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1713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文件备案编号:

监理规划

 

编制:

(总监)

审核:

(技术负责)

 

年月日

 

监理规划审批表

(监理单位):

我监理专案部已完成了专案的

监理规划的编制,请建设单位、监理公司予以审批。

附件:

《监理规划》

《监理细则》

专案机构:

(章)

专案总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监理公司审核人意见:

监理公司:

(公章)

总工程师:

年月日

建设单位批准人意见:

建设单位:

(公章)

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74

一、专业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74

1.1工程地质条件74

1.2水文地质75

1.3不良地质75

1.4特殊岩土79

1.5主要技术质量标准79

二、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82

2.1监理工作范围82

2.2隧道工程重点84

三、监理工作流程84

四、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手段85

4.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85

4.2监控目标90

4.3监控手段90

五、监理工作方法与措施92

5.1监理工作方法:

92

5.2监理措施:

94

衬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专业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

1.1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线路所经地区地层岩性复杂,出露下元古界~第三系沉积岩及变质岩、各时期的岩浆岩和第四系松散地层。

主要沉积岩系有石英砂岩、泥质砂岩、页岩、泥岩和灰岩等,及火山—沉积岩系凝灰岩、凝灰熔岩和凝灰质砂岩等,以及变质岩系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等。

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和闪长岩等。

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全新统粘性土、粉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等,淤泥及质土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谷地和闽江三角洲平原,厚5~50m;上、中更新统主要为黏土,具弱膨胀性。

(2)地质构造

沿线经历了多个构造旋回时期,横跨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合肥以南至上饶属扬子准地台,上饶至福州属华南褶皱系。

本段沿线地质构造类型主要为断裂及褶皱。

其中主要深、大断裂有:

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丰城~婺源深断裂、遂川~德兴深断裂、葛源(横峰)~樟村(玉山)大断裂、港边(横峰)~双明(玉山)大断裂、萍乡~广丰深断裂等5条深大断裂;主要褶皱有:

乐平~婺源复向斜、武夷山复式背斜、上饶复式向斜、龙村~中堡弧形构造带等。

1.2水文地质

本段线路所经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孔隙水赋存于各类松散岩类中,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丘间及山间谷地等,埋深较浅,一般1~2m,水量丰沛,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随季节变化较大,局部地段具有承压性;谷地区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潜水为主,埋深1~3m,以砂层、卵砾石层为主要含水层,水量较为贫乏,随季节变化显著。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低山丘陵区岩石的层间裂隙、风化裂隙以及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泉的形式出露排泄。

层间裂隙以及风化裂隙地下水一般水量不大,多为潜水;在基岩构造盆地、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很发育带、侵入岩接触带、褶皱核部裂隙密集带及揉皱强烈发育带等储水构造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补给源远,多呈脉状及带状分布,水量较丰富,多具承压性。

岩溶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赋存并循环于沿线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可溶岩的溶洞、溶腔和裂隙中,呈脉状及带状分布,水量丰富,尤其河谷地段及构造破碎带岩溶发育剧烈,水量较大。

岩溶水规律性较差,预测较为困难,隧道施工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宜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等工作。

1.3不良地质

本线主要不良地质有滑坡及错落、危岩落石及崩塌、岩堆、顺层、岩溶、人为坑洞、地震、有害气体等。

(1)滑坡及错落

①南溪岭错落;②外遥坪滑坡;③李厝滑坡。

(2)危岩、落石及崩塌

本线危岩落石多发育于沿线硅质岩、花岗岩、石英砂岩、凝灰熔岩、石英片岩等硬质岩出露的山体上,山体边坡坡面不平整,上陡下缓,坡脚、坡面多见崩塌物堆积。

这些地段自然山体山势陡峭,陡崖发育;岩体覆盖层较薄、基岩裸露,节理裂隙发育,结构面多张开,岩体破碎;加之沿线雨量丰沛,皆为危岩落石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如山体坡面陡崖、孤石、石堆发育,石块易受自然营力作用向下滚落。

主要有:

石罗坑(DK514+000~DK520+350段周家隧道出口、应际隧道、天龙岗隧道、石罗隧道进出口、北武夷山隧道进口附近)一带危岩落石、城南隧道进口(DK555+296)危岩、杨家乾白马山隧道进口上方处(DK572+860~+905)坍塌体、石门山隧道(DK683+405)出口危岩、岭头亭隧道(DK756+164)进口段危岩落石。

