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1925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9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N—14 Na—23 Al—27

一、选择题

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可能减少。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2.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碳。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D.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3.如图所示的反应,下列有关这几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都是氧化反应B.都是缓慢反应

C.都生成了氧化物D.都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

4.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

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

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

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6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许多姜农从五、六米深的姜窖中取贮藏很久的姜之前,往往先通风一段时间后,再慢慢放入燃烧的蜡烛,假若蜡烛熄灭,则继续通风。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放入姜后姜窖内的温度比不放姜时低

B.姜农若贸然进入窖内,可能会窒息昏迷甚至死亡

C.放入姜一段时间后氧气不足,能减少姜有机物质的消耗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由于姜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7.下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8.以下四幅图,能表示剧烈运动时的图是(  )

9.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

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瓜果蔬菜在陶罐中低温贮存,保鲜效果较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瓜果蔬菜中水分蒸发变快B.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增强

C.低温环境,对微生物繁殖起抑制作用D.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效果更好

10.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图像,据图可知(  )

①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曲线;②Ⅰ是呼吸作用曲线,Ⅱ是光合作用曲线;

③a>b+c;④a=b+c;⑤a<b+c;

A.①③B.②③C.②⑤D.③⑤

11.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

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钟,再停止光照5秒钟,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与乙相等B.甲多于乙C.甲少于乙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12.下列有关呼吸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呼吸道的纤毛能分泌黏液,能消灭到达肺部气体中的细菌

C.呼吸道腺细胞能分泌黏液,能湿润到达肺部的气体

D.鼻腔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到达肺部的气体

13.入冬以来,部分地方出现雾霾天气,致使空气中PM2.5严重超标。

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

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气管、肺泡、支气管B.气管、支气管、肺泡

C.支气管、肺泡、气管D.肺泡、支气管、气管

14.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15.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他条件相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为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应首先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乙瓶与丙瓶可构成实验对照组,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C.甲、乙、丙瓶中的叶片经脱色、染色后,理论上只有乙瓶中的叶片变蓝色

D.若丁叶片经脱色、染色后B部分变蓝,A部分不变蓝,则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6.新疆生产的水果又大又甜,以甜瓜为例,新疆与某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却差别较大(见下表),致使新疆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

以下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其推理过程应该是(  )

平均温度(℃)

新疆

某地

白天

33

33

夜晚

12

22

①新疆夜间的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某地夜间的温度高,呼吸作用强,分解的有机物多

②新疆产的甜瓜含糖量高,因此更甜

③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

④两地白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甜瓜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A.③④②①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17.如图所示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18.用新鲜大豆绿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若将该装置放在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有可能的是(  )

A.O2的量多于B处B.O2的量与B处相等

C.没有CO2和O2D.CO2的量多于B处

19.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

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

C.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y-z

D.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2y-x-z

20.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

60g

60g

0

0

反应中

36g

12g

18g

反应后

0

A.①为30gB.②为20gC.③为22.5gD.④为77.5g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图甲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图乙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

在图甲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选填“高”“低”或“相等”)。

当胸廓变化处于图乙的B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图甲中的哪一段(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

22.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

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氢等。

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

CaO+CO2↑  MgCa(CO3)2

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

反应类型均为反应。

生成物都是。

(2)当地应力(压力)增大时,CO2在地下水中溶解度增大,同时使得水的pH(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

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

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填“A”“B”或“C”)。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24.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MnO2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记录数据如下表。

请依据上述信息分析:

(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80mL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

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

(3)计算:

34g15%的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L(氧气密度是1.43g/L)。

25.下图是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实验装置。

本实验通过测定氧化汞分解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否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已知:

氧化汞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2HgO

2Hg+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欲调整试管的倾斜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2)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

A.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可以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B.塑料管口放出连续均匀的气泡后才能收集气体

C.氧化汞未分解完全就停止加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本实验中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可能不守恒

三、实验探究题

2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

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实验探究】

【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b(选填“>”“<”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

的主要原因是。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

(任答两点)。

27.我们可以用如图(a)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

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

(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b)所示,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c)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

