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288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docx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

 

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江苏省电力公司江阴市供电公司

二OO八年八月

1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规模

本工程为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在现有的110kV要塞变西侧空地新建1座变电站,同时更换原有110kV线路的导线,总投资为5250万元。

建设规模见表1-1。

表1-1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建设规模

工程组成

性质

本期

远景

110kV要塞变电站

新建

2×80MVA,SZ11-80000/110三相三圈有载调压主变

3×80MVA

三相三圈有载调压主变

110kV线路

增容

2回(逆相序)

110kV江要线:

1.25km

110kV滨要线:

2.4km

3回

20kV线路

新建

10回,单母线分段接线

20回

10kV线路

新建

14回,单母线分段接线

14回

1.2变电站平面布置

110kV要塞变新址位于江阴市要塞街道,人民东路南侧,原有的要塞变电站西侧空地,其东侧为原要塞变及空地,南侧为杨岸村及杨岸路民房,西侧为上花园楼盘,北侧人民东路旁为长江医院及多层楼房。

110kV要塞变目前占地面积较大,本次移地增容无需新征土地,新变电站为全户内布置。

户内布置有:

一层:

主变压器室、10kV、20kV开关室、110kV电缆井、10kV电容器室;二层:

GIS室、二次设备室、10kV、20kV电容器室、10kV、20kV消弧线圈室;三层:

消防器材室及安全工具室。

变电站为无人值班设计。

1.3送电线路路径

110kV要塞变已有2回进线,本次移地增容不新增进线,仅对原有线路进行导线更换增容:

110kV江要线20#~30#改为倍容量导线ACCC/TW-240,长度约1.25km;110kV滨要线22#~34#改为倍容量导线ACCC/TW-240,长度约2.4km(其中1.25km与江要线同杆架设)。

110kV架空线路沿线目前无民房跨越点,线路全部沿道路架设,线路走廊两侧均为道路或绿化带。

1.4变电站排水

110kV要塞变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日常巡视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直接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1.5事故油池

站区内设有事故油池,主变压器事故时,其事故油可经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事故油不会外排。

2环境保护目标

通过现场勘查和资料调研,确定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110kV要塞变电站四周100m范围内及110kV架空配套线路保护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内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及其他环境敏感点。

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2-1。

表2-1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项目组成

环境保护目标

房屋类型

户数

位置

环境功能要求

110kV要塞变

杨岸村

二层民房

约50户

变电站南侧20m

声环境:

1类;电磁环境:

4kV/m、0.1mT;无线电干扰限值为46dB(μV/m)

杨岸花园

二层民房

约40户

变电站西南侧6m

上花园

19层高楼

在建

变电站西侧35m

长江医院

5层楼房

/

变电站西北侧85m

人民东路北侧居民楼

6层楼房

约30户

变电站北侧80m

110kV送电线路

此外,变电站周围100m范围内还有要塞环卫所、江阴客运站等单位。

 

3工程分析

3.1工艺流程

本工程为输变电工程,将高压电流通过输电线路送入下一级用户。

本工程的工艺流程与产污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图3-1可见本工程施工期与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素。

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噪声

施工期

20kV电能

架空线路

下一级用户

输电线路

220kV变电站

110kV要塞变电站

下一级用户

10kV电能

110kV电能

运行期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生活污水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

图3-1输变电工程主要产污环节示意图

3.2污染源分析

3.2.1施工期

●噪声

施工期材料运送所使用交通工具和施工期机械运行将产生噪声。

●废水

施工期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来自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机械的清洗,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洗涤废水和粪便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氨氮等,施工人数约5~10人/班,用水量按100L/人·d计,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施工期生活污水量小于1m3/d。

●废气

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其次是施工车辆、动力机械燃油时排放的少量SO2、NO2、CO、烃类等污染物。

●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工程弃方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人数按10人计,生活垃圾量按0.5kg/人·d计算,则施工期内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5kg/d。

3.2.2运行期

1)变电站

●电磁环境

110kV变电站内的主变压器、配电装置和输电线端在运行期间会形成一定强度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

●噪声

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变电站投入运行后,对外界可能造成的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变电站内的主变压器。