施工前必须首先对威胁到线路的危石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安全。

其它较发育地段有上半山隧道进口(DK556+160)、葫芦山一号隧道进口(DK611+750)等。

(3)岩堆

①龙尾岩堆;②兹坞坑堆积体。

(4)顺层

本线闽赣段顺层不良地质主要发育于婺源~龙头山、郑坊、朝阳、田墩、应家、武夷山市兴田镇、南雅~大横、建瓯一带低山丘陵区,分布较广。

顺层地段路堑边坡高度一般10~35m,弱风化基岩层面间一般无夹杂物,浅层受风化影响,层面间有风化泥质物充填,边坡开挖时易产生顺层滑动。

(5)岩溶

本线闽赣境内沿线可溶岩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德兴龙头山,上饶郑家坊、临湖、八都、郑村附近以及铜陵钟鸣至戴家汇、上饶冷水岭至五府山站一带,地层时代主要为下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各段具体岩溶发育情况如下:

DK441+100~+200段:

低山区,线路以隧道通过。

基岩裸露,为震旦系上统西峰寺组灰岩,厚度约100m。

地表基岩无溶蚀现象,与震旦系上统西峰寺组粉砂岩及寒武系荷塘组灰岩接触面附近岩溶弱发育,以垂直渗流带、季节交替带为主。

棋盘山隧道位于此段。

DK442+450~DK444+000段:

低山丘陵区,线路主要以桥梁及路基形式通过。

基岩部分裸露,为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上统华严寺组、西阳山组含碳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瘤状灰岩、钙质页岩等。

岩溶中等发育,钻孔遇洞率30%,线岩溶率15~20%,多无充填,个别充填粉质黏土,以水平径流带为主,主要表现为倾斜和近水平的溶洞;深部缓流带未见溶蚀现象,岩溶微弱发育。

岩溶溶蚀基准面标高约为99.6m。

棋盘山隧道位于此段。

DK444+000~DK449+070段:

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局部位于河流阶地,线路主要以隧道及桥梁形式通过,局部地段为路基。

基岩大部分出露,为奥陶系下统印渚埠组钙质页岩夹瘤状灰岩。

钻孔遇洞率约1%,溶蚀现象发育于灰岩瘤中,弱发育,线岩溶率5%,以水平径流带为主。

垂直渗流带及季节交替带均未发育溶蚀现场,岩溶微弱发育。

岩溶溶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05.7m。

冯家隧道、楼村隧道、徐家棚隧道位于此段。

DK449+070~DK451+760段:

河流阶地,线路主要以桥梁形式通过。

可溶岩均隐伏于第四系地层以下,为覆盖型岩溶区。

钻探揭示岩溶强烈发育,钻孔遇洞率37%,线岩溶率10~70%,揭示单个最大溶洞顶底板高差达27m,溶洞多半充填、无充填。

主要为近水平的溶洞,以水平径流带为主。

深部缓流带岩溶微弱发育。

岩溶溶蚀基准面标高约为57.5m。

DK451+760~DK452+528段:

主要为河流阶地及低山丘陵区,线路以隧道及桥梁形式通过。

基岩部分出露,为震旦系上统西峰寺组、寒武系下统荷塘组页岩、灰岩,岩溶微弱发育。

曹家隧道、蘑菇山隧道位于此段。

DK459+340~DK466+000段:

主要为剥蚀丘陵区和河流阶地,线路主要以桥梁形式通过,局部地段为路基。

基岩部分出露,为寒武系下统荷塘组炭质页岩夹灰岩、奥陶系中下统钙质页岩、钙质泥岩夹灰岩瘤,岩溶微弱发育。

DK466+000~DK467+000段:

主要为山间谷地,线路以桥梁形式通过。

基岩隐伏于第四系地层以下,为覆盖型岩溶区。

岩溶中等发育,以水平径流带为主。

DK472+850~DK474+000段:

主要为低山丘陵区,线路以隧道形式通过。

基岩隐伏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以下,为震旦系上统西峰寺组白云质灰岩。

岩溶微弱发育。

东坞隧道位于此段。

DK477+250~DK478+170段:

主要为河流阶地及剥蚀丘陵区,线路以桥梁形式通过。

基岩被第四系地层及花岗闪长岩风化层所覆盖,为覆盖型岩溶区。

岩溶强烈发育,钻孔遇洞率36%,线岩溶率15~53%,溶洞多被粉质黏土、角砾土充填,以水平径流带为主。

深部缓流带岩溶微弱发育。

岩溶溶蚀基准面标高约为33.2m。

DK478+170~DK479+740段:

为剥蚀丘陵区及河流阶地,线路以桥梁及路基形式通过。

基岩隐伏于第四系地层以下,为石炭系中统藕塘底组砂岩、钙质砂岩夹灰岩、泥灰岩、二叠系下统安洲组钙质泥岩、灰岩。

岩溶微弱发育,个别钻孔基岩具溶蚀现象,线岩溶率约6%,岩溶溶蚀基准面标高约为49.9m。

DK491+000~DK498+387段:

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局部为河流阶地,线路以桥梁及路基形式通过。

基岩大部分地区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粉砂质泥岩、页岩、泥灰岩,下部为青灰、褐黄色中厚层含陆屑粉晶灰岩夹页岩。

岩溶微弱发育,DK495+500~+900段有溶洞或溶蚀现象,岩溶弱发育,以水平径流带为主。

岩溶溶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12.9m。

陈家隧道位于此段。

DK499+970~DK500+820段:

主要为丘间谷地,线路以桥梁及路基形式通过,位于五府山车站内。

基岩隐伏于第四系地层以下,二叠系下统安洲组生物碎屑灰岩、石炭系中统藕塘底组砂岩夹灰岩。

岩溶强烈发育,钻孔遇洞率100%,线岩溶率30~45%,大多无充填,以水平径流带为主,深部缓流带岩溶微弱发育。

岩溶溶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19.0m。

(6)人为坑洞

本线闽赣段人为坑洞主要为上饶采空区,线路经过的矿带主要为广丰县洋口镇矿带和上饶县花厅—四十八都—黄沙岭矿带,主要影响矿区有广丰县民发煤矿(已废弃)、广丰县枧底铜山铜矿、上饶县船坑铜矿及官山底的众多私采小煤窑。

(7)有害气体

本线闽赣段有害气体主要为煤层瓦斯,赋存于寒武系炭质页岩和石煤层、侏罗系梨山组及三叠系大坑组煤系地层中。

寒武系炭质页岩和石煤层主要发育于古井头隧道、黄柏岭隧道、棋盘山隧道中后段。

侏罗系梨山组及三叠系大坑组煤系地层主要发育于DK647+700~DK683+300段鲁口隧道、花山隧道、南雅隧道、大横隧道、葫芦丘隧道及石门山隧道附近,局部可见炭质页岩,少数地方可见煤线,属陆相山间盆地含煤沉积,梨山组地层一般仅夹1~4层煤线,厚1~30厘米不等,为无烟煤,含煤性变化较大,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大,呈透镜状、似层状;大坑组地层含煤性相对较好,一般含煤2~5层,煤层厚度1~14m不等,煤层厚度及层数相对梨山组多。

目前该段未见开采。

隧道施工中应对炭质页岩、石煤层及煤系地层地段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对瓦斯气体的监测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预案及紧急救援措施。

1.4特殊岩土

本标段内特殊岩土主要为软土,如下:

(1)河流阶地相软土

沿线阶地相软土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一级阶地、信江一级阶地,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形成。

表层一般有硬壳,为粉质黏土,软塑~硬塑,厚约1.0~5.3m。

软土层多为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粉土,深灰色,软~流塑,信江一级阶地呈透镜体状分布,夹粉砂、粉土透镜体或薄层粉砂。

其硬底为粉质粘土、粉细砂及圆砾土等。

(2)谷地相软土、松软土

主要分布在沿线低山丘陵谷地及高阶地坳谷区,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形成。

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灰黄色,软塑,厚2~20m,部分地段为淤泥质黏土,灰色,软~流塑状,厚1~4m,局部夹砂层透镜体,表层多有0.5~3m的粉质黏土硬壳,一般底部由谷地边缘向中心倾斜,软弱层增厚,分布长度范围20~1500m不等,软土底部多为残积粉质黏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黏土或基岩风化层。

