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66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

《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docx

语文零距离第二编第二章

第二章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第1节文言实词

(20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

“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

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

逼迫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

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

考虑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

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

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

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答案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文: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译文: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译文:

答案

(1)到(后来)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和信任。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参考译文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

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到(后来)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和信任。

建武二年,皇帝封吴汉为广平侯。

第二年春天,(吴汉率军)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致聚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救援。

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和他交战,(吴汉)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盖,回到军营中。

诸位将领对吴汉说:

“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卧床,众将士感到担忧。

”吴汉竟然精神振作,包裹好伤口起来,杀牛犒赏将士,下令军中说:

“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

”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

第二天,一同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

当时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

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准许,说:

“使鬲县百姓造反,都是地方长官的罪过。

有敢轻言进兵的人,杀!

”于是吴汉传递檄文告诉州郡,派他们逮捕(鬲县的)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

五姓百姓非常高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吴汉)。

第二年,贼人率领五万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慌混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

(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攻敌,大败敌军。

十二年春天,(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取了广都,派遣轻便的骑兵火烧成都市桥。

皇帝叮嘱吴汉说:

“只坚决地占守广都,等待他们来攻打,不要与他们争夺胜负。

如果(他们)不敢前来,你移动阵营逼近他们,必须等到他们筋疲力尽,才可以攻打。

”吴汉乘着便利条件进军逼近成都,依靠险要的江北构筑营地,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南。

皇帝听说后非常吃惊,责备吴汉说:

“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你)与刘尚分营驻扎,有紧迫事情发生时,不能再互相救援。

”诏书还没有到达。

谢丰、袁吉率领士兵十几万人攻打吴汉,派别的将领率领一万余人威逼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

吴汉与(敌军)大战一天,大败,逃跑回到营垒。

吴汉于是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成功失败,就在这一举动。

”于是树起许多幡旗,让烟火不断绝,晚上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带领军队与刘尚的军队汇合,谢丰等人都没有察觉。

第二天,吴汉率领士兵迎战,于是大败敌军。

吴汉自从出征讨伐,众将看到战事不利,有些人很是惊惶恐惧,失掉了常态;吴汉神态泰然自若,整理兵器,振奋士气。

吴汉曾经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

吴汉回来,责备她们说:

“军队在外,士兵供给不充足,为什么买那么多田地住宅呢?

”等到吴汉去世,赐谥号为“忠侯”。

(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

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

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

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

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

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

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访曰:

“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①散吏:

闲散的官员。

②海昏:

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造: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悦服:

愉快

答案C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C.

D.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答案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忍气吞声。

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

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答案C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译文: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译文:

答案

(1)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2)①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推荐(他)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周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

②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不自我颂扬。

您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

参考译文

周访字士达,先人是汝南安城人。

汉朝末年避乱到了江南,至周访已四代。

吴地平定,于是在庐江寻阳安家。

周访年少时深沉有毅力,谦虚礼让,处事果断,周济穷人,家中没有剩余的财钱。

担任县功曹,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推荐(他)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周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

周访被举为孝廉,授予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就任。

等到元帝渡江,任命他为参赞镇东军事。

当时有人和周访同姓同名,判了死罪,官吏错捕周访,周访奋力反击抓捕自己的人,数十人都四散逃走,自己却到元帝前自首,元帝没有治他的罪。

不久被任命为扬烈将军,讨伐华轶。

统率的厉武将军丁乾和华轶统帅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周访逮捕斩杀了他。

冯逸进攻周访,周访率军击败来敌。

华轶部将周广烧城抵御周访,华轶军队溃退,于是平定了江州。

元帝让周访担任振武将军,命周访和各路人马一起征讨杜弢。

杜弢造桔槔击打官军船舰,周访造长岐枨抵御,桔槔没有造成危害。

周访又率水军开往湘城,军队到达富口,而杜弢派杜弘出海昏。

周访步行到柴桑,悄悄地过河,和贼军交战,杀死敌人好几百。

贼军退保庐陵,周访又把杜弘军队包围在庐陵。

杜弘把宝物抛掷在城外,军队和百姓抢着去拾,杜弘于是乘乱突围逃跑了。

周访率军追击,缴获鞍马铠甲军杖数不胜数。

杜弘进入南康,太守率兵迎击,又打败了他,一直逃到临贺。

元帝又提升周访为龙骧将军。

周访到襄阳后,大兴农业,训练士卒,勤于纳言。

王敦担心,但惮于他的势力强大,不敢有异心。

周访威显四方,远近心悦诚服,智勇过人,是中兴名将。

(周访)生性谦虚,未曾谈论自己的功劳。

有人问周访:

“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不自我颂扬。

您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

”周访说:

“将士效命,我又有何功劳呢?

