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659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docx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

内容摘要: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与落实,但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实中还是存在着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不会写作,言语空洞,无细节,不会组织语言与结构,缺乏想象力、创新力,缺乏真情实感诸多现状。

教师中远离或背离“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教师写作水平低下,对学生写作缺乏日常的积累指导和系统有效的课堂指导,为考试而写作的现象,忽视低、中、高年级教学衔接等现象,导致作文教学脱节,严重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改变这些状况,语文教师的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做起,转变教师作文教学的角色,当好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写作素材的铺垫者;习作兴趣及情感的激发者;习作过程的引领者、策划者、合作者;学生习作的欣赏者。

更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使习作训练更高效,真正的从“教”师变为“导”师。

关键词:

新课标农村小学作文学生现状教师现状转变观念专业提高转变角色从“教”师变“导”师

正文:

就语文这一基础学科而言,作文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语文素养的高低。

新课标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提倡自由表达,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和独特的感受。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理念与方法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尝试与落实。

但是,我们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现实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现象还相当突出,相当部分的教师还是远离或背离“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试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的所见与所感: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现状

1、缺乏深厚的兴趣,写作积极性不高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有了兴趣,做事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郭沫若也曾说过: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对他所从的工作有浓厚兴趣的人。

学生的作文习作亦然。

令人担心的是,许多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怎么感兴趣,在观察中,通常也是自然敷衍,有“眼”无“心”,印象不深,到作文时,当然也就头脑空空,没有内容可写。

渐渐的就形成了害怕写作,逃避写作的恶性循环,更谈不上有写作的动力了。

2、作文题材的单一雷同,内容贫乏,抄袭应付情况严重

近两年在抽查学生习作和老师批改学生习作情况时,我常常看到学生作文的题材非常单一,习作雷同,抄袭现象十分严重。

三年级有位老师曾经给学生出过这样一个写作题目“第一次××”,抽检学生作文本时我发现他们班近五十名学生题材仅仅是限于洗衣服,洗碗,做饭、扫地、拖地这些很老套的话题,最后清点了一下,全班竟然有超过打半学生写的是洗碗、和做饭,我不禁哑然。

四、五年级学生写《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且内容大多是:

自己生病,爸爸妈妈怎样着急,怎样照顾自己;下雨天冒雨给自己送雨伞;爸爸妈妈又怎样乐于助人等,题材类似度相当高。

还有一次三年级一位老师布置学生一篇题为“我爱家乡的××”的单元习作,我更惊奇地发现有近半的学生抄袭作文,许多本属于北方的水果、作物等硬生生地被学生变作广州的特产。

有七八个小同学在写爱自己家乡(广州白云区)时竟写到:

我爱家乡的三步岗,这里到处是野花、野果,还有木耳、紫貂、人参等名贵药材,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真令我哭笑不得,很明显的生搬硬套。

从老师那儿了解到,每次习作有近半的学生写作都会从作文选上改编甚至抄袭。

虽说现在农村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在生活内容、生活经历、知识面等的差距越来越近,但在把握作文题目的过程中定位不准,不会从“小”处落笔,把文章的范围定得过于大的情况还是相当的严重,这样的作文难免造成空洞之感。

还有学生的作文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亲身经历的,也存在空洞的弊病:

如写事一类的文章,他们大多用“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来,不能抓住某件事来具体的阐述,毫无重点可言。

更有的学生购买和收藏了许多的作文书,一到写作文,就捧出这些“法宝”,移花接木,按照作文刊物照搬照抄,这样的文章自然没有真情实感。

3.、语言贫乏,腹中无货,缺乏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相对于城市小孩,农村小孩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对事物描写时,无法做到具体生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或词不达意,或枯燥苍白。

究其原因,固然有少数学生是由于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表达不清,而更多的是腹中无货,语言贫乏。

有贮存,才有输出,这是起码的常识,写作也一样。

要想医治其“无米之炊之疾”,唯有对症下药,教育和训练学生注意积累语言。

丰富学生语言的途径很多,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之外,还得提倡学生多读、多听、多写。

