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267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六安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单项选择,9-12多项选择.)

1.下列情况中的加点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时的车轮

B.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所用的时间

 

2.下列图象均能正确皮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在t=2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

A.

 

3.子弹以v0初速度打入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并且恰好穿过这两块木板.假设子弹在两块木板中的运动均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在穿越第一块木板后的速度为(  )

A.

B.

C.

v0D.

 

4.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是3.6m/s2B.物体的加速度是4m/s2

C.物体在第4s内的位移是16m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20m

 

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的时间为t,则(  )

A.前半程速度增加3.5v

B.前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v

C.后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v

D.后半程速度增加3v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2:

1,下落高度之比为1:

2,则(  )

A.下落时间之比是1:

2

B.落地速度之比是1:

1

C.落地速度之比是

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2:

1

 

7.关于重力和重心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B.物体的重心总在物体上

C.正方形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D.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作用

 

8.关于力的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产生形变的原因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D.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9.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B.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

C.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D.两球在t=8时相遇

 

10.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  )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

…: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

3:

5:

…:

n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

3:

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

2:

3:

 

1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内速度从12m/s增加到18m/s,通过的位移是70m,则(  )

A.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该物体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5s内的平均速度是14m/s

D.5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12.如图所示为水平导轨,A、B为弹性竖直挡板,相距L=4m.小球自A板处开始,以

V0=4m/s的速度沿导轨向B运动.它与A、B挡板碰撞后均以与碰前大小相等的速率反弹回来,且在导轨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为使小球停在AB的中点,这个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

A.0.8m/s2B.

m/s2C.1.5m/s2D.4m/s2

 

 

二、填空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计12分.)

13.在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实验中,伽俐略将光滑直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铜球的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预言铜球运动速度是均匀不变的,伽俐略却证明铜球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请将亚里士多德的预言和伽俐略的结论分别用公式表示(其中路程用x,速度用v,加速度用a,时间用t表示).亚里士多德的预言:

      ;伽俐略的结论:

      .

 

14.研究物理问题时,常常需要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例如“质点”模型忽略了物体的体积、形状,只计其质量.请再写出两个你所学过的物理模型的名称:

      和      模型.

 

15.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A、B、C、D、E、F为在纸带上依次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AB=1.20cm,AC=3.20cm,AD=6.00cm,AE=9.60cm,AF=14.00cm,则以上由数据可知小车做      运动,运动的加速度a=      m/s2,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

 

 

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0分)(2018春•朔州校级期末)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5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0.4m/s2.求:

(1)求汽车刹车开始后20s内滑行的距离

(2)求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30m所经历的时间:

(3)静止前2.5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17.(10分)(2018秋•安徽校级期中)一物体以4m/s的速度滑上光滑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A、B两点,已知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速度的2倍,由B点再经过0.5秒物体滑到顶点C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AB=75cm,求:

(1)斜面的长度;

(2)物体由底端D点滑到B点时所需要的时间.

 

18.(10分)(2018秋•安徽校级期中)从20m高的平台边缘有一小球A自由落下,此时恰有一小球B在A球正下方从地面上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求:

(1)经过多长时间两球在空中相遇;

(2)相遇时两球的速度vA、vB;

(3)若要使两球能在空中相遇,B球上抛的初速度v0最小必须为多少?

(取g=10m/s2)

 

19.(10分)(2018秋•安徽校级期中)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公路向东行驶,自行车以5m/s的速度在汽车前与汽车同方向匀速运动,当汽车与自行车相距44m时开始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刹车,求汽车与自行车何时何处相遇.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单项选择,9-12多项选择.)

1.下列情况中的加点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时的车轮

B.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所用的时间

【考点】质点的认识.

【专题】定性思想;归谬反证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能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看作质点处理.

【解答】解:

A、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时,车轮的大小可以忽略,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

B、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此时的地球不可以看成是质点.故B错误.

C、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教练要观察他的动作是否规范,不能把他看作质点.故C错误.

D、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所用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注意对于体育运动中,凡是要根据运动员的动作、造型和姿态打分或欣赏的,都不能看作质点.

 

2.下列图象均能正确皮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在t=2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

A.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根据位移的坐标变化量分析物体的位移情况,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确定t=2s时刻物体的位移是否最大.

【解答】解:

A、位移的斜率在变化,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在变化,物体在t=1s内位移为2m,t=2s内位移为0.

B、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得到物体在t=2s内位移大于

C、物体在前1s内位移等于

,在后1s内物体为位移为﹣

=﹣1m,则t=2s内位移为0.

D、物体前1s内位移为1m,后1s内位移为﹣1m,在t=2s内物体的位移为0.

故选B

【点评】位移图象坐标表示位置,坐标变化量表示位移.而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3.子弹以v0初速度打入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并且恰好穿过这两块木板.假设子弹在两块木板中的运动均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在穿越第一块木板后的速度为(  )

A.

B.

C.

v0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子弹恰好穿过这两块木板,说明末速度为零,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列出方程,子弹从打入到穿越第一块木板的过程再用速度﹣位移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

设每块木板厚为L,则有:

2a•2L=0﹣

2aL=v2﹣

解得:

v=

v0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适中.

 

4.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是3.6m/s2B.物体的加速度是4m/s2

C.物体在第4s内的位移是16m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20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抓住第5s内的位移等于5s内和4s内的位移之差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从而结合位移公式求出第4s内和5s内的位移.

【解答】解:

A、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a=4m/s2.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在第4s内的位移

.故C错误.

D、物体在5s内的位移

.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的时间为t,则(  )

A.前半程速度增加3.5v

B.前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v

C.后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v

D.后半程速度增加3v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解决本题需要掌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中点和位移中点的速度公式,明确公式适用条件和物理量意义.然后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

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中点的速度为

,故速度增加值为4v,故A错误.

B、在匀变速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前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前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故B错误.

C、由B分析可得,后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故后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故C正确.

D、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中点的速度为

,故后半程速度增加量为7v﹣5v=2v.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的应用,对于这些推论公式既要会推导也要明确其适用条件并能灵活应用.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2:

1,下落高度之比为1:

2,则(  )

A.下落时间之比是1:

2

B.落地速度之比是1:

1

C.落地速度之比是

D.下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