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3206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训材料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

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今天很荣幸能为大家做教材培训,说是培训,其实是学习,跟老师们共同学习、探讨。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讲解的主要内容是整体结构、单元逻辑,最重要的是逐单元讲解及教学建议。

整体结构

1.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

每一册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二年级基于一年级学校生活的适应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之后,进入“奠基公共意识”,每个人都需要进入更广阔的视野,建构更广阔的格局。

2.四个单元

本册包括:

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班级、我们在公共场所、我们生活的地方四个单元。

这四个单元之间是什么逻辑呢?

节假日是时间,班级、公共场所和生活的地方是空间,“公共”本身就是一个时间、空间的概念,是各个学科关注的超越个人和私人领域之外的概念。

第一单元,从标题看“我们的节假日”是生活中的点,长的节假日是长时段的线,短的节假日比如周末,是短时段的点。

所以整个二年级的逻辑是由生活的点向生活的面扩展,由点向班级、公共场所、我们生活的地方扩展。

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综合、私人和公共领域的地方,它不是纯粹的公共地方,但是它包含公共生活,逻辑是由小变大、逐渐扩展的逻辑。

3、每单元四课

每单元都会包含四个主题课题。

每个课题下面分设2-4个栏目,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课时安排的方便,也是内容的需要。

每个栏目下面会安排2-3个教学的层次或教学的环节,有时候层次是明晰的,可能通过一两个教学活动呈现出来,有的呈现相对模糊,还有的需要老师回到儿童生活中去。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

第一单元有四课:

假期有收获、周末巧安排、欢欢喜喜庆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

这四课之间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讲假日,一种讲节日,假日指的是假期有收获和周末巧安排,一个是长的时间段,一个是短的时间段,这两课主要是引导孩子合理规划自己的闲暇生活。

另一组讲节日,节日是文化、民族共同体意义的节点。

这个节日是意义的集结点。

比如国庆节、中秋节,它其实是一种文化的领悟。

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有一个时间感,这个时间感是人生意义的基础。

所以对时间的安排和规划是人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无限意义的基本方式。

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规划时间。

这个单元主要归为“我的成长”系列,我的成长在一年级已经有涉及,比如一上“天气虽冷有温暖”有新年快乐,其中讲到了冬天的节日,了解过年的习俗和团圆在春节中的意义。

一年级下册涉及到关于时间的问题“我的好习惯”有一课我不拖拉,其中就讲到了时间的安排,引导孩子在心理有一种时间感。

二年级下册也会有我的成长的单元,这里不再多说。

第一课“假期有收获”

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

做什么,就是在长时间的闲暇时光,我们做什么事情,主要是内容安排,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收获,所以第一课时主要是告诉孩子们“用心过,有收获”。

第二课时聚焦在长时段怎么进行时间的规划和安排,这一课主要的编写目的是,引导学生反思过往的生活,追求过有意义的生活。

日子如果过去了,没有痕迹,就没有意义。

所以需要留下痕迹。

那在过日子的过程中,你的人生意义就在于日积月累。

而不是得过且过。

第二个在于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长时段的闲暇生活,孩子也想过得有意义,但他不一定会安排。

因此帮助孩子制订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实现就是另外一个教学目的。

这一课时是个假期的展现总结的过程,在于老师要引导孩子在收获中发现:

我为什么有这些收获?

引导孩子知道我用心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的时候就有了收获,我做过的事记录下来就有收获,引导他去想这样的事情。

这节课的关键点在于把握好展现收获的节奏,在引导学生回顾的时候要注意分类别、分步骤。

比如说:

回顾的范围、内容、展现和讲述的方式等要明确要求,可以分小组、分类型来展现,二年级虽然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仍然需要我们有一个明确细致的要求,甚至在展示时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固定的句式。

教材中也有详细的例子,比如说讲生活体验的时候要详细。

展现成果的时候,展示花、标本、照片,讲之前要请他思考:

这是什么?

什么时间怎么积累的?

为什么积累?

