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784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陶瓷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陶瓷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陶瓷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陶瓷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瓷知识总结.docx

《陶瓷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知识总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瓷知识总结.docx

陶瓷知识总结

陶瓷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

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

陶瓷原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粘土、石英、长石经过加工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半干可压、全干可磨;烧至9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功能陶瓷是指具有各种物理特性的陶瓷材料,它是和结构陶瓷对应而来的概念.功能陶瓷包括,生物陶瓷,金属陶瓷,超导陶瓷,电子陶瓷,光导纤维,透明陶瓷等很多类,所以要说它的性质得具体到哪一个,大概说就是我的第一句话.

古陶瓷的主要特征

  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陶瓷器的要素是胎土、釉彩、造型、工艺、装饰与花纹等。

各种陶瓷器分别都有它的发明创烧时期,胎土、器型的变化以及釉色、装饰、色彩、工艺的改革创新等都有其成功期和普及期。

这个创烧期就是它时代的上限。

一件古陶瓷器在釉色、器型、装饰、色彩、工艺等其中一项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这件陶瓷断代的上限,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

因此,把握古陶瓷的这些要素特征,是鉴定古陶瓷的重要依据。

  

(1)胎土。

胎土是陶瓷成形的墓础,即陶瓷器的原料,如瓷石、砧土、石英、高岭土等。

原料一般是通过粉碎、去杂质、淘洗等工序方可使用。

胎土的配方在每个时期、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

如,东汉时期在浙江上虞出现的原始青瓷便使用瓷石原料,胎呈灰色。

江西景德镇自元代开始,便采用将高岭土加人瓷石的制胎方法,其胎色很白。

有各窑厂的胎土也各有特色,如唐代,南方地区以生产青瓷为主,胎土含铁量高,胎体坚致;而北方地区以生产白瓷为主,胎土含铁量低,胎骨相对粗松。

烧成后的胎质,有细有粗,有坚有松,有白、黑、灰等许多特征。

仿制的胎质可以做得很好,但重量难以掌握。

  

(2)釉彩。

釉是陶瓷的灵魂,它是包裹在陶瓷外表的一层透亮外衣,彩是附在釉上的各种颜色花纹。

胎成型后,施釉,入窑高温烧制,成品后外表的光泽就是釉。

最初施釉是防止水的渗透,干净卫生。

之后除了上釉,还要绘彩,是为了漂亮美观。

早期的釉彩品种少,如青釉、黑釉、白釉和彩绘陶等。

至宋代,不仅釉彩的品种不断增加,釉色之美更是令人惊艳。

如天青、粉青、油滴、窑变等多种色系,釉的气质演绎到了极致。

元、明、清三朝,彩瓷大放异彩,完成了釉与彩的完美结合。

单色釉品种也不甘落后,红、黄、蓝、绿、紫等,鲜亮柔和。

古陶瓷釉面的沉静光泽,是经过漫长岁月自然形成,而仿制的釉面不是太亮就是呆滞或浮躁。

 

  (3)造型。

造型就是器物的外形。

器形体现一种气质,由内至外。

造型一般是在辘护车上,用拉坯成型的方法,用手把胎泥拉成所需的样式。

其它还有雕塑、模印、手捏等方法。

造型设计,完全取决于人的思维。

它可以做成生活化的东西,如盘、碗、壶、罐等。

也可以设计成艺术陈列品,如各式瓶、屏风、雕像等。

造型的内涵,往往来自人的内心追求,更多的是精神寄托。

造型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仿制造型也可以做得很像,但它的神却达不到真品的效果。

 

  (4)工艺。

工艺就是做工的精细程度。

陶瓷工艺体现人文素质,工艺越精,科技含量就越高。

其工艺有修胎、窑具、窑炉、窑温等多种因素。

修胎不精,器物就粗糙;窑具不先进,器物多缺陷;窑炉火候不到位,釉色不美观。

因此,一件陶瓷工艺,需要每道工序的配合,才能达到完美。

工艺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多仿制品往往关注造型、花纹、装饰等显眼的方面,而忽视工艺的时代特点,这就给鉴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5)装饰与花纹。

