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1716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3 大小:24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3页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3页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3页
亲,该文档总共2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2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docx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大全原创打印

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计划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计划。

  

[例2]高级社会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三种。

综合课的结构包括:

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人的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动机是一个人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内部动力“和”需要

26教育多元化表现为:

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

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

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

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

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

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

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

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

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教育学综合选择判断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定额取样法

5.“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

”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6.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

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

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A)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D.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13.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B)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16.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18.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A.教学和教育B.升学和就业√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

1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

2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

22.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B.5年C.8年√D.9年

2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4.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25.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

26.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答案:

A

27.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8.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2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3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3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3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

3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3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3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37.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生产力发展√B.科技进步C.教育技术进步D.产业革命

38.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

39.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1996年3月B.1996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

40.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A.发展B.成长√C.成熟D.生长

41.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42.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教育规范√B.学制C.教育体制D.国家

4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4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劳动者D.推进素质教育

45.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

46.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

47.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8.社区教育的实质是()

A.教育的社会化B.社会的教育化√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D.全民接受教育

49.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D.脱产学习

5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初期

51.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A.身体发育不良B.智力发育不良C.认识水平较差√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52.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53.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5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手段√D.教育内容

55.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A.15世纪初√B.16世纪初C.18世纪D.19世纪初

56.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因素决定的。

B

A.政治√B.经济C.文化D。

军事

57“应试教育”重视()。

A

√A.少数“尖子生”B.大多数学生C.少数后进生D.中等生

58.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C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D.造成学生的被动

59.学生集体是教育的()。

√A.主体B.客体C.权威D.主人

60.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学科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

61.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大纲

62.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B.教师与教师C.人与人D.学与学生

63.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

A.讲授知识B.教书育人C.教学艺术√D.引导启迪

64。

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出发的。

A.认识B.情感C.行动√D.实际

65.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独白方式是()。

A.谈话√B.讲解和报告C.阅读D.讨论

6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

67.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陶冶法

68.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69.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0.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71.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育德B.促智C.育美D.健体

72.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7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

7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

75.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裴斯塔洛齐C.杜威D.夸美纽斯

76.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77.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

78.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

79.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80.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D.形成学生的品行

81.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B.娱乐性C.自觉性D.系统性

82.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8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强制作用B.辅助作用C.主导作用D.中介作用

84.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

85.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中间型学制

86.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D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