通过对我省目前已运行110kV变电站实际监测结果分析,110kV主变压器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一般约为63dB(A)左右。

●废水

当变电站内的变压器发生事故时,全部油水混合液体将排入事故油池内,经隔油池油水分离后,变压器油回收利用,极少量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本次环评的110kV变电站为无人值班设计。

变电站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巡视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2)输电线路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环境影响主要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线路附近环境的影响和运行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对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装置的影响。

线路运行期不会产生噪声、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线路正常运行也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4.1电磁环境和噪声监测

变电站拟建址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1及表4-2。

表4-1110kV要塞变周围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序号

测点位置

工频电场

(kV/m)

工频磁场

(mT)

无线电干扰

(dB(μV/m))

1

变电站东侧

1.47×10-3

1.76×10-5

38.2

2

变电站南侧

2.28×10-3

1.97×10-5

34.4

3

变电站西侧

1.35×10-3

1.72×10-5

34.3

4

变电站北侧

2.32×10-3

6.31×10-5

31.4

标准限值

4

0.1

46

表4-2110kV要塞变周围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序号

测点编号

噪声dB(A)

昼间

夜间

1

变电站东侧

52.7

38.7

2

变电站南侧

53.0

39.2

3

变电站西侧

52.3

37.7

4

变电站北侧

53.1

38.5

标准限值

55

45

本项目变电站拟建址四周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为(1.35×10-3~2.32×10-3)kV/m,工频磁场在(1.72×10-5~6.31×10-5)mT之间,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推荐的限值要求(工频电场:

4kV/m;工频磁场:

0.1mT);无线电干扰为(31.4~38.2)dB(μV/m)之间,符合《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频率为0.5MHz时对110kV电压等级46dB(μV/m)标准限值的要求。

变电站四周测点处昼间噪声在(52.3~53.1)dB(A)之间,夜间噪声在(37.7~39.2)dB(A)之间,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1类标准的要求。

表4-3110kV滨要线、江要线周围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序号

测点位置

工频电场

(kV/m)

工频磁场

(mT)

无线电干扰

(dB(μV/m))

1

线下

3.63×10-1

2.95×10-4

/

2

线南侧5m

1.86×10-1

2.35×10-4

/

3

线南侧10m

9.17×10-2

1.81×10-4

/

4

线南侧15m

4.18×10-2

1.24×10-4

/

5

线南侧20m

1.53×10-2

6.45×10-5

36.3

标准限值

4

0.1

46

110kV要塞变架空进线线路周围工频电场为(1.53×10-2~3.63×10-1)kV/m,工频磁场为(6.45×10-5~2.95×10-4)mT,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推荐的限值要求;无线电干扰为36.3dB(μV/m),符合《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频率为0.5MHz时对110kV电压等级46dB(μV/m)标准限值的要求。

4.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本项目变电站和线路均位于江阴市澄江镇,站址与线路走廊目前均为已开发的地区,目前生态环境较好。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控制对策

5.1噪声影响预测

施工机械运行将产生噪声,利用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水平类比资料作为声源参数,根据施工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计算出与声源不同距离出的施工噪声水平预测结果如表5-1所列。

表5-1距声源不同距离施工噪声水平

单位:

dB(A)

施工阶段

施工机械

声源(dB)

5m

10m

20m

30m

40m

50m

80m

100m

150m

200m

打桩

灌桩机

99

91

84

77

74

71

69

65

62

59

56

结构

搅拌机

87

82

75

68

65

62

60

55

53

50

47

土石方

挖、推土机

91

87

82

75

71

68

66

62

60

57

53

结构装修

电锯电刨

99

92

85

78

74

71

69

64

62

59

56

在使用推土机、挖土机、搅拌机、灌桩机、电锯和电刨时,施工噪声将会对周围敏感点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建议尽可能避开在中午及夜晚施工。

若夜间浇灌混凝土等工序必须施工时,则应取得环保部门的临时许可证,方可进行。

5.2废气

在变电站和架空线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地裸露会产生局部、少量的二次扬尘,可能对周围局部地区的环境产生暂时影响。

