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81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虎林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在虎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杜吉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7年政府工作简要回顾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近年来经济运行质量最好、财政实力增速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

一年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克服财政紧张、工业经济落后的双重压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7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695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7.1%。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亿元,增长2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3亿元,增长14.4%。

农业和农村经济创历史新高。

全市粮食总产实现6.4亿公斤,获得历史性大丰收,成功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农业总收入实现7.7亿元,比上年增长8.7%。

20%的农业人口实现人均收入超万元。

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绿都集团、萧然鹅业等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4个;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水稻分别达到107万亩、135万亩和4000亩,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总数达到12个,“珍宝岛”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市成为全国首个水稻种植业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试点市。

大力实施“12510”工程,推动畜牧业迅猛发展,奶牛、大鹅、黄牛分别达到6263头、63.2万只和1.26万头,专业养殖场(户)达到1232个。

我市还荣获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市、优质水稻产业带示范市、奶牛产业化示范市等多项殊荣。

新型工业化建设力度加大。

工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实现19.4亿元、17.3亿元和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15.1%和13.8%。

完成了四个工业园区的初步规划,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园区建设粗具规模。

绿都集团顺利重组,制药、制米、蜂业等优势骨干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5.2%,利税总额4700万元,增长50.3%。

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娃哈哈乳业、双叶集团等国内知名大企业先后落地,清河泉生物质能热电联产、联鑫农贸大市场等一批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项目相继竣工。

全年共引进项目180个,到位资金6.8亿元。

其中,财源型项目86个,到位资金3.7亿元;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3.1亿元。

口岸经济持续增长。

口岸公路、现场停车场、口岸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对俄客运班车开通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口岸查验速度明显提升,车辆滞留问题顺利解决。

边贸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本地过货企业达到23家,其中进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户。

新增加了方便饭等地产品出口品种,边贸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过货量实现8万吨,过货额突破1.5亿美元,分别增长23%和38%,均创复关以来最好水平。

旅游项目开发热潮迭起。

珍宝岛和二战终结地纪念碑景区列入了中央电视台景区天气预报,成功举办了2007虎头国际和平论坛,开通了东北网虎林新闻网,进一步提升了虎林知名度。

实施了珍宝岛浮动游船码头、湿地观光塔、鑫人合滑雪山庄、虎头景区砼路面、江滨广场扩建、30户家庭旅馆及绿色明珠观光塔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和设施建设工程,新开发了珍宝岛纪念、湿地观光、冬季滑雪等精品旅游项目,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1.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197万元,分别增长19.3%和21%。

财税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成功列为国家产粮奖励大县和全省一般性转移支付县,有3个项目成为省财源建设重点支持项目。

实施了全社会抓税收、保盘子工程,开展了重点税源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税清查,狠抓了酒类、粮食流通,墙改、散装水泥及装修行业的税收征管,增收1000多万元。

制发了公务接待和公车经费管理的具体办法,减少了公务经费支出,增加了公益事业投入,优化了支出结构。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

共建设城乡公路40条、263.8公里。

口岸公路、皖东公路两条干道和一批通乡通村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乡镇公路、景区公路通达深度和等级标准明显提高,群众出行条件大为改善。

中心城镇魅力初现。

实施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12个大型项目的建筑造型审查,对62处违章建筑进行了整改。

城区改造和开发面积达5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

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整修人行道板4.9万平方米,栽植花卉30万株,新上楼房灯饰74处。

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开通了“12319”城管服务热线,规范了城郊客车始发站,整修了大厦停车场;深入推进“四堆八乱”综合整治工程,设置信息公告栏37处,治理占道经营和清障1800余处,顺利搬迁了东山农贸市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物业管理加强了制度建设,逐渐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吉祥小区完成地下设施建设,新建楼房17万平方米;第二热源开始供热,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157万平方米;给水扩建,人防工程清淤,东大沟、西大沟排水改造工程和北环路、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也相继完成。

城市建设正在由扩大规模、形成格局向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改善环境转变,独具个性魅力的城市形象初步显现。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

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量47万立方米,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1万亩。

全力推进“三围、三改、三整治、一分离”,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89个、安全饮水工程5处、新式节能型住房130栋,绿化美化村屯30个,绿化乡村公路30条39公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虎林建设有序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恢复了拖欠多年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岗位补贴和误餐补助,高标准地兑现了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政策,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发放了热费补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3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67.7元,分别增长12.6%和13.6%。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2.6%、55.7%和98%,拨付各类保险金4588万元。

