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3254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

《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docx

第八章北宋后期诗文与南宋前期文学

一、第八章第节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内容提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大致清晰地了解两宋之交的文坛概况,了解伴随时代的巨变所发生的文学转变,特别是在词的创作方面的创作特色。

了解周邦彦、黄庭坚、秦观、李清照以及一批爱国词人的创作艺术成就。

教学要求

一、了解北宋后期的文坛风貌。

二、掌握秦观及其《淮海词》的基本艺术特色。

三、掌握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的形成。

四、掌握李清照的词论和具体创作。

学习方法

教师讲解为辅,学生课外自学为主。

由教师讲解重点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国文学史》和《历代文学作品选》的相关部分。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参阅一些作家的文集,如《清真集》、《淮海集》、《漱玉词》等。

内容提要

本章分为四节:

一、两宋之交的文坛概况。

介绍北宋后期文坛的苏门文人以及大晟词人情况,南宋初期的爱国主义文学创作,特别是爱国主义豪放词人的创作。

二、作为词人的秦观及其《淮海集》。

主要介绍秦观的生平事迹、创作道路,秦观词创作的艺术特点以及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三、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主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创作和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其影响。

四、关于李清照。

主要介绍女词人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她的创作成就和词论。

二、第八章第一节第一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一、两宋之交的文坛概况。

(一)北宋后期的文坛

北宋后期的文坛主要是苏门文人,但是另外也有少数不被苏轼影响的作家存在,例如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人。

1、在苏轼影响下的文人。

苏轼和他的老师一样,十分重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在他周围,曾经出现了一些作家群,在北宋后期的文坛上,占主要地位的是处于苏轼门下的一批作家。

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家除了大晟词人以外,大都和苏轼有过联系,如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宋史文苑传》)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和苏轼有着联系的作家在文学见解创作实践上却并非苏轼的模仿者,即使他们接受了苏轼的影响,也往往能够发挥各自的特长,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

如秦观与贺铸的词各有与苏轼不同的艺术特色,而黄庭坚和陈师道的诗风也和苏轼几乎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苏门诸人各具面目,或雄杰,或婉约,或瘦劲,或古朴,都有自己的造就。

而北宋文学发展到这时,便在诗文革新运动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趋向分流。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二、第八章第一节第二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2、周邦彦和大晟词人。

宋王朝的礼乐原来属于太常寺管,徽宗崇宁四年(1105),专设大晟府,设官分职,徽宗亲自写了《大晟乐记》,词人根据大晟乐所填的词作称为大晟词。

由于徽宗的提倡,一批文人的作品开始流行起来了。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周邦彦,另外还有万俟咏、晁端礼等。

大晟词风流行于北宋末年,是特定时代上层社会精神面貌的反映。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他青年时期就博览群书,精通音律,二十九岁时因献《汴都赋》得到神宗皇帝的赏识。

开始走上仕途。

他的词称《片玉词》,又名《清真集》,继承了宋初以来婉约派词家的长处,拓展了比兴与寄托的艺术手段,作品格律精审,才情富艳,艺术风格典雅精丽。

他精通音律,有很多自创的词调。

周济认为他是词的集大成者,犹如诗中之有杜甫。

最能显示周邦彦作品艺术特色的是他的长调慢词,如《满庭芳》“风老莺雏”、《兰陵王》“柳阴直”、《六丑》“正单衣试酒”以及《瑞龙吟》“章台路”等,无不音节和谐,结构严谨而又有变化,布局疏密相间,感情优美而又深沉,真实而又强烈,体现出作家善于通过复杂的联想来表现自己细致的内心活动的基本特征。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二、第八章第一节第三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二)南宋前期的文学

北宋的覆灭的宋室的南迁,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山河破碎,神州陆沉,惨痛的局势促使许多作家开始面对现实,突破了原有的风格,形成一股慷慨激昂的文风。

务实的散文家偏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有胆识的诗人突破了江西诗派的教条,最为明显的转换反映在词的创作上:

创作态度由率一转向严肃,作品内容由对自身的关心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风格由绮艳转向悲壮。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爱国词人是岳飞、张元干和张孝祥。

1、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自幼熟读兵书,富有韬略,二十二岁就参加抗金部队,成为抗战派的主要人物。

绍兴八年(1138),秦桧倡议向金求和,和战问题在南宋初年突现出来,于是岳飞这位英雄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是死在卖国贼秦桧“莫须有”的罪名之下,令后世无数志士扼腕。

他的词流传下来的虽然不多,却也充分反映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例如《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是广为传唱的名篇,它展示出一种悲壮而又充满信心、极富英雄气概的气象;而《小重山》“昨夜寒蛩”则幽深思远、抑郁难堪,表现出一个受到压抑的苦闷的追求者形象。

这两种英雄的心态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文本材料

2、张元干(1091—1170?