装饰是使器物外表设计更漂亮、更多元化。

装饰的方法有很多,如素面无纹、刻花、划花、剔花、印花、贴花、雕塑、绘画等。

素面无纹是不刻任何花纹,以釉色取胜;刻花是用刀或其它工具深刻花纹;划花是浅刻花纹;剔花是斜刻花纹;印花是用模子印出花纹;贴花是将花纹贴在器物上;雕塑是将器物雕琢成各种立体件;绘画是用笔描图。

花纹就是各种图案的体现,它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如花卉、动物、人物、吉祥寓意、神灵、几何等纹饰。

它能将器物外表点缀得丰富多彩。

装饰与花纹的仿制,比较直观,相对好做些。

但有些模仿的花纹很死板,容易辨别。

  除此之外,古陶瓷还有年款、堂名款、符号、吉语等文字方面的特征,也是鉴定参考的一个方面。

  目前,古陶瓷仿品赝品充斥市场,特别是利用高科技手段烧制的仿品,在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几可乱真,有的甚至利用电脑技术研究配方,模仿胎土、釉彩。

但因胎土、釉彩都涉及到原料和配方,到目前为止仍是仿古专家最难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古陶瓷鉴定中,应该将胎土、釉彩作为主要“靶点”,再结合工艺、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从而作出准确的鉴定。

陶瓷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叫陶瓷?

博士:

陶瓷——由粘土或主要含粘土(尚有长石、石类等)的混合物,经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包括陶器、瓷器、炻器等。

从结构上看,一般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2、陶瓷分为哪些种类?

博士:

①按用途分类:

A、建筑卫生陶瓷(墙地砖、琉璃瓦、洁具……)

B、日用陶瓷(碗、杯、碟、茶壶、砂锅……)

C、工艺美术陶瓷(陶塑、器皿……)

D、工业陶瓷(耐酸瓷、电瓷……)

E、特种陶瓷(高铝球石、辊棒、打火咀……)

②按吸水率分类:

A、瓷质砖——吸水率≤0.5%。

产品的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透光性好,断面细腻呈具壳状,敲击声清脆。

(如瓷质抛光砖、玻化砖、瓷质外墙砖)

B、半瓷质砖——0.5%<吸水率<10%。

产品的玻化程度及其它物理性能介于瓷质和陶质之间,透光性差,机械强度高,断面呈石状。

其中:

0.5%<吸水率≤3%为炻质砖(例外墙砖、耐磨砖);3%<吸水率≤6%为细炻砖(例仿石砖、仿古砖);6%<吸水率≤10%为炻质砖(例彩釉砖、水晶砖)。

(注:

这里对半瓷质分类列举的产品,指一般常规下的产品。

当然有例外,如有厂家生产瓷质外墙砖和瓷质仿古砖。

C、陶质砖——吸水率>10%。

产品未被玻化或玻化程度低,结构不致密,不透光,断面粗糙,机械强度不高,敲击声沉浊(例内墙砖、陶质仿古砖)。

(注:

玻化程度太高、吸水率太低的产品,不易用水泥粘贴在墙上,所以一般内墙砖均烧制成陶质砖。

3、卡米亚瓷质抛光砖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博士:

注:

前四个方块也可归纳为“原料制备”。

4、卡米亚釉面砖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有哪些?

博士:

采用二次烧成工艺,分为素烧和釉烧

①素烧(烧坯)

烧坯

贮料陈腐

喷雾造粒

过筛除铁

原料球磨

②釉烧(烧釉)

5、卡米亚广场砖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6、陶瓷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博士: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英、长石等三大类矿山原料和一些化工原料。

它们各自的作用类似水泥沙浆中的水泥、砂、水。

①粘土(高岭土)为可塑性物质,主要化学成份Al2O3,它们在生产中起塑性和结合作用,保证干坯强度及烧成后的各种使用性能。

②石英(硅砂)属于瘠性材料,减粘物质。

主要化学成份SiO2,它可降低坯料粘性。

烧成中部分石英溶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液相粘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

③长石(石粉)属于熔剂原料。

主要化学成分K2O、Na2O、CaO、MgO。

高温下熔融后可以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高岭土分解物,熔融后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

7、原料加工包括哪些工序?