不但要熟读课本上的典范精品,而且要“精”、“博”结合,多读好书。

这样才能课内外相结合,互相促进,使他们的语言日益丰富,腹中有货。

4、学生作文结构单一,写作技能差

 总体来讲,大多学生的作文结构安排还算得当,但三、四年级基本都是用“总分总”的三段式结构形式,五、六年级情况稍微好些,但还是使用“两端短,中间长的三段式”情况还蛮多。

没有突出文章主题,叙事详略不当情况还是相当严重,一部分学生作文结构安排混乱,段落之间分的不明确。

如何安排更合理,如何使用过渡句(段)使段落之间衔接更加自然还是无法把握。

 在描写方法方面技巧还是有所欠缺。

如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时,更是清一色的:

她(她)长着圆圆的脸,浓浓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长长(短短)的头发,小小的嘴,在他们的笔下周围的人都长了同一个模样。

在写人的文章里,他们不知道怎样用神态、动作、语言来描写将人物写生动、写活。

其次,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无区别的乱用,任何地方都用上逗号,整篇文章就句末一个句号。

个别差的学生干脆不用标点,令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伤透脑筋。

更令人头痛的是,许多孩子都习惯用广州方言、地区方言或网络语言写作,语病多,让人猜个半天。

我想这都是因为学生语文课程学得不太理想,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较差,所以就造成写作技能低下。

这些,都要求我们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从基础抓起,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5、缺乏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小学生们通常都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在:

(1)观察没有目的。

多数学生观察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

(2)观察没有顺序。

观察人、事、景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整体到部分……学生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结果造成作文时思维混乱,没有条理。

(3)观察没有重点。

在对事物的全貌有了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

学生在观察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深入、反复的观察。

   与城市孩子对比,农村学校孩子作文还是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

作文的事例通常不典型、不新鲜;描写事物也不生动、不具体,想象不丰富。

在描述“我的妈妈”、“我的好朋友”时,很多学生都写道:

“瓜子脸,乌黑的头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妈妈(同学)十分善良,乐于助人”。

在写“我的朋友”时,总是描述我的朋友怎样帮助我学习,下雨天送我回家等。

情节类似,细节描写粗糙,语言枯燥,感受不深刻。

这些,都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开拓学生写作思路,激发他们写作灵感。

既要教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还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设法开拓孩子们的视野,鼓励孩子的新奇想法、新的观点,勇敢地表达真情实感和独特的感受。

(二)教师现状:

1、教师不擅长写作,写作水平低下或长期不写造成技艺的生疏

《教育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教师,你能作文吗》的文章,对教师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和拷问,用语尖刻,批判彻底,但这确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实情。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中我发现许多语文教师不愿意、不善于写作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计划到总结,网上下载应付了是情况严重。

学期末,学校教导处总会接到不少语文老师一模一样的班主任工作总结。

相当部分老师十几年来,甚至没正经的写过正式写过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或总结。

基于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这一目的,我校学期初原打算举行一次“教师下水文”比赛,想法刚提出,竟有相当部分的老师以学期工作繁多、年龄超过四十为借口推辞参加。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震惊和深思!

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分内之事,就如同美术教师会画、音乐教师会唱。

一个语文教师要是自己不能写,又怎么可能去指导好学生作文?

要是自己都构思不出篇文章,又怎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教学当中去,以便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兴趣。

”由于语文教师对学作的冷漠和不擅长,难道学生就会对写作热情和擅长了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语文教师能写,更深层的是还能影响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或是影响自己讲课时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设计等。

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说:

“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

”确实,能写的人对教材的分析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对作品的本质特征更有高于一般人的敏锐感悟力和评判力,他们的课往往用语生动,个性鲜明,深受学生欢迎。

而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因为没有写作的体验,于是上课更多的是对教材表层的理解,或依照教参的现行说法人云亦云,整堂课中没有“我”的主体意识和对教材进行的再创造,上课冰冷、刻板、乏味。

