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9769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docx

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练习

第一单元科学入门

课题7科学探究

1知识题练

感知地带

1.科学家与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则是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科学家的探究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我们一起来探究

(1)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和交流反思。

(3)生活中所碰到的许多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的问题,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个个“黑盒”。

 

知识点1科学家与科学探究

例1根据下列叙述回答有关问题:

(甲)小民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很久。

(乙)心想这是什么生物呢?

(丙)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看。

(丁)原来是草履虫。

(1)以上叙述那一个是属于问题()

(2)以上叙述那一个是属于实验()

思路导引:

探究就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解析:

问题的提出是探究的目的,实验是验证假说或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

答案:

乙丙。

题练1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当科学家

C.提高智商

D.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

题练2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A.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B.苹果落到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

C.瓦特好奇水的沸腾,发明蒸汽机D.李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知识点2我们一起来探究

例2科学探究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其中的假设也需要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小明同学一个人在房间做作业,台灯忽然熄灭了,对其原因小明提出了如下四个假设,你认为不科学、不合理的是()

A.可能停电了B.可能台灯的插头掉了

C.可能下雨了D.可能是台灯灯泡的灯丝烧断了

思路导引:

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要求具有科学性,而不是毫无根据地胡乱猜测。

解析:

下雨只是天气现象,与台灯的熄灭并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C

题练3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

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

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作出解释

题练4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他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量体温。

上述信息中,老师的“估计”属于建立,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领悟:

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究,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在科学探究过程钟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科学精神。

 

领悟: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解决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探究步骤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方法题练

题型1能具体分析科学探究的每个步骤

例3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交流B.获取事实和证据C.制定计划D.检验与评价

思路导引:

看病其实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先有问题和假说,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收集证据,获取事实依据。

解析:

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为了获取事实和证据,从而能够对症下药,通常需要通过适当的询问来了解病情。

答案:

B

踢练5“黑面琵鹭目前在全世界只剩下数百只,可能是人类滥杀的结果。

”此叙述属于()

A.推论B.观察C.假设D.实验

踢练61991年8月《新世界晚报》报道一则消息“上海的信鸽从内蒙古放飞后,经历20余天,返回上海市区鸽巢”。

信鸽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你认为可能的是()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

题型2会用一般的科学探究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⑥⑤③②①

C.④③②⑥⑤①D.③④⑥①②⑤

思路导引:

科学探究每一步骤的顺序是有一定科学性和逻辑性的。

解析:

科学探究首先应该是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建立假设,并制订相应的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并检验、交流。

答案:

C

题练7下列几种测量方法:

①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和①方法同类的有()

A.只有②B.只有③C.②和③都是D.都不是

题练8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

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他应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

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

小明开始寻找证据。

他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了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

后来他把螺冒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

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

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中,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冒没,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小明先后提出了哪几个假设?

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否定?

哪一假设在检验中被肯定?

(3)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题型3有关“控制变量法”的实际应用

例5有三个同学在家里用实验器材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电视机遥控信号的阻挡能力。

他们的探究过程分别是:

甲同学在自己家里,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

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

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甲同学同样方法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

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

学生

使用材料

能完全阻挡遥控器信号的最少层数

纸片

14

塑料薄膜

20

棉布

10

他们的结论是:

棉布比纸片和塑料薄膜能更有效地阻挡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信号。

(1)三个同学的探究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指出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2)请从指出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说明如何改进?

思路导引:

科学探究每一步骤的顺序是有一定科学性和逻辑性的。

解析:

本题中的三位同学分别在自己家中做的实验,所以使用的电视机不是同一台,相应的遥控器也不是同一个,距离位置、材料的厚度等都不相同,在这样多的变量不同条件下,他们探究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答案:

(1)没有选择同一台电视机(或没有选择同一个遥控器)进行实验;遮挡材料所放的位置不一致;遥控器与电视机的距离不一致;遮挡材料的厚度不一致;等等。

(2)因为题目要求探究的是不同材料(即物质的性质)对遥控器信号的阻挡能力,故除此之外的其余条件都应满足相同。

题练9在雅典奥运会上,110米的跨栏比赛正紧张地进行着,谁是冠军,众人瞩目。

观众认定,跑在最前面的刘翔最快,裁判则依据到达终点计时少而判定他跑得最快。

观众与裁判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观众看谁跑在最前面,是用的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而裁判的判定,又是用的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求索空间