博士:

原料加工是陶瓷生产的重要工序,是陶瓷墙地砖压机成型前所有生产工序的总称。

它包括原料的配比、球磨、过筛除铁、料浆均化、陈腐、喷雾造粒、粉料陈腐等工序。

原料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选择。

8、球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博士:

按工艺配方的要求把匹配好的粘土、石英、长石等原料和水、球石装在球磨机内(机内留有一定净空,保证原料和球石之间能相互运动),通过电动机带动球磨机按一定转速转动。

球石产生转动掉落,对原料进行砸碎和磨细,通过长时间的球磨(抛光砖料约19小时)后,原料被球磨机磨细成泥浆。

9、原料泥浆为什么要进行过筛、除铁?

博士:

首先,筛去未够细度的原料残粒,通过保证原料细度的一致性,来保证产品质量。

其次,

由于原料中含有一些有机物(木屑、橡胶)、过粗物和游离铁质(铁屑),这些杂质如不清除被高温煅烧后会变成“黑点”、“针孔”,所以要在泥浆输送中过筛并多次通过磁棒进行除铁。

10、喷雾塔干燥制备的泥粉是什么形状?

这种形状对保证产品质量有什么好处?

博士:

喷雾干燥塔制备的泥粉呈中间空的鱼卵状。

因为圆形的东西流动性大,有利于冲压时布料均匀,砖的整体密度均匀一致,可使磁砖在烧成时变形率小,保证产品质量。

11、冲压成型的压机压力大小对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

博士:

在冲压成形的过程中,规格越大的砖需要越大的压机。

如果压机的压力不够,会影响砖坯的成形,使砖的致密度低而影响砖的强度。

如果压机的压力大,可以使砖坯的致密度高强度大,避免砖坯在输送过程和烧成过程中,由于振动和碰撞造成砖坯暗裂,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12、为什么砖坯在印花(渗花)和煅烧前要进行干燥?

博士:

砖坯在烧成前要经过干燥工序,是为了降低坯体的水分,使坯体的水分从6%左右降到1%左右,其重要作用是:

①如果坯体水分高、带进窑炉在快速烧成中会造成坯体爆裂、次品率高。

②水分低的砖坯烧成速度可比水分高的砖坯快,可提高产量。

③干燥后的砖坯强度增大,能使后工序(印花、渗花)得以可行。

13、为什么釉面砖的花纹工艺叫“印花”,而抛光砖的叫“渗花”?

博士:

因为釉面砖烧成后无需抛光,烧成前将花纹通过辊筒或丝网直接印在砖的表面上,烧成后产品花纹清晰在目。

抛光砖烧成后在抛光时表面会被刮平、抛光,厚度减少2—3毫米。

如果只将花纹印在表面,花纹图案就会被抛去,因此抛光砖要在印花后再施渗透水把花纹渗进砖坯里面,所以抛光砖的花纹工艺叫“渗花”。

14、陶瓷墙地砖是用什么样的窑炉烧制出来的?

什么叫烧成温度、烧成曲线和烧成周期?

博士:

陶瓷生产的核心工艺是"烧成"。

窑炉是实现生产工艺最关键的设备,是最影响制品质量、产量的设备之一。

烧制陶瓷的窑炉有很多种,如龙窑、多孔窑、隧道窑、梭式窑、辊道窑等。

目前墙地砖一般都采用辊道窑烧制。

它以柴油或煤气、天然气为燃料,运用电脑自动控制烧成曲线、机械传动,实现磁砖的不间断连续性大批量生产。

烧成温度——通常是指烧制陶瓷产品时的最高温度。

例如瓷质砖一般是1220~1250℃,釉面砖是1100~1110℃(釉烧),广场砖是1205~1215℃。

烧成曲线——是将陶瓷制品从干燥、预热、烧成到冷却的全过程中的各时间点的温度描绘在以烧成周期的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的二维平面内形成的一条曲线。