要有细节的引导,课堂节奏的把握,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假期的收获是用心的结果。

注意这种展示不要成为少数人特长展示,要注意生活细节的发现与全面的成长观,注意收获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聚焦于“有打算,不忙乱”ppt,也就是时间的概念,这个时间的概念实际上是引导孩子如何度过长时间的闲暇和内容的安排ppt,它的落点是时间、打算、规划,引导孩子做长时段的计划。

长时段的不同生活内容如写作业、看电视、学习技能、娱乐、休息等的安排。

这里教材设计的是一个绘本ppt,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一个对照性的绘本,但是我们教学时不能将一个孩子作为典范、榜样,另一个孩子作为反面,这并不是教材的预设。

这是一个开放的绘本。

两个孩子的做法没有必然的对错。

比如这个孩子说:

终于放假了可以睡懒觉了。

其实如果刚放假的几天他想这样放松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

第二个孩子说要做个计划,当然很好。

教材设计当初并不必然说一个孩子对一个孩子错,而是引导孩子讨论:

他这样做是怎么想的?

好与坏不能用一个片段来评价。

而是一个整体的长期的过程。

建议上课之前要阅读这个故事,引导孩子想:

如果他这样做,将来会怎么样?

引导孩子做一个长时段的思考。

虽然这节课上在暑假之后,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反思自己的整个假期,并且为下一个长假做一个规划ppt,放起来,等到放假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慢慢地就学会规划自己生活了。

这是第二课时,落点就是时间安排,引导孩子过从容不迫的生活,同时要注意开放性,不要贴标签,要引申到内在感受、行为原因和长时段的思考。

一两次这样没关系,但如果经常这样那就需要调整。

学会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第一单元小绘本《小强的暑假快乐吗》

这是一个关注特殊群里的绘本,还要引导孩子理解:

对于小强而言,他虽然没有长时间跟爸爸在一起,但他生活的还是很开心,当他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候他很开心,当爸爸不能陪他,他一个人的时候,他非常积极地融入到群体中,引导孩子知道,你的生活态度很重要,你需要积极地融入生活。

这是这个小绘本的作用,帮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能一味抱怨、悲观。

第二课周末巧安排

这一课不同于前面,是引导孩子过短时段的闲暇生活ppt。

第一课时是反思过往,第二课时是规划未来,通过这课,希望能达到以下的编写目的就是ppt:

反思与明辨以往和当下生活;改进未来短时间闲暇生活安排,提高周末生活质量;能够在成人帮助下制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实现。

本课的关键在于一个“巧”ppt字,如何巧妙地安排周末是第二课的重点。

这节课是对当下生活的回顾、反刍ppt,侧重与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与明辨,关键点在于强调对于周末的小调查,以了解上周末的生活为准,突出真实性,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调查是匿名,以免产生伦理问题,尽量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心,最后引导孩子做出结论:

什么样的安排是好的、巧的?

在辨析过程中,注意开放性,教材中的“早起?

晚起?

”后面是问号,根据实际情况来展开讨论和辨析,不能简单地定论:

早起好,晚起不好。

第二课时是一个时间安排问题,也是践行问题,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引导孩子规划下周末想做的事情或者内容,要注意把握“适合”这个核心词,帮学生理清自己下周末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周末的事情。

二是时间安排是否合适。

即将确定的周末活动放入合适的时间表,制定出切实的下周末生活安排。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的时间表必须是真实的,切实可行的,不必非要跟教材一样。

不真实就不能起到指导生活的课程目标。

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

这是低段唯一一课关于国家意识的课。

这一课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ppt讲的是国家诞生日与象征,第二课时是国家欢庆日与繁华。

第一课时主要的编写目的ppt是引导孩子理解国庆节的国家历史意义,也就是诞生日,同时了解国家的象征:

国旗、国徽、国歌等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

明确与国家象征有关的正确的日常生活行为。

这课相对来说比较难、比较抽象ppt,它的核心点在于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孩子形成初步的意识,将国庆节比喻为生日,来引导孩子理解国家诞生日,根据他的日常生活行为,他平时接触到的人民币、国歌、升旗仪式、运动员等来建立起和国家的联系。