城镇累计新就业3626人,安置“4050”人员1064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年初确定的吉祥小区一期工程、北环路连接、政府人民广场一期工程、新建电影院、客运中心二期工程、农村公路建设、新建福利院、城镇电网改造8件惠民实事完成预定工程。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科技进步先进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考核,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7个,占鸡西市的67%;民营医药科技园区晋升为鸡西市级园区。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舍楼房化率达97%。

加大了卫生事业投入,城镇医院扩建医疗用房2900平方米,乡镇卫生院新配备医疗设备150多台件,疫情防控实现网络直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推进,参合率达90.2%。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改造升级城乡有线电视线路11565户。

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虎头要塞遗址被省军区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7‰,符合政策生育率97.46%,居鸡西各县区之首。

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省第七名。

场(局)县共建运行良好。

与农垦森工企业联合成立了共建领导机构,制定了共建方案,共同把2007年确定为场(局)县共建合作年,组织开展了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召开农业现场会、组团参加上海绿博会、联合赴俄招商、联手建设小城镇等一系列共建活动。

共建场县公路72.3公里,与农垦互派农机跨区作业55万亩,与森工联合进行了城镇基础设施改造,促进了区域三方的协调发展,成为鸡西地区乃至全省的场县共建典范。

——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景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市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56件,政协委员提案72件。

大力规范各类行政执法行为,取消合并行政审批事项34项,进一步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

“平安虎林”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健康开展,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局面日益巩固,被命名为“全省平安县”。

人事、审计、物价、武装、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税务、金融、电力、邮政、通信、口岸联检、工商、技术监督、药品监督等部门也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各位代表,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监督支持、市政协参政议政的结果,得益于全市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饱含着各级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凝结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虎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长期积累、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前进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工业基础薄弱,老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新项目尚未形成规模,工业整体竞争力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绿色食品优势和品牌优势不突出;口岸经济受过客、俄方设施落后等因素影响,过货增长缓慢,进出口加工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旅游经济因区位、资金等条件制约,项目开发单一,没有形成产业体系;虎林的生态、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财政增收后劲不足;行政效能仍需提升,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

这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总体安排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加快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

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财源建设为核心,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主线,以建设工贸旅游生态市为目标,按照“坚持生态为先,借招商力、打绿色牌、走工贸路、兴旅游业、建和谐城”的总体思路,全力培育绿色粮食加工、畜牧业、医药开发、木材加工、对俄经贸、旅游业六大产业,推动虎林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实现61.3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实现18318万元,增长8%;地方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7亿元、19.4亿元和1.24亿元,分别增长12.9%、12.1%和12.7%;农业总产值、农业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74亿元、8.2亿元和5420元,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40元,增长9%。

为全面实现上述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市,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以提升工业运行质量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工业三年振兴计划”,培育“米、豆、蜂、药、酒、木、乳、鹅、糖、矿”十项产业,全面壮大工业经济。

突出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

依托生态优势,以品牌为牵动,大力引进高新技术,研发新型产品,做优做强绿色加工业。

大米加工业以做大方便饭为重点,尽快推出汤圆、米粉、红曲米等相关产品;大豆加工业重点实施大豆磷脂等综合加工项目建设;蜂产品加工业以扩大蜂蜜生产为重点,逐步开发蜂蛹、蜂卵等高档营养品;乳品加工业以娃哈哈为龙头,争取新上饮料生产线;鹅加工业争取突破初加工,发展分割食品和羽绒产品;糖业争取实现饱和生产,引进深加工生产线;酒业加快资源整合,研发新产品,做响完达山品牌。

依托俄方和国内木材资源,以双叶集团为龙头,整合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加强产业配套和协作,大力开发家具、餐具等终端产品,打造进口木材加工“航母”舰队。

依托产业优势,以乌苏里江、珍宝岛两大药业为龙头,整合资源,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开发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和绿色保健品,做大北药产业。

以黄金、煤炭开采为主,积极引大联强,改造升级传统采掘业。

提高招商效果,借外力促发展。

抓住“南资北移”的有利契机,瞄准发达地区及国内500强企业,坚定不移地“走出去”,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梯上楼、借力发展。

在招商机制建设上,坚持任务不减、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层层落靠招商任务,严格考核奖惩。

在招商方式上,坚持全民招商与专业招商并举,突出专业招商,开展定向、定位和定人“敲门式”招商,鼓励以商招商、以情招商,提高引资成功率。

在招商重点上,突出木材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口岸边贸等主导产业,坚持抓大不放小,西瓜芝麻一起捡。

在招商平台建设上,坚持把园区作为主要载体,尽快实现“六通一平”,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融资“漩涡”,吸引配套产业和关联项目入驻,加速产业聚集。

2008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亿元。

主动向上争取,加快大项目建设。

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

立足自身特点,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及时掌握项目渠道和投资方向,抢占先机,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1.5亿元。