它是温度与时间变化的轨迹。

烧成周期——是指陶瓷制品从进入窑炉开始到出窑为止经过预热、干燥、升温烧成、到冷却出窑等烧制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烧成周期长的产品质量较有保障。

15、产品边弯曲度缺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博士:

产生该缺陷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烧成时窑炉的上下温度不一样,砖底和砖面的收缩不一致造成弯曲变形。

16、抛光砖的“抛光”生产有什么工序?

博士:

刮平(定厚)→粗磨→中磨→清洗→精磨→抛光→

磨边、倒角→吹干→烘干→打蜡→分拣包装

17、有什么措施可以预防抛光砖吸污?

博士:

一是在生产中提高瓷砖的玻化程度,降低吸水率。

二是在瓷砖表面进行打蜡等防污处理。

18、影响抛光砖亮度的因素有哪些?

博士:

一是砖坯的烧结程度。

烧结程度越高,吸水率越低,气孔越少,反射光的能力越强,亮度越高。

试想,把烧结程度低、吸水率很高的红砖进行抛光,其结果是无法抛出镜面效果的。

二是磨具的质量。

抛光过程中,前后磨具要求差别很大,粗磨要求切削能力强,后段精磨与抛光要求磨具细滑而能抛出砖面亮度。

可以设想:

若后段磨具质量不好,不但亮度抛不出来,还会产生划痕。

三是抛光时间。

一般来说同等质量的磨具抛光的时间越长,亮度越高。

有些小企业,设备能力不足,抛光线磨头“组数”少,又要拉产量,自然抛不出高亮度的砖来。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有些能耐水,有些并能耐酸。

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

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制品,也叫做陶瓷,如块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器陶瓷,,磁性瓷等。

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

目前,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陶器和瓷器是人们经常接触的日用品,有时从表面看来很相似,但是,它们毕竟各有其特色而不同。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之间。

若温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

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

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

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

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

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

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

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

  

瓷器一般是瓷泥做胎,烧制瓷器的温度在1300-1410度之间,烧成温度较高,胎体比较紧密,几乎不具有吸水性,一般瓷器表面覆盖有釉层,表面比较光滑;

  

我国烧制瓷器大约是在东汉时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为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为烧温度能达到摄氏1000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

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普通陶瓷材料

  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

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用途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等。

特种陶瓷材料

  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工艺成形烧结制成,一般具有某些特殊性能,以适应各种需要。

根据其主要成分,有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声、电、磁、热等性能。

本节主要介绍特种陶瓷。

编辑本段性能特点力学性能

  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硬度大多在1500HV以上。

陶瓷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

热性能

  陶瓷材料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且在高温下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陶瓷的导热性低于金属材料,陶瓷还是良好的隔热材料。

同时陶瓷的线膨胀系数比金属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电性能

  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1kV~110kV)的绝缘器件。

铁电陶瓷(钛酸钡BaTiO3)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可用于制作电容器,铁电陶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还能改变形状,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具有压电材料的特性),可用作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

少数陶瓷还具有半导体的特性,可作整流器。

化学性能

  陶瓷材料在高温下不易氧化,并对酸、碱、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光学性能

  陶瓷材料还有独特的光学性能,可用作固体激光器材料、光导纤维材料、光储存器等,透明陶瓷可用于高压钠灯管等。

磁性陶瓷(铁氧体如:

MgFe2O4、CuFe2O4、Fe3O4)在录音磁带、唱片、变压器铁芯、大型计算机记忆元件方面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

编辑本段常用特种陶瓷材料  根据用途不同,特种陶瓷材料可分为结构陶瓷、工具陶瓷、功能陶瓷。

1.结构陶瓷

  氧化铝陶瓷主要组成物为Al2O3,一般含量大于45%。

氧化铝陶瓷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

耐高温,一般可要1600℃长期使用,耐腐蚀,高强度,其强度为普通陶瓷的2~3倍,高者可达5~6倍。

其缺点是脆性大,不能接受突然的环境温度变化。

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作坩埚、发动机火花塞、高温耐火材料、热电偶套管、密封环等,也可作刀具和模具。

