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331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

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2.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

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

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D.宋金议和

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A.

B.

C.

D.

4.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  )

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

③北宋大臣说: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

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  )

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

6.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7.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8.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西夏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

9.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  )

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

10.下列事件是先后顺序是(  )

①契丹国建立②北宋建立③西夏建立。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11.苏辙《栾城集》中提到: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  )

A.西夏、北宋B.吐番、唐C.金、南宋D.辽、北宋

12.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他们各部的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

13.按照和约,北宋要给辽、西夏岁币。

下列对岁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B.促进了和约双方的边界贸易

C.给北宋换来了永久的和平D.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

14.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15.下列人物和及其建立的政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耶律阿保机﹣﹣金B.完颜阿骨打﹣﹣辽

C.赵构﹣﹣北宋D.元昊﹣﹣西夏

16.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

A.宋真宗B.宋太宗C.石守信D.寇准

17.澶渊之盟极大地影响了宋王朝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也为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进一步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和平环境。

澶渊之盟是宋(  )

A.与辽议和B.与西夏议和C.与金议和D.与元议和

18.辽、西夏、金、元四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

(  )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党项、契丹、蒙古、女真

C.女真、契丹、党项、满族D.党项、契丹、满族、女真

19.下列搭配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阿保机﹣﹣南宋B.赵匡胤﹣﹣北宋C.元昊﹣﹣西夏D.阿骨打﹣﹣金

20.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澶渊之盟”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澶渊之盟的(  )

A.时间B.订立双方C.内容D.影响

21.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  )

A.

《史记》B.

《资治通鉴》C.

《宋史》D.

《贞观政要》

22.澶渊之盟规定:

……每年向……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此盟约的双方是(  )

A.南宋与辽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北宋与西夏

23.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期间发生在辽与北宋之间的故事是(  )

A.澶渊之盟B.郾城大捷C.台州九捷D.杯酒释兵权

24.武侠大师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以北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北宋与哪些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生活画卷?

(  )

A.辽、元B.金、西夏C.金、元D.辽、西夏

25.对澶渊之盟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使辽兵安全脱险

②使辽得到大量的“岁币”

③是北宋的一个屈辱条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罢黜百家一一七国之乱B.赤壁之战一一曹操统一北方

C.汉初休养生息一一开元盛世D.澶渊之盟一一宋辽百年和平

27.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28.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二.材料题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

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

《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

(2)材料二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

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1.对宋朝和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3)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4)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32.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尊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继资政通鉴》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

(2)材料中的“北朝”是什么国家?

(3)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名称是什么?

怎么评价它的?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约定:

宋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兵。

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破坏了党项族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内地对西夏的粮食供应,西夏人民怨声载道,“战不如和”等歌谣广为传唱。

后来,西夏统治者向北宋提出交好的请求。

双方和议商定:

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北宋册封,称夏国主。

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茶叶3万两,绢15.3万匹。

(1)材料一中,双方的约定体现了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带来了什么危害?

(3)材料中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有什么积极作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材料中的“朝廷”是指哪个朝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与朝廷”订立了哪一和议?

具体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指出苏辙对“(辽)与朝廷”和议持什么态度?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1004年秋,辽军南下,深入宋境。

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

辽提出和议。

1005年1月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边境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稳定,双方互使,贸易发展。

故选D。

2.【解答】根据题目给出的时间1004年、政权辽与宋及内容影响,可知是反映的是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A。

3.【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夏在北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故选B。

4.【解答】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北宋大臣说: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消极作用有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故选D。

 

5.【解答】两宋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

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两宋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

故选D。

6.【解答】1005年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

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故选B。

7.【解答】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与北宋并立。

故选A。

 

8.【解答】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

故选C。

 

9.【解答】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选B。

 

10.【解答】契丹国建立是10世纪初(916年),北宋建立的时间是960年,西夏是11世纪前期建立,所以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

故选A。

 