),字仲宗,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永福(今属福建)人。

他生活在南渡前后,在北宋末年的词作清丽婉转,到了南渡以后开始关心时事,抒发感慨,充满了慷慨悲愤之情,成为爱国词的先导。

他著有《芦川归来集》和《芦川词》,其中最为人熟悉的词有两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和另一首“曳杖危楼去”,分别是张元干送别两位主战派代表人物胡铨和李纲的,两首词都写得气象壮阔,充满了忠忿悲壮的情怀。

3、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是一个具有雄略远志的爱国者,曾因上诉申岳飞的冤情而下狱。

他的作品有《于湖集》和《于湖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品论他的词是“忠忿慷慨,有足动人者”。

其中脍炙人口的词作有《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和《念奴娇》“洞庭青草”等。

前一首针对朝廷的求和行为,选择了具有急促顿挫的词调和显得低沉的韵脚,使之与作者郁勃不平的感情相应,淋漓痛快。

后一首则重塑了词人自己的形象,冰雪一般的忠肝义胆和表里澄澈的湖光月色完全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

4、叶梦得和朱敦儒,他们也是南北过渡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变化而有词风改变的词人。

叶梦得有《石林词》,被关注评为“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

代表性的作品有《八声甘州》“故都迷岸草”、《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等。

朱敦儒有词集《樵歌》,早年作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来描写自己高蹈的踪迹,南渡之后创作了不少感慨国家兴亡的作品,如《水龙吟》“放船千里”等。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二、第八章第一节第四页教学内容

 

二、第八章第二节第一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秦观和《淮海集》

一、生平及思想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七,所以又被人们称为秦七。

秦观经过多次应试后,在元丰八年他三十七岁时,才考取进士。

元佑三年由于苏轼和范纯仁的推荐,做到了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到了绍圣元年就开始因为和苏轼的关系而被列入旧党,一再遭到贬斥,最远被送到雷州编管。

当时苏轼也被贬至海南岛,两人隔海相望,常相唱和。

但秦观生性比较软弱,不象苏轼那样洒脱开朗,禁不起接二连三的打击,不免意气消沉。

元符三年,他五十二岁时,自己给自己做了一首挽词,辞情沉痛悲愤。

就在这一年他遇赦,北还途中在八月十二日去世。

临终前填了一首《好事近.梦中作》。

二、创作与艺术成就

秦观的著作现存《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

他的诗、文、词、赋都很出色。

诗风优美,清新婉丽,格调比较纤细,王直方说他“诗如小词”。

在被贬后,诗风有所变化,有些作品感慨深沉,风格古朴,充满了郁愤不平之气。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文本材料

相对而言,秦观的词更为人称道,他的《淮海词》又称《淮海居士长短句》,共有一百首。

小令仍旧走晏、欧的传统路子,但风格不同,长调学抒情的柳永宛转铺叙的手法而去掉其庸俗的缺憾。

生活的磨难和个性特点使他的词带有浓厚的感伤色调,如《踏莎行》“雾失楼台”、《阮郎归》“湘天风雨”、《江城子》“西城杨柳”等,后期作品已经摆脱了柳永的影响,更深刻地表现人生,达到了难以企及的成就,曾经引起苏轼巨大的哀伤之情,从词史的发展上看,他凄婉迷离的情调与李后主、晏几道一脉相承。

冯煦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三、地位及影响

秦观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在于他能多方面的学习前人的艺术经验,博取婉约派各家之长,达到“情词相称”的独特成就,直接影响了稍后的周邦彦和李清照。

陈廷焯说“少游自是作手。

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

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

这一评价指出了秦观在婉约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秦观在词史上的地位。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二、第八章第二节第二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一、生平和创作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他出身于一个文学空气很浓厚的家庭中,从小就博览群书,诗、文、词、赋以及书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曾经得到过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又被后学者奉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

