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419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

《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docx

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汇总

基本卫生保健概论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概述

  一、概念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首次提出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确立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全球战略目标

关系

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和基本途径

  续表

总目标

提出

1998年5月日内瓦召开的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

目标

①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②国家之间和国家内改进健康公平;

③使全体人民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服务

提质量,促公平,持服务

政策基础

①与贫困做斗争

②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健康

③使部门卫生政策相一致

④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计划

  

(二)初级卫生保健

  1.概念:

  基本概念:

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基层卫生保障)

  真正含义

居民角度

必不可少的、人人都能享,能负担起

技术方法

切实可行的、学术可靠,人民乐意接受

卫生系统

最基本服务,最基层保健组织,为卫生系统核心部分,最基础工作

政府部门

各级政府重要职责

社会经济

重要组成部分

  最基本,最重要

  

  2.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合理布局

不能忽视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或城郊居民

社区参与

社区主动参与有关本地区卫生保健的决策

预防为主

初级卫生保健的重点是预防和保健,是为促进健康服务,而不是单纯治疗疾病,各级医疗部门均应参与预防保健工作

适宜技术

所用技术应是能被接受的和适用的

综合利用

卫生服务仅仅是所有保健工作的一部分,它与营养、教育、饮水供应和住房等同属于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这些要素对人民健康综合地起作用

  合理参与,综合利用适宜的预防方法

  3.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

社会性

初级保健是社会性目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群众性

享受卫生保健权利+参与实施卫生保健义务

艰巨性

差距很大

长期性

人们的要求逐渐增高,疾病越来越多样

  社会性的群众问题是长期艰巨的

  

  

  二、初级卫生保健内容

依据

阿拉木图宣言

基本任务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环保,合理营养,食品安全等

预防保健

采取措施预防疾病

合理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

社区康复

通过综合措施恢复功能,重获生活学习,社会活动能力

基本内容

健康教育;食品安全及营养;供应安全用水和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地方病;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运用一切方法预防和控制非感染性疾病,促进精神卫生

  

  三、初级卫生保健改革的内容和改革重点

  表2-1初级卫生保健以往的经验与当前改革重点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一些早期尝试

当前初级卫生保健改革的重点

扩大了农村贫困人口对一揽子基本健康干预服务和基本药物的获得

关注母婴健康

集中于少数选定的疾病,主要是传染性和急性疾患

改善卫生习惯、用水、环境卫生及普及村级健康教育

技术简单,由志愿者、非专业的社区卫生工作者提供服务

通过本地卫生委员会动员本地资源及卫生中心管理部门的方式参与

政府投资,提供服务模式为集中的、由上至下的管理

管理日益短缺和萎缩的资源

双边援助和技术支持

初级保健作为医院的对立物而存在

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廉价,投资不高

转变并调整现有卫生系统,旨在达到普遍获得和社会健康保障

关注社区中每个人的健康

对人们的期望和需求作出全面综合的反映,包括所有的风险和疾病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轻社会和环境危害对健康的影响

卫生工作者小组协助人们获得并正确使用医疗技术和药物

民间社会通过政策对话及担负职责的机制进行制度化参与

在全球化环境下运行的多元化卫生体系

引导卫生资源向全民健康保险的方向增长

全球团结及共同学习

初级保健协调各级卫生部门做出综合性应对

初级卫生保健并不廉价;它需要巨额投资,但其投资效益高于其他替代方案

  

  四、初级卫生改革的四项措施

  1.全民保险的改革

  2.服务提供的改革

  3.公共政策的改革

  4.领导力的改革

  记忆:

领导全民(开展)公共服务

  

  

第二节 社区预防保健概述

  一、社区预防保健实施原则(全选)

  1.以健康为中心

  2.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考虑预防策略

  环境、生活行为、卫生服务(是否合理)、生物遗传因素

  3.强调综合性服务但更应突出预防

  4.卫生是每个人和每个部门的事

  5.决策必须循证

  6.适时监测与评估

  

  二、社区预防保健实施策略

  

(一)三级预防策略

分级

别称

适用

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治未病)病因预防

用于病因明确疾病,如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包括诊断环境(自然、社会、心理环境)的预防(根本性预防)