题型点评本题检测的是有关科学探究各过程的目的性问题。

阅题笔记为了保障病人的健康,医生必须在开药方之前了解病情、患者既往病史等一些基本信息,所以医生的诊疗都只围绕一个目的——获取事实和证据。

 

求索空间

题型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知晓程度。

阅题笔记作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必然有其科学性和逻辑性,这也是所有科学问题的一个共性,从这个角度出发,一般的理论性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求索空间

题型点评本类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探究过程中针对研究对象而制定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处理能力。

阅题笔记当出现了众多的影响因素,应当能将所有因素进行梳理,排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可以忽略的因素等等,然后根据题目的研究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

其中,控制变量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力题练

一、选择题

1.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

A.所有条件必须完全相同

B.所有条件必须完全不同

C.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D.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不同

2.小明新买了一只弹簧秤,买回家后被同学小王借去玩了一会儿,还给小明后,小明却发现了弹簧秤称物体已经不准了,可能是由于()

A.用力过猛,超过量程

B.刻度被重新刻过

C.刻度本身不准

D.都不是

3.进行科学探究时,若实验结果于假设不相符合时,则应该

()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说相符

D.自行依实验结果下结论

4.在两只玻璃器皿上分别放一些食盐和敲碎的松香,用放大镜观察,则关于食盐和松香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松香和食盐的颗粒大小不一致

B.食盐颗粒有规则的外形

C.松香颗粒有规则的外形

D.松香和食盐都是固体

5.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健雄证实。

结果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事例充分说明:

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A.详细观察B.实验验证

C.提出假说D.提出问题

二、填空题

6.科学的核心是,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7.小李在探究影响鱼呼吸速率(即鱼每分钟开闭鳃盖的次数)的因素时,请你补全小李的猜测:

如①鱼呼吸速率可能与水温有关;

②;

③。

8.我校组织秋游时,小明买了一条金鱼,为了不给生活老师发现(学校规定不能把小动物带回学校饲养),偷偷地把金鱼带回寝室放在脸盆里。

第二天早上,小明发现金鱼不见了。

③并做出什么猜想?

④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⑤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11.小明刚从商店买来一支手电筒和两节干电池,被他弟弟玩了一段时间后,再拿来做小实验就是不亮。

他想可能是灯泡坏了。

于是他打开手电筒进行检查,才知道不亮的原因,未经任何修理手电筒又亮了。

(1)小明的假设是。

(2)小明的假设是否正确?

为什么?

 

12.某校一学生一天从一个超市中买了一瓶饮料,喝了以后却发现身体不舒服,感觉肚子痛。

请你针对此事设计一个探究问题,并完成探究过程。

 

13.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从银行、商店、农贸市场及医院收费处随机采集4种票面的纸币样品各30张,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各种纸币,对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得如下表的数据,请回答如下问题:

面额

细菌总数

(个/30张)

每张的细菌数

(个/张)

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

(个/cm2)

5元

98800

3293

16

10元

145500

4833

27

50元

25700

857

4

100元

12250

408

2

(1)由上述数据可知面额纸币上的细菌较多;

(2)请你对上述结论作出合理的假设。

 

为了知道金鱼失踪的原因,小明问寝室同学金鱼是不是被杀掉了,同学说没有;是不是被谁藏起来了,同学也都说没有;小明查看脸盆周围的地面,也没发现金鱼跳出来的痕迹;同寝室同学小宇想起来,昨夜听到生活老师进寝室查夜,小明到生活老师办公室外面时,隐约地听到生活老师办公室内有讲话声,隐约听到“不准学生把小动物带回学校饲养”、“小明同学昨天把金鱼带回寝室”之类的话,小明恍然大悟。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写出小明探究的问题。

(2)写出小明对金鱼失踪原因的另外2种猜测如:

①鱼被同学杀掉了;

②;

③。

(3)写出小明获取对应的事实和证据:

如:

①小明同学说没杀鱼;

②;

③。

(4)写出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

9.试针对加热产生沸腾的实验现象提出两个科学问题。

如:

水中的气泡是从哪里来的?