学生不喜欢语文,语文教师不受学生欢迎。

2、缺乏日常的积累指导和系统有效的课堂指导,急于求成

不少教师急功近利思想还是挺严重,希望通过自己的秘法传授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语文素养的高低,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来自长期的积累。

农村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写作积极性不高,不会写作,言语空洞,无细节,不会组织语言与结构,缺乏想象力、创新力,缺乏真情实感诸多现状,很大的原因是缺乏了日常的积累。

课外阅读量缺乏,导致学生知识贫乏,思路狭窄;词语积累缺乏,导致语言苍白无力;语文实践活动缺乏,导致了缺乏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

在教师方面,农村小学相当部分教师是由民师转正的半路出家,对写作理论掌握不好,自身作文能力不高,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

首先,作文指导课缺乏有效的指导,还有一些走捷径者,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作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习惯依赖。

其次,在作文训练方面,未严格按照年段要求,训练没有计划性、阶段性。

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另外,在作文的批改上也欠缺仔细、灵活。

比如不考虑孩子年龄特点,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3、为考试而写作的现象严重禁锢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不少教师的作文课紧跟考试,试卷上出什么题就写什么题,呈现出一种盲目应试、散乱无序的状态,严重禁锢了学生视野与思维,背离新课程标准要求。

上学期末,我区三年级期末检测卷中出了这样的一个内容写作题:

创编“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童话故事”。

试后,我对三年级试卷进行了复查,却惊奇地发现三年级三百多学生地作文竟然有98%学生都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小动物之间比赛的童话故事”。

带着这个疑惑,我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了解了情况:

原来前者命题是三年级其中一次单元写作要求,可由于自己区单元检测卷中写作题是要求学生编写“小动物之间比赛的童话故事”,我们的老师为了“一举两得”,竟然商量好:

干脆直接把单元检测卷的写作要求当成了课本单元的习作题目进行训练,最终造成了有98%学生都“清一色”写了“小动物之间比赛的童话故事”的现象。

(另外2%也都是离题,不符合要求的作文)对此,我对这些老师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我想:

这也许不是普遍的现象,但它的发生也为我们敲起了警钟:

这种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和行为带给孩子们的会是什么呢?

4、推卸教师的指导责任,避重就轻的现象相当严重

谈起作文,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这当中的原因很多,家庭、学生、教育基础设施,信息方面就更不在话下了。

小学生的写作,也正是处于初学阶段,学生不会写,没有恰当的内容,叙述起来乱七八糟的现象是常见的。

对此,许多教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更无对策。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把过错往学生头上推,批评学生愚笨,贪玩,怕困难,对学习马虎,不完成作业,或埋怨家长不重视孩子教育问题,不督促好子女作业等等。

但,作为教师,是否想过,自己的责任吗?

前段时间,下班回家途中被一位五年级的家长挡住了去路,原来她儿子语文老师的“投诉”她的小孩五年级了,可是写作却一塌糊涂,她非常担心,于是找我帮忙找位语文老师给他孩子补习写作。

她说:

“我们家长是外行,怎么懂得如何指导孩子作文,孩子也算聪明,上了整整五年学,竟然啥都不会写,我很想帮助孩子,但是又怕教得不对”。

家长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她在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写道: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

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儿,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

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

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

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

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

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

这是一个母亲对教育的叩问,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回答这样的叩问?

教好学生是我们的职责,是教师的性质所决定,与其批评与责怪,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去引导他们真正掌握写作知识呢?

教师们在感叹“现在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同时,有没有意识到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知识在更新,自己十几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学与指导的方法是否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满足新课程、新教育的需要呢?

