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58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1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docx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正文

1引言

1.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kW/m2。

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以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TW。

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m2,相当于有102000TW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

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37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远古以来储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采用太阳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而且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光伏发电有可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发电技术之一。

与化石能源、核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相比,光伏发电具有一系列特有的优势,主要可归纳如下:

1、发电原理具有先进性:

即直接从光子到电子转换,没有中间过程和机械运动,发电形式极为简洁。

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可得到极高的发电效率,最高可达80%以上。

由于材料和工艺的限制,实验室研究的单个pn结单晶硅电池效率最高已经接近25%;而多个pn结的化合物半导体电池已经超过40%。

从原理分析计算和技术发展潜力来看,经过10~20年的努力,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0%~50%是可以实现的;

2、太阳能资源的无限和分布特性:

太阳能辐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并清洁环保;太阳普照大地,无处不在,无需运输,最重要的是绝无任何国家实施垄断和控制的可能;

3、没有资源短缺和耗尽问题:

所用的主要硅材料储量丰富,为地球上除氧之外排列第二的元素,达到26%之多;

4、光伏发电与自然的关系:

没有燃烧过程,不排放温室气体和其他废气,不排放污水,环境友好,做到真正的绿色发电;

5、没有机械旋转部件:

不存在机械磨损,无噪音;

6、建造和拆卸特性:

采用模块化结构易于建造安装、拆卸迁移,规模大小随意,并且易于随时扩大发电容量;

7、使用性能和寿命问题:

经数十年应用实践证明:

光伏发电特性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30年以上);

8、维护管理问题:

可实现无人值守,维护成本低。

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目前的成本较高,近期在国内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其它能源利用形式的逐渐饱和,到2050年前后,太阳能将成为主流能源利用形式,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能。

世界光伏产业和市场在严峻的能源形势和人类生存环境(地球变暖)形式的压力下,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逐年增长,过去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8%,超过了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2008年世界太阳电池的产量更是高达7.9GW,比2007年增长98%,世界太阳电池的年增长率已经连续十年超过30%。

2007年我国的太阳电池产量约为2.6GW,市场份额超过30%。

2009年全球太阳电池的产量约为10GW,而同年我国产量超过4GW,市场份额超过40%。

可见,全球和我国的太阳电池产量保持了高速的增长[1]。

1.2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发展

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分为光伏离网发电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其中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又细分为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BIPV)和大规模荒漠/开阔地光伏电站两类。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已经成为光伏发电市场的主流,目前占到世界光伏发电市场的80%以上。

1.2.1国内外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发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可以按照电网接入点分为配电侧(低压400V/230V)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和输电侧(10kV/35kV/110kV)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在城市中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并网点一般在电网的配电侧,也称作分布式发电系统,其特点如下:

1、电流是双向的,可以从配电网取电,也可以向配电网送电;

2、大部分光伏电量直接被负载消耗,自发自用;

3、分“上网电价”方式(双价制)和“净电量”方式(平价制);

4、大部分安装在建筑物上,安装功率受建筑物面积和并网点容量的限制,从1kW到数百千瓦不等。

输电侧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大都安装在不能用作农田的开阔地或荒漠地,有时也安装在大型建筑物上,其特点如下:

1、电流是单方向的,且并入高压电网;

2、不能自发自用和“净电量”计量,只能给出“上网电价”;

3、一般功率很大,规模从1MW到几百兆瓦,甚至更大;

4、维护简单,一般都是无人值守,并带有气象和运行数据自动检测系统及远程数据传输系统。

国际上,目前最多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是在配电侧并网的系统,包括一家一户的光伏并网系统和安装在商业、办公和公共建筑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输电侧与公共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约仅占目前光伏并网发电市场的10%。

在配电侧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方式一般是同建筑物相结合,不单独占地。

与建筑物结合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还可以分为建筑集成光伏(BIPV)系统和建筑附加光伏(BAPV)系统。

对于BIPV系统,采用特殊制作的太阳电池组件,如光伏瓦、光伏幕墙等建筑材料,或光伏遮阳板、光伏雨棚、光伏栏板等建筑构件,直接替代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与建筑物完美结合。