这是比较抽象的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是历史意义,那么第二课时是现实意义ppt,国家是大家的,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国家得以繁荣昌盛,所以我们要庆祝。

这节课有两个重点活动ppt,一个是从“国家”歌曲的演唱中领悟国与家、与个人的关系。

二是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理解每个人工作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从而理解国庆节是大家共同的节日,不只是某些人、某些活动,而是跟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这是国庆节的第二个涵义:

共同的节日,大家的。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理解节日的文化意义,划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讲中秋节ppt,第二课时讲重阳节以及其他地区的不同过法。

编写目的是ppt反思生活经验,总结节日的过法,感受节日的氛围,同时在生活的细节处体会节日的文化与道德意义,特别是在这一课,理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节日,同一节日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过法。

所以第一课时主要聚焦中秋,中秋跟春节一样,它的文化涵义是团圆,通过一则小日记和诗歌的方式来展现。

第二课时讲的是秋天的其他节日ppt,此课时是一个内容开放的教学活动ppt,所以在上课时,教师要根据本地特色加入当地秋天的特色节日,并引导孩子理解当地秋天节日的文化意义,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当地不过的节日,老师作为拓展知识面的方式来把握,帮助孩子了解。

对当地节日的文化意义的引导ppt,可以采用采访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节日习俗的文化与道德意义的深入、细致的理解。

这个内容是开放的,一是广度的开放,对没有过的节日进行拓展,一是深度的开放,对本地有的节日进行细致、深入了解其文化意义。

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

进入我们的班级,班级生活是离学生最近的准公共生活领域,因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生活,可以将其作为学习公共生活的模拟场。

ppt各课之间的逻辑是,前三课层层递进ppt,第五课是整体的对班级建立基本的集体生活感情。

第六课是讲班级生活的规则,进入班级生活的内在的东西。

第七课讲到班级的责任。

这三课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八课是整个单元的总结课ppt。

通过一个公共生活的行动将班级的集体感、规则、做事情(也就是当值日生),联系起来,将集体生活的理念穿插在一起,通过行动来深化。

关于学校生活的话题ppt,一年级二单元“适应新生活校园里的号令”明确了上课的规则,这与班级生活的规则相通,一年级下册好习惯“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讲述了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所以公共生活中的集体感、规则感、责任感也都有所铺垫。

在二年级下册“学习有方法”也会有所涉及。

整个单元以体验式和行动作为整体的学习方式。

第五课:

我爱我们班

核心是爱ppt,是培育集体感,划分两个课时ppt。

第一课时主要是感受集体生活,两个主调:

快乐、温暖。

所以一个栏目是“班级生活快乐多”一个是“团结友爱的同学们”。

这是两个,一个是整体生活的快乐,一个是同学相处的温暖。

第二课时主要是感受集体荣誉和团结合作。

编写的目的ppt是反思集体生活,有初步的共同生活感,并享受群体生活。

回顾同学的交往,感受班级同学的友爱与温暖,有初级集体荣誉感,愿意与同学团结协作。

整个课的核心是“爱”ppt,我爱我们班,第一课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聚焦于班级中一些活跃的主角身上,而是要关心普遍的同学和比较孤立和不受欢迎的同学。

这节课中要有积极的体验。

第二课时是活动课时。

前一个栏目“我为我们班点个赞”是集体荣誉感,突出的是“我”ppt,班级荣誉很多,但现在强调的是你心中认为你们班值得表扬的地方是什么,强调主体跟班级之间的感情ppt。

第二个栏目是一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

在集体生活中要团结协作ppt,这是一个集体,这个是一个现场活动,活动中老师要点拨:

为什么出了问题,怎么才能不出问题,为什么别的组做得好?

关键在团结协作,这样的总结和领悟要从学生心里和嘴里说出来,可以点拨,避免给与,所以体验活动要坐实。

第六课:

班级生活有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很多老师说《道德与法治》课,我在低段怎么没有看到法治呢?