既然新课程对教师要求更高、更严格、更全面,老师们也应当努力学习,探讨与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

5、忽视低、中、高年级衔接,导致作文教学脱节

 农村小学的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与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不注意衔接。

师生的心目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意识:

到了三年级,才跨入了“作文”的门槛,因而,低年级段忽视了“说话与写话”这两项训练。

倘若要消除三年级师生的作文压力,就必须重视低年级段的“两项”训练。

培养学生学习说话、写话的兴趣至关重要,要规范其教学,真正把“两项”训练定位到作文教学的教研日程上来,与中年级等同对待,使低中衔接起来,不致脱节。

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或者重复指导,缺乏层次性,对学生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衔接侧重点可作以下尝试:

(1)低年级:

说话、写话两项训练阶段,应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修改;

(2)中年级:

要继续重视字、词、句的修改,开始进行篇章训练进行,并着重指导观察方法,注意内容是否具体,叙述是否按一定的顺序;(3)高年级:

则要着重指导注意文章立意、选材;描写的重点、详略是否得当;语句是否精彩,吸引人,鼓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等等。

诸多现状都充分说明农村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教师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这将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因此,改变这些状况,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转变自身的观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提高

(一)从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开始

作文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只局限于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忽视了自己本身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认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作文教学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好坏。

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和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两个方面,学科知识素养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

在系统学习作文教学教育理论的同时,更应创造机会提高写作自我能力,丰富的写作体验。

一句话,要求我们在个人的语文素养与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上不断提高。

(二)从转变教师作文教学的角色做起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可见,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上好作文课、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执教者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明确角色问题。

作文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1)当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写作素材的铺垫者;

(2)是习作兴趣情感的激发者;(3)是习作过程的引领者、策划者、合作者;(4)是学生习作的欣赏者。

这样,才真正的从“教”师变为“导”师。

“教”是教会方法,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

“导”指形成能力,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参与者,是引导者,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1、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写作素材的铺垫者

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只有“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厚积薄发”。

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积极课内外阅读,积累语言。

首先要加强语文课堂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语言。

课文中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尤其是语言的典范,积累语言首先从课本开始。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积累课文中精妙的词语、语句,有特色的句群或文章的表达方法,可引导学生仿句、仿段、仿篇。

通过模仿,掌握语言的范式。

牢牢把握读写结合的原则,对精彩片段要不失时机引导学生练笔,既让学生积累语言,又让学生应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从目前来看,农村教师与学生养成自觉读书习惯的并不多,只会围绕着一本教材转,思维得不到发展,思路不开阔,即使有了生动的事例,但因为语言积累得少,出现了“葫芦里饺子倒不出来”的现象。

作为教师首先要读书,以此影响学生也都参与到读书的活动中来。

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也不能放任自由,要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没有指导,没有评价,这样学生往往不知道要读什么,应该怎样读。

如果有引导欣赏的过程,学生就会受益多多。

另外,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展示的平台,更有利于激励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如营造书香班级,创建班级书橱或班级图书角;经常为孩子们推荐好书、新书,让更多的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引导中、高年级学生养成做读书卡片、记读书摘要、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交流与展示活动,如佳篇欣赏会、经典诵读竞赛、读书心得交流、读书节等。

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得多了,写起来才会文思如泉。

最后要善于引入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真正落实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人并不多的。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让眼睛成为录像机,耳朵成为录音机,随时随地地捕捉信息,并指导学生思考、提炼,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可以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

另外,老师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组织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加上教师适度点拨,也能解决学生作文缺少材料的问题。

2、习作兴趣情感的激发者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有强大的内驱力。

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只有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好,才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热情地写作。

情感兴趣的激发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1)作文从命题、指导的过程开始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如:

怎样的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该为孩子们创设怎样的环境下有热情说;才能唤起他们生活的回忆、自由表达与想象;那些方面的事情学生才有兴趣、有热情写等等。

(2)教师在阅读、批改、讲评作文时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看待学生,尊重学生情感。

情感有真善美假恶丑之分,这需要引导教育,不能伤害学生情感,否则学生在写作时不敢流露真情,以至其作文情感荒漠化。

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平等同伴的位置上,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热爱,由于对老师的喜欢,进而喜欢语文科,再进一步发展为喜欢阅读,学会欣赏好文章,逐步乐于写作的例子也是经常见到的。

