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控制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874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控制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品质控制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品质控制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品质控制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品质控制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质控制知识.docx

《品质控制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控制知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质控制知识.docx

品质控制知识

★品质控制基本知识

■☆一.品质控制的演变

1.操作者控制阶段:

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班组长控制阶段:

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检验员控制阶段:

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统计控制阶段:

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5.全面质量管理(TQC):

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6.全员品质管理(CWQC):

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二,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

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

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

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

a.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

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

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

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

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

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

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

AcceptableQualityLevel的缩写。

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

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

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

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

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三、检验作业控制

1、进料(货)检验(IQC):

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IncomingQuality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a外观:

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b尺寸: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c特性:

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②进料检验方法:

a全检,b抽检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

a接收;b拒收(即退货);c让步接收;d全检(挑出不合格品退货)

e返工后重检

④依据的标准:

《原材料、外购件技术标准》、《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理化检验规程》等等。

2、生产过程检验(IPQC):

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InprocessQualityControl。

而相对于该阶段的品质检验,则称为FQC(FinalQualityControl)。

①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a.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b.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多道工序集中检验;d.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产品完成后检验;f.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②过程品质控制(IPQC):

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首件检验;b.材料核对;c.巡检:

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

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③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

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

检验或验收检验。

a.检验项目:

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b.检验方式:

一般采用抽样检验;c.不合格处理;d.记录;

④依据的标准:

《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等。

3、最终检验控制:

即成品出货检验。

(OutgoingQ.C)

4、品质异常的反馈及处理:

①自己可判定的,直接通知操作工或车间立即处理;

②自己不能判定的,则持不良样板交主管确认,再通知纠正或处理;

③应如实将异常情况进行记录;

④对纠正或改善措施进行确认,并追踪处理效果;

⑤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应作好明确的状态标识,并监督相关部门进行隔离存放。

5、质量记录:

为已完成的品质作业活动和结果提供客观的证据。

必须做到:

准确、及时、字迹清晰、完整并加盖检验印章或签名。

还要做到:

及时整理和归档、并贮存在适宜的环境中。

四、统计技术简介(参见《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1、分层法:

是运用统计方法作为管理的最基础工具,目的是把杂乱无序的资料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和统计。

2、调查表: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常用调查表来收集数据。

如不良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原因调查表等。

3、排列图:

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即二八原理)制作而成的。

排列图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4、因果分析图:

是用于分析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图表,一般从人、机、料、法、环、测等6个方面分析。

5、直方图:

(略)

6、控制图:

(略)

五、质量管理常用的工作方法和分析方法

1、PDCA管理循环

PDCA管理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程序),把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划为P(plan计划)、

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处理)四个阶段。

第一为P(计划)阶段,其中分为四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定出目标

第二为D(实施)阶段:

按照制订计划目标加以执行

第三为C(检查)阶段:

检查实际执行结果看是否达到计划的预期效果。

第四为A(总结处理)阶段,其中分二步:

⑴总结成熟的经验,纳入标准制度和规定,以巩固成绩,防止失误

⑵把本轮PDCA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去解决。

2、5W2H法:

Why:

为何----为什么要如此做?

What:

何事----做什么?

准备什么?

Where:

何处----在何处进行最好?

When:

何时----什么时候开始?

什么时候完成?

Who:

何人----谁去做?

How:

如何----如何做?

Howmuch:

成本如何?

3、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励法,可以有效地识别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一般应用在分析讨论会议中,特别是QC小组会议、质量分析会等。

在运用头脑风暴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禁止批评:

不准批评和反对他人的意见;

2.自由奔放:

尽情地想象,自由地发言,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欢迎多提观点:

提出的观点越多越好;

4.结合改善:

与别人的意见相结合,不断启发和改善自己的想法;

5.如实记录:

对任何人的发言包括相反的意见都要如实记录下来。

一是获得全面的信息,二是给人以重视感,从心理上感召他人多发表意见。

六、如何开展QC小组活动

1QC小组的组建

①QC小组的定义:

QC小组(QualityControl的缩写)即质量管理小组。

是指在生产现场或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自愿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解决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质量改善的目的。

