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393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教学设计

《盼》精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2.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3.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4.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美。

二、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三、教学难点:

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文原声朗读,多媒体课件。

2.小说《盼》原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问题切入:

结合上节课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里的哪些动词说明“我”非常兴奋。

(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

2.导入新课:

从这些动词我们可以判断出主人公对这件新雨衣非常喜欢,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在雨天里穿上,那么她到底能不能如愿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设计意图:

从作业检测入手,切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举两得而又顺理成章。

二、研读课文,把握主线

1.教师引导学生分层次解读全文。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提问: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我”收到妈妈的雨衣后异常兴奋的心情,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和主人公一样或类似的事?

当时的感受如何?

提示: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后面一系列的心情变化。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无论举什么事例,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行。

(2)从主人公收到雨衣后“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等一系列动作,以及直到妈妈的一声喊才赶忙脱下了,而此时的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充分说明了主人公收到雨衣后的兴奋心情。

(板书:

兴奋)

(3)请大家用“直到……才……”说一句话。

(通过造句,熟悉“直到……才……”这一句式。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我”盼望变天的心情。

(1)课文中一开始就提到“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在这里,作者用“可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事实和“我”盼着变天的愿望恰恰相反。

)(板书:

盼望)

(2)于是“我”每天放学就有了什么想法?

(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3)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天空长了云彩才能下雨,“我”才有机会穿上雨衣。

学习第4~15自然段,体会“我”想穿雨衣的急切心情。

(1)分角色朗读:

学生分角色、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提示:

可以由老师来演妈妈,两个学生演主人公蕾蕾,一个读对话,另一个读旁白。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提醒学生揣摩角色心理,注意朗读语气的变化。

(2)提问:

这一部分有没有描写主人公心理的句子?

有的话请画出来。

预设:

“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3)讨论:

主人公为什么会觉得“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提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只有雨点儿打在头上,“我”才可以有理由回家穿上雨衣,感受雨中嬉戏的快乐了。

(4)课堂讨论: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表达了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提示:

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从“嘟囔”一词的含义入手,结合前后语境理解主人公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而妈妈没有注意到外面下雨的情况,不让她出门时她内心的急迫。

(适时板书:

急迫)

学习第16、17自然段,感受“我”内心的美好憧憬。

(1)课堂提问:

用一个词语概括第16自然段主人公的心情。

只要学生认真阅读,很容易找到反映主人公心情的词语——担心。

(板书:

担心)

(2)讨论:

结合课文,说说:

“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一句中的“珍珠玛瑙”是指什么?

为什么说“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提示:

“珍珠玛瑙”指的是雨点儿。

主人公想象着自己穿上雨衣站在街上,雨点儿打在雨衣上水珠四溅,那种快乐的心情比看见珍珠玛瑙还要高兴。

(3)学生大声朗读:

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和文章中的主人公一同感受雨后街景的美丽,体会文章中的主人公内心的美好憧憬。

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

(1)课堂提问:

快读课文第18自然段,为什么主人公觉得雨点儿是“甜丝丝”的?

(只要学生结合前后语境,能从主人公的心情分析就行。

(2)从大家的回答我们知道主人公是因为内心激动和喜悦,所以才觉得雨点儿是“甜丝丝”的。

(适时板书:

喜悦)

(3)写作指导:

当主人公第二天去上学发现又下雨时,不仅感觉雨点儿是“甜丝丝”的,还感觉自己的心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于是“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

这里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同学们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2.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概括感情主线。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培养概括能力。

(1)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并用几个词语概括每一部分主人公的心情。

第一部分:

第1、2自然段——兴奋。

第二部分:

第3~17自然段——盼望、急迫、担心。

第三部分:

第18~20自然段——喜悦。

(学生发言不必要求简洁准确,只要能表达出主人公的心情即可,如果个别地方表达不准,教师再做引导,不用深入分析。

)(补充完善板书内容)

(2)升华主题:

从全文的感情脉络可以看出,主人公从收到雨衣后的兴奋,到盼望下雨的急迫,再到不能到雨中玩耍的失意和担心,直到最终如愿以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美好的愿望支撑我们快乐成长。