该种类型软土成层很不稳定,空间变化较大,工程性质较差。

(3)滨海相软土

主要分布于福州地区,本线仅分布于福州绕行段左线D1K809+599.81~+701.34及右线DYK809+309.31~+612.86特大桥之后路基地段,共两处,长约405m,厚度较薄,仅为4.3m,呈透镜体状分布。

1.5主要技术质量标准

(一)主要技术标准

1、主要技术标准

(1)正线数目:

双线;

(2)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350km/h;

(3)正线线间距:

5.0m。

2.、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

(1)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正线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350km/h。

(2)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

正线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图1.0.6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隧道衬砌内轮廓采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图8.2.5-2300km/h、350km/h双线隧道内轮廓”,主要有:

隧道内轨顶面以上净空有效面积为100m2;

隧道内应设置贯通的双侧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宽1.5m(自线同侧线路中线外2.3m起算)、净高2.2m,救援通道走行面高于轨面30cm;

隧道内应设置安全空间,安全空间应设在距线路中线3.0m以外,双侧设置,宽度不应小于0.8m,高度不应小于2.2m;

隧道内设置双侧电缆槽,外侧电缆槽结构外缘距同侧线路中线距离为2.2m;

曲线地段及接触网下锚段衬砌内轮廓不考虑加宽。

(二)衬砌支护类型

1.衬砌类型

暗洞均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洞采用整体式结构。

2.衬砌结构型式

暗挖隧道采用曲墙复合式衬砌。

Ⅳ~Ⅴ级围岩隧道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结构形式,Ⅱ~Ⅲ级围岩采用曲墙带钢筋混凝土底板及曲墙带仰拱两种衬砌结构形式。

隧道洞口段及浅埋、偏压段、软弱围岩段进行结构加强,桥隧相连段应进行特殊设计。

3.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见设计文件。

4.素混凝土二衬结构加强方案

考虑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等因素,为防止素混凝土因疲劳效应造成掉块影响铁路运营安全,以及解决接触网预埋槽道受力问题,应对隧道二衬采用素混凝土衬砌结构进行加强,具体设计如下:

(1)当素混凝土二衬结构距离隧道洞口≤150m时,采用隧道二次衬砌拱墙设置三肢钢架与单层钢筋网片相结合的方案,三肢钢架纵向间距2m一榀,在预埋槽道位置及接触网下锚段适当加密,钢架主筋采用Φ22钢筋;单层钢筋网位于衬砌内侧,采用Φ16钢筋,间距200mm×200mm;

(2)当素混凝土二衬结构距离隧道洞口>150m时,不需下锚时采用拱墙纵向施工缝上部二衬砼掺加纤维素纤维方案,其掺量为0.9kg/m3;需下锚时则采取三肢钢架和单层钢筋网进行加强处理。

(三)防水与排水

防水等级:

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衬砌表面无湿渍。

本线隧道的防排水设计,采用“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隧道穿过岩溶、断裂破碎带,预计地下水较大,当采用以排为主可能影响生态环境,以及排水沟排水能力限制需要限量排放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岩溶发育地段,则采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原则,应强调尽量维系岩溶暗河的既有通路,严禁随意封堵溶洞、暗河。

正线隧道内全部采用双侧侧沟加中心矩形盖板沟排水。

隧道防排水采用综合防排水系统,并考虑可维护要求。

(四)采用的相关标准规范

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及其局部条文修订(铁建设[2009]22、62号)(以下简称“隧规”)

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J971-2009)

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8.《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

9.《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10.《铁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暂行配合比用料》(铁建函[2007]1212号)

11.《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

1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及“《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07]140号)

1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1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1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16.《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7.《客运专线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8.《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9.《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铁集成[2006]220号)

20.《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双线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通隧(2008)0301)

21.“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7]1007号)

22.《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23.“关于发布《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十九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8]147)

24.“关于印发《铁道部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07]88号)

25.“关于印发《铁路隧道防水板铺设工艺技术规定》的通知”(建技[2010]13号)

26.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其它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二、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2.1监理工作范围

我监理项目部监理范围为DK438+883.24~DK468+553.99DK472+902~DK528+450内的32.871公里隧道,总计21.5座。

工程项目及所在里程长度如下表所示:

表2-1合福铁路闽赣段JL-Ⅱ标隧道概况表

序号

隧道名称

中心里程

全长

(m)

