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952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

《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词五首教学设计.docx

25词五首教学设计

课题:

第25课词五首

编著人:

倪金美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高度概括了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感悟和运用,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共选五首词,既有表达个人情感的《望江南》和《武陵春》,也有把个人情感与爱国情感融为一体的边塞词《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心忧天下、胸怀黎民的远大志向。

所选的这五首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它们的风格差异,理解婉约与豪放两种不同的词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作者相关常识,识记词中重点字词,理解词的意义。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掌握吟诵欣赏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学习作者高尚的人格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在赏析中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感情的诵读五首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五位词人以及词的相关常识,识记“倚、肠断、倦、拟、舴艋舟”等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进而把握整首词的大意。

2.积累有关写愁的诗句,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

3.在赏析中,体会本文生动细致的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词是诗的姐妹艺术,也是中国诗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初中阶段你们学过哪些词,能吟几句其中的名句吗?

  生:

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

还有辛弃疾的《西江月》,名句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生:

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名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

还有晏殊的《浣溪沙》,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师:

看来大家对词的了解还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位作家不同风格的词,来与这些作家作一次心灵的对话,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词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学生预习成果

(一)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有关词的常识。

一学生介绍,其他同学可根据预习情况进行补充。

修改建议

有词的知识导入: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资料链接: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明代徐师把词的形式概括为: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基本分为:

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婉约,婉转含蓄之意。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点评】将词的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较全面的理解这一诗歌体裁,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请同学完成课件题目,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纠正或补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mò)白蘋洲(pín)人不寐(mèi)右擎苍(qíng)

锦帽貂裘(qíu)鬓微霜(bìn)舴艋舟(zéměng)麾下炙(huīzhì)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

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

定将。

也拟泛轻舟:

打算。

五十弦翻塞外声:

奏。

马作的卢飞快:

像……一样。

了却君王天下事:

了结,把事情做完。

3.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望江南》作者: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人称“花间鼻祖”。

《渔家傲秋思》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武陵春》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诗人。

【点评】积累相关常识、夯实基础是古诗词学习的一个重点,同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对学生起一个激励、促进作用。

(三)请五位同学分别朗读五首词,其他同学注意评价。

【学法指导】古诗词的朗读注意四个点: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停顿,三读出重音,四读出感情。

学生朗读完一首,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老师点拨,再读。

师:

通过预习,同学们发现那几首词表达的主题有共同点?

生:

《望江南》和《武陵春》都写出了主人公的一种内心的忧愁,而其他三首则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爱国之情。

师:

同学们的理解很深刻,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写“愁”的这两首,体会一下作者到底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愁?

又是如何来表达的?

二者有没有区别?

三、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一)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

1.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老师指导:

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播放录音,听读示范,再读诗歌。

师展示课件,学生跟读。

点拨:

望江南

   温庭筠yún

 梳洗罢,独倚yǐ/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所盼望的人的船),斜晖huī脉脉mò/水悠悠。

肠断/白蘋pín洲。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学法指导】古诗词的朗读注意四个点: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停顿,三读出重音,四读出感情。

【点评】朗读是诗歌学习的一个重点,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代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二)细读诗歌,感受意境美

要求:

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点拨:

《望江南》大意:

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

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武陵春》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学法指导】读懂是前提,指导学生在把握意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那种感情。

(三)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感情美。

 

1.你认为《望江南》中哪些词富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

“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心中充满希望。

“独”写尽了她孤独寂寞的生活处境和期盼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

“皆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斜晖”一句暗喻那望穿秋水的眼神。

2.你认为《武陵春》中最能表现作者“愁”的是哪一句?

为什么?

明确: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

点拨:

本句采用了夸张性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可感的实体,而且“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它本身重量还可因人而异,语意新奇,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沉重的哀愁。

【学法指导】赏析诗歌指导学生抓关键字句,结合修辞、写法、感情来赏鉴。

【点评】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诗歌学习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四、合作探究,交流提升

通过赏析学习,我们明白了两首词中作者都写到了愁,但你觉得两首词中的女子哪个更愁?

大家一定要紧扣原词中的关键词句来应证自己的想法!

(生自由朗诵,讨论)

生:

我认为《望江南》中的女子更愁,因为她愁得都“肠断白萍洲”了啊!

还有什么愁比“肠子都愁断”了更愁呢?