完善落实领导和部门包抓责任制,对26个重点项目,按照年度任务,强化分级管理,全程跟踪服务,认真解决项目报批、土地供应、配套建设、施工环境等方面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强化服务意识,壮大民营经济。

实行领导包企制度,加强对老企业扶持,提高运行质量。

引导乌苏里江药业尽快走出困境,实现二次振兴。

积极扩大甜菜基地,缓解南华糖业原料供应紧张问题。

引进域外企业,联合晨光公司实施中密度稻草板项目。

组织萧然鹅业、贵龙鸭业加快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建立养殖基地和收购加工体系,发展精深加工产业。

实施中小企业培训、创业、融资担保三大工程,解决民营企业人才短缺、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难题,打造发展平台,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今年民营经济实现产值9.1亿元,税金7036.6万元。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产业化方向,扶强龙头,做大基地,搞活流通,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现代农业。

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强优势农产品。

立足基础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做精绿色种植业,构筑农业产业化“第一车间”。

坚持科技先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壮大水稻基地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扩大优质玉米种植规模,面积突破20万亩;适度发展大豆种植业,面积稳定在40万亩。

发挥农业小区示范作用,选育优质当家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方虎公路沿线和南部乡镇为重点,抓好500亩沿线瓜果特色经济带和2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同时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甜菜及北药等特色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5万亩;食用菌达到8000万袋。

调动全民力量,扩大养殖业规模。

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采取干部带头养、大户规模养、小区示范养等方式,引导农民改变重粮轻牧的传统观念,推动以奶牛、大鹅为主的畜牧业跨越升级。

奶牛养殖业重点加强良种繁育中心和冻精配种站点建设,完善鲜奶收购体系和价格保障机制,建成3处千头奶牛场,奶牛发展到1万头。

大鹅养殖业注重品种与市场的对接,新建优质种鹅养殖场2处、千只大鹅养殖场50个,总量达到80万只。

肉牛、生猪分别发展到2.5万头和11万头。

配齐配强乡镇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疫病防治、技术推广、品种改良、产品流通等各项服务,畜禽防疫密度和技术推广覆盖率均达到100%。

探索建立畜牧业保险制度,化解农民养殖风险。

大力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河蟹、网箱养鱼分别达到11万亩、2000平方米。

推进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支持娃哈哈乳业、南华糖业、萧然鹅业等企业尽快做优做强,多方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增强产业带动力。

2008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个。

以质量为牵动,突出绿色标识,改良包装设计,提升现有品牌,争创国家名牌。

以利益为纽带,引导企业通过借贷资金、供应良种、订单收购等形式,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确保农民销售稳定、企业原料充足。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架设农产品“绿色通道”,新建“万村千乡市场”连锁网点64家,发展专业协会5个,农民经济人达到657人。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完成七虎林涝区、石头河灌区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工程,做好“两江一湖”虎林灌区、城区应急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列入上级投资计划。

实施沃土工程,秸秆还田13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

深化科技入户直通车、院市共建、园区建设等载体活动,扩大农业科技培训面和示范效应,培训农民1320名,带动农户1.2万户。

抓住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政策机遇期,加快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编制完成村镇发展规划,新建通乡通村公路151.6公里,三年内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面目标。

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20个村屯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十一五”末实现新农村电气化县创建目标。

加速农村五改(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改庭院)进程,绿化村屯40个,推广节能住房20栋,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2%;建设沼气户用工程1500个、高标准示范村3个、示范户200个。

(三)发挥口岸拉动作用,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升级

整合域内资源,集聚内外合力,推进对俄经贸多元化发展。

2008年,口岸过货量达到9万吨,过货额1.8亿美元,分别增长10%和20%。

强化软硬件建设,优化通关环境。

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新建2500平方米旅检、货检通道综合楼,完成口岸附属设施维修及绿化美化工程,打造花园式口岸。

成立专门班子,加大对俄高层攻关力度,尽快恢复客运班车和联检每周6天工作制,同时敦促其加快完善俄方口岸设施,扫清口岸发展障碍。

动员各方力量,争取虎列国际铁路项目通过俄方审批。

发挥口岸通关服务中心平台作用,简化通关手续,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全面提升通关效率,打造全省政策最优、服务最好、效率最高、企业最满意的一流口岸。

壮大边贸主体,增加口岸过货量。

加强边贸人才队伍建设,认真研究中俄边贸政策,引导边贸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贸易方式,规避贸易风险。

用足用好国家和省边贸政策和资金,扶强百丰、德升等本地边贸企业,吸引黑河、绥芬河等地大户进入虎林,巩固增加口岸过货量。

支持边贸企业增加木材、成品油、废旧金属等国内紧缺资源进口量,逐步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和地产品的出口比重,扩大对俄贸易规模。

