼吸系统和眼部损害。

消毒时要关闭门窗,以免增加空气污染,护士应离开消毒场所,消毒完成后应打开门窗通风,带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对于戊二醛,必须保证在通风设备良好或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避免接触皮肤并远离火源,避免爆嗮与空气中,戴手套,围裙,面罩、防护眼镜,甚至稀释很高倍数时亦要做上述防护,浸泡的水槽及放弃药剂均需处理【11】。

甲醛使用后的残渣或空瓶都应密封后及时深埋,避免在空气中会发造成污染。

接触化疗药物时,如不慎触及皮肤可立即用清水冲洗,药物应现配现用,尽量减少暴露的时间,用后的安瓿瓶用塑料袋紧密包裹后及时处理,以免余药发挥污染空气。

化疗药物配置场所应有通风设施,护士定期复查血常规,根据情况调整工作岗位,保护护士身体健康。

医院可以车鞥里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减轻病房护士的工作量,也保护了护士的身体健康【12】。

2.4针对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对于紫外线的消毒,要避开紫外线光源,带上扩目镜,不暴露皮肤。

消毒后先通风在进入室内。

另外护士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和特点,合理活动,计划劳动量分配,尽量减少对身体不必要损伤。

紫外线消毒时,必须关闭门窗,护士应离开消毒场所,必要进入时应该戴防护眼镜盒口罩以保护眼镜,减少呼吸道吸入,消毒后通风,过15min左右再进入,可避免吸入空气中残留的臭氧。

对X线的防护,主要可以分为屏蔽防护,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三类。

屏蔽防护是如果必须进入照射范围,条件允许下可穿铅衣,佩戴铅眼镜和铅颈领。

距离防护是1m以外的护士放射安全性是可靠的。

时间防护是尽量减少X线照射时间,最好控制在30S内【13】。

2.5针对心理,社会压力的防护

要从医院和护士本人两方面采取措施。

医院方面,从行政、组织上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工作情况,管理者经常关心护士的工作与生活。

维护室解决实际困难。

根据科室特点设立了特殊岗位津贴,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实行人性化管理,弹性排班。

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将排版要求提前一周夹在排班本中,在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的前提下。

护士长尽可能给予满足。

改变以往对待错误的观念,发生错误不急于追究某个人的责任,而是分析系统或流程是否有问题,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14-15】。

护士自身要学会调节减压,如在工作之余散步,羽之心朋友聊天等,以放松心情,调整情绪,减轻疲劳。

3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是联系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生直接不可缺少的纽带,是医嘱的执行者,肩负着重要泰山的责任。

而对于外科护士,由于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承担的责任也就更大一些,更需要我们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外科护士的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是无时不在的,但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有信心,做好安全防护,认真执行每一个环节,保护自己的健康,保护病人的健康,为自己负责,为病人负责,更为医院,为家庭负责。

 

致谢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

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

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吕老师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使我受益匪浅。

本论文的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

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国家开放大学对我的培养,感谢学校所有老师及同学对我的帮助。

最后要感谢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作者。

 

参考文献

[1]谢新丽.外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B,2018,30(12):

170-171.

[2]周珊珊.外科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15(30):

123

[3]文位敏.外科护士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防护[J].世界最新信息医学文摘,2016,14(18):

216.

[4]马秀琴.临床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

(1):

78.

[5]刘巧玲.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J].2014年河南省腔镜护理管理新技术新业务研讨班论文集,2014,10(11):

2624.

[6]晋敏.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预防方法[J].中时间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3

(2):

71.

[7]黄水利.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5(4):

919.

[8]林娟.探讨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5):

164.

[9]王玲.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J].2014年河南省现代护理理论与询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2014,11

(1):

10-11.

[10]桂香月.急诊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22(22):

2881

[11]赵宁.神经科护士脑卒中相关因素调查[J].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39(5):

466.

[12]陈娓娓.感染科护士护理工作中操作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症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38卷(8):

757.

[13]张宏睿.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4,9

(2):

78.

[14]任细妹.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管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4,8

(2):

453.

[15]吕信.手术室的职业危险因素及自身防护[J].大家健康(学术版),2008,15(22):

6.

修改意见:

1.注意论文格式,参考范文;

2.杜绝抄袭,重复率不超过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