他在治平四年(1067)考中进士,元佑年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馆阁,在京将近九年,始终追随当时是朝中显要的苏轼兄弟。

绍圣年间和苏轼一样被贬,直至流放宜州,崇宁四年(1105)九月三十日死于贬所,终年六十一岁。

他一生历尽坎坷,政治地位不高,但在文学界的名声却很大。

他不象苏轼那样敢怒感骂,不主张诗歌为政治服务,而是用诗文来抒发个人性情。

著作现存《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另有南宋时任渊等整理的《山谷诗集注》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还有《山谷词》一卷。

二、艺术成就

黄庭坚苦心钻研诗歌的技巧,在立意、谋篇、造句、炼字以及声律等各个方面都力求推陈出新,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新、瘦硬、奇峭的风格,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二、第八章第三节第一页教学内容

 

二、第八章第三节第二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一)善于改窜陈句,创为“夺胎换骨”之说。

(二)好用拗律、押险韵。

(三)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

三、江西诗派

黄庭坚在世时,也象苏轼一样乐于培养新人,有一群弟子友人追随其后,虽然他并没有自立宗派之意,在他之后,还是形成了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名称是吕本中首先提出来的,他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奉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之下又列上陈师道等二十五人。

诗派以江西为名,是因为这些作家在创作态度、创作方法等方面和黄庭坚是一致或接近的,而黄庭坚是江西人,其他人也有一部分是江西的,诗派就以地域得名,又称豫章派。

到了宋末元初,方回又提出了一祖三宗的说法,他说:

“古今诗人,当以老杜(杜甫)、山谷、后山(陈师道)、简斋(陈与义)四家为一祖三宗。

这一诗派的成员和范围自南渡后不断地发展扩大,活动前后持续二百多年之久,影响巨大,直到晚清的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都认为江西诗派最能代表宋诗的特色而加以推崇和学习。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二、第八章第四节第一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李清照和她的词论

一、生平思想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她生长在一个文艺气氛很浓厚的家庭中,父亲李格非曾经得到苏轼的赏识,母亲是名臣王准的孙女,能文章,这使得李清照从小就培养出不平凡的创作才能,十来岁时就写出借古讽今的诗歌。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婚后夫妻俩曾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隐居乡间,沉湎于金石古籍的收集整理工作中,生活十分美满。

1127年,北宋灭亡,两人流离江南,收藏品风流云散,赵明诚也于1129年不幸病逝,年仅四十九岁。

李清照一个人孤苦伶仃,在贫困孤苦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二、创作成就

李清照的著作绝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漱玉集》、《漱玉词》和《李清照集》均为近人辑本。

李清照是一位才华横溢、抱负非凡的作家,诗风豪气纵横,笔触犀利,特别是在词的创作方面十分出色。

她的《漱玉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体现了一位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在藕花深处争渡时导致鸥鹭齐飞的生动画面,通过对人争渡、鸟齐飞的动态描写,让人体会到作者心中洋溢的青春活力。

而《一剪梅》“红藕香残”、《醉花阴》“薄雾浓云”这一类词则反映了她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以女性特有的缠绵宛转、一往情深的语言,成功地揭示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秘密,文字极其朴素,感情却无比深沉和热烈。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二、第八章第四节第二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李清照后期的词则以前所未有的低咽调子唱出了使人惊心动魄的哀歌,如《永遇乐》“落日熔金”在今昔对比中抒发出盛衰兴亡之感,《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头三句以十四个叠字组成,特别引人注目。

它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形式的创造,更在于这些奇特的句式中包涵着作者丰富而微妙的心灵跃动,有心情,有环境,逐步深化地展开了作者的内心的精神世界。

整首词通过最平凡的生活写出了最难受的伤感。

《漱玉词》最为人称道的成就在语言方面,李清照善于运用浅近、清新的语句,创意出奇,善于提炼日常口语,采用白描手法,来表现自己真挚的情感,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等。

这种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被称为“易安体”,成为后继者学习的楷模。

三、《李易安词论》

这是宋人最早的一篇论词专文,影响很大。

李清照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词和当代词坛的见解,显示了非凡而独特的判断力。

她在《词论》中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认为词作为一种独立的以抒情为主的音乐歌词的样式,应当有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色。

词不能混同于诗,因为词对音律、情调、表现手法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李清照对词的要求可以概括为高雅、典重、故实、情致、浑成、铺叙和协律七点。