发展关联产业,提升财政贡献率。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口岸关联产业,构建大开放格局,改变边贸产业财政贡献率低的现状。

依托双叶公司,大力发展进口木材深加工产业;支持鑫城、北钢等企业赴俄开采石油、铁矿等资源,在虎林发展进口加工产业,提升对俄经济技术合作水平,全面扩大口岸进口量,促进财政增收。

以绿都集团为龙头,做大对俄出口方便饭产业;积极争取出口蔬菜基地认证,扩大地产蔬菜出口量。

实施“外联”战略,引进江浙等地投资者,辟建轻工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加快实现由国际贸易“二传手”向“主攻手”转变。

(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推动第三产业扩规模

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办旅游的方向,加快项目开发和配套产业发展,增强旅游综合实力,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9.8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8788万元,增长22.1%。

强势营销铸品牌。

借助中央和省电视台、旅游卫视、人民网等强势主流媒体,倾心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提高虎林知名度。

利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名片效应,加大与兴凯湖、镜泊湖等周边景区的联合促销力度,链接国内知名旅游网站,拓展与域外旅游企业的合作,由近及远开发客源市场。

利用二战起终点这一纽带,推进与波兰格旦斯克市友好城市缔结工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打造精品求特色。

依托历史文化优势,加快虎头要塞国家4A级景区和珍宝岛战役纪念馆建设,整合创意特色文化主题产品和线路,形成独特亮点和卖点,提升吸引力、竞争力。

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加快江滨景点开发,扩大江滨广场规模,建设江中观光平台,开放绿色明珠观光塔,打造乌苏里江系列观光景区,彰显生态魅力。

依托边境优势,突出俄罗斯风情,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鼓励发展酒吧、浴场、演艺馆等休闲文化娱乐项目,开发新颖便携、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综合功能和个性魅力,加快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夯实基础建环境。

进一步完善虎头江滨旅游设施,尽快实施珍宝岛、月牙湖等景区景点公路改造项目,研究开通鸡西、宝清、七台河等近地城际旅游直通车,挖掘培育客源市场。

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

加强与国内国际旅行社合作,联合省内重要旅游景区,开通精品旅游线路。

大力推进虎头镇绿化美化、停车场和自来水改造工程,完善公共图文标识、旅游公厕等服务设施,探索景区封闭式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第三产业扩规模。

面向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消费,积极发展壮大餐饮娱乐、劳动中介、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综合性服务业;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努力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对俄批发市场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使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壮大绿色食品产业

坚持走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之路,打造生态品牌,壮大绿色食品产业。

强化污染防治,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招商思路,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遵循污染重、耗能高、技术落后的项目“三不上”原则,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坚持节能减排不放松,突出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减少污染排放。

重点抓好乌苏里江药业、珍宝岛药业、清河泉米业的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加强城区分散供热及洗浴、餐饮等服务业排污治理。

2008年,集中供热面积力争达到200万平方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产业链条。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打造一批工艺先进、能耗较低、效益显著的循环经济发展典型,带动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转变。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加快秸秆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抓好生物质能热电联产、晨光环保板材和秸秆汽化供热等项目。

在新型能源开发上,重点建好万德风力发电项目,加快农村沼气使用推广。

在工业废物利用上,实施砌块砖项目,实现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加强生态保护,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保护与治理并举,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物及乌苏里江、穆棱河等重点水域污染的监控,巩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

大力推进天然林、湿地、草原保护工程,争取珍宝岛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积极做好忠义、兴隆和东兴三个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新增造林5000亩,义务植树25万株。

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升级。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全面实施绿色基地、绿色加工、绿色通道、绿色营销“四绿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产业,实现山青、水秀、民富的多赢目标。

以优质水稻产业带建设和GAP认证为重点,全面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监测面积达到127万亩,GAP认证达到45万亩。

积极申报全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抓好1万亩有机水稻示范区建设,带动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延伸。

加强产品认证和宣传,打响虎林绿色产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008年,绿色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分别达到12个和40个。

(六)坚持建管并重,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按照生态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城市管理规范的目标,提升城乡建管水平,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坚持高起点规划。

突出科学性和前瞻性,抓好100公顷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区东西出口景观带建设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及其他各类规划编制工作。

严把规划审批和验收关,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高建筑设计、造型风格和工程质量审查验收标准,杜绝私自乱建行为,确保生态园林型城市建设风格。

坚持高标准建设。

加快以吉祥小区为重点的城区改造开发步伐,新建续建楼房面积28万平方米。

启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成第二热源续建、城区出入口改造、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