  氮化硅陶瓷主要组成物是Si3N4,这是一种高温强度高、高硬度、耐磨、耐腐蚀并能自润滑的高温陶瓷,线膨胀系数在各种陶瓷中最小,使用温度高达1400℃,具有极好的耐腐蚀性,除氢氟酸外,能耐其它各种酸的腐蚀,并能耐碱、各种金属的腐蚀,并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和耐辐射性。

可用作高温轴承、在腐蚀介质中使用的密封环、热电偶套管、也可用作金属切削刀具。

  碳化硅陶瓷主要组成物是SiC,这是一种高强度、高硬度的耐高温陶瓷,在1200℃~1400℃使用仍能保持高的抗弯强度,是目前高温强度最高的陶瓷,碳化硅陶瓷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抗氧化性、导电性和高的冲击韧度。

是良好的高温结构材料,可用于火箭尾喷管喷嘴、热电偶套管、炉管等高温下工作的部件;利用它的导热性可制作高温下的热交换器材料;利用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制作砂轮、磨料等。

  六方氮化硼陶瓷主要成分为BN,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六方氮化硼的结构和性能与石墨相似,故有“白石墨”之称,硬度较低,可以进行切削加工具有自润滑性,可制成自润滑高温轴承、玻璃成形模具等。

2.工具陶瓷

  硬质合金主要成分为碳化物和粘结剂,碳化物主要有WC、TiC、TaC、NbC、VC等,粘结剂主要为钴(Co)。

硬质合金与工具钢相比,硬度高(高达87~91HRA),热硬性好(1000℃左右耐磨性优良),用作刀具时,切削速度比高速钢提高4~7倍,寿命提高5~8倍,其缺点是硬度太高、性脆,很难被机械加工,因此常制成刀片并镶焊在刀杆上使用,硬质合金主要用于机械加工刀具;各种模具,包括拉伸模、拉拔模、冷镦模;矿山工具、地质和石油开采用各种钻头等。

  金刚石天然金刚石(钻石)作为名贵的装饰品,而合成金刚石在工业上广泛应用,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材料,还具备极高的弹性模量;金刚石的导热率是已知材料中最高的;金刚石的绝缘性能很好。

金刚石可用作钻头、刀具、磨具、拉丝模、修整工具;金刚石工具进行超精密加工,可达到镜面光洁度。

但金刚石刀具的热稳定性差,与铁族元素的亲和力大,故不能用于加工铁、镍基合金,而主要加工非铁金属和非金属,广泛用于陶瓷、玻璃、石料、混凝土、宝石、玛瑙等的加工。

  立方氮化硼(CBN)具有立方晶体结构,其硬度高,仅次于金刚石,具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比金刚石好,可用于淬火钢、耐磨铸铁、热喷涂材料和镍等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

可制成刀具、磨具、拉丝模等  其它工具陶瓷尚有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等陶瓷,但从综合性能及工程应用均不及上述三种工具陶瓷。

3.功能陶瓷

种类性能特征主要组成用途

介电陶瓷绝缘性Al2O3、Mg2SiO4集成电路基板

热电性PbTiO3、BaTiO3热敏电阻

压电性PbTiO3、LiNbO3振荡器

强介电性BaTiO3电容器

光学陶瓷荧光、发光性Al2O3CrNd玻璃激光

红外透过性CaAs、CdTe红外线窗口

高透明度SiO2光导纤维

电发色效应WO3显示器

磁性陶瓷软磁性ZnFe2O、γ-Fe2O3磁带、各种高频磁心

硬磁性SrO.6Fe2O3电声器件、仪表及控制器件的磁芯

半导体陶瓷光电效应CdS、Ca2Sx太阳电池

阻抗温度变化效应VO2、NiO温度传感器

热电子放射效应LaB6、BaO热阴极

编辑本段应用  

(一)工程塑料的开发利用  目前,主要的工程塑料制品已有10多种,其中聚酸胺、聚甲醛、聚磷酸酯、改性聚苯酸和热塑性聚酯被称为五大工程塑料.它们的产量较大.价格一般为传统通用塑料的2—6倍.而聚摧硫酸等特种工程塑料的价格为通用塑料的5一10倍。