对于BAPV系统,则是采用普通太阳电池组件,简单安装在建筑物屋顶或墙体上。

从配电侧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电气连接方式来看,德国和荷兰的光伏屋顶计划大多数是安装在居民建筑上的分散系统,峰值功率一般为1~50kW不等。

由于光伏发电补偿电价不同于用户的用电电价,所以采用双表制,一块表记录太阳电池馈入电网的电量,另一块记录用户的用电量。

对于输电侧并网的大型光伏电站一般安装在日照资源非常好的我国西部荒漠地带,直射分量很强,适合于安装聚光光伏系统和向日跟踪系统。

大型荒漠光伏电站或超大型荒漠光伏电站是国际能源机构光伏发电委员会的第8项任务组,主要研究、追踪超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技术和信息,并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成的10MW以上的荒漠电站有30多个,MW以上的荒漠电站200多个,累计装机已经超过1GW[2]。

1.2.2我国光伏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国政府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007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3月3日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光伏并网发电的市场份额将达到75%,其中与建筑结合的配电侧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MW,占市场份额的62.5%,大型并网荒漠光伏电站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0MW,占市场份额的12.5%。

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太阳能将比目前增长30倍。

1.3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讨了光伏并网发电的基本原理及组成,在Matlab7.6中simulink的工具下,利用小信号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光伏并网逆变环节的传递函数,并分别在开环和闭环条件下进行了仿真,给整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依据;

2、建立了太阳电池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其工程计算方法。

对几种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各自优缺点。

本文拟采用扰动观察法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

3、本文通过对并网逆变器电路拓扑结构的比较,采用了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结构,即前级的DC/DC变换器和后级的DC/AC逆变器。

为使逆变器输出电流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设计了基于DSP芯片的控制电路并介绍了锁相环技术。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伏并网系统的整体方案;

4、针对并网逆变器,本文采用了瞬时值内环、有效值外环的控制策略,并完善了相应的控制电路。

最后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开环和闭环条件下进行了仿真。

 

2光伏发电系统概述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采用太阳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太阳电池的基本原理为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即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的光压现象。

2.1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

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器件是太阳能电池,又叫光伏电池。

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光生伏打效应。

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电池上时,电池吸收光能,产生光电子—空穴对。

在电池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电子和空穴被分离,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

若在内建电场的两侧引出电极并接上负载,则负载就有“光生电流”通过,从而获得功率输出。

这样,太阳的光能就直接变成了可以付诸使用的电能。

由于该电能要并入电网,但光伏电池产生的是直流电,而电网是交流电,因此需要一个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3]。

2.2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一般由光伏阵列、逆变器和电网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2.1光伏并网简单原理图

光伏阵列的作用是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由于光伏阵列所发出的电能是直流电能,需要使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最终并入电网。

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并网系统的核心部件和技术关键,还可对交流电的频率、电流、电压、相位等进行控制[4]。

2.3光伏并网系统逆变器的控制方式

光伏并网系统逆变器按控制方式分类,可分为电压源电压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电压控制和电流源电流控制四种方法。

以电流源为输入的逆变器,其直流侧需要串联一大电感提供较稳定的直流电流输入,但由于此一大电感往往会导致系统动态响应差。

因此,当前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并网逆变器均采用以电压源输入为主的方式。

逆变器与市电并联运行的输出控制可分为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市电系统可视为容量无穷大的定值交流电压源。

如果光伏井网逆变器的输出采用电压控制,则实际上就是一个电压源与电压源并联运行的系统,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就必须采用锁相控制技术以实现与市电同步,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可通过调整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大小及相移以控制系统的有功输出与无功输出。

但由于锁相回路的响应较慢、逆变器输出电压值不易精确控制、可能出现环流等问题,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一般来说同样功率等级的电压源并联运行方式不易获得优异性能[5]。

如果逆变器的输出采用电流控制,则只需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以跟踪市电电压.即可达到并联运行的目的。