生:

我不同意,李清照的愁连船都载不动了,这才是最重的愁。

生:

不能这样比吧,这两个句子都是诗人应用了大胆的联想想像写成的,是化抽象为形象的写法。

这样比的话不客观。

师:

有道理,大家能够关注到对愁的形象描绘这很好,但最能证明你的观点的还应该是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

生:

李清照最愁。

《望江南》中的女子还“梳洗罢”,可李清照却“倦梳头”,一个女子连梳妆打扮都不想了,那她一定非常愁闷了。

生:

是的,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望江南》中的女子还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等丈夫回来看,可李清照连打扮自己的兴趣都没有了,我猜像她的丈夫一定已经去世了。

师:

你很聪明。

写这首词的的时候,李清照的丈夫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生:

我还是觉得《望江南》中的女子愁,你看她“独倚望江楼”,一个人在那里等啊等啊,看了一帆又一帆,从早上直等到“斜晖脉脉”的傍晚,等了整整一天啊,可最后还是失望了,你难道能说她的愁不深重吗?

师:

你这个分析很到位。

但“倚”字品得还不够,哪个同学帮帮她的忙。

生:

“倚”是“靠”的意思,她靠在望江楼上,很孤苦无依的样子!

生:

“倚”还显得这个女子很柔弱,没有力气。

生:

她一定是望得太久了,所以浑身酸软,就只能“倚”着了。

生:

主要不是身体问题,还是心事太沉重了。

师:

对了,这样抓住关键词抠进去,人物的形象就鲜明了。

【点评】对“倚”的品味环节是课堂机智生成的,处理得不错。

生:

我不同意刚才同学们的看法。

《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愁,但是她毕竟还有事情可干。

可是李清照呢,她却觉得“物是人非事事休”,她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了,所以她干什么都索然无味了,我认为这样的愁才最愁。

生:

我有同感。

她不仅不想梳头,她连去双溪泛舟也提不起兴趣呢!

生:

这是因为李清照的丈夫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了,她已经习惯了,她怎么可能比还在盼望丈夫回来的女子更愁呢?

生:

我不同意。

确实李清照是已经绝望,《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正在绝望,我认为已经绝望比正在绝望更愁。

生:

可是《望江南》中的女子稀里糊涂经受的是希望的煎熬,而李清照已经是心如死灰,我认为这比前一种煎熬更痛苦。

(学生争论不休)

师:

同学们,人的情感是一个难解之谜。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人生存下去的本质力量是靠希望:

哪怕这种希望只是星星之火,它也可能成为一种生存的信念。

而最残酷的人生境遇是没有希望,也就是绝望。

绝望这种痛,是人生之最大痛。

大部分轻生者选择死亡并非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恰恰是希望的丧失。

正如开头同学们提到的,李清照的愁在词中很难表述清楚是哪一种愁,因为在她的生命历程中融入了太多的苦难。

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大家一起背诵出来好吗?

(生齐背:

唱记溪亭日暮……)

师:

从这首年轻时代的李清照的词中,我们读到了一颗青春快乐的心。

是的,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得让人羡慕的。

她和夫君赵明诚才子才女结成佳偶,夫唱妇随、琴瑟和谐。

而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她流落江南,茕茕一身,辗转飘零,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坎坷。

她的愁岂止是心爱的丈夫早逝之愁,这其中有国家的败亡,家乡的沦陷,有文物的丧失,这愁,让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让她只有“在人屋檐下,听人笑语”……这种愁,岂止是双溪的舴艋舟载不动,就是历经千年之后的无数的读者的心痛汇聚而成的心灵之舟也载不动啊!

【点评】这番争论整合了课外阅读资源,旧知识资源,比较有深度,学生课堂反应很动情。

同时巧妙地介绍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感情。

师:

李清照巧妙地写出了愁的重量,我们知道愁还有长度,比如“问君……”

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师:

愁不仅有长度,还有深度,比如“月落乌啼……”

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师:

愁还有既重又长又深的,比如“抽刀断水……”

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师:

同学们,这是古人的一种愁,愁得让人黯然神伤,愁得让人缠绵悱恻,不管是思妇闺怨之愁,还是国破家亡之愁,但这些都是典型的女子的愁。

这也就是婉约派词风的特点。

五、巩固小结

(一)学生背诵诗歌。

(二)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学会品读、鉴赏诗歌,进而积累、感悟,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六、当堂检测(见课内探究学案)

 

修改建议

 

重点字补充:

嶂zhàng

勒lè

酣hān

弦xián

霹雳pīlì

的卢dí

 

文学常识宜当堂背诵,教师可以采取同桌互查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

 

读懂诗歌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直接让学生体会词的诗意,思路可能有点宽,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体会:

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女子对爱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品味语言,再读,再品。

 

(学生课堂上积累写愁名句,学生相互交流识记。

 

学生总结这两首诗的特点,试着交流。

【教后反思】在教学本课时,可以按其词风的不同(豪放与婉约),分成两个课时,即:

一课时讲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另一课时教豪放风格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含义,进而把握整首词的大意。

2.积累有关爱国的诗句,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

3.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的雄心壮志和坚定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