这种见解维护词的独特性有积极作用,但也限制了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束缚了词在题材和风格方面的多样化。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三、第八章疑难解析

疑难解析

一、正确看待苏轼的影响。

1、在关注两宋之交的文人,特别是北宋后期的一些作家时,要注意到苏轼对他们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具体创作实践上,也表现在对待文学的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上。

2、并非所有北宋中后期的作家都受到苏轼的影响,例如以宫廷词人的身份著称的周邦彦。

他的作品抑制了苏轼对词风的变革,继承了柳永的某些艺术手法,在北宋末年十分流行,到了南宋,势力仍旧很大。

二、江西诗派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所举的二十五人称为诗派的前期作家,其中以陈师道为代表;另将南宋时的追随者称为诗派的后期作家,而以陈与义为代表。

前期的诗人为了回避政治风险,加上生活面比较窄,在创作上有单纯追求艺术技巧的缺点,后期作家经历了靖康之变,逐步纠正了这种偏向。

三、在讲到李清照时,应该看到她在词的创作以外的成就。

李清照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所谓的女词人而存在的,她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她的诗歌多用借古喻今的方法,气势不让须眉,散文也写得很好,最为动人的是那篇情文并茂的《〈金石录〉后序》,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从侧面反映出南渡前后兵荒马乱的时代

四、第八章关键词汇总

关键词汇总(中英文对照)

两宋之交

周邦彦

大晟

秦观

淮海词

婉约

黄庭坚

江西诗派

夺胎换骨

李清照

靖康之变

漱玉词

易安体

词论

别是一家

五、第八章作业自测

题型1

题目

填空题(必做题)

1、在苏轼的周围,曾出现了一些作家群,其中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四位是()、()、()和()。

2、“江西诗派”最先由()提出,后来,方回把“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合称为()。

答案

1、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2、一祖三宗

素材

实现方式

题型2

题目

名词解释(必做题)

易安体

答案

指的是李清照在《漱玉词》中所创造的一种语言风格,特点在于运用浅近、清新的语句,或者提炼日常生活中的口语,采用白描手法来表达作者真挚的感情。

素材

实现方式

(请教师按需要自行加页)

五、第八章作业自测

题型3

题目

简答(必做题)

1、李清照前后两期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分别有什么特点?

2、南宋初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爱国词人有哪些?

答案

1、李清照前期词主要体现了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如《如梦令》、《一剪梅》,后期词则以前所未有的低咽调子唱出了使人惊心动魄的哀歌,如《声声慢》、《永遇乐》。

2、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岳飞、张元干和张孝祥,另外还有叶梦得和朱敦儒。

素材

实现方式

题型4

题目

论述题(必做题)

试述靖康之变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答案

北宋的覆灭与宋室的南迁,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山河破碎,神州陆沉,惨痛的局势促使许多作家开始面对现实,突破了原有的风格,形成一股慷慨激昂的文风。

务实的散文家偏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有胆识的诗人突破了江西诗派的教条,最为明显的转换反映在词的创作上:

创作态度由率一转向严肃,作品内容由对自身的关心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风格由绮艳转向悲壮。

素材

实现方式

五、第八章作业自测

题型1

题目

名词解释(选做题)

江西诗派

答案

是指宋代以黄庭坚为核心的一个诗歌流派。

吕本中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奉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之下又列上陈师道等二十五人。

诗派以江西为名,是因为他们与黄庭坚是一致或接近的,而黄庭坚是江西人,诗派又称豫章派。

到了宋末元初,方回又提出了一祖三宗的说法。

江西诗派在诗歌艺术技巧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诗派活动前后持续二百多年之久,影响巨大,直到晚清的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

素材

实现方式

题型4

题目

论述题(选做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

黄庭坚的诗歌生新、瘦硬、奇峭的风格,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善于改窜陈句,创为夺胎换骨之说。

2、好用拗律、押险韵。

他的三百十一首七律中,拗律就有一百五十三首,如《题落星寺》,全诗没有一句是完全合律的。

3、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

黄庭坚为了创意出奇,在运用修辞方面有着突出的造诣,重视炼字造句,如“清风荡秋月”(《晚起临汝》)中的荡字。

运用冷僻典故的句子如《戏赠彦深》、《颐轩诗六首》。

素材

实现方式

六、第八章课外活动

文本材料

自学所指定的“参考教材”中的有关章节和作品。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