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3162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

《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科护理学重点.docx

妇科护理学重点

第一章妇科护理病历

一.采集和护理评估

1.主诉:

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就诊目的和要求。

2.妇科常见症状:

阴道流血、白带异常、腹痛、腹部包块。

3.月经史简写婚育史:

足月产—早产—流产—现存子女

4.盆腔检查的基本要求:

(1)关心体贴被检查者,态度严肃,检查前告知患者盆腔检查可能会引起不适,不必紧张。

(2)排空膀胱。

(3)一人一垫。

(4)取膀胱截石位。

检查者面向患者,立于患者两腿之间。

(5)应避免经期做盆腔检查,若为阴道异常流血则必须检查。

(6)未婚者禁做双合诊及阴到窥阴器检查,仅行直肠-腹部诊。

男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需有第三人在场。

(7)盆腔检查不满意时,可行B超检查,必要时可在麻醉下进行。

6.①双合诊:

检查者一手示、中两指或其中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

②三合诊:

是指经直肠、阴道、腹部多个部位的联合检查。

③直肠-腹部诊:

一手示指伸入直肠,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

二.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1.阴道流血:

(1)原因:

①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②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出血③生殖器炎症④生殖器肿瘤⑤损伤、异物和外源性刺激⑥全身性疾病

(2)临床表现:

①经量增多②周期不规则的阴道流血③无周期性的长期持续阴道流血④停经后阴道流血⑤阴道流血伴白带增多⑥性交后出血⑦经期之间出血⑧经前或经后点滴出血⑨绝经多年后阴道流血⑩间歇性阴道排出血水11.外伤后阴道流血

2.白带异常:

(1)白带:

是由阴道粘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而成,其形成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

(2)临床表现:

①透明黏性白带。

②灰黄色泡沫状稀薄白带:

滴虫阴道炎。

③凝乳块状或豆渣样白带:

念珠菌阴道炎。

④灰白色匀质鱼腥味白带:

细菌性阴道炎。

⑤脓样白带。

⑥血性白带。

⑦水样白带

3.下腹疼痛4.外阴瘙痒5.下腹包块

第二章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与护理配合

一.生殖道分泌物检查

1.阴道分泌物检查目的:

主要用于确定阴道清洁度禁忌:

月经期、阴道异常出血时禁忌检查

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前24h禁止性生活、盆浴、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局部用药检查方法:

涂片法、悬滴法、培养法

(1)一般性状检查阴道正常Ph为3.8~4.0。

(2)清洁度检查I度,II度为正常III度提示有炎症IV度多见于严重阴道炎。

(3)微生物检查原虫真菌淋病奈瑟菌阴道加德纳菌衣原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乳头状病毒)

2.宫颈粘液检查了解卵巢功能

I型典型结晶—羊齿植物叶状。

见于排卵前或接受雌激素治疗时。

整个月经期持续出现,则为无排卵月经;停经者,则排除妊娠。

II型较典型结晶—金鱼草状。

临近排卵时出现,则为雌激素不足

III型不典型结晶—草状形象较模糊。

见于月经后或排卵后3~4日内。

出现在排卵前,表示雌激素显著低落;出现于妊娠期,孕激素不足,有先兆流产可能。

IV型无结晶,但布满椭圆体。

妊娠期

V型无任何结晶,仅有少量上皮细胞及白细胞。

表示卵巢功能显著低下

二.生殖细胞学检查了解卵巢功能和生殖器官肿瘤的筛查

1.生殖道脱落上皮细胞包括阴道上段、宫颈阴道部、输卵管及腹腔的上皮细胞

2方法:

.阴道涂片阴道侧壁上1/3处宫颈刮片子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宫颈管吸取涂片宫腔抽吸涂片局部印片

3.内分泌检查的意义:

(1)成熟指数。

若底层细胞百分率高称为左移,提示不成熟细胞增多,即雌激素水平下降若表层细胞百分率高则称为右移,提示雌激素水平升高。

(2)致密核细胞指数指数越高,表示上皮越成熟。

(3)嗜伊红细胞指数。

指数越高,提示上皮细胞越成熟。

可表示雌激素水平。

(4)角化细胞表示雌激素水平

4.妇科诊断的意义:

(1)闭经

(2)功血(3)流产(4)生殖道炎症巴氏

5.妇科肿瘤诊断的意义巴氏I级:

完全正常巴氏II级:

炎症巴氏III级:

可以癌巴氏IV级:

高度可以癌巴氏V级:

确定癌

三.基础体温:

指机体较长时间的睡眠,醒来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得的口腔温度。

主要用于判断卵巢功能排卵后升高

四.内分泌素测定

五.生殖器官活组织检查:

是自生殖器官病变处或可疑部位取部分组织做病理检查。

1.宫颈活组织检查术确诊子宫病变的性质

2.诊断性刮宫术分段诊刮:

若疑有宫颈管病变,需对宫颈管及宫腔分步进行诊刮

六.输卵管通畅术是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的一种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根据注液时阻力大小、注入的液体量多少、停止注射后有无回流及受检者的感受等判断是否通畅

1.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前三天禁性生活,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解痉

2.术后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可回家休息。

两周内禁盆浴和性生活

3.结果及意义:

(1)通畅可顺利推注20ml液体且无阻力,无回流

(2)阻塞勉强注入10ml及感有阻力,受检者感觉下腹胀痛

(3)通而不畅推注时有阻力,但加压注入能推进,轻度黏连分离,受检者感轻微腹痛

七.常用穿刺术

1.阴道后穹窿穿刺术适应症:

(1)疑有腹腔内出血

(2)疑盆腔内有积液、积脓(3)盆腔肿块位于直肠子宫陷凹内,抽取肿块内容物做涂片(4)B超介导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味囊肿或输卵管妊娠部位注药治疗(5)B超介导下取卵

禁忌症:

(1)严重粘连

(2)高度怀疑恶性肿瘤(3)异位妊娠准备采用非手术治疗

2.腹腔穿刺术每小时放液量不超过1000ml,一次放液不超过4000ml

(1)血液:

①新鲜血液:

放置后迅速凝固。

②陈旧性暗红色血液:

放置10分钟以上不凝固表明腹腔内出血。

③小血块或不凝固陈旧性血液:

陈旧性宫外孕。

④巧克力样黏稠液体: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2)脓液(3)炎性渗出物(4)腹水

八.妇科内镜检查

1.宫腔镜2.腹腔镜

九.妇科影像检查宫输卵管造影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

一.生理防御机制

1.解剖学特点:

①外阴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②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③阴道前后壁紧贴,防止外界的污染

2.阴道自净作用:

阴道上皮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增生变厚,含有丰富的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以维持阴道正常酸性环境(阴道PH≤4.5,多为3.8~4.4)使嗜碱性病原菌的活动和繁殖受到抑制

3.阴道生态平衡:

乳酸杆菌对维持阴道正常菌群起关键作用

4.宫颈的防御功能:

①宫颈阴道部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抗感染能力强②子宫颈分泌的黏液形成“黏液栓”③宫颈口平时紧闭

5.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落,可及时消除宫腔内感染

6.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及输卵管的蠕动,有助于阻止病原体逆行侵入

7.生殖道免疫系统:

生殖道黏膜聚集不同数量的淋巴组织与淋巴细胞。

二.传染途径:

沿粘膜上行蔓延,经血液循环播散,经淋巴系统蔓延,直接蔓延。

三.外阴部炎症:

1.非特异性外阴炎:

外阴皮肤黏膜瘙痒疼痛。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应用抗生素。

用0.1%聚维酮碘液或1:

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2.前庭大腺炎:

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球菌。

炎症多为一侧,起初肿胀、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急性炎症发作时,需卧床休息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及造口术

四.阴道炎症:

(一)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

1.临床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鱼腥臭味(厌氧菌产生胺类物质)分泌物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黏度低

2.处理:

①首选甲硝唑400mg*2/d,口服,共7日。

克林霉素300mg*2/d,连服7日

②局部药物治疗含甲硝唑栓剂每晚一次,连用7日。

2%克林霉素软膏阴道涂布每晚5g一次,连用7日

3.辅助检查:

线索细胞胺臭味实验阴道分泌物Ph>4.5

(二)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毛滴虫引起。

Ph5.0~6.5。

于月经前后繁殖,引起炎症。

1.传染方式:

直接传染、间接传染

2.临床表现:

外阴瘙痒、灼热、疼痛,白带异常(量多、稀薄、泡沫)尿频、尿痛、血尿。

严重者草莓样宫颈

3.辅助检查:

①白带悬滴法:

玻璃片+生理盐水+分泌物——送化验室,阳性率70%~80%

②培养法:

多次阴性——用培养法。

准确率可达98%。

4.处理原则:

①全身用药:

甲硝唑或替硝锉甲硝唑用药期间及停药24h内、替硝锉用药期间及停药72h内禁止饮酒。

②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③内裤及洗涤毛巾应煮沸5~10分钟。

5护理措施:

①配合检查、指导用药:

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用药等。

先冲洗后上药。

月经期暂停坐浴、上药等。

治疗期间停止性生活。

使用甲硝唑期间禁酒。

甲硝唑能通过胎盘和进入乳汁,故孕20周前和哺乳期禁用。

②观察用药反应:

是否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反应。

③健康指导:

指导自我保护:

保持外阴清洁和干燥,洗涤消毒内裤,不去游泳池和公共浴池。

指导随访:

每次月经干净后查滴虫,连续3次阴性,才为治愈。

配偶也应检查,必要时治疗。

(三)念珠菌性阴道炎:

白色念珠菌(条件致病菌)对热抵抗力不强(60℃,1h死亡)内源性感染、直接传染、间接传染。

1.好发人群:

①妊娠期。

②糖尿病病人。

③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的病人。

④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

2.临床表现:

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

白带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3.辅助检查:

白带悬滴检查找芽孢或假菌丝处理原则:

消除诱因。

唑类药物

4.护理要点:

可用2%~4%碳酸氢钠溶液坐浴或阴道清洗

(四)老年性阴道炎:

雌激素↓→糖原↓→酸度↓(pH↑5.0~7.0)→抵抗力↓→细菌侵入(多种)

1.临床表现:

瘙痒、灼热,白带异常(量多黄水状)

2.处理原则:

①抑制细菌生长:

甲硝坐或氧氟沙星:

阴道上药,1次/d,7~10天为一疗程。

②增加阴道抵抗力:

0.5%已雌酚软膏,局部1~2/d,连用4天。

尼尔雌醇口服,首次4mg,以后1次/2~4周,每次2mg,维持2~3个月。

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

慎用雌激素制剂

五.宫颈炎症

(一)急性宫颈炎:

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

阴道分泌物增多。

尿急、尿痛、尿频

(二)慢性宫颈炎:

主要病原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

1.病理:

①宫颈糜烂分型:

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分度:

轻度,小于1/3中度,1/3~2/3重度,2/3以上

②宫颈肥大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③宫颈息肉局部黏膜增生,自基底部向外口突出形成息肉

④宫颈腺囊肿腺管堵塞⑤宫颈粘膜炎病变局限与宫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

2.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乳白色黏液状

3.辅助检查:

①妇科一般检查:

宫颈糜烂按面积分3度,按深度分3型。

②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用于鉴别早期宫颈癌

③宫颈活检:

用于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

4.处理原则:

①物理疗法:

激光、冷冻、红外线凝结疗法、微波疗法。

原理:

破坏糜烂面上的柱状上皮,使炎症组织坏死、脱落,由鳞状上皮重新覆盖。

②药物治疗:

适用于面积小,炎症浅的病例。

较满意的药物是干扰素(奥平)。

③手术:

宫颈锥切,现已少用。

息肉摘除术

5.护理要点:

①指导妇女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②术后护理:

清洁:

每日2次清洗外阴。

禁忌:

禁止性生活及盆浴2个月。

告之:

物理治疗后,将出现阴道大量排液(黄水),术后1周余脱痂,可为血性。

复查:

第二次月经干净后的3~7天复查,仍有糜烂,可作第二次。

六.盆腔炎:

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

外源性(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和内源性(阴道菌群,厌氧需氧菌)

1.好发人群:

已婚育龄妇女。

盆腔炎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

初潮前、绝经后、未婚者很少发生盆腔炎。

(一)急性盆腔炎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

1.病因: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

性卫生不良。

下生殖道感染。

感染性传播疾病。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2.病理:

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

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急性盆腔腹膜炎。

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3.临床表现:

症状:

①下腹痛、阴道分泌去增多。

②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

③包块,位于前方出现膀胱刺激征,位于后方出现直肠刺激征。

体征:

急性病容、下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举痛明显,子宫两侧可有条索状或片状增厚

4.处理:

主要为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

(1)门诊治疗:

①氧氟沙星400mg口服,2次/d。

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1次/d,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2~3次/d,连用14日。

②头孢曲松钠250mg单次肌内注射。

头孢西丁钠2g,单次肌内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连用14日。

③第三代头孢霉素与多西环素、甲硝唑合用

(2)住院治疗:

①支持治疗:

补液2500~3000ml。

②药物治疗:

青霉素类与四环素类联合。

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

第二第三代头孢霉素。

喹诺酮类与甲硝唑联合。

③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

脓肿持续存在。

脓肿破裂。

(3)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5.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窝使炎症局限。

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

物理降温。

胃肠减压。

抗生素治疗

(二)慢性盆腔炎

1.病理:

输卵管阻塞、增粗。

输卵管卵巢肿块。

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盆腔结缔组织,主韧带、骶韧带增生变厚

2临床表现:

局部:

下腹隐痛、腰骶酸痛、肛门坠胀。

全身:

低热、乏力、失眠等。

子宫后倾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有触痛

七.生殖器结核血行传播、直接蔓延、淋巴传播、性交传播。

1.病理:

输卵管结核多见。

子宫内膜结核。

卵巢结核。

宫颈结核。

盆腔腹膜结核。

2.临床表现:

不孕、月经失调、下腹坠胀、全身症状。

子宫发育差,活动受限,两侧可触及肿块

3.辅助检查:

①刮宫术在经前一周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进行,应注意刮取子宫角部内膜②X线下可见宫腔狭窄或变形,边缘呈锯齿状。

输卵管呈串珠状。

盆腔淋巴结、输卵管、卵巢部位有钙化灶。

碘油进入子宫一侧或两侧静脉丛。

第四章性传播疾病患者的护理

性传播疾病:

是指可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传播的一组传染病

一.淋病:

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性传播疾病。

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殊亲和力。

1.临床表现:

①急性尿道炎症状(膀胱刺激征)②急性阴道炎及外阴炎(白带黄色、脓性、外阴红肿痒、痛、烧灼感)

③急性宫颈炎症状。

④前庭大腺炎表现。

⑤子宫内膜炎表现。

⑥急性输卵管炎及积脓。

⑦盆腔脓肿。

⑧弥漫性腹膜炎

2.处理原则:

及时、足量、规范应用抗生素。

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为主

3.健康教育:

用1%苯酚溶液浸泡患者所接触的物品及器具。

二.尖锐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菜花状

三.梅毒:

苍白螺旋体。

胎传梅毒和获得性梅毒临床表现:

一期,硬下疳二期,皮肤梅毒疹三期,永久性皮肤黏膜损害

四.生殖器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单簇或散在多簇丘疹

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第六章外阴及阴道肿瘤患者的护理

一.外阴良性肿瘤:

乳头瘤、纤维瘤、汗腺腺瘤、脂肪瘤、平滑肌瘤

二.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轻重中不典型增生佩吉特病

三.外阴恶性肿瘤病毒感染(HVP、HSV、CMV)外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者性传播疾病

1.外阴鳞状细胞癌:

好发于大、小阴唇,均发病年龄60岁。

临床表现:

硬结节,菜花状,侵犯直肠或尿道,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便秘、便血。

2.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高发年龄60~70岁,好发于阴蒂及小阴唇。

临床表现:

外阴结节、出血、瘙痒或疼痛。

治疗:

早期患者可选用局部广泛切除术,晚期或高危组则应选用广泛切除及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并配合达卡巴嗪、顺铂、长春新碱、等联合化疗

四、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

单纯疱疹病毒病理:

白斑异性细胞核临床表现:

分泌物增多伴臭味,性交后出血

五.阴道恶性肿瘤

1.阴道鳞状细胞癌:

好发于决定后和老年妇女。

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常见,晚期可血行转移

(1)病因:

长期刺激和损伤、盆腔放射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免疫抑制剂使用、雌激素水平下降

(3)病理:

阴道原位癌,阴道上1/3。

阴道微小浸润癌,突破基底膜,小于3mm。

阴道浸润癌,阴道后壁上1/3

(3)临床表现:

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

万一恶臭排液和无痛性出血

2.特殊类型阴道恶性肿瘤:

透明细胞癌、阴道葡萄状肉瘤、阴道恶性黑色素瘤

六.外阴及阴道肿瘤患者的护理1.非手术:

避免搔抓,涂抹药膏、定期做阴道细胞学检查、采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2.手术:

平卧双腿外展屈膝体位。

根治术术后3个月复诊3.放疗:

①皮肤反应:

轻度:

皮肤红斑—干性脱屑。

中度:

水疱、溃烂及组织皮层丧失。

重度:

局部皮肤溃疡。

②护理:

仔细观察照射区皮肤颜色、结构及完整性,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干燥、瘙痒及疼痛等不适。

若出现红斑或脱屑则观察下继续放疗,若出现水疱或溃疡则停止照射,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局部涂1%甲紫、三磺粉或抗生素软膏

第七章宫颈肿瘤患者的护理

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

宫颈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恶性肿瘤

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食欲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期病变

(一)病因:

性生活紊乱、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制剂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90%以上有关,早期出现挖空细胞

2.宫颈组织学特性:

(1)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①基地带:

基底细胞和旁基底细胞含表皮生长因子、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

基底细胞为储备细胞,某些因素刺激下,可增生为不典型鳞状细胞或分化未成熟鳞状细胞。

旁基底细胞为增生活跃细胞,偶见核分裂像。

②中间带与浅表带:

为完全不增生的分化细胞,渐趋死亡。

(2)宫颈管柱状上皮:

具有分化或增生能力,直接来源于柱状细胞,或来与源于宫颈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

(3)移行带:

①原始鳞-柱状交接部:

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状交接部。

②生理鳞-柱状交接部:

青春期后,在阴道酸性环境或致病菌的作用下,宫颈阴道部外翻的柱状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状交接部,称为生理鳞-柱状交接部。

(4)形成:

在移行带形成过程中,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逐渐被鳞状上皮所替代,替代的机制

①鳞状上皮化生:

当鳞-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环境的影响,柱状上皮下未分化的储备细胞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而被复层鳞状细胞所替代。

②鳞状上皮化: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山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

3.病理与分级:

①CINⅠ:

即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1/3层细胞核增大,核质比例略增大,核染色稍加深,核分裂少,细胞极性保存。

②CINⅡ:

即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1/3~2/3层细胞核明显增大,核质比例增大,核染深,核分裂较多,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极性保存。

③CINⅢ:

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上皮全层。

3.临床表现:

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有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体征可无明显病灶,宫颈光滑或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糜烂表现。

4.处理:

①CINI:

消炎,2~3月复查刮片必要时活检。

②CINⅡ:

冷冻、激光或宫颈锥切病灶。

③CINⅢ:

无生育者全子宫切除,要求生育者宫颈锥切术。

5.辅助检查: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确诊辅助

(2)阴道镜检查(3)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

6.术后两个月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二.宫颈癌:

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

移行带区,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1.病因:

①初次性交时间<16岁和性伴侣数多。

②性卫生不良和分娩次数过多。

③病毒感染(HPV16、18亚型,HSVII型,CMV)

