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41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8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docx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复习

第一章科学入门

复习提要: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的学科。

2、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和的关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鳍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有关。

二、实验和观察

1、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实验室常用仪器: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

电流表:

测定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的大小。

酒精灯:

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加热。

烧杯:

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在科学研究中单凭感官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我们经常要借助和

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扩大观察的范围;对物体进行测量。

4、将生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鸡蛋;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并不断搅拌使食盐溶解,鸡蛋将。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1米(m)=微米(µm)=纳米(nm)1纳米(nm)=毫米(mm)=米(m)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

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如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量程:

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紧靠被测体。

思考:

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

*看正确:

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

*读正确:

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

*记正确: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值决定的。

指距、步长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

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间接地测量。

如:

测一张纸的、一枚邮票的、细铁丝的等。

*滚轮法:

测较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如:

测量操场的长。

*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

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

2、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大小。

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m3)。

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3=分米3=厘米3=毫米3

1升=l分米3=毫升=厘米3

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或直接测量。

4、在使用量筒(刻度)和量杯(刻度)时应注意:

1)放平稳:

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仰视时,读数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或量杯间接测量:

步骤:

*3、面积的测量。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

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

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

2、测量温度常用的仪器是。

3、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

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切勿超过它的。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但不能碰到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后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

4、体温计。

测量范围从℃~℃。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

——其最小刻度为。

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它能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到玻璃泡中。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

如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

2、质量具有以下属性:

不随物体的、、、的变化而变化。

3、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kg。

1吨=千克

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

(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②;④;

⑤;⑥;

⑦;⑧;

6、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

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

(2)调平:

将拨至“0”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填左右)调。

(3)称量:

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4)注意: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5)整理器材:

用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

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

六、时间的测量

1、在自然界中,我们无法用感官来直接感觉时间的存在,我们只能通过它的来了解和计量时间。

任何具有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

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沙漏等方法来计时。

现在人们常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2、时间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3、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

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是指时间的一个点,如10:

00;

时间间隔,是指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4、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

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

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

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

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1、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

3、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基础训练: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2、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2)某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0;

(3)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4)某同学1000米成绩为415,等于秒。

(5)一枚硬币厚度为2.1;

3、如图机械停表是用来测量的。

秒针转一圈所用时间是秒;分针转一大格所用时间是秒;图中所指的时间是秒。

第二章观察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生物最基础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属于自养。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由许多块构成),动物可以分为动物和两大类。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种类

特征

生活环境

生殖方式

体温

呼吸器官

典型动物

鱼类

体内有一条由

组成的脊椎

终身生活在

鲫鱼、泥鳅等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

成体可上陆生活

幼体:

成体:

蝾螈、大鲵等

爬行类

可陆生,上陆产卵

变色龙、鳄鱼等

鸟类

飞翔生活

鸽子、鸡等

哺乳类

生活环境广泛

白鳍豚、蝙蝠等

体温恒定的有。

胎生的有。

水中产卵、水中受精的有。

用肺呼吸的有。

鸟适宜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3、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单细胞构成

门——如

多细胞构成

有口无肛门

身体辐射对称

如水螅、水母、珊瑚虫等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如涡虫、血吸虫等

有有无肛门

身体长或薄

身体不分节

如蛔虫、钩虫等

身体分节

如蚯蚓、水蛭等

身体非长或薄

有贝壳

如乌贼、蜗虫等

无贝壳

体具棘皮

海星、海胆等

身体、足分节

蝴蝶、虾、蜘蛛等

4、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体表有。

[有四个纲:

昆虫纲(身体可分为、、三部分,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对翅,体表有。

典型动物:

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

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

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

蜈蚣、马陆)]。

三、常见的植物

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植物、植物、植物、植物、植物五大类,其特征如下:

种类

形态

繁殖方式

典型植物

进化顺序

果实

种子

藻类植物

分裂、孢子

海带、水绵

从到

从到

从到

苔藓植物

地钱、葫芦藓

蕨类植物

蕨、胎生狗脊

裸子植物

银杏、柏、松

被子植物

表菜、大豆

四、显微镜

1、构造。

结构1是__________;结构4是__________;

结构6是__________;结构11是__________;

2、使用:

(1)安放:

手托镜座,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前侧;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

再转动遮光器,让的一个对准通光孔。

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面镜,光线暗时用面镜,直到看到一个的圆形视野;

(3)放片:

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

2)眼睛盯住,向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

(4)调焦:

:

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调节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

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用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厘米见方的小块;

(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

(3)盖玻片与载玻片成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加1一2滴红墨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

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

4、显微镜观察“上”字的玻片时,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此时目镜上刻有5×,物镜上刻有15×,此物体的放大倍数为_____。

若视野较暗,可采用____或_的方法使视野变亮。

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角,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物体(装片)向_____移。