植物和动物“都会使空气变污浊”。

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得出的结论是。

28.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如下图所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②→③→⑤。

A.⑦⑥④B.④⑦⑥C.⑥④⑦D.⑦④⑥

(2)实验步骤①把绿色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实验步骤⑦把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4)该实验小组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⑤中可观察的实验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未遮光部分变。

29.(6分)图17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1)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

m前>m后,请解释其原因:

若实验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

(2)乙组物质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

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30.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同时分别放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进行实验:

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打开止水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现象

实验组  

温度计读数

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状况

实验甲

升高

变浑浊

熄灭

实验乙

不变

不变

继续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出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2)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是(填序号)。

A.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B.种子呼吸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C.便于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

31.如图所示,有人制作了一个家庭制氧装置。

该制氧装置由2个饮料瓶、2根软管和药剂构成,整套装置成本不到3块钱。

药剂包括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和二氧化锰。

制氧时,先在2个饮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往左瓶中加入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B管从右瓶导出,即可供人吸氧。

(1)为了顺利地导出左瓶中产生的氧气,A软管在左瓶中应(选填“不伸入液面”或“伸入液面”)。

(2)药剂加入水中后会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2Na2CO3•3H2O2===2Na2CO3+3H2O2;2H2O2

2H2O+O2↑

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来看,它们都属于反应。

(3)已知总质量为110g的药剂可产生34g过氧化氢,则这包药剂完全反应会生成多少克氧气?

32.氮氧化物(如NO2、NO等)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O2+NO+2NaOH===2NaNO2+H2O,产物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已知“HNO2”读作“亚硝酸”,则NaNO2的名称为。

(2)汽车尾气中含有NO和C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气(NH3)也可用来处理氮氧化物。

例如,氨气与二氧化氮反应:

8NH3+6NO2===7N2+12H2O。

若某工厂排出废气中NO2含量为0.5%(体积分数),则处理1.0×103m3这种废气,需要多少千克氨气(假设此时NO2气体的密度为2.0g/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3.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4Al+3O2↑,对“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

”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小丽同学的解法

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

设铝的质量为x

2Al2O3

4Al+3O2↑

204    108

10t    x

x=

=5.3t

答:

最多可生产5.3t铝。

解: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00%

=53%

铝的质量为10t×53%=5.3t

答:

最多可生产5.3t铝。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

(2)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

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

(3)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小丽和小明同学的解法都能使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A 5.B 6.A 7.C 8.C 9.C10.C

11.A 12.B 13.B 14.A 15.D 16.C17.B 18.D 19.C 

二、填空题

21.低;bc

22.

(1)分解;氧化物

(2)减小(3)2FeO+H2O===H2+Fe2O3

23.

(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意思相近均给分);B

(2)P点前

24.

(1)将胡萝卜切成更小的颗粒(或“将胡萝卜磨成浆”、“多加些胡萝卜”等)

(2)此时广口瓶内的气体主要为空气(或“氧气的纯度不够高”等类似答案均可,答“氧气不纯”得1分,但答“装置漏气”或“水蒸气含量过高”不给分)。

(3)1.68

25.

(1)B

(2)AC

三、实验探究题

26.

(1)<

(2)2NaOH+CO2===Na2CO3+H2O(3)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4)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等

27.

(1)大于

(2)植物的呼吸作用、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3)增强

(4)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28.

(1)D

(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3)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4)蓝色

29.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烧杯中逸出,总质量减少;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

(2)因为两种物质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①②⑤

四、解答题

30.

(1)二氧化碳

(2)AC

31.

(1)不伸入液面

(2)分解(3)16g

32.

(1)+3价;亚硝酸钠

(2)2NO+2CO

N2+2CO2(3)4.93kg

33.解:

(1)都正确

(2)不能用小明的解法,因为过氧化氢分解后,氧元素不是都在氧气中,产生的水中也有。

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34g    x

 解之得:

x=16g。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丽的解法任何时候都适用,小明的解法只有在物质分解后,所求的元素只存在于一种产物中才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