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169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docx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开发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点

荒漠化和

水土流失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2015课标Ⅱ,44,10分

云贵高原石漠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

森林和湿地的

开发与保护

2018课标Ⅱ,44,10分

白洋淀生态功能及保护

★★☆

流域开发和

综合治理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2016北京文综,5—6,8分

2014北京文综,36

(1),12分

河流特征及流域开发

流域采取修建水库等措施的自然原因

★★★

 

分析解读  北京文综对本专题的考查,旨在理解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理。

由于本部分知识是人类活动在特定区域的具体体现,所以命题时会以某一个具体区域或具体事件作为背景材料,多从问题或现象、成因及治理措施或发展思路等角度设问;对获取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在复习时,要注重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训练,需要弄懂、吃透教材所列举的案例,然后举一反三。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下图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生态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①区包括秦岭以及太行山区

B.②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内流区

C.③区为半干旱半湿润区

D.⑤区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答案 D 

2.各生态功能区(  )

A.①区重点开展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B.②区保护与开发并重,充分利用水资源

C.③区减少圈养,降低草场的利用强度

D.④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发展稻作农业

答案 A 

  搜狐网2015年06月27日消息:

山大谷深,全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5%,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需要加快治理步伐。

回答下面三题。

3.要调查云南省水土流失的分布情况,需要优先准备该地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B.降水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观分布图

答案 B 

4.单位面积产沙量是测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中(  )

A.水土流失强度与坡度呈正相关

B.坡度小于15°水土流失强度小的原因是植被覆盖好

C.坡度20°—25°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最大

D.坡度大于40°水土流失强度变小的原因是耕地减少

答案 C 

5.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

①封山育林②陡坡修建梯田

③退耕还林④建水土保持工程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6.阅读资料,回答下题。

  目前尼日利亚北部荒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35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简述尼日利亚荒漠化快速发展的人为原因。

答案 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考点二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卫星第一次以三维方式量化了非洲撒哈拉沙漠尘埃被搬运到南美洲亚马孙雨林的数量,这些尘埃中包括沙子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磷等。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撒哈拉沙漠尘埃中的沙子、磷进入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可(  )

A.促进岩石风化,释放养分B.随雨水带来可溶性养分

C.促进地表径流,带走养分D.促进土壤的淋溶作用

答案 B 

2.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所指的生态环境效应是(  )

A.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B.调节全球气候,维护生态平衡

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

D.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 C 

  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

读该国区域图,回答下面两题。

3.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4.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

①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②美化环境,观光旅游

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④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答案 A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

读图,回答下题。

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

①净化水质 ②防风固沙 ③塑造地形 ④涵养水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

清末围场废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这里呈现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

20世纪60年代这里建立了林场,2017年12月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材料二 目前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为75.2%,林木总蓄积462万立方米。

林场利用无法造林的空地发展风电项目且向外输出电力。

林场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41万亩,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材料三 图Ⅰ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图Ⅱ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示意图。

图Ⅰ

图Ⅱ

  指出塞罕坝林区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功能。

答案 防风固沙(减轻风沙危害),净化空气,保护农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7.洞庭湖是湖南省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在《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中提出了湖南省发展的绿色环境指标(如图所示)。

(1)说明实现图中所示的环境指标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2)说出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效益。

答案 

(1)减少湖泊泥沙淤积,净化湖泊水质等。

(2)调节河流流量,减轻洪涝灾害,调节局地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考点三 流域开发和综合治理

                   

  下图为“钱塘江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注入黄海

B.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

C.新安江大坝下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

D.富春江大坝附近河段初冬季节有凌汛现象

答案 B 

2.新安江大坝的修建(  )

A.使大坝上游的流域面积显著增加

B.使大坝下游干流河段航运里程增加

C.提供廉价水电,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D.调节下游水位变化,减少洪涝灾害

答案 D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长江流域应(  )

A.在上游区大力提高航运能力

B.在下游区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C.注重保护调水工程的水源地

D.扩大全流域水库的防洪库容

答案 C 

4.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鲑鱼(又叫三文鱼),属洄游性鱼类,喜栖冷水(水温小于18℃)。

鲑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

(1)说明图中鲑鱼产卵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哥伦比亚河是北美洲西部大河之一,发源于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脉,注入太平洋,全长2044千米。

流域面积415211平方千米,最大支流斯内克河,河口平均流量7400立方米/秒。

哥伦比亚河沿干、支流建有很多大小水坝,为世界上大河流水力资源获得充分利用的河流梯级开发工程。

(2)说明该河流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3)说明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给中下游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近二十年来,环保主义者不断要求拆除哥伦比亚河支流——斯内克河下游4座大坝,大坝的去留在全美国上下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法院裁决改造大坝以保护濒危鲑鱼的洄游路线。

(4)简述美国拆除、改造水坝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水温较低;水量较小;水位浅;含沙量小;砂砾质河床;水质较好。

(2)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峡谷众多(绵长),适合梯级开发;流域内工农业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3)减轻旱涝灾害,改善枯水期水质,提供稳定的水源,改善航运条件,提供丰富电能。

(4)利于鲑鱼洄游;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流生态效益;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效益低,维护成本高;有些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开发了核能、风能等其他能源,基本能满足需求。

【方法集训】

方法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方法

                   

  读某地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对图中梯田进行开发建设,最合理的是(  )

答案 A 

2.若此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存在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D 

3.国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

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2016年已超额完成1000万人脱贫目标,同时出现一些成功案例。

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读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简述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自然原因。

(10分)

答案 甲区域:

土地荒漠化。

(2分)

自然原因:

气候干燥,降水少;大风日数多;(气候异常)地面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少。

(8分)

乙区域:

水土流失。

(2分)

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地面坡度陡,地表径流流速快;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差,易被侵蚀。

(8分)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

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图甲

材料三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图乙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8分)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8分)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4分)

答案 

(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分)地表干旱缺水,(2分)沙漠广布,(2分)植被稀疏(荒漠植被)。

(2分)

(2)西北风。

(2分)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2分)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2分)(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

(2分)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

(2分)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2分)

 

方法2 河流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思路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

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回答下题。

  三门峡是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下表为某年三门峡库区冲淤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