洞门形式

不良地质或

特殊工程概况

1

陈山坞

DK439+401.6

510

帽檐斜切式洞口(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出口喇叭口倒切式洞门

沉凝灰岩,DK439+297-DK439+327F1断层破碎带

2

棋盘山

DK441+581.5

1783

进出口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

黑云母花岗岩、钙质页岩、灰质页岩、灰岩、粉砂岩,Ⅴ级围岩所占比例大,开挖工法转换频繁。

3

冯家

DK444+296.5

181

进口喇叭式洞门出口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钙质页岩,洞口段围岩地质差,长管棚支护措施。

4

楼村

DK446+175.5

2341

进出口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主要以钙质页岩为主,洞口段围岩地质差,长管棚支护措施,开挖工法转换频繁。

5

徐家棚

DK447+852.5

159

进口喇叭式洞门

出口Ⅱ型洞口缓冲结构洞门

围岩主要以钙质页岩、花岗岩为主,

6

曹家

DK451+494.5

143

出口喇叭式洞门

进口缓冲结构洞门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围岩主要以钙质岩、含碳钙质泥岩为主,全部是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开挖。

7

蘑菇山

DK454+412.5

3841

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喇叭口倒切式洞门

围岩主要以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玄武岩为主,DK452+520-DK452+550F1断层破碎带、DK452+645-DK452+710、DK456+218-DK456+292、F2断层破碎带影响;开挖工法转换频繁。

8

三棚坞

DK439+401.5

272

单压式明洞门

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围岩主要以粉砂岩为主,全部是Ⅴ级围岩。

9

东坞

DK473+157.0

1003

喇叭口倒切式洞门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主要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围岩地质较差,Ⅴ级所占比例大,开挖工法频繁。

10

牌楼

DK475+196.0

1438

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围岩主要以凝灰质砂岩、凝砂岩为主,地质情况较差,Ⅴ级所占比例大;DK474+890-DK474+930存在F1断层破碎带,开挖工法频繁。

11

岩山坞

DK490+197.5

1379

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

围岩主要以凝灰质砂岩、凝砂岩为主,地质情况较差,Ⅴ级所占比例大;DK490+490-DK490+540存在岩性接触带,开挖工法频繁。

12

陈家

DK492+954.5

125

进出口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围岩以泥灰岩为主,围岩全部Ⅴ级。

13

张屋岭

DK501+252.5

865

进出口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

主要以砂岩为主,围岩地质较差,Ⅴ级所占比例大,开挖工法频繁。

14

梅树岭

DK503+330.0

760

进口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出口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主要以花岗岩为主,围岩地质较差,Ⅴ级所占比例大,开挖工法频繁。

15

三保山一号

DK503+997.5

105

进出口喇叭口倒切式洞门

主要以花岗岩为主,围岩地质较差,全部Ⅴ级围岩。

16

三保山二号

DK504+504.5

737

进口喇叭口倒切式洞门出口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5)

主要以花岗岩为主,围岩地质较差,大部Ⅴ级围岩,DK504+490-DK504+550存在F断层破碎带。

17

甘溪岭

DK509+187.5

1815

进出口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5)

主要以花岗岩、粉砂岩为主,DK508+859-DK508+889F1断层破碎带、DK509+040-DK509+065F2断层破碎带。

开挖工法转换频繁。

18

周家

DK514+010.5

1319

进口喇叭口倒切式洞门,出口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主要以粉砂岩为主,围岩地质较差,大部Ⅴ级围岩,开挖工法转换频繁。

19

应际

DK514+156.0

576

进出口帽檐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

1.25,仰坡1:

1.25

主要以石英砂岩为主,围岩地质较差,大部Ⅴ级围岩,开挖工法转换频繁。

20

天龙岗

DK517+417.0

3586

喇叭口倒切式洞门

主要以石英砂岩局部夹砂砾岩、二长花岗岩、凝灰熔岩为主,DK516+450-DK516+495F1断层破碎带、DK517+160-DK517+220F2断层破碎带、DK517+610-DK517+680F3断层破碎带、DK517+974-DK518+050F4断层破碎带、DK518+350-DK518+420F5断层破碎带开挖工法转换频繁。

21

石罗

DK519+635.5

735

喇叭口倒切式洞门

围岩以凝灰岩为主,围岩大部Ⅴ级,开挖工法转换频繁。

22

北武夷山

DK527+603.0

8170

喇叭口倒切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