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912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

《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

会龙参考资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文字目录

一、公园概况『1』

二、规划依据『1』

三、规划范围及现状分析『1』

四、性质定位『1』

五、设计原则和目标『1』

六、规划设计构思『1』

七、规划分区『2』

八、景观风貌控制规划『4』

九、绿化与植物景观规划『4』

十、道路交通工程及竖向规划『5』

十一、工程管线及其它基础设计规划『6』

十二、人防协调规划『7』

十三、经济技术指标表『7』

十四、工程内容及估算表『8』

 

图纸目录

景观区位图『1』

现状分析图『1』

景观综合分析图『1』

总平面设计图『1』

景观意向设计图『1』

空间景观结构图『1』

道理交通规划图『1』

竖向规划图『2』

绿化规划图『4』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4』

给排水规划图『5』

电力电信规划图『6』

灯具选型图『7』

近期建设规划图『7』

滨江广场规划设计图『8』

滨江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8』

会志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8』

云树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8』

一、公园概况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西部,北接资江,南达益阳大道(向东与长常高速公路相连,向西与规划中的外环线相通),西靠志溪河,东接资江一桥繁华地段,公园内有滨江路、会志路与云树路穿过,交通区位条件较好。

公园东西长500米到1200米不等,南北长约1900米。

现状总用地面积约20公顷。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始建于1965年,当时称人民公园,1979年公园逐步形成规模,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又先后兴建会龙山庄、立波亭、英烈塔等建筑,公园已逐渐成为益阳市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并已成为益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公园内地貌主要为丘岗地貌,部分为水面,其中山地面积约占70%,河谷平地约占20%,水面约占10%,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成土母岩为板页岩。

公园所在地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适合植物生长,园内植被保护良好。

二、规划依据

1、《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

2、《益阳市城区道路定线规划》

3、《公园设计规范》(GJJ48—92)

4、《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LY/T5132—95)

5、《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GJJ—76—95)

6、《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298-1999)

三、规划范围及现状分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会龙公园用地范围为北至滨江路,南至益阳大道,西至老益灰铁路,东达桥南繁华地段。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2.2公顷(其中包括公园控制发展用地面积为13.5公顷)。

其中市粮食局第一仓库、市石油公司加油站、市工业职业中专学校、会龙山油库以及益阳橡胶机部分生活区用地均在规划控制发展用地内。

规划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迁出。

2、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园已逐步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有:

①植被毁坏太多,以致杂草从丛生。

②人为景点过多,有碍公园的保护和发展。

③景区面积过小,给人以游不尽兴之感。

④周边环境太乱太杂,配套设施不齐全。

特别是公园未能与现状对面之白鹿寺连成一片,致使景点分割孤立,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改建、扩建会龙山公园已经势在必行。

四、性质定位

根据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会龙山公园定位成以山体景观为特征的三大公园之一,是构建益阳市山水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一环,而山是其中景观要素的决定因素,因此公园必须充分利用现状山体凸现山林公园特色。

本次建设规划力图将会龙山公园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规划将公园定性为:

会龙山公园是以自然山林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主题,以益阳历史文化为特征的集观光旅游、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公园。

五、设计原则和目标

1、设计原则

(1)继承历史原则:

继承历史,挖掘历史古迹、弘扬宗教文化。

(2)地方性原则:

突出地方特色,展现乡土风采。

(3)统一布局,分项开发,逐步发展的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

2、规划目标

(1)创建省级风景名胜公园; 

(2)建立游憩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3)突出资源特色,整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4)改善城区旅游综合环境。

 

六、规划设计构思

会龙山公园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植被茂盛,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条件。

应丰富游览内容,增加服务设施、改善园区内道路交通条件和景观条件,提高园区容量,完善环保设施和必要的管线基础设施,保持其特有的佛教文化氛围,同时具有生态公园特色的旅游场所和自然环境。

1、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建立系统的整体的会龙山公园,充分利用现状有利条件,进行功能布局、交通系统、绿化系统、景区布置规划,克服现状空间单一,旅游项目少,景观不够丰富等不足。