二级预防

三早预防

临床前期

用于病因不甚明确,或多种病因的疾病采取预防措施,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即临床前期的预防,如乳腺、直肠癌的普查。

三级预防

康复治疗

临床期

对已患病的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二)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策略

  1.个体预防

生命准备阶段

重点在儿童(各种保健、疫苗、良好习惯等)

生命保护阶段

重点在青壮年

晚年的生活质量阶段

重点用各种方式使老年人预期寿命得到延长并保证生活质量

其他

自我保健是最经济、最充分的保健

  2.家庭预防

  老婆让老公戒烟,别人说的都不算

  3.群体预防

  按照社区卫生的原则,以群体为对象

  

  三、社区卫生诊断

  

(一)社区卫生诊断概述

概念

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等手段针对社区进行的基本现况以及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和评估的过程

社区卫生诊断的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原则

科学完整原则

适宜可行原则

求实特异原则

周期渐进原则

  政府以科学求实(态度),以适宜(的方法)渐进(完成)

  

(二)社区卫生诊断流程

设计准备

首要需要

资料收集

现有资料收集

社区人口学、社区环境、社区卫生资源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社区死亡、疾病与相关调研资料以及各类文献资料等(无知识水平)

居民卫生调查

居民与危险因素状况、卫生水平、卫生服务需要等

满意度调查

评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

评优

资料统计

统计收集资料

撰写报告

统计分析后报告

第三节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一、“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要求

总体目标

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建立新农合;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度,医保,药品)

主要内容

资金

财政

载体

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对象

全体城乡居民

手段

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

服务

免费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按成本收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

  续表

基本原则

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医疗机构改革坚持公益

中西医、中西药并重

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民营医疗机构,鼓励竞争

  建制度,重责任,中西结合,基础卫生为重点,鼓励民营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1年各种初步建立;2020年各种完善建立

  轴:

有目标→完善服务体系→规范运转→取得成效

  性价比高

  

(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

  4.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5.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优势作用;

  6.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

  (三)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完善管理,加强投入,加强人才、信息、法制建设等,八个方面具体要求。

  (四)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城乡均等)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

各种努力→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建设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体筹划,分步实施以及深化改革,配套推进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框架

县医院(龙头)→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基础)

功能

卫生院:

对卫生室培训+服务+技术指导

卫生室:

最基层单位,报告疫情+计划免疫+各种保健+转诊等

  续表

建设任务与标准

相关政策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加大投入与深化改革并举,同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队伍建设和城市支援农村等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时间轴

大事件

2003.1.16

开始试点

2006年

推进新农合的试点,覆盖面达40%

2007年

覆盖面>80%,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合计达到每人20元/年

2008年

全面覆盖,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80元/年

2009年

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2010年

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年,个人缴费增至30元/年,筹集150元/年

2011年

财政补贴由每人120元/年→200元/年,报销比例60%→70%,最高报销限额由3万→不低于5万

  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一)社区概念

定义

某种形式的社会组织或团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

类型

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镇社区

构成5要素

相对固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范围;必须的生活服务设施;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认同意识;相应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功能

互助和互动

促进社区的交往互动,从而发挥各种潜能,提高价值整合

协调凝聚

县、乡、村;市、区、街道、居委会等协调关系

  

(二)社区卫生服务概念与对象

  

概念

主体

基层卫生机构

骨干

全科医师

目的

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定义

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续表

服务对象

社区、家庭和居民(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

重点对象

重点照顾

儿童、妇女、老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以及贫困居民等

高危人群

高危家庭的成员(单亲;吸毒、酗酒家庭;精神病、残疾者、长期重病者)+危险因素的人群(不良生活、职业危险因素、家庭危险因素等)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工作内容

  1.公共卫生服务

  详见本章本节“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容。

  2.基本医疗服务(最基本的服务)

  服务功能:

①方便居民;②早期健康干预;③院前急救;④慢性病长期管理;⑤疾病全方位干预,即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各个层面的有关问题;⑥适当会诊转诊