由于其控制方法相对简单,因此使用比较广泛。

综合以上所述原因,光伏并网逆变器一般都采用电压源输入、电流源输出的控制方式。

2.4输出电流的控制方式

采用电流型并网系统时,输出电流的控制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电流瞬时值比较方式

图2.2为采用滞环比较器的瞬时值比较方式原理图。

图中将指令电流ic*和实际并网流ic进行比较.两者的偏差Δic作为滞环比较器的输入,通过滞环比较器产生控制主电路中开关通断的PWM信号,该PWM信号经驱动电路控制功率器件的通断,从而控制电流并网电流ic的变化。

但采用滞环比较器的瞬时值比较方式有环宽固定这一缺点,解决的办法是采用定时控制的瞬时值比较方式,用一个由时钟定时控制的比较器来代替滞环比较器,这样器件的开关频率最高不会超过时钟频率的一半,从而可避免器件开关频率过高的情况发生。

该方法不足是,补偿电流的跟随误差不固定。

图2.2采用滞环比较器的瞬时值比较方式的原理图

这种控制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硬件电路简单易控;

(2)实时控制,电流响应快;

(3)毋需斩波,输出电压中不含特定频率的谐波分量;

(4)若滞环的宽度固定,电流跟随的误差范围是固定的,但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开关频率却是变化的。

这将导致电流频谱较宽,增加了滤波器设计的难度,可能会引起间接的谐波干扰。

2.跟踪实时电流的三角波比较方式

该控制方式原理如图2.3所示,它将指令电流ic*和并网电流ic的实时值进行比较,两者的偏差△ic经比例积分放大器A后与三角波进行比较,以输出PWM信号。

图2.3跟踪实时电流的三角波比较方式的原理图

这种电流控制方式具有如下特点:

(1)跟随误差较大;

(2)软硬件相对复杂;

(3)输出电压中含有主要与三角载波相同频率的谐波;

(4)放大器的增益有限;

(5)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固定地等于三角载波的频率;

(6)电流响应相对于瞬时值比较方式为慢。

瞬时值比较方式和三角波比较方式各有优缺点,不能孤立地评价孰优孰劣,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系统要求按需选择。

“日本电气学会”的调查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大体上各占一半[6],基本相当。

本文在实际使用中采用跟踪实时电流的三角波比较方式。

2.5单相并网系统逆变输出级的小信号分析

2.5.1单相并网系统逆变输出级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主电路拓扑结构为一个H桥,如图2.4所示,通过功率器件的换相,直流能量转换成适合于馈入电网的交流能量,由于电网反映电压源的特性,因此,馈入电网的能量应以电流源的形式出现。

通过交流侧电感的滤波作用,逆变桥输出的SPWM电压波形转换成适合于馈入电网的正弦波电流。

桥路功率开关器件的通断由以DSP芯片为核心的弱电控制主板产生的SPWM波控制。

图2.4并网系统逆变输出级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2.4所示为电压源电流控制模式下的单相并网系绕逆变输出级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其中L为滤波电感,RL为电感L和线路的等效串联电阻,Unet是电网电压。

Ud为直流输入电压。

单相交流电网Unet具有自己的幅值、频率和相位三要素参量。

通常逆变器的功率电路使用桥式电路,由此可将直流输入转换为交流输出,由于电感的滤波作用,可使输出波形较为平滑。

桥式逆变电路的驱动信号采用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方式(SPWM,SinusoidalPulseWidthModulation)推动,可以获得低失真、低谐波和高品质的正弦输出电流波形。

2.5.2逆变环节的传递函数

对于逆变器输出端电路,取电网电流为状态变量,有:

(2.1)其中Ua是未经滤波的逆变桥输出电压。

通过拉氏变换可得:

(2.2)其中,G3(s)为滤波器传递函数。

忽略功率开关T1、T2、T3、T4及死区时间(DeadTime)的非线性影响,SPWM控制方式下的桥式逆变环节可视为一个等效的线性比例环节,其传递函数为:

(2.3)其中,Kpwm为逆变器增益,与PI调节器的最大限幅值有关。

逆变级一般使用PI反馈控制方式,由式(2.2)、(2.3)及PI反馈控制原理可以得出并网逆变系统的PI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5所示。

对控制系统而言,Unet为电网电压的扰动输入,ic*为电流指令值。

图2.5逆变输出级反馈控制结构图

2.5.3开环逆变环节性能研究

首先讨论不对逆变系统进行任何控制的情况,此时逆变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记为:

(2.4)式(2.4)中,L为逆变器滤波电感,RL为电感及交流进线的等效电阻。

若取电感L=O.008H,RL=2Ω,Kpwm=15。

由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出,不进行控制的逆变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存在原理性稳态误差,而且响应时间较长,约为0.02s。

从Bode图可以看出,该系统不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稳定性差。

2.5.4PI调节器的设计及经Pl校正后的系统性能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要获得较高质量的逆变系统就需要进行控制。

本文采用了常规的Pl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

首先对Pl反馈控制进行分析。

PI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2.5)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可用下式表示:

(2.6)

系统中该传递函数的各参数设计如下:

代入式(2.6),得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7)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8)

由计算可知,加入PI调节后的系统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上升时间约为0.18ms,比开环控制减少约110倍,稳态误差为0。

2.5.5扰动Unet对系统的影响及扰动补偿

1.不加扰动补偿环节时,扰动Unet的单位阶跃响应

扰动Unet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可以式(2.9)表示:

(2.9)

扰动Unet的传递函数Gnet(s)可表以式(2.10)表示:

(2.10)

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为式(2.11):

(2.11)

2.采用扰动前馈补偿及其效果

从补偿原理来看,前馈补偿实际上是采用开环控制方式去补偿可量测的扰动信号,因此前馈补偿不会改变控制系统的特性:

从抑制扰动的角度来看,前馈控制可以减轻反馈控制的负担,反馈控制系统的增益可以取得小一些,这利于系统的稳定性[7]。

图2.6带前馈补偿的逆变控制系统

前馈补偿后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如图2.6所示,此时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为式(2.12)所示:

(2.12)

若令,

(2.13)

则Eo(s)=0,从而在理论上达到了全补偿的要求。

为了便于Gn(s)在DSP算法上的实现,取Gn(s)=-1/16,则:

(2.14)

扰动Unet(s)传递函数如式(2.15)所示:

(2.15)

由扰动传递函数Gnet(s)对阶跃信号的响应,可发现响应速度虽无明显改善,却非常明显地减小了超调量。

本文在实际系统的设计中,采用前馈补偿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6单相并网系统逆变输出级的Matlab仿真

本文采用Matlab7.6中simulink功能模块,建立了单相光伏并网系统逆变输出级在开环状态和闭环状态下的仿真模型如图2.7。

开环状态下的仿真结果如图2.8所示,闭环状态下的仿真结果如图2.9所示。

图2.7单相并网逆变输出级闭环状态下的仿真

交流电网电压波形

桥式逆变电路输出电压波形

调制比K=0.8,调制角度为0时的并网电流波形

调制比K=0.99,调制角度为0时的并网电流波形

图2.8单相并网逆变输出级开环状态下的仿真结果

交流电网电压波形

桥式逆变电路输出电压波形

调制比K=0.8,调制角度为10时的并网电流波形

调制比K=0.99,调制角度为10时的并网电流波形

图2.9单相并网逆变输出级闭环状态下的仿真结果

开环状态下的仿真结果如图2.8所示,闭环状态下的仿真结果如图2.9所示。

采用该二模型,可以在给定系统不同参数和初始状态后,可随即获得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和波形。

由图2.8可以看出:

1、开环状态下,无论调制比K为0.8还是0.95,并网电流波形和电网电压之间有明显的相位差;

2、当调制比K为0.8时,输出电流的幅值明显低于K=0.95时的并网电流的波形;

3、当直流电压固定时,增大K,不但可以改善并网波形,同时可以改变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由图2.9可以看出:

1、闭环状态下,并网电流的波形明显改善;

2、闭环状态下,设定指令电流和电网电压的角度差(滞后)为100,可以看出,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相差;

3、闭环状态下,改变指令电流和电网电压的设定角度差,可以改变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之间的实际相差,从而可以实现对电网的无功补偿。

 

3太阳电池模型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太阳能电池阵列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光伏系统的性能和质量。

由于太阳能电池阵列是由若干太阳能电池组件串、并联而成,为此,下面我们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等效电路。