(1),

(2)。

三、简答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

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

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

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

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

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

 

14.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有一次,他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要求他的助手帮助他测量一只灯泡的体积。

可是,半天过去了,他的助手还是没有能完成任务。

于是,他亲自跑到助手的实验室,发现他的助手正忙着研究灯泡的形状,进行着各种复杂的计算,桌上一张图纸,将灯泡分割成各种形状,记录着各种已经测量过的数据。

“我快完成任务了”,助手自豪地对爱迪生说,“只要测量完这最后一组数据!

”爱迪生微笑着看看助手:

“你真努力呀!

可是,你能有比较简单方便的方法吗?

我想很快就知道它的体积!

同学们,你能有比较方便简单的方法吗?

请写出你所需要的仪器和具体实验设计过程。

 

四、实验题

15.我市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

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

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M

5.2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m,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填:

大、小、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是;

④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单元科学入门

课题7科学探究

知识题练

题练1A解析: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学习来培养一种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

题练2D解析: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题练3B解析:

猜测是一种假设(假想)。

题练4答案:

建立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解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根据题中的信息,老师是凭借自己的观察及生活经验进行的一种估计,属于建立假设的过程。

后面测体温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证据来检验假设。

方法题练

题练5C解析: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后就应该建立假设。

题练6D解析: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鸽舍,而缚着小磁铁的信鸽全部飞散了,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上述的第四种猜想。

题练7B解析:

用量筒测定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用的是排液法(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

题练8答案与解析:

(1)自行车车胎变瘪的原因是什么?

(2)假说一:

可能是车胎破了;假说二:

可能是气嘴的螺丝松了;假说三:

可能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假说四:

可能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小小的孔。

假说一、二、三经检验被否定了,假说四经检验被肯定;(3)自行车车胎变瘪的原因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小小的孔。

题练9答案:

观众用的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长短的方法裁判用的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消耗时间长短的方法。

解析:

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相同的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大小;二是在相同的路程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能力题练

一、1.C解析:

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2.A解析:

根据题意,弹簧秤的刻度不可能发生变化。

3.B解析:

假说是一种可能性,是科学猜想,它的正确性必须经过实验检验,当实验结果与假说不符时,只能更改假设。

4.C解析:

松香属于非晶体,其颗粒没有规则的外形。

5.D解析:

能提出科学性的问题才能真正开始科学探究。

二、6.答案:

探究科学探究

7.答案与解析:

鱼呼吸速率可能跟水中的氧气浓度有关鱼呼吸速率可能跟与气压有关(只要猜想合理即可)

8.答案与解析:

(1)金鱼为什么会失踪?

(2)鱼被同学藏起来了鱼自己从脸盆中跳出来了(只要合理即可)

(3)小明同学说没有把鱼藏起来小明观察脸盆周围的地面,没有发现鱼跳出来的痕迹

(4)鱼被老师在查夜时收缴了

9.答案与解析:

(1)水中气泡的大小为什么会变化?

(2)沸腾时水的温度是否会变化?

(3)沸腾时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只要合理即可)

三、10.答案与解析:

①灯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②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中提出问题。

(或:

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一样呢?

灯的摆幅与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有关?

③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

(或灯的摆幅与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无关(或有关))

④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

5.检测与评价;6.表达与交流。

11.答案与解析:

(1)可能是灯泡坏了

(2)不正确,因为未经任何修理手电筒又亮了,证明灯泡没有问题

12.答案与解析:

(1)提出问题:

肚子痛,身体不舒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建立假设:

肚子痛可能与喝了饮料有关。

(3)收集证据和事实:

①找回空饮料瓶;②找出电脑购买的小票;③再购买一瓶同样的饮料;④查看此饮料的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⑤将饮料送到卫生部门检查。

(4)得出结论:

该同学出现肚子痛是由于饮用已过保质期的饮料造成的。

(5)讨论和交流:

同学们以后购买食品时,应查看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等,不要购买“三无”食品,不要购买过了保质期的食品等。

13.答案:

(1)10元

(2)纸币的使用频率越高,纸币上的细菌数越多。

解析:

由于10元面额的纸币使用频率比较高,流通量比较大,接触的人群比较多而复杂,所以沾上的细菌数会比较多。

14.答案与解析:

实验器材:

水和量杯(或量筒)

实验过程:

在灯泡里灌满水,把水倒入量杯(或量筒),用量杯(或量筒)测出水的体积,它近似等于灯泡的体积。

四、实验题

15.答案与解析:

(2)0.052米  ①降低  ②小  ③13℃  ④气体的热胀冷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