以塑料代替钢铁、木材、水泥三大传统基本材料,可以节省大量能源、人力和物力。

  

(二)合成橡胶的开发利用  由于生产合成橡胶的原料丰富,其良好的性能又可以满足当代科技发展对材料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所以合成橡胶出现几十年来,品种已很丰富,一般可将其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两类。

通用合成橡胶性能与天然橡胶相似,用于制造一般的橡胶制品,如各种轮胎、传动带、胶管等工业用品和雨衣、胶鞋等生活用品。

特种合成橡胶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酸碱等优点,多用于特殊环境和高科技领域,如航空、航天、军事等方面。

  (三)合成纤维的开发利用  合成纤维的品种有几十种,但最常见的是六大种:

聚酸胺纤维(商品名尼龙)、聚胺纤维(商品名涤纶)、聚乙烯纤维(商品名腈纶)、聚丙烯纤维(商品名丙纶)、聚乙烯酸纤维(商品名维纶)、聚氯乙烯纤维(商品名氨纶)。

  高分子合成材料具有质量小、绝缘性能好等特点,所以发展很快,但又都有先天不足,即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氧、热和光有敏感性。

但是,随着高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大军必将在经济生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四、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中已崛起了精细陶瓷,它以抗高温、超强度、多功能等优良性能在新材料世界独领风骚。

精细陶瓷是指以精制的高纯度人工合成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采用精密控制工艺烧结的高性能陶瓷,因此又称先进陶瓷或新型陶瓷。

精细陶瓷有许多种,它们大致可分成三类。

  

(一)结构陶瓷。

  这种陶瓷主要用于制作结构零件。

机械工业中的一些密封件、轴承、刀具、球阀、缸套等都是频繁经受摩擦而易磨损的零件,用金属和合金制造有时也是使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而先进的结构陶瓷零件就能经受住这种“磨难”。

  

(二)电子陶瓷  指用来生产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系统结构零部件的功能性陶瓷。

这些陶瓷除了具有高硬度等力学性能外,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能“无动于衷”,即具有极好的稳定性,这对电子元件是很重要的性能,另外就是能耐高温。

  (三)生物陶瓷  生物陶瓷是用于制造人体“骨骼一肌肉”系统,以修复或替换人体器官或组织的一种陶瓷材料。

  精细陶瓷是新型材料特别值中得注意的一种,它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这种具有优良性能的精细陶瓷,有可能在很大的范围内代替钢铁以及其他金属而得到广泛应用,达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精细陶瓷和高分子合成材料相结合.可以使交通运输工具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效化。

  精陶材料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耐高温的高强度材料,从而可用作包括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各种热机材料、燃料电池发电部件材料、核聚变反应堆护壁材料、无公害的外燃式发动机材料等。

精细陶瓷与高性能分子材料、新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并列为四大新材料。

有些科学家预言.由于精细陶瓷的出现,人类将从钢铁时代重新进入陶瓷时代编辑本段更多信息  什么是陶瓷?

什么是陶瓷材料  原来的陶瓷就是指陶器和瓷器的通称。

也就是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所得到的成型烧结体。

传统的陶瓷材料主要是指硅铝酸盐。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硅铝酸盐的选择要求不高,纯度不大,颗粒的粒度也不均一,成型压强不高。

这时得到陶瓷称为传统陶瓷。

后来发展到纯度高,粒度小且均一,成型压强高,进行烧结得到的烧结体叫做精细陶瓷。

  接下来的阶段,人们研究构成陶瓷的陶瓷材料的基础,使陶瓷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陶瓷内部的力学性能是与构成陶瓷的材料的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