”士人因此推重他。

周访训练士卒,检阅军队,想要为讨伐中原效力,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

善于招纳安抚,士兵百姓都愿为他效死命。

听说王敦有反叛之心,周访常常恨得咬牙切齿,王敦虽然心怀不轨,最终因为周访在世,不敢作乱。

定向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①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②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①洞然:

投石入深水的声音。

②傥(tǎnɡ):

倘,或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睥睨:

斜着眼睛看

B.其响之激越激越:

高亢

C.及是,愈以为诚有以为:

认为

D.不为伟人伟人:

伟大的人物

答案A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译文:

(2)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译文:

(3)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文:

答案

(1)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土堡,还有城门一样的一个洞穴。

(2)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来咚咚的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激越,过了很久才消失。

(3)有人说:

“这里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惟独造就了这些山石,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

参考译文

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向下走,有两条路:

其中一条路向西延伸,沿途寻找风景没有发现什么;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超过四十丈远的地方,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堆积的山石横截在路的尽头。

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土堡,还有城门一样的一个洞穴。

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来咚咚的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激越,过了很久才消逝。

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却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显得格外奇特而坚实,它们疏密有致,或俯或仰,恰似智者精心布置的。

哦!

我怀疑有没有创造万物的上帝已经很久了。

到了这里,便越发以为确实是有了。

又奇怪上帝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结果却成了这个样子了。

有人说:

“这是上帝用来安慰那些具有贤德而在这儿受屈的人的。

”有人说:

“这里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惟独造就了这些山石,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

”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蹇义、胡滢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钟乘传至府。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越三日,召诘之曰:

“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乃除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

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

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钟在,敛迹不敢肆。

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钟曰:

“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曰:

“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

诏起复。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

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吏民聚哭,为立祠。

(选自《明史·况钟传》)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太守暗,易欺暗:

愚昧

B.锄豪强,植良善植:

培植,帮助

C.或为匿名书毁亮毁:

诋毁

D.钟尝丁母忧忧:

忧愁

答案D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用尚书蹇义、胡滢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译文: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译文:

(3)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译文:

答案

(1)况钟因为尚书赛义、胡滢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2)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3)平思忠家向来贫寒,不曾因为旧交情而有所请托,人们都认为他们两人是贤德之人。

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

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

后又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

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滢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求利,是号称最难治之地。

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

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牍,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

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

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

“以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

”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斥。

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况钟于是免除烦苛之征,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民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那个时候,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

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

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

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和拖欠的租赋。

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

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

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铲锄豪强,扶植、帮助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

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

况钟到任后,都敛迹不敢再放肆。

即使是上级官员和其他省的官吏经过苏州的,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

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

“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

”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

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

到这时候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说:

“并非我没有仆役,这是想借此报答您。

”平思忠家向来贫寒,不曾因为旧交情而有所请托,人们都认为他们两人是贤德之人。

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

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

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

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

次年十二月,冲钟死于任上。

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①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②,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③,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④,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

①屋:

帽顶。

②矍然:

惊讶相看的样子。

③世有勋阀:

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④阳狂垢污:

假装疯癫,浑身肮脏。

阳,佯,假装。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

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

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与傥:

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

纵马奔跑

答案D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译文: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

答案

(1)(他的家里)四壁萧然无一物,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乐的神色。

(2)借此机会与我在马上谈论军事及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自认为是当今的豪杰志士。

(3)(但他)都舍弃而不取,独独到这穷山中隐居,这难道是无缘无故就能如此的吗?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黄二州之间的隐士。

(他)年轻的时候羡慕朱家、郭解的为人,对乡里的侠士都很尊崇。

逐渐长大成人以后,就一改往昔所为而专心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抱负。

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赏识重用的机会,到了晚年,便隐遁到光、黄二州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

居住在草庵中,以素食为生,不与世人来往。

舍弃了车马,毁除了礼冠制服,徒步往来于山中,世人都不认识他。

看到(他)所戴的帽子是高高的方顶形,(便议论)说:

“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流传下来的样子吗?

”于是便称他为方山子。

我被贬官到黄州,经过岐亭,恰好见到了(方山子)。

(惊奇)道:

“唉呀!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呀,为什么会到这里来了呢?

”方山子也很吃惊地盯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告诉他自己来这里的原因。

他低头不回答,忽然抬头笑起来,招呼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然无一物,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乐的神色;我感到非常奇怪了。

私下里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爱好饮酒和击剑,挥霍金钱像粪土一样。

十九年前,我在岐山,看到方山子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挟着两支箭,到西山游猎。

有一只乌鹊在前面飞起,他便让骑马的随从追上去射它,没有射中。

方山子大怒,拍马独骑而出,一箭就射中了。

借此机会与我在马上谈论军事及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自认为是当今的豪杰志士。

这些离现在才多长时间啊,那精明勇敢的神色仍然隐隐显现在眉宇之间,又怎么会是一般的山中隐士呢?

然而方山子出生于世代都有功劳的门第,应该得到官位,如果让他从事政事,到现在早就有显赫的声名了。

他的家在洛阳,亭园、住宅的壮丽,可与公侯的相等同;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收千匹布帛,也足以(使他)享乐富足。

(但他)都舍弃而不取,独独到这穷山中隐居,这难道是无缘无故就能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黄二州之间有很多怪异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