  为方便管理会诊,应全面干预急救

  内容

  ①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②社区现场救护。

  ③体检服务。

  ④转诊服务。

  ⑤家庭卫生服务,包括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

  ⑥疾病恢复期的康复医疗服务。

  ⑦中医药(民族医药)技术服务。

  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等

  

  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概述

概念

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相同,机会均等,但非平均化(服务针对重点人群,如老人,孕妇等)

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年服务项目普及,2020年均等化机制基本完善(先有再普及)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任务

  

(1)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提高服务能力

  (4)规范管理

  (5)转变运行机制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农村——卫生院+卫生室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

  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提高到人均25元

  

(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规范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居住半年以上),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服务内容

档案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建立方式

服务时和入户填写

档案的使用

服务过程中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健康教育服务

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民

服务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

各种法规,危险因素,突发公共事件教育

服务形式及要求

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等

  3.预防接种服务

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服务内容

接种管理

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各种档案卡,每半年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

接种工作

规范接种

异常反应

及时上报

  4.O-6岁儿童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服务内容

新生儿家访

新生儿出院后l周内进行,并建档

满月儿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进行随访,重点是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同时测身高、体重,体检、发育评估

婴幼儿管理

健康指导

3、6、8、12、18、24、30、36月时

测血常规

6-8、18、30月分别1次

听力筛查

6、12、24、36月分别1次

学龄前儿童

4-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1次/年,并健康指导

健康问题

如有问题分析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如唇腭裂、高腭弓、延生牙,龋齿,听力低常等)

  5.孕产妇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

服务内容

孕早期

孕12周建档,并第一次产前随访(3月)

孕中期

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评估胎儿,产前筛查,如有异常及时转诊(4,5,6月)

孕晚期

督促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随访(7,8,9,10月)

产后访视

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访视新生儿

产后42天

各种检查评估恢复情况

  6.老年人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服务内容(健康服务1次/年)

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

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等

体格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

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心电图等

健康指导

告之结果并指导,原发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纳入慢性病健康管理

  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服务内容

筛查

测血压,同日三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

随访评估

面对面的随访4次/年

分类干预

如满意直接入下次预约,不满意或不良药物反应予以调整,调整不满意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健康体检

体检1次/年

  8.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服务内容

筛查

高危人群测血糖1次/年

随访评估

免费测血糖+面对面随访4次/年,紧急情况转诊

分类干预

血糖控制满意入下次预约;不满意或不良反应调整,调整不满意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体检

1年/次,常规体检+口腔、视力、听力、运动功能等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

服务内容

信息管理

家属提供信息,并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建档

随访评估

至少4次/年,并危险度评分(0级:

无危险行为;1级:

口头威胁;2级:

局限家中打砸;3级:

到处打砸;4级:

持续到处打砸,有自杀、自伤;5级:

不分场合纵火,爆破)

分类干预

不稳定(3~5级)

转诊

基本稳定(1~2级)

药物和病因治疗

稳定(0级)

继续执行治疗,3个月随访

其它干预

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支持

健康体检

血压、体重、血常规、肝功、血糖、心电图等

  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服务内容

管理

在疾控中心指导下展开

发现和登记

传染病或疑似病人

首诊医师填写传染病报告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及时填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如甲流、非典,重大食物中毒

报告

及时上报

处理

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协助流病调查、做好隔离,防疫健康宣教等

其它

做好结核和HIV的宣传指导工作

  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吃喝工学医)

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民

服务内容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

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发现从事或可能接触职业危险因素的对象及时展开防治咨询、指导(没病),有病的报告

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学校卫生服务

设卫生宣传栏,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教室业务培训

非法行医和采供血报告

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

  

(一)《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总体目标

建立中国特色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目标实现

主要任务

人才培养

2020年培养30万全科医师,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资源需要

下基层

吸引毕业生和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下基层,提高人才素质

留基层

建立机制“用得好、留得住、出得去”

目标任务

人数

三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城市1~2名全科医师/万人,农村1名全科医师/卫生院

途径

近三年,1~2年的转岗培训为主要培养途径

  

(二)《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总目标

2020年,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城乡2~3名全科医师/万人

培养模式

逐步规范为“5(本科)+3(轮转)”模式,在岗医生1~2年的转岗培训,力争到2012年每个城市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都有全科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