QC小组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②QC小组活动的作用:

A.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B.预防质量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改进;

C.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强化团队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③组建QC小组的原则:

A.自愿参加,自愿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本原则;B.由上而下,上下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础;C.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好形式;D.事实求是,结合实际。

④QC小组的人数:

QC小组人员不宜过多,一般3-10人为宜。

⑤QC小组组长的职责:

A.组织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进行工作分工,并带头按计划开展活动;B.负责联络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争取支持和帮助;C.抓好质量教育,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D.团结小组成员,充分发扬民主,为小组成员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小组的凝聚力;E.经常组织召开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做好小组活动记录,并负责整理成果和发表。

2QC小组活动步骤

①活动课题的选择:

选题范围:

提高改善产品质量的课题;降低损耗的课题;优化环境的课题;改善管理的课题;提高职工素质的课题。

对选题的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先易后难;提倡大小课题相结合,以小课题为主;选题要具体明确;选题应选周期短,见效快的课题,一个课题一般应在3—6个月完成,最多不超过一年时间。

②现状的调查:

通过调查表或其他形式,运用数据说话的方式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③设定目标:

制定的目标应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④原因分析:

运用恰当的工具,把现状调查的主要问题按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因素,采用调查表、

因果图、排列图等恰当的工具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

注意:

在原因分析时,应召开小组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团队的智慧,尽可能将原因一一找出。

⑤制定对策:

一般以对策表的形式列出具体项目,在制定对策表时,应采用5W1H法,多问几个为什么。

因此对

策表应包括:

为什么要制定对策(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哪里执行(WHere),谁去执行(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和如何执行(How)等。

⑥实施对策:

按制定的对策或计划执行。

⑦效果检查验证。

⑧巩固措施: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并纳入有关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度和规定之中,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

来源:

照明工程师社区

QC小组硕果累累与时俱进再创辉煌——纪念全国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25年

QC小组活动信息  2003年12月18日

中国质量协会小组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张贵华

    1978年,我国极少数企业开始引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979年我国全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就全局讲,明年我国将迎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5周年。

作为全面质量管理四大支柱之一的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理应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是同步的,但由于全国1979年8月,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QC小组代表会议,至今已有25个年头了,而且今年又将召开全国第25次QC小组代表会议,所以趁此契机,搞一些QC小组纪念活动,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25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两个根本性转变、“入世”、企业转轨变型,以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大环境的变化,我国QC小组活动由点到面、由弱到强、蓬勃发展、经久不衰,显示了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为企业、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光辉的成就

    我国的QC小组活动,主要是由各级政府、有关各级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三方面力量,包括领导、科学家、质量管理专家、学者、QC小组活动推进者和广大职工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的。

既提倡自下而上的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觉活动,又强调齐抓共管,各方关心、支持、指导、帮助,由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了组织网络和工作体系,形成了合力,特别是中国质协、中国科协、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每年都联合召开一次全国QC小组代表会议,交流经验、发表成果,表彰先进,颁发奖牌证书,适时地总结和部署年度推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国QC小组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这项活动已从工业系统扩展到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商业服务、邮电电信、医药卫生、司法劳改等各个领域,组建的QC小组数发展很快,由1978年9月北京内燃机总厂诞生的第一个QC小组,发展到今年的128万个,有一千多万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其绝对数为世界第一,已形成一支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中坚力量。

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累计为企业创造的可以计算的经济效益高达3884亿元。

25年来,通过QC小组活动,还涌现、锻炼、培养了大批人才,共命名全国优秀QC小组16961个,命名全国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1200个,全国QC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1000名,全国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   名。

QC小组活动为广大职工和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很多QC小组成员先后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担任了工段长、车间主任、厂长、经理、处长、局长、市长、省长等。

