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1794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广西省玉林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⑤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桥墩雄跨钢筋就地取才

B.桥梁冲毁顷听长虹饮涧

C.残损恢复推崇惟妙惟肖

D.湮没彩虹记裁巧妙绝伦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线,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B.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C.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

D.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智入微。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由作家金宇澄、唐诺、阎连科,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音乐制作人、主持人高晓松组成。

(在“由”前面加上“评委团”)

B.展览向各国观众展示了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作品的获奖图书共36种。

(删去“的获奖图书”)

C.通过各种创新形式将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呈现出来,让百姓深度参与,广泛宣传,共享文化之美,共感思亲之情。

(删去“通过”)

D.全国十大考古评选活动办公室已日前公布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

(将“2017年度”和“全国”对调)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威武不能屈B.饿其体肤

C.所以动心忍性D.一怒而诸侯惧

二、名句默写

6.(9分)古诗文默写。

(1)此物何足贵?

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2)幸甚至哉,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千里殊风雨。

(曹植《梁甫行》)

(4)《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映出海边居民家园荒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的《乐游原》中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曹操的《龟虽寿》中意思与此相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qì(______)。

(2)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法国国际zhònɡcái(______)协会。

(3)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ǐnɡshēnɡliǎnxī(_______)的一刹那。

(4)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péngpài(______)。

四、诗歌鉴赏

8.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飘转出“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景物单调,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感受。

2)这首诗中运用典故的是哪两句?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3)品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言山之高,水之净,运用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运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描绘了五彩的山石与青翠的竹林色彩之美。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转动,由朝到夕,突出山川之生机勃勃。

D.“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三峡》,完成后面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每至晴初霜旦()(4)属引凄异()

2).下列句子中“绝”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湖中人鸟声俱绝

B.绝巘多生怪柏会当凌绝顶

C.哀转久绝佛印绝类弥勒

D.沿溯阻绝夜久语声绝

3).(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

4).唐代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一诗写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本文在结尾处也提到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同样是写三峡的“猿”,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请你简要说出这两者的区别。

(2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蟋蟀的住宅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歌唱,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蝉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

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

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蟋蟀的住宅”指的是什么?

2)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3)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肯随遇而安”?

(2)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土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土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4)蟋蟀的住宅本来是一个小小的“简朴的”洞穴,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生动?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2.阅读《窗外的风景》,完成下列小题。

窗外的风景

赵淑萍

春末,我三爹出院回家。

他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一年,一点都动弹不了,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

现在,他还不能自行下楼,只能拄着拐杖,在室内走动。

每一次我来,他都伫立在窗口,久久凝视着窗外。

窗外是司空见惯的绿地。

有一天,我带来一盆花,放在窗台。

我对花卉没什么研究,只是觉得三爹的窗台空寂。

三爹似乎对花有兴趣,他会俯下身,凑近花朵,闻一闻。

不知打哪儿飞来的几只蜜蜂,也被花儿吸引,嗡嗡地叫着。

三爹给我讲了相处一年的一位病友,姓赵,四十多岁。

住院时,三爹的病床靠门,他的病床临窗。

病友每一天跟现在的三爹一样,只不过坐着,端详着窗外的风景。

三爹被困在病床上。

那是春天,他能闻到花香。

甚至有一对蝴蝶在窗口翩翩起舞,但飞不进来。

可能是病友感受到了三爹的愿望。

那一天,病友开始讲述窗外的风景,树枝的嫩芽,草地的花朵,当然,还说到蝴蝶,所说的蝴蝶跟出现在窗口的蝴蝶颜色不一样,他说是黑蝴蝶,三爹所见的是花蝴蝶。

那以后,病友每一天都说窗外的风景,包括一只鸟儿,一个小孩,一阵风,都不放过。

三爹也能感到夏日清凉的风,吹得树叶欢呼。

病友说:

“你听见荷花绽放的声音了吗?

”那是一个无风的早晨。

三爹笑了,说:

“花开还有声音!

”病友说:

“我听见了。

秋天,病友说到红枫,由此引发开去,说到家乡漫山遍野的红枫。

他的家在山区的一个小镇。

三爹说,病友描述得十分精确。

他甚至能够通过病友的描述,“看到”窗外的风景,色彩、形状……世间的万物多么美妙!

