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714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

2017年重庆一中2018级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地理试题卷

罗摩桥是由一连串礁石与沙洲组成,时隐时现。

在神话史诗中,罗摩桥是印度教英雄罗摩王子修建的浮桥。

2005年7月,印度政府拟斥资开凿横穿罗摩桥的运河(图2),但遭到印度教教徒的强烈抗争至今。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修建该运河面临的自然障碍主要是 (  )

A.大风大浪B.地质不稳C.炎热干燥D.海水较深

2.该运河的修建遭到反对主要是由于印度政府忽略了   (  )

A.政策因素B.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D.环境因素

3.M地第一季度生产的茶叶质量最好,导致M地该季度茶叶质量最好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水源C.土壤D.气候

【答案】1.A2.C3.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南亚地理概况。

1.由材料可知,该地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盛行西南风,风力大,再加上该区地形狭窄,风浪大,A正确。

该桥是一连串礁石与沙洲组成,是长期沉积作用的结果,地质条件稳定,B错误;该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大,C错误;罗摩桥是由一连串礁石与沙洲组成,时隐时现,说明海水较浅,D错误。

2.由材料可知,在神话史诗中,罗摩桥是印度教英雄罗摩王子修建的浮桥,所以遭到印度教教徒的强烈抗争,印度政府忽视了宗教、文化因素的影响,C正确。

3.由材料可知,M地第一季度生产的茶叶质量最好,在备选因素里只有气候具有季节变化,地形、水源、土壤都具有相对稳定性,故D正确。

下图示意世界某岛屿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影响该岛屿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C.河流D.资源

5.该岛屿甲地区城市和交通线都比较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洼,多沼泽地B.气候干早,水源短缺

C.地质复杂,地震频繁D.土壤贫瘠,农业落后

【答案】4.B5.A

【解析】

4.读图可知,该岛屿北部铁路线主要分布在东侧山麓地带,南部铁路线也主要分布在岛屿东侧的山麓地带,山麓地带地形起伏较小,地势较低而相对平缓,利于铁路选线和建设。

该岛屿西侧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不适宜铁路线选线和建设,影响该岛屿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故选项B正确。

5.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岛屿中东部,地处赤道地区,地势低洼,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地表多沼泽地,不利于城市和交通线的建设,故选项A正确。

点睛: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制约性)(评价性语言应当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①地形:

A.平原:

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

B.山区:

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②地质:

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喀斯特地区--防塌陷,渗漏。

③气候:

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一一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④土地:

少占土地,尤其是良田;

(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决定性)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②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客货运大增,资金充足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如: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

③资金-一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④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⑤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⑥政治:

(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加强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的需要,加快脱贫步伐、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传播。

)    

(3)科技因素(可行性):

科技是交通建设的保障,如在冻土上修铁路技术已解决等。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R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

A.16℃B.20℃C.23℃D.26℃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6.A7.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非洲气候的判读。

6.读图,R地周围有一条等值线,可能是20或25,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若是20,则R的数值大于15,小于20。

若是25,则R的数值大于25,小于30。

图中R位于河流的源头,应是山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R的气温不会高于25,故A正确,B、C、D错误。

..................

下图为“沿某纬度所作海陆剖面示意图”,夏至日时,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该地形剖面图属于(  )

A.沿35°N所作B.沿23°26′N所作

C.沿30°S非洲所作D.沿23°26′S所作

9.甲乙两地植被类型分别为(  )

A.热带雨林热带草原B.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C.热带草原热带雨林D.热带沙漠热带草原

【答案】8.D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及自然带。

8.根据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度数,可以计算当地的纬度为23°26'S或46°52'N,结合经度位置和海拔,可以判定该图为非洲沿23°26′S所作,故D正确。

9.结合上题分析,图中甲为马达加斯加岛,它处地南回归线上,属于热带,处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少,虽然距海近,还是没有能像其同纬度的东部地带一样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只能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故C正确。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能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1.影响图中③④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状况

12.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①—推广滴灌技术B.②一兴修蓄水池跨流域调水

C.③—海水淡化D.④—修建大型水库

【答案】10.C11.A12.B

【解析】试题分析:

10.由材料可知,蒸发量=年降水量-水平衡;①年降水量为2000,水平衡是400,可算出蒸发量为1600;②年降水量为1500,水平衡是400,可算出蒸发量为1100;③年降水量为1000,水平衡是-1200,可算出蒸发量为2200;④年降水量为2000,水平衡是1200,可算出蒸发量为800;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③,C正确。

11.①地位于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②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山地阻挡,降水少,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A正确。

12.①地降水丰富,滴灌技术适宜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推广;②地降水较少,可采取跨流域高山流水,B正确;海水淡化成本高,技术水平要求高,③地经济和技术水平达不到;④地势低平,不宜修建大型水库。

【考点定位】南亚地理特征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各题。

1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14.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答案】13.D14.A

【解析】试题分析:

13.图示占人口比重最大的人口属于劳动力人口,是因该地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高,所以吸引人口迁入。

故选D。

14.甲年龄段人口应多为乙年龄段人口的子女,所以甲年龄段的人口应随乙年龄段人口迁移,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其他年龄段人口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故选A。

考点:

人口的空间移动

读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15.关于图中ABC三地天气特征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

A.A地秋高气爽B.B地尘土飞扬

C.C地连续性降水D.C地狂风暴雨

16.与甲地相比,乙地(  )

A.风速大,吹偏南风B.风速大,吹偏北风

C.风速小,吹偏西风D.风速大,吹偏西风

【答案】15.B16.D

【解析】

15.读图分析,A地位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A错误;B地位于低压槽,易产生锋面天气,低压槽位于锋面的左边,主要为冷锋天气,易产生沙尘天气,B正确;C地位高压脊,天气晴朗,CD错误;故答案选B项。

16.乙地等压线比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比甲地大,乙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砖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北风,故答案选B项。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的研究团队称,印度经济于2016年喜迎开门红,跻身全球经济主引擎之列;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及地区的资本和产业的进入;而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印度经济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中国资本和企业进入印度主要考虑的是(  )

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④技术水平⑤能源因素

A.能源、市场B.劳动力、技术C.市场、劳动力D.技术、能源

18.资本和企业进入印度会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大印度经济危机的风险B.缓解了印度人口众多引起的就业压力

C.严重冲击了印度国内市场D.对印度的环境造成会毁灭性的危害

【答案】17.C18.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17.产业转移受劳动力、市场、技术、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与中国相比,经济不发达,技术水平较低,但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而廉价,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中国企业进驻印度主要考虑的是劳动力和市场,故C正确。

18.企业进驻印度,会促进印度的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对印度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冲击力;环境问题会加重,但不是毁灭性的,故B正确。

ACD错误。

下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

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

D.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20.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

A.武汉B、兰州C、大庆D、深圳

21.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出现城市问题应(  )

A.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

B.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

C.优化产业结构,关停并转污染企业

D.植树造林,退工还农,恢复生态环境

【答案】19.C20.C21.C

【解析】试题分析:

19.只有矿业城市的形成才经历a过程,A错;港口不一定都在沿海地区,在大江大河沿线也可建立港口,故B错;大城市的形成因素一般都很复杂,往往受多个因素影响,故D错;集镇发展为城市早期往往都与商业活动有关,故本题选C。

20.a为矿业城市不利于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为了有充足的劳动力,也不能简单地控制外来人口,达到减小就业压力的目的,城市发展不能退步,退工还农不符合实际情况,故要想防止城市问题的出现应优化产业结构,整治污染企业,故本题选C。

考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