(板书:

有希望,就会有快乐)

设计意图:

从分析每层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从而找到主人公的感情线索,并适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升华文章的主题。

而借鉴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三、设置作业,课外延伸

1.画出课文中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语句,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课外阅读《盼》原文,说说当“我”终于穿上雨衣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设计意图:

这两项作业意在引导学生感知心理描写的巨大作用和增加课外阅读量,体会原著的魅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于本文属于记叙文,节选自铁凝的短篇小说,所以教学中首先从故事情节入手,先理清围绕“盼”字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主人公的心理世界。

2.沿袭从文章结构到内容再到感情主线的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把握不同事件中主人公的心态变化,从而最终体会“盼”这一题眼的含义,教师再结合学生实际加以引申,从而让学生有所收获。

3.为了更好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阅读原文是十分必要的。

阅读原文,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理解尤其是情感层面有深层次的提高。

 

 丁香结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潇洒、朦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件、图片和文字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深刻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豁达的胸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丁香的图片。

2.导入新课:

文学作品中的花草树木大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松柏喻指傲岸长青,梅花象征高洁坚强,牡丹代表富贵端庄,菊花寓意高雅傲霜……今天我们将一起去了解另一种花——丁香,体会一下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品格。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缀、雅、拙、薄、恍”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学习“幽”字时,可以通过猜谜的方法;学习“糊”这个生字时,可以通过同音字比较的方法。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缀”的左窄右宽,右部四个“又”紧凑。

“幽”的“山”要宽些,中间竖画宜长。

“雅”右边的“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案”的“木”稍出头,横略短,突出“女”的长横。

“拙”的左窄右宽,右边中间的竖一笔写成。

“薄”的“艹”要有覆盖之势,下面部分写紧凑。

“糊”的中部笔画较少,左右所占空间大。

“恍”的“忄”应先写两点,再写中间的垂露竖。

易错提示:

“拙”的左边是“扌”,不是“口”。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叕:

缀(点缀)—辍(辍学)—掇(拾掇)

隹:

雅(文雅)—准(准备)—雄(雄壮)

出:

拙(笨拙)—茁(茁壮)—咄(咄咄逼人)

胡:

糊(模糊)—湖(湖水)—葫(葫芦)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在文中标出)

明确:

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主要写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形状。

第二部分(4~6):

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读了课文后,让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解答这些疑问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点缀幽静优雅方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花蕾衣襟怨恨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带着之前的疑问,跟随作者,去深入了解丁香花。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一部分(1~3)。

(1)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写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

(2)赏析句子“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明确: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丁香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枝丫伸出宅院的调皮、可爱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3)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写校园里的丁香花。

(4)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写作者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5)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明确: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

(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明确:

①形状:

“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②颜色:

紫色、白色。

③气味:

“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2.学习第二部分(4~6)。

(1)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写细雨中的丁香。

(2)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明确:

特点:

格外妩媚。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细雨迷蒙中朦胧绰约、紫色和白色相互渗透交融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作,十分新奇而贴切,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在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3)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诗句?

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几句以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说明丁香在古人的眼中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诗句,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开拓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4)第5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写“丁香结”这一说法的由来。

(5)“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明确: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丁香小小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苞的特点。

(6)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3.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明确:

美丽、高洁、愁怨。

4.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明确:

象征意义:

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人生中不顺心的事)。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5.“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明确: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丰富多彩。

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自己的豁达和睿智向人们传递对待人生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6.简要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

本文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如“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一句将细雨迷蒙中朦胧绰约、紫色与白色相互渗透交融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作,十分新奇而贴切,表现了雨中丁香色彩仿佛在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再如“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一句将丁香小小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苞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有的宅院里探出________,________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________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________

明确:

半树银妆 星星般 窥着

(2)思考:

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什么?

明确: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看到的城里、城外校园里和自己家屋外的丁香花,由古人的诗词联想到丁香结并悟出丁香结的说法由来,告诉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2.总结。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

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优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我们既要有赏花的情调,又要有解结的心志。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