病友还说起过一片叶子,像一只蝴蝶一样,坠落在绿色的草丛中。

那是一片红得像火一样的叶子。

他还描述荷花残败的情景,东倒西歪,他说:

“其实这是最美的时刻,因为,白白胖胖的藕已在荷塘的泥里了。

三爹想起昨夜的风雨,闹腾了一夜,难怪荷花的叶梗会东倒西歪。

入冬,窗户关了,只是中午开一小会儿,他看见风拂动着病友稀疏的头发。

病友讲午间窗外的风景,池塘里结了薄冰,阳光下反射着脆弱的白光。

三爹似乎感到了冰的寒意。

然后,降雪了。

病友描述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似乎他的眼里,每一朵雪花都不一样。

有的雪花一嘟噜,他说:

“还来不及分开,就落下来了。

一片寂静。

三爹能想象得到,雪花一层层地叠加,压住了所有的颜色,一律成了白色了。

突然,还听见一个小男孩的笑声。

病友说:

“两个小孩在堆雪人。

随即,传来一个小女孩的笑声。

三爹想起了童年,那时候,他有多少幻想啊,可是,现在他却是孑然一身。

病友一连数日,都给三爹说雪人的情况。

病友是唯一关注并传报雪人信息的人。

雪人融化了。

然后,三爹闻到春天的气息,只是花朵还没开放。

一个早晨,病友没有照常起来,那一把床边的椅子空着。

病友患的是糖尿病,已多年。

护士告诉我三爹,其实,这位病人,入住时已经双目失明——糖尿病晚期。

三爹住院卧床不起的一年,病友差不多是他的眼睛,他一直以为是通过病友的眼睛观赏窗外的风景的。

怪不得,我接三爹出院,他特地让我把轮椅推到窗前那片草地,在花朵前停留片刻。

三爹说:

“花朵在哈气。

我走近绽开的花朵,花朵像喇叭,我感到一阵寒气。

似乎花朵把一冬的寒气都含在里面,现在吐了出来,还带着淡淡的香。

我对几位文友提起过哈出寒气的花朵这个平常的奇迹。

1)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联系全文来看,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起到了哪些作用?

3)文章为什么要多次描写三爹听病友描绘窗外风景时的种种反应?

4)请联系全文内容说一说,病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语言表达

13.苏州园林是全国著名的园林代表,假如你是园林景区的一名导游,你打算如何来介绍苏州园林?

请写出导游词的开头和结尾。

八、作文

14.作文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D

5.D

二、名句默写

6.

(1)但感别经时

(2)歌以咏志(3)八方各异气(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字词书写

7.

(1)泄气

(2)仲裁(3)屏声敛息(4)澎湃

四、诗歌鉴赏

8.1)A

2)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文言文阅读

9.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以感慨发端,表达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3)“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突出表现了整个山林的勃勃生机。

“竞”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

“乱”与“竞”相互映衬,突出了大自然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美。

4)D

5)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景。

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0.1).B

2).

3).

(1)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确实很有趣味。

4).《早发白帝城》用“两岸猿声”来衬托诗人欢快的心情;本文则侧重写“猿鸣”给人们带来的凄凉的感觉。

六、现代文阅读

11.1)指蟋蟀的巢穴或洞穴。

2)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3)

(1)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因为“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追求生活质量,讲究生活享受。

(2)因为它挖土的工具只是自己的前后足及腿上的“钳子”、“锯”或“耙”,作者说蟋蟀住宅工程“伟大”,是与它“那样简单”的建筑工具相对比而言。

蟋蟀用“那样简单”的工具建成这样的住宅,真是费尽了心血和力气,确实不容易,堪称超能量的发挥了。

4)因为作者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启示:

要把事物写得生动,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12.1)本文讲述“我”的三爹在医院卧床住院一年来,一个失明的糖尿病患者凭借想象给他描绘病房窗外的风景的故事。

2)写三爹的不寻常举动,设置悬念;用“窗外”一词点题;“司空见惯的绿地”与文尾写“他特地让我把轮椅推到窗前那片草地”相呼应。

3)从侧面说明病友描绘的景象丰富而生动,也说明病友的描绘让三爹的住院生活平添了很多生趣。

4)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三爹生病期间,他充当了三爹的“眼睛”,给三爹描绘想象中的窗外的风景,给三爹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七、语言表达

13.(示例)开头:

很高兴认识大家,现在由我陪同大家游览著名的苏州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番。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一一道来…

结尾: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参观完了。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再见!