如20世纪80年代初,曾任济宁市佳丽日化厂QC小组组长的韩寓群,现任山东省省长;曾任淄博制酸厂QC小组组长的曹钟书,后任淄博市副市长,现任市人大副主任;曾任QC小组组长的包宗顺,现任青岛港务局副局长;1987年至1989年,曾任广州市QC小组联谊会第一任会长的方宝珠,后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呼家楼供应站,由于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被评为全国职工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第一任站长方国政、第二任站长刘风祯都是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方国政后被提拔为公司党委副书记,刘风祯被提为公司三所副所长;1979年曾任太原邮政局广场女子支局QC小组副组长、组长的李美英,后任支局局长、太原邮政局组织部长,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团省委1985年至1990年,通过开展青工QC小组活动,一批青年人抓住了表现才华的机会,脱颖而出,约有1120人由工人提为干部,进入了企业管理层。

1990年至1995年,由于开展QC小组等活动,又涌现了一大批“岗位能手”,其中全国岗位能手31名,省级530名,地市级4000余名,企业级10万余名,等等。

    QC小组活动,不仅是培养、锻炼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改造罪犯的有效措施,过去许多犯人入监后,只是为了熬刑期、混日子,开展QC小组活动之后,让犯人自己利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订目标、找差距,采取措施,调动自我改造的积极性,他们的思想逐渐变化,变被动改造为主动改造,不少犯人得到减刑的从宽处理。

所以,有的犯人家属说:

“中国又发明了一种改造犯人的好办法。

”总之,我国QC小组活动,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是:

第一,由于旧的管理体制和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一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QC小组认识不足,支持不力;第二,发展不平衡,有些企业没开展这项活动,有的开展了出现滑坡;第三,调查研究不够,形势和环境变了,缺乏适应形势、环境变化的改革措施;第四,“三率”(普及率、活动率、成果率)不高,对成果推广的力度不够。

    二、成长的历程

    由于我国有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优良传统,有班组建设和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丰富经验(日本石川馨先生曾多次讲过:

日本的QC小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了中国“三结合”小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和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把我国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QC小组活动的内容更加广泛,在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和水平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它不仅是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新发展,也是解决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素质的一种好形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既有广泛的群众性,又有严密的科学性,群众一旦掌握了科学(包括管理科学),就能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也是QC小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受到社会各方广泛支持的关键所在。

现简要回顾一下QC小组活动的成长历程:

(请在地址栏内输入http:

//

    三、宝贵的经验

    25年来,在开展QC小组活动方面,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都创出了很多好经验。

例如北京、天津较早地组建了QC小组活动研究会,对QC小组如何与班组建设相结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指导QC小组活动的开展;广州地区一大批“发烧友”,自发地组织了QC小组联谊会,坚持多年,影响力越来越大。

通过组织课题分析、成果评价、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现场参观、知识演讲竞赛、宣传咨询、大型成果展览以及文艺表演、迎春联欢、家庭采访、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参加者均有所得、有所乐,“人人齐参与,热心创成果”,取得了很大成绩,博得了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上海宝钢开展自主管理活动;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将QC小组活动纳入工厂方针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落实,定期检查考评,并与班组建设、合理化建议、职工技协、岗位成才、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青岛港务局轮驳公司舍得投资抓教育,全员参加TQM教育,考核持证率达95%,管理人员现代化知识培训,参考率、及格率均为100%;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提高获奖单位的奖金质量系数等方法,激励QC小组活动持续发展,并带动元器件生产企业开展跨企业的QC小组活动;东风汽车制造公司的QC小组活动,由于形成上有领导体系、下有管理网络、层层推进,所以在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为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PCB板分层QC小组,针对装配浸焊过程中的问题,开展攻关活动,使故障率从活动前的6.7%降低到零,作到“零”缺陷,年获效益达194万元;上海新中华一室QC小组,针对大型运载火箭总体性能计算周期长,计算质量没保证的问题,将众多专题一次上机计算,并采取有关对策,不仅缩短时间46-55天,而且能节省可观的费用;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五工程处京九指挥部创国优QC小组,经三次PDCA循环,克服重重困难,被广东省评为质量“三连冠”,被铁道部评为优质样板工程段;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新形势下工会负责推进QC小组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等等。