婉约派和豪放派。

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

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二、检查学生预习成果

1.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朗读诗歌的情况。

2.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

(1)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这是作者于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他不仅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

淳熙八年(1181年)他被人弹劾罢官,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作者退居江西上饶时写给陈同甫的。

三、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一)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

1.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指导:

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指名朗读。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学法指导】结合上节课所学,指导古诗词的朗读注意四个点: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停顿,三读出重音,四读出感情。

2.播放录音,听读示范,再读诗歌。

师展示课件,学生跟读。

【点评】朗读是诗歌学习的一个重点,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代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二)细读诗歌,整体感知

点拨:

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明确:

(1)《渔家傲》大意: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垂下思乡之泪。

(2)《江城子》大意: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

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3)《江城子》大意: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

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霹雳做响的雕弓。

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师: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诗词的写作内容及其表达主题吗?

生:

《渔家傲》是通过对塞风景的描写来表现将士对自己家乡的思念的词。

生:

《江城子》是通过记述作者出猎的场景,来表现作者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

生:

《破阵子》是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来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与对青年后生的深切希望。

【学法指导】读懂是前提,指导学生在把握意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那种感情。

(三)品读诗歌,感受感情美

三首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从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

1.示例: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

明确:

本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作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

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是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2.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几句

①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

点拨:

本句运用互文修辞,意为:

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他们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

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②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

点拨:

天狼星,这里代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此句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③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

明确:

“可怜”意为“可叹”,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这一句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结合修辞手法及诗歌的内容、表达的感情进行理解

【点评】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诗歌学习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四、合作探究,交流提升

通过赏析学习,我们明白了两首词中作者都写到了爱国之情,但由于诗人不同的境遇表情达意中又有区别,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请结合诗歌内容讨论交流,进行展示。

生:

《渔家傲》这首词写得有意思,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怀。

师:

上半部分写景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生:

我想是一个“异”字,写边关的景色重在写与内地景色的不同之处,大雁南飞,边关号角此起彼伏,长烟、落日下的孤城等都寓示着边关的与众不同。

师:

分析得好,那下半抒怀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展开的呢?

生:

就用文中的“泪”来概括吧,主要写将士们的思念之泪,通过“浊酒”“归无计”“霜满地”“人不寐”“白发”等情与景的描写,将边关将士们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

很好,就要善于从归纳与概括中找到作者思想的脉络。

生:

我觉得《江城子》是带有自传性的叙事词。

师:

嗯,说说你的理由。

生:

词一开始作者就以“老夫”自称,接着就详述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并在文中不断展示作者那种为精忠报国的豪迈之情。

下半部分,则更是借古喻今,对比自己,那种胸中豪气在文中自然流露。

师:

你认为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你说的内容?

生:

“聊发少年狂”是一种老当益壮的心态。

而“亲射虎”“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等都是体现作者的一种豪迈的英雄形象。

师:

除表现作者豪迈与报国之志外,词还有没有别的表现意义?

生:

有,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师:

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生:

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以看出来,作者希望能有当年冯唐一样的人来让他重新报效国家。

师:

对,壮志难酬是许多词人笔下的抒写的内容之一。

生:

《破阵子》表现的内容好像与《江城子》有点相近。

我觉得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等句子写得好。

师:

你能说好在哪儿吗?

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个醉字,一个梦字,把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而“沙场秋点兵”则将杀敌报国的战场写得极富气势。

“可怜白发生”是一句总结性的话,所有壮志与报国胸怀都只可能无法实现了,白发就是遗憾的见证,作者怎能不感慨万千。

师:

评价有水平,从词中读出了作者的深意。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笔下无论是滔滔江水还是塞外孤雁都代表了作者心底那最柔弱、动情的一笔。

那期期艾艾的相思之苦令我们动容,那一心为国的报国之志、壮志难酬的苦闷彷徨令我们动容,让我们记住那一个时代,记住那一个个为我们留下壮美诗篇的诗人,记下这千古传诵的华章,继承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吧!

【点评】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富于激情的话语再次燃起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五、巩固小结

(一)学生背诵诗歌。

(二)教师小结:

五首词为我们展现了两种词风,阅读学习中我们更应该善于从诵读、感受、赏析的角度去学习、去领会、去感受诗的意境之美。

六、当堂检测(见课内探究学案)

修改建议

 

唐宋八大家人物:

唐朝:

韩愈、柳宗元、宋朝: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有时间教师可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梳理,学生巩固。

 

三首词的比较阅读,教师归纳总结:

(1)《渔家傲》:

塞下景色:

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

打猎:

雄壮、开阔。

《破阵子》:

回忆军旅生活:

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

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

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

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

《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4)总体分析:

相同:

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

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