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935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

《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课古诗5首 教案.docx

25课古诗5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

新授课第一课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并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3.掌握诗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情怀。

4.会背诵并默写。

重点难点:

1.诗句品析。

2.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教学方法:

朗读合作交流

一、教学过程:

1.前置作业汇报情况如下:

作者及背景:

过程:

2名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2分钟)

明确: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易曾称他为“诗豪”。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曾学习过《陋室铭》

杜牧字牧之,唐朝杰出诗人,诗、赋古文都颇有名气。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擅长七绝,为人刚直不阿,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很不得意。

2.字音形(1分钟)

烂柯kē人       侧畔pàn     长zhǎng精神     折戟jǐ

二、朗读诗歌,合作交流

1.交流诗歌内所描述的什么内容?

(7分钟)

方法小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展示

明确: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三、再读课文,品析诗句(15分钟)

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质疑,全班释疑展示

明确如下: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诗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四、主题归纳(体会蕴含情感)(10分钟)

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交流,再展示。

(采用落实字面)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五、布置作业。

配套相关习题,并默写诗歌。

诗词曲五首

新授课第二课时

(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并了解诗歌、曲子所表达的内容。

3.掌握诗、曲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情怀。

4.会背诵并默写。

重点难点:

1.名句品析。

2.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教学方法:

朗读合作交流

一、教学过程:

1.前置作业汇报情况如下:

作者及背景:

过程:

2名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2分钟)

明确:

文天祥字履善、自号文山符修道人。

能诗。

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

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

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

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

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

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

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2.字音形(1分钟)

寥liáo落        惶huáng恐踌chóu躇chú

二、朗读诗歌,合作交流

1.交流诗歌内所描述的什么内容?

(7分钟)

方法小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展示

明确:

1、过零丁洋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2、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三、再读课文,品析诗句(15分钟)

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质疑,全班释疑展示

明确如下:

1.颔联中的“风飘絮”和“雨打萍”分别用来比喻国势危亡  自己的坎坷经历 其作用是 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2.诗中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该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出诗人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价,顿生感慨之情: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四、主题归纳(体会蕴含情感)(10分钟)

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交流,再展示。

(采用落实字面)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配套相关习题,并默写诗歌。

 

诗词曲五首

新授课第三课时

(水调歌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并了解词所表达的内容。

3.掌握词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情怀。

4.会背诵并默写。

重点难点:

1.诗句品析。

2.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教学方法:

朗读合作交流

一、教学过程:

1.前置作业汇报情况如下:

作者及背景:

过程:

2名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2分钟)

明确: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苏辙都是诗文大家,并称为“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

2.字音形(1分钟)

宫阙què     绮qǐ户婵chán娟juān

二、朗读诗歌,合作交流

1.交流诗歌内所描述的什么内容?

(7分钟)

方法小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展示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从词前小序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

三、再读课文,品析句子(15分钟)

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质疑,全班释疑展示

明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陡然发问,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

当然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作者把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

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四、主题归纳(体会蕴含情感)(10分钟)

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交流,再展示。

(采用落实字面)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五、布置作业。

配套相关习题,并默写诗歌。

 

诗词曲五首

习题课第四课时

本课小测题试卷一张。

目的:

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方法:

先复习10分钟,30分钟闭卷考试。

5分钟展示答案,不会的针对情况再单独辅导或全班解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