以上这些,只是我们成果、经验宝库中的极少的代表,真可谓沧海中之几粟。

由此也可见一般。

    从宏观的角度看,25年来,我国QC小组活动的基本经验是:

    1.各级领导重视,特别是企业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给予经常的关心和支持,是搞好QC小组活动的关键;

    2.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广大职工、QC小组成员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是搞好QC小组活动的基础;

    3.组织落实,建立工作体系,有关社团联合推动,正确导向,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质量工作者、QC小组活动诊断师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以及优秀QC小组、卓越领导者、优秀推进者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搞好QC小组活动的保证;

    4.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围绕企业方针目标、用户需求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依照PDCA科学程序,自主地开展持续改进和创新活动,是搞好QC小组活动的根本立足点和基本特征;

    5.审时度势,适应环境变化,与市场经济规则、企业热点、难点、全面质量管理理、ISO9000以及本职工作紧密结合,是搞好QC小组活动的基本要求;

    6.从实际出发,用数据说话,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增强活力,提高“三率”,追求卓越,是搞好QC小组活动的重要原则;

    7.经常召开成果发表会和经验交流会,提供实现自身价值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场所,是搞好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8.领导授权,倡导创新,落实奖励政策,及时给予奖励和表彰,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是搞好QC小组活动的动力。

    四、美好的未来

有人说: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科技高新化、需求多样并趋高档化。

面临这四大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这大竞争、大变革、大机遇、大挑战的时代,我国的QC小组活动,无论从思维方式到指导思想,从理论到实践,从活动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应寻求新的突破、新的提高,开创新的局面和美好的未来。

    1.进一步提高对开展QC小组活动的认识

当今世界,已进入“人是管理的核心的年代”,以人为本成为21世纪的动力,人的因素已处于绝对重要的位置,人力资源堪称企业成功的关键和基础。

而QC小组活动是一种尊重人、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活动;也是倡导和建立一种质量文化,促使人人参与企业管理,关心企业成败,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团结协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改进、创新的活动。

要把质量搞上去,必须依靠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而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形式,也是企业走出困境的现实途径。

我国过去25年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展,质量越重要,QC小组越大有用武之地;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是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挖掘无限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提高队伍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反复宣传QC小组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QC小组活动,使广大职工更加积极地参与这项活动。

    2.QC小组活动应坚持的基本发展方向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以质为纲,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实、活、新”为特征,以求实、务实、扎实为原则,以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为主要活动方式,以追求卓越、让顾客完全满意为目标,以开发智慧、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坚持QC小组活动与企业方针目标、用户需求以及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班组建设、现场管理、岗位能手等活动紧密结合;坚持各级质协、科协、工会、团委共同推进,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使QC小组活动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提高企业素质、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3.适应形势和企业环境变化,及时采取对策,以变应变

    QC小组活动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活动,也是一种知识管理活动。

开展QC小组活动要有长远观点,克服短期行为,要根据客观形势和企业环境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例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QC小组可分“二类四型”。

“二类”是:

“改进类”也可以叫“问题解决类”,即针对存在的问题选择课题,开展活动;“创新类”也可叫“打破现状类”或“实现突破类”,即用创新的方法达到有挑战性的目标;“四型”是:

根据参加QC小组的成员构成和可解决问题的性质,上述两大类中均可包含四种组型,即“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

针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组活动要与市场经济、用户需求相结合。

针对现场环境变化,工厂自动化,集体作业机会减少,机构调整、成员变化大,企业要求在比以往更短的期间内就出成果,小组活动主题要和企业的方针、部门计划、目标结合,与日常业务、本职工作一体化,不搞两张皮,QC小组活动不是额外的工作,而是大家一起把原来的业务做得更好的活动。

针对精减人员,工作繁忙,员工无心参与,负担大,休闲意识抬头,小组活动需要额外付出,员工意愿发生变化,小组活动应采取简化措施,以减轻小组成员负担。

针对用户需求多样化、新产品不断增加、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的变化,小组要采取柔性的活动方式。

由于小组所处环境各式各样,问题、行业、成员水平均不同,因此,在步骤和作法上都应有弹性,依据现状调整,不必事先设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