2.病理:

①鳞状细胞癌:

占85%,巨检类型:

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颈管型。

镜检类型:

镜下早期浸润癌,宫颈浸润癌

②腺癌:

占15%,镜检类型:

粘液腺癌,宫颈恶性腺癌,鳞腺癌。

3.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极少见。

直接蔓延最常见。

4.临床分期:

0期原位癌。

I期癌灶局限在宫颈。

II期癌灶超出宫颈阴道浸润未达下三分之一,宫旁浸润未达盆壁。

III期癌灶扩散至盆壁和累及阴道下三分之一,至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IV期癌灶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润膀胱粘膜及直肠粘膜。

5.临床表现:

症状:

①阴道流血,接触性出血。

②阴道排液,水样或米泔样。

③晚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血,便秘,便血,疼痛,下肢肿胀等。

体征:

晚期形成冰冻盆腔。

6.辅助检查: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早期筛检2.宫颈及颈管活体组织检查:

确诊

7.处理:

①.手术治疗适用于Ia~IIb,无手术禁忌症的病人。

②.放射治疗,适用于IIb晚期、III、IV期。

8.出院随访:

第一个首次随访,以后每隔2~3个月复查一次。

出院后第二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出院后第3~5年,每半年复查一次。

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一次。

第八章子宫肿瘤患者的护理

一.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与雌激素有关

1.分类:

①肌壁间肌瘤,为最常见。

②浆膜下肌瘤,可发生蒂扭转。

用腹腔镜③粘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易刑场蒂。

用宫腔镜

2.肌瘤变性:

①玻璃样变,最常见②囊性变③红色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间壁肌瘤④脂肪变性,易误诊为肉瘤⑤钙化⑥肉瘤变性

3.临床表现:

1.月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及不规则阴道流血,黏膜下肌瘤。

2.白带增多。

3.压迫症状:

下腹坠痛及腰背部酸痛,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输尿管或肾盂积水,下肢水肿。

4.疼痛:

发生蒂扭转,红色变性5.下腹包块6.其他:

出血多或反复出现,不孕或流产

4.与妊娠及分娩的相互影响:

(1)①黏膜下肌瘤妨碍受精卵着床或致早期流产。

②肌壁间肌瘤较大妨碍胎儿宫内活动,造成胎位不正。

③肌瘤生长可使宫腔变形,子宫内膜受变薄血供受阻,胎盘附着,易形成胎盘前置。

④分娩时,若阻塞产道,胎先露下降困难易造成难产。

⑤影响产后子宫的收缩,可致产后出血。

⑥易致感染。

(2)子宫肌瘤在妊娠激素作用下,生长加快,瘤体增大。

也由于肌瘤的供血减少,易产生红色变形或感染。

孕妇子宫增大可引发浆膜下肌瘤蒂扭转

5.处理:

①随访观察:

肌瘤小无症状。

②药物治疗:

子宫增大在妊娠2个月内、症状较轻、近绝经期或全身状况不能手术(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米非司酮)③手术:

(1)指征:

子宫增大超过10周妊娠大小、重度继发性贫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生长迅速疑恶变、致反复流产和不孕、宫颈或阔韧带肌瘤。

(2)方式:

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

子宫切除术,肌瘤多而大,症状明显。

二.子宫肉瘤:

是恶性程度高的女性生殖器肿瘤,常发生血行转移。

直接浸润、淋巴转移

1.病理:

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2.临床表现:

①子宫异常出血:

最常见,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或绝经后出现。

子宫平滑肌肉瘤。

②腹痛。

③腹部包块:

子宫平滑肌肉瘤常见。

④压迫症状。

⑤其他: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体征:

子宫增大

3.出院后禁性生活、盆浴一个月,避免提2kg以上重物。

随访:

术后1年内,一个月后复查,以后2~3个月1次;2年内,3~6个月1次;3~5年,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

三.子宫内膜癌:

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癌,以腺癌为主,又称子宫体癌。

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高发年龄58~61岁。

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高危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