法治在不同年段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低段主要是形成规则和规则意识,法律过于抽象,法治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低段法治教育的表现形式都是规则教育。

第一课时ppt是引导孩子学会制定公共规则,第二课时是模拟、使用、完善和修改公共规则。

编写目的ppt是:

引导和发现规则对公共生活的价值,学会制定规则,能够在使用中修订和完善规则。

第一课时主要在于结合孩子的日常班级生活引导孩子发现规则存在对于美好集体生活的意义。

同时结合班级需要,制定班级规则或者完善现有规则。

过程中老师注意引导孩子领会到规则对于班级生活的意义。

第一课时在于制定规则过程和意义的引导。

ppt

第二课时是行动环节,看起来是游戏课,通过游戏实现对前面制定规则的深化、修订与完善ppt,这里需要注意两点,ppt一是出现奖惩的措施,一定要引导适度,并根据大家的意见调整。

二是交换游戏环节ppt,互相发现不同小组的规则差异,懂得规则可以完善的道理,这里虽然是一种游戏形式,但不是玩乐性质的ppt,而是教育性质的。

通过游戏的方式模拟公共生活中规则的运行过程,从而发现不足以实现完善,其中包含着公共生活中规则的试运行思路,所以要特别注意把握游戏过程中的成长点。

(参考ppt)

第7课:

我是班级值日生

到了承担公共生活责任的话题。

第一课时“今天我值日”和“这种情况怎么办”,主要是明确值日生的责任,掌握责任实行的策略。

执行责任时要与别人交流,交流中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这就是策略。

第二课时是明辨不当做法,争当优秀值日生。

这课的编写目的ppt主要有一是明确班级值日责任,二是学习换位思考,掌握妥善解决值日中问题的方法。

第一课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校、班级值日情况不同,必须结合自己班的值日制度,教材中呈现的是一个框架,不是固定的必须看图说话的。

关键是教会学生怎么值日才能更好。

辨析栏目,要开放,让孩子讲值日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第二课时是明确什么是好的值日,树立正确的值日观,争当优秀的值日生。

和第一课的要求一样,教材只是范例,一定要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第8课:

装扮我们的教室

这课是这一单元的总结,表面上它的目标是改善班级生活环境,实际上它的教育目的是对整个公共生活的总结,深化观念、理清规则、承担责任。

这个课是活动课,分为两个大环节,也就是两课时,第一课时是活动准备,我们要把教室装扮成什么样子,可以借鉴其他班、听取老师建议,一起设计行动方案,分小组承担责任。

所以第一课时主要是活动前的准备。

第二课时是活动过程以及结果。

整个编写目的ppt是深化公共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并在集体活动中深化集体意识,提升公共生活的能力。

实践课又是总结课,实践活动表面是改善班级环境、打扮教室,实际上是实现深化集体责任感、规则观念、团结协作、行动能力。

要注意实践活动本身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明确了这一目标,才能抓住活动中的点,要点拨、指导的地方。

第二课时是行动过程的引导,在行动中分工合作,妥善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行动中不同同学会出现不同问题,具体问题需要具体解决。

结果展示过程中,不是为了评比哪个小组做的好,而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通过大家的劳动给班级带来可喜的变化,过程中促进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

不要变成评比课。

展示时请小组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创意,过程中的细节,设计的原因与含义。

在课堂中必须根据班级的实践行动进行总结和过程指导。

 

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

第三单元走出班级,进入到公共场所,第一课涉及到公共物品,第二课公共卫生、三课公共秩序、4课文明之声。

这几个主题之间是并列的顺序。

单元主题是ppt

主要学习方式也是观察、调查深入了解自己周边公共场所存在的问题,然后以主人的方式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改善身边的公共生活环境。