五、细胞

1、1950年发现了细胞(其实是细胞壁结构),1831年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19世纪40年代,提出了细胞学说,即。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2、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请画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并在画中指出它们的结构。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

:

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交换)、细胞(是细胞进行的场所)、细胞(内含物质,与遗传有关),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

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保护与植物细胞)和(进行作用的场所),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内含)。

六、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草履虫

衣藻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菌

真菌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液泡

草履虫适合摄食与消化的结构有。

细菌属生物,分、、三类。

面包霉、酵母菌、食用菌、青霉菌属,真核生物。

2、微生物滋生的条件有,食物常用的保存方法有(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3、细胞分裂,其特点为。

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

4、人体与许多生物体一样来自一个细胞——;

图中1表示的过程是细胞的过程,其结果使得细胞。

图中2表示的是细胞的过程,其结果形成了。

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

组织、组织、组织、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

组织,组织、组织、组织和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

(4)动物体内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

所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动物体;

(5)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器官→植物体。

2、动物皮肤结构层次性的体现:

动物的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和三层。

(1)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主要有组织构成;

(2)真皮内有许多,还有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及冷敏小体等。

小体、小体和小体能接受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外界刺激,主要有组织构成。

而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则属于组织。

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这是在起作用,它主要由组织构成;(3)皮下组织主要有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

3、动、植物的基本组织:

主要特征

主要分布位置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主要分布位置

主要特征

功能

保护组织

植物体的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输导组织

分生组织

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

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细胞间质多

机械组织

分布在茎、叶柄、叶脉等处

细胞壁加厚,

4、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由口腔、、食道、、小肠、

大肠、肛门组成。

消化腺包括(分泌)、胃腺、(分泌)、肠腺(分泌)、(分泌)。

2)小肠内有、、等消化液,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八、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

1、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如植物的性、根的性、动物的色、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寻找配偶等等。

2、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与异种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3、大多数生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

我国特有的动植物种类有。

为了保护珍稀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类通过建立(如)、动物园、植物园等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基础训练:

1、看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______,

(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3)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甲乙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

2、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____________。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

(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一般正确的应该是______眼望着______镜观察,同时另一眼______(填睁开或闭着),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______。

(3)下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A.右上方B.左上方 C.左下方D.右下方

(4)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20×,物镜有8×和45×,则其最大放大倍数是倍。

(5)如右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__________个。

3、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A.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B.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D.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4、小明从市场里买回来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

(1)他切开一个番茄,有许多汁液流出。

这些汁液是番茄的_____________,它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

(2)取另外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这层表皮属于__________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是果肉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比较薄,且排列分散,属于__________组织。

(3)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取一条“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轻轻一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一个个上下连接,且中间的细胞壁上有许多的小孔,你估计这部分结构可能是__________组织。

(4)根据以上的观察,小明得出结论:

番茄是一个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__________。

5、人和蟹同属动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虾和蟹同属节肢动物门,共同点较多。

这一事实说明分类等级越(填高或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  (填多或少)。

6、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的恒温箱中,一周后,其内生长微生物最多的是()

7、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适应性的例子()

A.到了秋天,树叶开始落下B.放在窗台上的植物,茎向窗外弯曲生长

C.陆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的较深D.缺少食物的猪,身体瘦小,生长缓慢

8、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能进行光合作用B、枯叶蝶的体色与体形与一片枯叶非常相似

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针刺状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阅读分析题(每空1分,共6分)

前不久,科学探险组在非洲的森林中发现一种新的动物,它具有大象、老虎、狮子、山羊和牛的外表特征。

其中的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指出:

“这种动物是在森林中的沼泽地发现的,它的蹄像山羊、身体像老虎,前额像狮子,头上有牛的角和耳,大象的鼻和山羊的胡须,它吃草,排出黄色的尿液,行走的速度很快,但很怕光,现在被饲养在动物研究中心。

”报道之后,有人想方设法去捕捉这种动物,高价出售、观赏或食用等。

最后来报道:

科学家发现它属于一种濒危动物。

……。

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

答案

这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它应该属于脊椎动物动物中的哪一类?

你认为它应跟老虎、大象还是狮子、山羊归入同一类别?

简说理由。

(2分)

捕捉这种动物的行为是否正确?

为了保存这种动物,你是否同意把它饲养在笼子里?

最好保护它的办法是什么?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复习提要: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

(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9,两极方向的半径是千米,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椭球体。

(2)、世界上首先率领船队绕地球一周的著名航海家是。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

2、在地球仪上:

经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经线

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4)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1)通过天文台原址的的条经线为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2)西经20o和东经16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180o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1)0o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低纬度0—30o中纬度30—60o高纬度60—90o

(1)、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2)、比较不同经线的经度可以发现,在东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填升高或降低),而在西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填升高或降低)。

(3)、东西半球分界线,纵贯三大洋和一大陆,它们是、、和。

(4)、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