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3185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docx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

第一章 章末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答案:

C

解析:

体液就是指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的量大于细胞内液的量

C.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也能发生物质交换

答案:

B

解析:

细胞内液约占体液总量的2/3,而细胞外液约占1/3,所以B错。

3.人体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适量CO2对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起主要作用,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H2O+CO2

H2CO3

H++HCO3-。

又知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安静状态下长时间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以使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5%

B.人在痛苦中,长时间太深的呼吸可导致血液pH降低

C.人在安静状态下,长时间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血液pH降低

D.窒息而死的人血液pH低于7.35

答案:

D

解析:

人体安静状态下耗氧量较少,长时间浅呼吸即可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CO2的体积分数应约为5%,人痛苦时细胞代谢旺盛消耗氧气多,所以应进行深呼吸。

窒息是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使pH下降。

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相互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外液是(  )

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和淋巴

C.淋巴液和组织液D.组织液和细胞外液

答案:

A

解析:

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进行物质交换。

5.(实际应用题)在健康人的血浆中,[HCO3-]约为[H2CO3]的30倍,如果[HCO3-]/[H2CO3]<15时,即发生酸中毒,此实例说明无机盐(  )

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调节细胞的pH

C.组成细胞的结构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答案:

B

解析:

当[HCO3-]与[H2CO3]比例失调时,引起pH的明显变化,说明其对pH调节有明显的作用。

6.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

A.血浆、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血浆

C.组织液、血浆D.血浆、淋巴

答案:

A

解析:

红细胞在血管内,其生活环境是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一侧是血浆,另一侧是组织液。

7.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入的主要成分是(  )

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D.血浆蛋白

答案:

D

解析:

腹部组织积水,要使此处的水分排出体外,则应提高血浆渗透压,吸收此处水分,然后随血液运输到肾脏排出体外。

能够提高血浆渗透压的方法为加入血浆蛋白这种大分子物质,而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全为小分子物质,可以在组织液和血浆中相互交换,故不能单独提高血浆渗透压。

8.细胞外液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下列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酸碱度与温度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血浆的pH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答案:

B

解析: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9.学生甲在进行1500m比赛时,刚跑至1000m左右,感觉腿部肌肉酸痛难忍,欲放弃比赛,老师安慰说:

坚持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好点了。

学生甲遂继续比赛,过了一会儿,果然感觉又有劲儿了。

试问,引起学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质是什么(  )

A.碳酸B.乳酸

C.二氧化碳D.胃酸

答案:

B

解析:

当进行长跑时,耗能多,细胞代谢增强,所需O2增加,有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引起肌肉的酸痛。

10.由于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

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原理不一样的是(  )

A.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组织水肿

B.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

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引起的组织水肿

D.局部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

答案:

D

解析:

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会造成血浆蛋白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流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选项中只有“局部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的渗透压上升造成的,而不是由血浆渗透压下降造成的。

1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①体内细胞 ②细胞外液 ③血液 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⑥⑤⑦

C.①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⑤⑦

答案:

D

解析:

在细胞内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再回渗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运到肾脏,即通过泌尿系统将其排出体外。

1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过程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皮肤等器官共同协调完成

B.O2在运输过程中主要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CO2从细胞内的产生部位到达组织液要经过三层生物膜

D.人体的个别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D

解析:

人是多细胞生物,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

13.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

A.使体内增加水分

B.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答案:

B

解析:

在人体内维持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为Na+和Cl-,当生理盐水与血浆浓度相同时,就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14.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图可以判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

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属于细胞内液。

正常的细胞(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够进行“C6H12O6―→CO2+H2O”反应。

15.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蛋白质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

答案:

A

解析:

小肠吸收严重不良的病人,需要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补充营养,输入的营养物质应当是可吸收的形式。

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氨基酸均是可以被吸收的形式,这些物质吸收后进入血液,因而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输液的方式通过静脉输入人体。

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肽酶等分解为氨基酸后吸收入血液,所以蛋白质不适合作为营养物质直接输入人体的静脉。

16.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所以该同学体温会持续升高

C.运动过程中该同学的血糖浓度持续降低

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在饮水时最好加点食盐

答案:

A

解析:

剧烈运动过程因缺乏氧气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从而维持血浆的正常pH,故A正确;人体可以通过调节保持体温或血糖的相对稳定,故B、C错误;大量流汗后饮水时要加点食盐,原因并非失水过多,而是因为在大量流失水分的同时也丢失了无机盐,故D错误。

17.(2010·上海)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

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命现象的分析能力。

人体内淋巴的形成是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的,当淋巴管内有寄生虫时,引起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

18.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答案:

A

解析:

在高烧不退即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降低体温,以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B、C两项明显与降温有关,因此正确。

而A、D则具有迷惑性。

一般认为适当撤减衣被,病人会感觉冷,从而进一步加剧病情,而加盖衣被,增加排汗量,可通过排汗降低体温。

这种理解的前提条件是病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正常,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基本维持在37℃左右,有恢复正常体温的能力。

而题干所说的“高烧不退”即体温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一个温度值上,说明生理恒温器“调定点”保持在38.5~41℃之间,加盖棉被不仅不排汗,反而影响了体内热量的散失,使高温持续,对机体造成伤害。

适当撤减衣被正好与降温有关。

因此A措施不正确,D措施正确。

19.高温环境中作业,“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和应对措施分别是(  )

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

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

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

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

答案:

A

解析:

高温环境中作业时流失大量汗液,会导致人体内环境中的水分和盐分外流,若出现口渴症状,则说明丢失水的比例更大一些,会导致渗透压升高。

为了维持渗透压的稳定,既要补水,又要补盐,且盐水浓度应低于生理盐水浓度。

20.内环境稳态的破坏会导致机体代谢的紊乱,其根本原因是(  )

A.机体细胞不能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B.机体细胞不能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C.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D.机体细胞缺少水分,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答案:

C

解析:

稳态是机体细胞各种酶促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导致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所以选C。

21.当病人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

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答案:

D

解析:

当病人肾功能衰竭时,体内尿素等有害物质不能排出体外,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内环境稳态失衡,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的维持。

2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

B

解析:

Ⅰ是体液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液;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只能排出体内物质,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

2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B.组织液

C.淋巴D.消化液

答案:

B

解析:

细胞外液就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2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  )

A.血糖进入肾小囊腔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D.胰岛素静脉注射到皮下

答案:

D

解析:

人体中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A项中肾小囊腔内不属于内环境;B项胃中不属于内环境;C项氧进入的是细胞内液;D项中皮下静脉注射,胰岛素进入血浆中属于进入内环境。

25.在平静状态下,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和CO2浓度关系分别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答案:

A

解析: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生物膜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遵循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原则。

在组织处氧气是从血浆到组织液然后才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氧气浓度应该是最低的。

相反,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产生后向外扩散的,所以浓度关系正好相反。

26.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B.毛细淋巴管可以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中血浆与组织液及淋巴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毛细淋巴管可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回收到血液;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其酸碱度也基本不变,如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多余的NaHCO3由肾脏排出;而稳态遭到破坏后,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是错误的。

27.下列物质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激素 ⑦水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⑦

C.②④⑥⑦D.③④⑥⑦

答案:

B

解析:

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以及水、氧气和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

28.下列不能作为人体内环境指标的是(  )

A.血液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B.血浆渗透压和pH

C.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D.24小时尿量和尿素比例

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的度量、评价是它的各种理化性质指标,如血氧含量、pH、渗透压等。

而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是整个人体的宏观的生命活动指标,不是内环境的理化指标。

29.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小腿抽搐是因血钙含量减少引起的,血钙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尿毒症是因肾功能衰竭,大量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在血浆中积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引起的,可见也是由内环境中成分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引起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组织液量增多,故也属于内环境中成分的变化。

30.下列有关机体稳态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环境

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的紊乱

C.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内环境的成分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可变,但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新陈代谢中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要求的条件是严格的,即温度、pH、某些离子的浓度必须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如果超出正常范围,使稳态破坏,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9分)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________。

(3)图中a~d,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

a和b之间隔以________,b的来源有________,b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

(2)a'(3)d、a a、d (4)细胞膜'细胞内液和血浆'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

解析:

(1)图示为内环境中各种成分,有血浆、组织液、淋巴,其中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红细胞。

(2)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其为细胞内成分,属于细胞内液。

(3)由于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有氧呼吸,此过程消耗O2产生CO2,所以a处的O2浓度最低,CO2浓度最高,d处血红蛋白为运输O2的载体,所以此处O2浓度最高。

(4)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两者隔以细胞膜,组织液与血浆、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入,而组织液被收集于淋巴流入血浆中。

32.(13分)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有关概念图,试回答:

(1)依次写出图中方框1、2、3内表示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列出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健康人这三项指标的正常值如何?

指标

正常值(范围)

约为770kPa(37℃时)

(3)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内环境某种成分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①若大量出汗而只补充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答案:

(1)免疫神经体液

(2)

渗透压

温度

37℃左右

酸碱度

pH为7.35~7.45

(3)①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②引起中暑,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③会出现抽搐现象,严重时影响骨骼发育

(4)消化循环循环泌尿呼吸

33.(8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

经过B的运输,②可达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许多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

答案:

(1)BDC

(2)A

(3)主动运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34.(10分)(最新原创题)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为什么能维持pH稳定?

(2)确定实验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假设:

内环境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当机体运动产生大量酸或摄入大量碱时,内环境中缓冲物质就分别对应地与之反应,加以调节,从而维持pH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实验预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材料:

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稀释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HCl、0.1mol/LNaOH。

②用具:

烧杯、量筒、pH试纸、胶头滴管。

(6)步骤(略)

(7)实验结果记录表: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

实验材料

加入0.1mol/LHCl

加入0.1mol/L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5.5

5.1

4.6

4.1

3.5

3.0

2.5

5.5

6.5

7.5

8.5

9.0

10

11

缓冲液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肝匀浆

6.0

6.0

5.5

5.5

4.8

4.6

4.6

6.0

6.0

6.5

6.5

7.0

7.5

7.5

马铃薯匀浆

6.0

5.5

5.5

5.1

4.8

4.6

4.4

6.0

6.0

6.5

7.0

7.0

7.0

7.0

鸡蛋清

7.0

7.0

6.5

6.5

6.0

6.0

6.0

7.0

7.5

8.0

8.5

8.5

9.0

10

黄瓜匀浆

6.0

5.5

5.1

4.6

4.4

4.1

3.8

6.0

6.0

6.5

6.5

7.5

7.5

8.5

 在下列坐标系中画出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pH变化曲线:

(8)由上述曲线推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达交流:

班级内交流各自报告,比较研究结果。

答案:

(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4)仅在某一范围内,生物材料pH稳定

(7)

(8)①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pH维持稳定

②不同实验材料对酸或碱的缓冲效果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作出假设。

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本题把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已知信息出现,降低了题目难度,同学们可以自我领悟实验研究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