这一单元是关于公共生活领域的单元ppt,关于公共生活领域,一年级也有所涉及,“快乐过新年”,新年就是一种文化共同体,既是意义节点,也是公共生活的话题。

下册“花儿草儿真美丽”“可爱的动物”也都涉及到公共场所的动植物的问题。

这个单元集中讲公共场所领域的话题,特别是跟这个年龄段儿童密切相关的话题。

这是整个单元在低段教材的衔接。

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

涉及到公共物品的问题,本课主题是“公物意识及公共责任”,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是了解公物及身边的公物状况。

也就是第一和第二个栏目。

第二课时涉及到爱护公物的原因与行动。

编写目的ppt主要是:

理解公物的概念,不是学科概念,让孩子们能有一种粗略的概念,大家一起共用的东西就是公物。

了解自己身边的公物状况,为什么要了解呢?

因为公物是供我们使用的,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点是产生爱惜公物的情感,有切实保护公物的行动。

这个单元整体的学习方法是社会探究,本课就涉及到社会观察与调查ppt。

了解公物的状况,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一定要结合ppt自己班级和学校的公物情况来展开调查,还可以结合自己学校有关公物的规则要求,结合公物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

第二课时

主要是情感动机与行动措施,动机有很多种,可能是为了奖励、害怕惩罚,为了遵守规则等等,情感动机是其中一种,比如这个物品很漂亮我舍不得弄坏它,这就是情感动机,教材中的动机引导是换位思考,是情感性的,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关于行动措施的引导,措施可以是讨论的、开放的、辨析的,同时要有落实,可以结合班级和学校的活动进行,如“我和公物做朋友”,给班级和学校的公物采取保护措施,回到儿童的现实生活中。

第10课我们不乱扔

涉及到公共卫生,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讲究公共卫生的原因。

第二个课时是我们身边的公共卫生的情况及行为。

主要的编写目的ppt是了解讲究公共卫生的原因,反思自己及身边人的不良公共卫生习惯与做法,制订讲究公共卫生的目标并落实。

第一个课时ppt主要是讲原因,目的是为了引起大家对公共卫生的重视。

讲究公共卫生的原因是多重的,讨论时注意引导话题,第一课时话题设定在“乱扔”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师也可以扩展到其他问题。

第二课时重在了解自己以及身边人的公共卫生的实施情况,并制定讲究公共卫生的行为。

了解状况方面老师要注意把握一点,即回到现实生活中,而且可以作为长时段的教育活动,可以将行为的执行作为一个长时段的行动,比如可以一周检查一次,将课堂与学期、学校的活动结合起来,注意过程中的督促与阶段性地检查激励。

第11课大家排好队

涉及到公共秩序的问题。

公共秩序主要讲排队。

第一课时主要讲懂得公共场所排队的重要性,第二课时是讲需要排队的情境及方式。

编写目的是:

了解排队的重要性,懂得不同场所正确排队的方式,明白守规则与懂礼让兼顾的生活智慧。

其中涉及到道德与规则的问题。

第一课时ppt设计了现场活动,教材提供了案例,你可以设计一个更适合自己班级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公共场所排队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强化孩子哪些地方需要排队的意识,明白不同场所的排队要求,避免一些不正确的做法。

这也是要有针对性的,了解儿童,在教材中所列举的内容,在孩子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这里有一个绘本,题目是“守规则,懂礼让”,中华文化从来是一个合情合理、有情有义的文化,我们要学会在守规则的前提下变通,在排队时懂得礼让老人和儿童。

这里讲的就是在排队时如何礼让、如何处理紧急情况。

所以我们的要求是将规则和道德结合起来,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合情合理的人。

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

涉及到文明,声音的文明在以前很少涉及,这课分为两个课时,一是学校内的声音文明,一个是学校外的声音文明。

主要编写目的是:

了解公共生活中声音文明的必要性,能辨识公共场所的声音文明标识,形成公共生活中声音文明的自觉并有相应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ppt主要涉及到学校内的声音文明,发现学校内不能大声喧哗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中如何能控制好自己的声音策略。

课题叫“我们小点声”,但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小点声,不是一刀切的,要适当,所以是调音师。

第二课时讲的是校外公共场所的声音文明。

主要是引导孩子辨识公共场所的声音标识,并产生在公共场所自觉维护声音文明的责任感。

也可以以问题和任务的方式促进他们对标识的深化理解,如带着改进标识或者自己设计的任务去深化理解。

本课的小绘本是一首儿童诗,建议采用句句设问的方式,为什么声音小了就能听见流水、小鸟等的声音?