增加自然山林景区的活动内容,开发山地活动项目,吸引游人上山。

2、地形地貌的处理

地形坡度在2.5%~5%之间的用地,主要是园区坡地部分,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游人和儿童活动,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安排游人可集散、可以漫步观光的活动景区,如镜塘碧波、儿童乐园、百花深处等景区。

地形坡度在6%~25%之间的用地,地形变化丰富,适宜安排动感强、地形景观变化多的项目,适合于青壮年的游览需求,如银城揽胜等。

地形坡度在25%~50%之间的用地,坡度较陡,适合于安排登山类活动。

如园区大部分山区,增加登山道。

2、水体

水是公园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将为会龙山公园注入活力。

会龙山公园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水景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规划中根据地形特点和旅游项目需要,借鉴和布局了两处水体:

一是滨江景区通过滨江风光带与资江山水掩映,相得益彰。

二是境内有三眼塘湖塘水面,水面清澈澄碧,山间还有其他堰塘数处,同时根据地形地貌结合花香人家、儿童乐园和桃花谷布置了两处与三眼塘相连的狭长水面。

为保护良好水质,规划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利用水体不同水位差,使用水闸、水泵等使水体循环活动,通过使用生物方法过滤水中杂质,净化水体,以及安置必要的污水排放系统。

3、植被

植被是公园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它不但组成了公园的绿化结构,而且创造着公园四季变幻的色彩。

在尽量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乡土植被的基础上,注重乔、灌、草多层次和色彩搭配,在植被不足的地方补植本土品种的常绿阔叶、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形成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者有机结合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4、道路处理

目前会龙山公园内的道路系统极为单一,严重影响了公园的游览效果。

因此,解决好道路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道路与各功能区的联系,规划中通过设置环行道路系统和天桥将各功能区联系起来。

5、建筑风格与形式

公园内新建的建筑风格与形式强调与公园的整体环境协调,公园建筑均应采取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层数原则不超过三层,并突出益阳乡土特色。

以轻快的翼角起翅,朴实无华的瓦件瓦饰,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楼台亭阁,来构成整个会龙山公园古朴典雅的建筑造型。

七、规划分区

尊重公园现状,根据公园区位关系和地形特征,将公园沿城市干道纵向开发,并利用增、扩、借等手法,突出自然山水景观与宗教人文景观。

据此,将公园分成滨水景区,佛教文化景区及自然山林景区三大部分。

滨水景区以水为主景,突出人与水的和谐共存关系,并结合资水滨江风光带营造赏心悦目、环境优美的滨水风光。

佛教文化景区以展现佛教建筑与佛教文化为特征,集益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文人遗迹为一体,见证城市文脉。

自然山林景区突出山林野趣,生态旅游特点,以满足现代人休闲、猎奇、冒险心理,设有水上活动,垂钓、农家乐园、丛林之旅等,让人充分回归自然。

1、滨水景区

位于会志路以北,滨江路以南,现状有部分山林,破产企业市酒厂的废旧厂房、会龙山水厂及白鹿寺等。

规划此景区为公园入口景区,设有办公管理用地、朝香进佛圣地、停车场等,总用地面积为13.9公顷,主要景点有:

(1)滨江东入口:

临滨江路与资江一桥交叉处,裴公亭的对面,属益阳电力局家属区用地。

规划滨水景区远期主入口。

入口山门的设计采用传统的牌楼形式,此牌楼亦是裴公亭的对景。

正中央横刻“会龙胜景”,山门前置香炉,牌楼和香炉共同构成滨江东入口的标志性景点。

(2)佛教协会办公培训中心:

为公园主入口标志性建筑,临会志路设入口广场、广场西侧公园主入口设山门,按仿古牌坊形式建设,供佛教协会办公以及佛教俗家弟子、居士学习活动的场所。

(3)滨江广场:

滨水景区远期人行出入口广场,临江而设,视野开阔,是游客神往的意境之所。

(4)白鹿晚钟:

千古悠悠,钟回千年。

新建之白鹿寺,雄据于资水之滨,青山之上,大殿巍峨,香火缭绕,雕梁画栋,声传千古。

白鹿寺原在益阳市裴公亭以南数十米处山上,始建于公元九世纪初(唐元和年间)。

旧时,寺分前后4组,前为弥勒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像;次为观音殿(民国时期成为佛学讲习所);三为大雄宝殿,殿左禅堂,殿右斋房;后为药师殿和塔院寺,内藏经书。

相传,唐相裴休到此讲经说法,引来白鹿衔花聆听,故有联:

“白鹿衔花,闻经听法;表猴献果,供佛养斋”。

寺内有座600余公斤的古钟,钟声可传十数里外,故有“白鹿晚钟”之说。

民国初年,该寺改办学堂,佛像被毁,香尽烟灭。

后来有高僧海印七入京师,两赴蒙古,历经十余年,募化银两予以修复,自题“十年飘笠遗民志,万里边沙老纳归”的诗句于寺庙壁上。

“文化大革命”时,该寺拆毁。

1990年政府将会龙公园30亩地划归白鹿寺,进行重修改建,现已基本成形。

(5)银城揽胜:

此处为会龙山水厂用地,待水厂搬迁后,新建一组仿古建筑群,粉墙黛瓦,翘檐花窗,临江设眺望台,古银城的胜景在此具体而微之,游人在此听竹之乐,品茗香,购特产,领略银城千年之乡土风韵。

(6)临水悠然:

临水坊、悠然阁靠滨江路,在青山之上。

在此可看到滔滔资水,奔流不息,直觉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7)会龙天桥:

为了便于游客在会志路两边各景点之间游览,规划在会龙山相距最近的地方搭建天桥,取名为“会龙桥”。

会龙天桥横跨城市交通干道之会志路,连接两座山体,考虑到城市现代景观和山体的自然风光,会龙天桥采用了现代与古朴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具有景观和交通双重功能。

2、佛教文化景区

位于会志路以北,栖霞路以南,云树路以东,总用地面积为29.0公顷,本次规划将陆续搬迁公园内现有游乐设施及电视台发射塔,设计的主要景点有:

(1)佛源方塔:

选址会龙山主峰广播电视塔附近,采用四角五层高耸挺拔的方塔形式,塔高30米,建成后将成为会龙山佛教景区的主体,会龙山公园地标性建筑。

(2)广法寺:

佛教文化寺庙,内设天皇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楼、南岳殿、观音殿、斋堂、僧房等。

(3)小西天:

佛教文化寺庙,内设大雄宝殿、斋堂及其他用房。

(4)素菜馆:

结合佛教风景区的北面主要出入口设置,实行对内对外兼顾的经营方式,成为佛教文化的一大特色。

(5)佛教文化走廊:

结合佛教景区内联系各景点的步道设计文化石碑亭廊,以益阳历史文化为背景,收集历代名僧诗文,篆刻石碑之上,供游人学习研究。

(6)综合服务中心:

位于会龙山主峰半山腰,三层园林古典建筑,设有游人停车场、小卖部、休息设施、登山用品租售,存物存包,应急医疗站及特色旅游商品出售,森林旅游的安全教育。

此处成为登山前的准备和登山后的休息调整场所,成为山区部分旅游的管理服务中心。

(7)千年古树:

位于会龙山主峰西侧,乃一株酸枣树,其历史已达400年,胸围达4.62米,乃我市树木胸围最粗者,也是历史沧桑的见证者。

(8)会龙栖霞:

古益阳十景之一,位于会龙山主峰,它秀插云霄,如巨龙昂首。

四周群山,蜿蜒起伏,嘉木葱郁,朝晕夕霞。

又有千年古刹,钟回白云。

景象峰顶,蔚为壮观。

现已基本建好栖霞寺石碑楼、山门、塔林、大雄宝殿、游廊和僧舍等佛教设施。

栖霞寺位于益阳市会龙山麓,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4世纪末期)。

系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者所建,原名宝泉寺。

据传明建文帝因宫庭动乱,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