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288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

《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docx

初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

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2、指令:

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二)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

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

近几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能力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

(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话题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1:

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例2: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

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

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

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

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三)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

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

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应试技巧

应重点念好“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

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

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

2、析。

粗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这是拟题立意关键性的一环,可运用如下方法:

①根据中心拟题立意。

主要用于意义明显、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例3:

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

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根据条件拟题立意。

例4:

“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结合你周围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

③发挥想象拟题立意。

如续写的材料,想象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例5: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

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

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

老虎听从了。

农人回村把村民叫来,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

阅读上面的材料,把它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这种题型,发挥想象尤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动,中心更突出。

④提炼观点拟题立意。

例6: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

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

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

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

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

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五个月不分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只能选用一个,否则中心就变得杂乱了。

3、防。

就是防失误。

要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以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②改写后的记叙文与原文意相去甚远,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④因重视材料而漠视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⑤观点提炼不准确,文章立意过偏、过浅;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五、怎样确立文体?

第一:

要看你提炼的观点适宜用什么文体

第二:

要看自己善于写什么样的文体

第三:

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

第四:

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

注意:

无论哪种文体,格调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活力;切不可消极低沉,阴暗晦涩。

写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开头:

“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

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

1、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

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

),再围绕观点来阐述。

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

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论据。

对于做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

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

3、用做联系实际的参照“标志”;

4、用做拟制标题的话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5、用做照应开头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因此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材料内容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总之,写给材料作文必须“像捉毒蛇须打它的七寸一样”抓住“要害”即关键。

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是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进行。

随堂练习:

练习一:

材料: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

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

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要求:

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可编述故事,可发表见解,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练习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上面这则寓言便是“滥竽充数”。

后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其实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并非只是如此。

想想看,南郭处士为什么要充数呢?

有那么多人为什么他能充数而不被发现呢?

……

A、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字。

B、将上面寓言扩写成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C、发挥想象,续写“滥竽充数”,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要写出新意。

以上三题请任选其一。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某世家之子很善于写文章,初赴童试,某父以为必首选无疑。

及发榜,竟名落孙山。

经查卷,见其用墨如淡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

责问孩子,方知因考场中没有书童磨墨,自己又不会磨,只用砚内残墨,所以字越写越淡,后来就看不见了。

要求:

①写一段200字以内的文字,描写这位世家子弟的父亲查卷后的心理活动。

②以这则故事为话题,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3年春节晚会上,小品《足疗》、歌曲《让爱住我家》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对此,两个作品的创作者谈了自己的感受。

黄宏: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作为我本人来讲,还真就是两个女性给我洗过脚。

小的时候,我妈给我洗脚,现在是我老婆给我洗脚。

小品的结尾我还加了一句台词:

“将来呢,咱孩子可能还给你洗脚。

”实际上,这个简单的台词里面,贯穿着中国人的家风,乃至民族的民风。

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代人,有多少人给父母尽过这个孝。

可能洗脚这个举动并不大,但是它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

麦玮婷:

《让爱住我家》是我写的词,我先生谱的曲。

多年来,我们夫妻一直很想出一首体现家庭温馨和乐方面的作品。

我们愿意把这个作品传递给大家,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爱和家庭中的相互体谅,希望这首歌能成为大家爱的动力。

要求: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请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二、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那是在一个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我作为特邀贵宾参加了展览会。

其间,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虔诚地向我索要签名。

“我没带自来水笔,用铅笔可以吗?

”我其实知道她们不会拒绝的,我只是想表现一下一个著名作家谦和对待普通读者的大家风范。

“当然可以。

”小女孩果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看得出她们很兴奋,当然,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