工程采用围挡施工,可极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待土建结束后即可恢复。

在项目施工时,水泥装卸要文明作业,防止水泥粉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施工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可采用人工控制定期洒水;对土、石料、水泥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用防水布覆盖。

5.3废水

建设期所产生的废污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均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由施工单位进行统一收集,定期清理,禁止不加收集直接排入环境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5.4固废

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工程弃方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定期清除。

5.5生态环境

本变电站和线路施工时小部分原有绿化带遭到破坏,会给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短期的影响。

本变电站和线路工程施工较为简单,施工周期较短,因此施工期产生的各项污染物均较少,随着施工结束,各项施工期污染即可停止。

工程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将对变电站和沿线周围占用的土地按进行恢复,尽量减少施工带来的生态影响。

 

6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6.1变电站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变电站电磁环境采用类比法进行预测,噪声采用模式计算法进行预测。

6.1.1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由于江苏地区目前没有与本工程规模近似的110kV户内型变电站投入运行,因此选择主变容量为3×40MVA的户内型无锡110kV杨亭变电站进行类比测量。

可比性列于表6-1。

监测结果见表6-2。

表6-1110kV要塞变和110kV杨亭变可比性一览表

项目名称

110kV要塞变

110kV杨亭变

变电站布置类型

户内型布置

户内型布置

110kV主变容量

本期:

2×80MVA

远景:

3×80MVA

3×40MVA

110kV进线

电缆进线

2回

架空进线

110kV配电装置

户内布置

户内布置

表6-2杨亭变厂界四周离地1.5m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

测点

序号

测点位置

测量结果

1.5m处电场强度

kV/m

1.5m处磁场强度

mT

1

东厂界外

1.42×10-1

3.92×10-4

2

南厂界外

7.65×10-3

5.65×10-5

3

西厂界外

7.22×10-3

3.47×10-5

4

北厂界外

7.37×10-3

1.32×10-4

标准限值

4

0.1

表6-3杨亭变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dB(μV/m))

编号

监测点位描述

频点

监测结果

1

变电站西侧20m

距进线20m

0.5MHz

36.28

评价标准

46

监测结果表明,无锡110kV杨亭变电站四周距地面1.5m处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7.22×10-3~1.42×10-1)kV/m,工频磁场为(3.47×10-5~3.92×10-4)mT,分别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推荐的工频电场4kV/m和工频磁场0.1mT的限值要求,无线电干扰测量结果为36.28dB(μV/m),符合《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频率为0.5MHz时对110kV电压等级46dB(μV/m)的限值要求。

由于110kV要塞变的建设规模与110kV杨亭变近似相同,因此由以上类比监测结果可知,110kV要塞变移地建设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影响均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标准限值要求。

6.1.2变电站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分别计算110kV要塞变本期及远景建成后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见表6-4。

表6-4 110kV要塞变运行后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

测点

时段

环境

背景值

本工程贡献值

(1#/2#/3#主变)

厂界噪声预值

标准

备注

本期

远景

昼间

52.7

35.0/36.6/35.0

52.9

52.9

55

符合Ⅰ类标准

夜间

38.7

41.8

42.6

45

符合Ⅰ类标准

昼间

53.0

28.2/31.0/35.0

53.0

53.1

55

符合Ⅰ类标准

夜间

39.2

40.1

41.3

45

符合Ⅰ类标准

西

昼间

52.3

32.9/33.5/32.4

52.4

52.4

55

符合Ⅰ类标准

夜间

37.7

40.0

40.7

45

符合Ⅰ类标准

昼间

53.1

35.0/31.0/28.2

53.2

53.2

55

符合Ⅰ类标准

夜间

38.5

40.6

40.8

45

符合Ⅰ类标准

由以上预测结果可知,变电站主变对各厂界噪声的贡献值较小,变电站厂界本期昼间噪声预测值为(52.4~53.2)dB(A),夜间噪声预测值为(40.0~41.8)dB(A);远景昼间噪声预测值为(52.4~53.2)dB(A),夜间噪声预测值为(40.7~42.6)dB(A)。

因此110kV要塞变本期及远景工程建成后,变电站厂界可以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Ⅰ类标准,变电站周围区域可以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1类标准要求。