3、习作过程的引领者、策划者、合作者

老师应是学生题材筛选过程的指导者。

引导他们用独具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平凡生活、平凡事件的特别之处,捕捉材料的新颖之处,学会从平凡的事情中挖掘更深一层的含义。

例如某位老师习作“记一次野炊活动”的课堂指导就相当有效:

当学生体验了那次活动后,第一次写出来的文章除了表现野炊的欢乐,再现每个人当天活动的生动欢乐的场面之外,别无深意。

一般人看来,“野炊”这题材,似乎也没什么更深的含义可挖掘。

作文评讲课上,老师与同学们交流:

“同学们,野炊这一题材每个年级都在写,都会写,都能写,而表现的中心也无非就这么一个,相信大家也看了许多范文。

那么,作为我们六年级的同学能不能用我们的眼光去审视这次活动,写出六年级同学水平的独特的野炊活动呢?

”学生们一时惘然,老师接着说:

“你们还记得野炊前准备材料时老师要求每个临时小家庭带上垃圾袋吗?

”同学们顿时七嘴八舌“记得,我们带了好多呢?

”“用完了吗?

”“用完了,老师你不是要我们把自己的垃圾全装进袋子里,放到道旁,可以让清洁工人来收吗?

”“噢,对了,老师,我知道了,野炊还与环保有关系呢!

”“我妈妈那天见我要带垃圾袋还纳闷呢,原来老师是要我们野炊不忘保护环境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老师,这篇作文可以表现野炊中同学们互帮互助的温馨场面,还可以表现野炊后同学们热火朝天清理野炊垃圾的环保动……”;“我发现某某同学的环保意识最强,干得最带劲,吃完饭我叫他去小溪捉小虾,他都不去。

一定要先打扫好……”“原来,老师叫我们带垃圾袋既是为了环保,也使我们这次写作文的内涵更丰富了。

”(原来,该老师真是老谋深算呢!

在布置野炊活动时无声无色地预先做了策划。

)当“野炊”有了新的表现主题后,学生有了更高的习作要求。

“你说这文章该怎么写能更别出心裁呢?

”老师沉吟了一会儿,故作为难地说:

“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写?

教室又沉默了。

老师又启发学生说:

大家都想把文章写的别出心裁,这一点很好,大家回忆一下,出发前一晚,当你带上垃圾袋时,爸爸、妈妈有什么反应?

”“对,我妈还提醒说,装菜得用保鲜袋、快餐盒,不能用垃圾袋。

”“对了,我们能不能就从这一细节入手呢?

”——“我知道了,我就以我找垃圾袋,妈妈的误解开头,设下个悬念,慢慢道出垃圾袋的妙用。

”又有学生说:

“老师,我从野炊后,我们下水捉小虾,而某某同学却拿出袋子清理垃圾这一情况开始写。

”同学们又一次七嘴八舌,开心地把自己的构想呈现了出来。

教师又敏锐地捕捉发言学生构想中的欠缺,及时给予合理的建议。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写作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一下子懂得:

“原来要写出好的文章,要别处心裁,要从平凡的事情重中挖掘更深一层的含义,写文章时还要尝试找出一个吸引人的切入口。

习作中指导过程中,教师还是敏感睿智的策划者,不仅让学生欣赏到教师的智慧,而且成为善解人意的听众,听到学生鲜活的表达,并能敏锐地捕捉学生们的创造力。

上课时,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会听、善听,之后,还要学会淡而无痕的巧妙策划、引导,协调,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习作的全程,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说其所见,表其所感。

学生才会“放胆”作文。

4、学生习作的欣赏者

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的关键是教师的评价。

有成功的满足与经验,学生就有创作的动力。

(1)尝试“蹲下来”看学生的习作。

小学生作文,千万不能随意拔高要求,不能求全责备,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尽量保持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否则,学生的习作乐趣也在你的“大笔挥动下”中丧失殆尽。

(2)用“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