11.【解答】题干给出的“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反映的是澶渊之盟后的情景。

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D。

12.【解答】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故选A。

 

13.【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C。

14.【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故选C。

15.【解答】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汉族)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故选D。

16.【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04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D。

 

17.【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A。

18.【解答】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史称西夏;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1206年蒙古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

故选A。

 

19.【解答】据所学知,南宋的建立者是赵构,阿保机是契丹政权的建立者.BCD三项搭配正确。

故选A。

20.【解答】结合所学可知:

1004年,辽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前锋直指靠近黄河的澶州城,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的安全。

宰相寇准反对迁都,力荐宋真宗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力挫辽军。

1005年,宋辽订立和议: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宋辽订立的和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所以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澶渊之盟订立的时间。

故选A。

21.【解答】“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而《史记》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宋史》记载了宋朝的历史,《贞观政要》记载唐朝唐太宗的史实。

故选C。

22.【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澶渊之盟”可知是双方是北宋和辽。

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B。

 

23.【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郾城大捷是发生在南宋与金之间的史实;台州九捷是戚继光抗倭中的史实,与少数民族政权无关;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夺取大将兵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无关。

故选A。

24.【解答】《天龙八部》小说以宋元时代为背景,通过北宋与辽、西夏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故选D。

 

25.【解答】对澶渊之盟的理解正确的是使辽得到大量的“岁币”,是北宋的一个屈辱条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故选C。

26.【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百年和平局面。

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所以D选项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D。

27.【解答】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故选C。

 

28.【解答】据所学知,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北宋,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图中代表北宋的是③,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故选C。

二.材料题

29.【解答】

(1)由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历史.与北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的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

(2)由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可知澶渊之盟的内容是:

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澶渊之盟的订立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因此说澶渊之盟的订立促进了辽宋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1)契丹族。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促进了辽宋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30.【解答】

(1)据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可知,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政权是辽、西夏。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国,契丹于938年改国号为辽。

公元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称帝,西夏正式建国。

(2)材据料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

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可知,材料说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要想统治稳定、长久,必须实行汉族的统治制度。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政权仿效“汉法”的措施有,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仿效“汉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答案为:

(1)辽、西夏。

(2)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要想统治稳定、长久,必须实行汉族的统治制度。

(3)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1.【解答】

(1)依据材料一的“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北宋和辽签订的澶渊之盟。

依据材料二的“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宋夏和议的内容。

(2)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据所学知,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4)北宋建立后,和辽、西夏多年征战,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宋辽和宋夏议和,维持了和平局面,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本题以民族关系为着眼点,通过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关系,得出“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结论,遵循了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故答案为:

(1)澶渊之盟、宋夏和议。

(2)宋真宗。

(3)元昊。

(4)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2.【解答】

(1)据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宋真宗。

(2)依据

(1)的解答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宋真宗,“北朝”是指辽。

(2)据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但双方又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故答案为:

(1)宋真宗。

(2)辽。

(3)澶渊之盟;维持了长期和平,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北宋送给辽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

 

33.【解答】

(1)据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约定:

宋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兵。

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方的约定体现了澶渊之盟。

(2)据材料二“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破坏了党项族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内地对西夏的粮食供应,西夏人民怨声载道,‘战不如和’等歌谣广为传唱.后来,西夏统治者向北宋提出交好的请求.双方和议商定:

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北宋册封,称夏国主。

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茶叶3万两,绢15.3万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使人们生活困苦,贸易中断,社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等。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和议的签订结束了宋辽、宋夏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边境长期处于和平友好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澶渊之盟。

(2)战争使人们生活困苦,贸易中断,社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等。

(3)和议的签订结束了宋辽、宋夏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边境长期处于和平友好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4.【解答】

(1)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材料中的“朝廷”是指北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2)“(辽)与朝廷”订立了澶渊之盟,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据材料“…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苏辙对“(辽)与朝廷”和议持赞成态度。

故答案为:

(1)北宋。

(2)澶渊之盟;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

(3)赞赏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