帮助孩子领会关于声音文明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地方,涉及到四个层次,生活地方实际上是家乡,为什么我们将家乡定位为“我们生活的地方”?

这跟现代社会的大环境是相关的,现代社会流动性很强,流动是很多儿童生活中涉及到的问题,他跟着父母到另一个地方生活,那他的家乡是现在生活地方还是老家?

所以我们将家乡定位为“我们生活的地方。

方便我们的观察、调查得以开展。

这一单元是递进的关系,现讲家乡的山水,再讲家乡的物产,接着进入到人的问题,最后到家乡的变化。

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综合的场域ppt,它综合了私人和公共生活两种性质,在奠基公共生活意识方面,我们主要讲的是培养公共的共同生活的意识,关于家乡主要涉及到爱家乡的自然环境、感恩家乡的养育、亲近家乡的人、对家乡的变化负责任,是公共的意识和话题。

这个课ppt在一年级也有涉及,一年级上册“美丽的冬天”、下册“我和大自然”,可以作为家乡环境的基础。

这个单元的主题学习方式是观察、调查、采访等社会探究。

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主要是欣赏、发现家乡的美,第一课时主要侧重与环境美,第二课时是领会家乡的人文美。

主要编写目的是:

引导学生形成家乡就是我生活的地方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自然美,体会家乡的人文美,并产生对家乡的热爱。

第一课时聚焦环境美,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

有的成人会觉得这个地方并不美,怎么让孩子发现?

其实生活中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从来美就是主体的体验,他跟这个地方有感情,他就觉得美。

表面上是一种环境美的发现,实际上是对家乡美的热爱和感情。

孩子生活范围有限,引导孩子扩展生活范围,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漂亮的地方、不知道的地方。

同时注意,同学间要相互启迪,他发现的和我发现的却不一样,这就是一种相互启发,是同伴教育的力量。

教材中有一些基本的地理风貌概念,并不需要科学解释。

第二课时发现家乡的人文美,教材中用了一个故事的方式。

事实上,我们跟家乡的情感,了解家乡的文化,主要是通过了解家乡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环境中,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故事可能是当下的,可能是过去的,可能是历史传统的,可能是现实状况的,所以领悟自己生活地方的人文内涵是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

比如家乡的传说故事、路名、村名等的来历与变化,家乡曲调等的资料等,只要不违背科学常识,没有封建迷信。

注意把握传说故事内容的适当性。

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

主要讲体会家乡的养育恩,了解家乡的物产,体会家乡的养育之情,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第一课时是一个活动课,搜集家乡的物产。

物品不光包括矿产,还有农产品、工业产品、艺术品等多种类型,突出家乡物产的丰富性,同时强调家乡人的品质:

智慧、勤劳、善良等品质的结晶。

第二课时主要是激发学生对家乡物产的爱,体会家乡养育情。

这个是有点虚的,引导孩子领悟有点难,可以引导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热爱,通过了解物产生产的不易、他人对家乡物产的赞美来增进对家乡物产的爱。

需要大家动脑筋发掘。

第15课可爱可敬的家乡人

关于家乡人,一个是亲近,一个是热爱。

第一课时重在亲近,讲身边的家乡人及他们和自己的相依存关系,第二课时是了解家乡人的可敬之处,产生对家乡人的敬爱感。

树立一个美好的“我”的成人形象,从而产生一种榜样。

编写目的是:

从“生活在同一地方”的角度理解家乡人的概念;从日常生活的紧密相依理解家乡人的亲近。

从家乡人所做的事情中理解家乡人的可敬之处。

亲近,需要注意的是,超越功利性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