八、作文

14.范文:

读懂担当

有人说,当今人们缺乏担当精神,人情越发冷漠。

这种看法过于片面。

因为,在这个社会上,有那么多默默担当的人,不同年龄阶段,却同样温暖着周围的人,也令我读懂了担当。

患病同学无法行走,年仅10岁的少年张运昌用弱小的身体,背着患病同学上下楼、去学校。

这一背就是两年,风雨无阻,一步一步踏出默默担当的道路。

他的行为令我敬佩不已,也让我读懂了:

担当,即使年龄幼小,也可以做到。

90后女村医张琼仙,舍弃医院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到海拔1300米的麒麟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出诊。

村民散居,山路难行,她却收费低廉,只为村民需要,她无愧于村民心中的好医生的称号。

从她的身上,我读懂了,担当是不为名利的付出。

在西非马里,一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汽车,驶入维和部队的营区。

在这危难的紧急时刻,正在执勤的申亮亮立即发出预警信号,警示后防部队隐蔽。

同时,他本可以安全撤离现场,却用生命的最后37秒换回了所有战友的平安。

从他的身上,我读懂了担当的内涵:

身肩责任,舍己救人。

重庆一处山体发生泥石流,一个84岁的过路村民被埋压,一位消防官兵徒手刨土救人,虽然指甲磨烂,鲜血不止,然而这位消防官兵只想着早一些将老人救出。

他被人们誉为“刨土哥”。

从他的身上,我读懂了:

担当是将受难的人视为亲人的救助。

十五年前,有两位残疾老人贾海霞、贾文其,一个双目失明,一个没有双臂,他们在50多亩的河滩上种树。

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将绿意种遍河滩。

身体的残疾没有阻挡他们为民造福的愿望,他们一起谱写了新时代担当的篇章。

两位老人的事迹让我懂得了:

担当是多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

57岁的环卫工周刚为在雨中执勤的武警战士撑伞,他只是腼腆地说:

“不想战士浇着。

”多么简单朴实的想法,多么温暖人心的举动。

勤劳淳朴的环卫工撑起的不仅是一方晴朗的天空,更是一份从容和美丽。

一个不起眼的举动令我读懂了:

担当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

还有很多敢于担当的事例,不胜枚举。

他们,小到10岁少年,大到将近60岁的老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为了出名,他们都在自己的生活轨迹里默默地担当着,诠释着“担当”的真谛!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肩负、杠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两种装土石的工具

C.寒暑易节易:

更替

D.始一反焉反:

同“返”,往返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傲然伟岸参天妙手偶得

B.视野贱视挺拔积雪初溶

C.靠拢错综朴质诸如此类

D.宛若鄙视佩服纵横决荡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

(将“首个”移至“获批”前)

B.在西班牙东南部省阿尔梅利亚的海滩上有一只搁浅的小海豚被人们发现,然而却因为游客好奇争相和它合影,导致了它的死亡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

C.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

(在“国内外”后面加上“旅客”)

D.《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不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且数量在增加,展现着大国的经济实力。

(将“展现”改为“显示”)

4.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A.suōqūqiúhé

B.shāqǔqiúhuò

C.shāqūqiùhé

D.suōqǔqiúhuò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汉书》,文章塑造了一个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C.李清照的《渔家傲》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二、名句默写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1)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2),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4),仁者乐山。

(《论语》)

(5),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6),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

《江城子》)

(7)诸葛亮的《出师表》中高度概括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表达愿与先主患难与共深情的句子是:

,。

三、字词书写

7.119.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教诲(_____)  系住(_____)   油光可鉴(_____) 

不逊(_____) yì(_____) 站杳无消息(_____) 

诘责(_____) jī(_____) 形抑扬顿挫(_____) 

fēi(_____) 红nì(_____) 名深恶痛疾(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9.灵壁张氏园亭记(节选)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

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凡八百里_______________

(2)果蔬可以饱邻里_______________

(3)乐其风土_______________

(4)幅巾杖屦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