6.1.3环境保护目标影响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和预测可知,110kV要塞变建成后,厂界周围环境均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要求。

因此可以进一步预测110kV要塞变电站建成后,周围100m范围内保护目标(杨岸花园、杨岸村、上花园、长江医院、人民东路北侧居民楼)处的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均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6.1.4水环境环境影响分析

110kV要塞变为无人值班变电站,生活污水量较少,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不会外排到周围水体。

110kV变电站在发生故障或事故时,主变可能会发生漏油情况。

因此建设单位已在变电站内设计了事故油池。

当事故发生时,所有的变压器油都将直接排入事故油池,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会外排。

6.2输电线路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次工程线路部分仅对原有导线进行更换,线路路径、沿线杆塔均不发生变化,根据评价导则提供的公式,线路周围的工频电场、无线电干扰情况均不会发生变化。

110kV架空配套线路运行期所产生的工频磁场评价采取理论计算方法。

本线路工程架空部分无民房跨越,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的架空输电线路的工频场强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的计算方法,结合《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可知,本次线路更换导线后,线路载流量增加,线路周围的工频磁场强度会有所提高。

根据公式可知,工频磁场强度与电流强度成正比,本次更换导线后,线路载流量增加约3.3倍,因此线路周围工频磁场强度仍可满足国家标准限值。

 

7污染防治措施

7.1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

变电站采取的环保措施体现在设备选型、水环境、电磁环境和安全防护等方面。

线路体现在线路路径选择、少占土地、优化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留有足够架设高度等方面。

7.2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7.2.1噪声控制

施工时尽量使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同时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7.2.2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控制

变电站优化布局,采用先进设备。

线路选择大直径导线、母线,并要求导线、母线和其他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以降低导线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对导线加大相间距离,可减少导线表面电位梯度,以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

7.2.3生态环境及其它环境保护措施

(1)变电站和线路沿线无珍稀植物。

线路下方植物自然生长高度均不大于10m,线路设计中已按照设计规程充分考虑了走廊下的植被情况,保护了走廊内的植被,避免了对区域植物资源造成系统性影响。

(2)对各类施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区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管理,防止无序排放。

(3)加强变电站周围土地功能的恢复,对站区进行绿化;加强输电线路塔基的防护(护坡、排水沟等)措施,对其周围进行绿化,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当地植被

7.3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7.3.1环境管理

根据江苏省电力公司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江阴市供电公司有专职人员对输变电项目的建设、生产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负责办理建设项目的环保报批手续;

(2)参与制定建设项目环保治理方案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3)检查、监督建设项目环保治理措施在建设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4)在建设项目投运后,负责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计划。

7.3.2监测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的要求,制定了环境监测计划,以监督有关的环保措施能够得到落实,具体监测计划见表7-1。

表7-1 本项目工程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时期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措施

负责部门

监测频率

施工期

噪声

尽量采用低噪施工设备,不进行夜间施工

施工单位

施工期抽测

扬尘

施工围栏,场地洒水、弃土及时清运

施工单位

施工期抽测

环保

验收

检查环保设施及效果

按照环评报告书的批复进行监测或调查

环保部门

投运后的3个月内进行

运行期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增加带电设备接地装置、采用高铁塔、导线采用大直径导线等措施

江阴市供电公司

正常运行后按省电力公司要求定期监测

废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当事故发生时,所有的变压器油都将直接排入事故油池,由专人上门回收处理,不会外排。

8结论

8.1规划、产业政策相符性

本项目已取得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文件,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电力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

本项目为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证江阴主要塞地区的用电量及用电安全,提高该地区用电的可靠性,完善电网网架,进一步解决电网存在问题,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鼓励类项目,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8.2总结论

综上所述,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选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相关要求,符合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等可以稳定达标,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从环保角度看,江阴110kV要塞变移地增容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8.3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和解释力度,争取项目的建设能得到大多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2)严格落实本工程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等环保措施,避免污染环境。

3)按环境管理计划对工程进行环境管理和监督,保证各项环保措施得以落实。

4)施工时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施工结束及时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