3.1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性

太阳电池的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一般称为光伏效应的能量转换,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简言之光伏效应就是当物体受到光照时,物体内的电荷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和电流的一种效应。

常见的单体的单晶硅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在标准照度(1000W/m2)下只有0.5V左右,输出功率一般在1W左右。

单体电池除了容量小以外,其机械强度也较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若干单体电池串、并联连接并严密封装成组件。

并且可以以组件为最小单位,进一步将若干个光伏电池组串、并联连接而组成光伏电池阵列。

在太阳光照射下,便可得相当可观功率的电能[8]。

3.1.1光伏电池的建模

光伏电池实际上是一个大面积的平面二极管,其工作可以图3.1的单二极管等效电路来描述。

图中RL是光伏电池的外接负载,负载电压(亦即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为UL,负载电流(亦即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为IL。

图3.1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

图中,Isc代表光子在光伏电池中激发的电流,这个量取决于辐照度、电池的面积和本体的温度T。

Ivd(二级管电流)为通过pn结的总扩散电流,其方向与Isc相反,其表达式为:

(3.1)

式中,q-电子的电荷,1.6

10-19C;

K-波尔兹曼常数,1.38

10-23J/K;

A-常数因子(正偏电压大时A值为1,正偏电压小时为2)。

由式(3.1)可知其大小与光伏电池的电动势E和温度T等有关。

根据图3-1,可得到的负载电流IL为:

(3.2)

式中,Rs-串联电阻,它主要是由电池的体电阻、表面电阻、电极导体电阻、电极与硅表面间接触电阻所组成;

Rsh-旁漏电阻,它是由硅片的边缘不清洁或体内的缺陷引起的。

一般光伏电池,串联电阻Rs很小,并联电阻Rsh很大。

由于Rs和Rsh是分别串联和并联在电路中的,所以在进行理想电路计算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得到代表理想光伏电池的特性:

(3.3)

由式(3-3)可得:

(3.4)

式(3.3)和式(3.4)虽然忽略了Rs和Rsh的影响并与真实的光伏电池产生小的偏差,但是它在本质上仍然可以表达辐照度和温度的影响[9]。

3.1.2光伏电池工程计算方法

工程算法设计的目标是将式(3.3)转换为式(3.5)的显式形式:

(3.5)

其中C1和C2的表达式为:

(3.6)

(3.7)

3.2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图3.2为太阳电池阵列的输出功率特性P-V曲线,由图可知当阵列工作电压小于最大功率点电压Umax时,阵列输出功率随太阳电池端电压Upv上升而增加;当阵列工作电压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Umax时,阵列输出功率随Upv上升而减少。

MPPT的实现实质上是一个自寻优过程,即通过控制阵列端电压Upv,使阵列能在各种不同的日照和温度环境下智能化地输出最大功率。

图3.2太阳电池阵列的输出功率特性

太阳电池阵列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在很大程度上受日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系统工作点也会因此飘忽不定,这必然导致系统效率的降低。

为此,太阳电池阵列必须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以便阵列在任何当前日照下不断获得最大功率输出。

常用的MPPT有以下几种实现方法:

定电压跟踪法、功率回授法、扰动观察法及增量电导法。

3.2.1定电压跟踪法

通过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太阳能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曲线可知,当日照强度较高时,最大功率点几乎分布在一条垂直线的两侧。

因此,可以将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点看作是针对某一恒定电压输出的,这就大大简化了系统MPPT的控制设计。

使用这种方法,人们只需从生产厂商获得最大输出电压值,并将输出电压钳位于最大输出电压值即可。

此方法控制简单,容易实现,可靠性也比较高,但是控制精度较差(尤其是对于早晚和四季温差变化剧烈的地区)。

此外,这种方法忽略了温度对光伏电池开路电压的影响,缺乏准确性。

3.2.2功率回授控制法

功率回授控制法的原理是通过采集太阳电池阵列的直流电压值和直流电流值,采用硬件或软件的乘法器计算出当前的输出功率P,籍由当前的输出功率P和上次记忆的输出功率P来控制调整输出电压值。

此种功率回授控制法,控制器宜先设计成单值控制模式,亦即仅以P-V曲线顶点右侧为控制范围,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