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463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docx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一教案

3.5.1问题解决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求剩余问题和简单的比多(比少)求和问题。

教学提示: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编题,不仅使学生有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多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解决具体情境,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

验算纸、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教师:

单元测试,张帅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爸爸为了奖赏他,领他来到书店,准备买一本字典和一套书。

(出示例1图)

 

提问:

认真观察,看一看你从图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本字典和一套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

(1)买1套书比1本字典贵多少元?

(2)买1套书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问: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的一步计算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较解决十个问题还要重要,根据图意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锻炼和提升的是你孩子的读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意识,持之以恒加以训练学生的数学素养会得到很大提升。

(2)张帅手里拿出300元递给售货员。

教师:

看到张帅买书的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张帅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购物付款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由相关的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设置了一个悬念,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之中。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探究:

小朋友帮张帅算一算,要买1套书和1本字典,售货员应找给他多少元呢?

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并在投影仪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种:

方法1:

100-27-43=30(元)

方法2:

100-43-27=30(元)

方法3:

27+43=70(元)100-70=30(元)

【设计意图:

不过分强求学生列式用分步还是综合算式,只要学生能讲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2)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提问:

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

指名让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结。

要求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100元里依次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用连减法计算;也可以从100元里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之和,先算加后算减。

无论用哪种方法,这道题都需要计算两步。

(4)检验。

教师:

你的计算一定正确吗?

你怎样检验?

学生可能说出:

用不同的解法相互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的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会列式计算一道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多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得是什么?

让学生真正明白这样列式的原因,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教学议一议

学生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引导归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步骤:

(1)理解题意,弄清知道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找出问题和知道的信息之间的联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5)完成答语。

【设计意图:

方法重于结果,过程重于得数,完整的把解决舞台的步骤展示给同学们,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会了方法,掌握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才不会这个题会做了,换个数又不会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3、完成试一试

教师:

能用我们刚才总结的步骤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展示解答过程,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集体评定。

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

①480-108-172=200(页)。

②108+172=280(页),

480-280=200(页)。

教师:

通过例1和试一试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同学说一说。

学生1:

我觉得一个数减去两个数,不管先减哪个数都可以。

学生2:

我觉得一个数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加起来再减。

学生3:

我觉得把两个数加起来再减更简便。

……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以小组合作探究、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逐步理清解题的思路和步骤,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利于形成学习交流的氛围。

让学生回顾所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总结归纳解题步骤,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方法和步骤。

4、教学例2

 

星期天,红红回乡下的爷爷家,爷爷家旁边有一个漂亮的大池塘,池塘里有茂盛的水草,盛开的荷花,还有可爱的小鸭子和大白鹅。

好学的红红好发现了有趣的数学知识。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教师:

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

鸭有680只。

学生:

鹅比鸭少375只。

教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

鹅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和问题意识。

(2)理解题意。

教师:

说一说你怎么理解“鹅比鸭少375只”。

教师提示:

可以尝试用画图来分析信息。

 

(3)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

怎样求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要求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

而什么的只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应先求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应该知道鸭的只数和鹅的只数,鹅的只数不知道,要先算出鹅的只数。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检验。

教师:

你怎么检验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呢?

5、及时练习

教师:

独立完成第53页“试一试”,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学生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求桃树的棵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进一步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让学生学习用画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

画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画图的方法能起到“搭桥”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解决复杂关系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巩固新知:

(1)第53页第1题。

先让学生发现信息:

小明从家乡到重庆,坐汽车行了120千米,坐火车行了270千米。

学生提出问题,再独立解决后交流。

(2)第53页第2题。

学生先观察图,明确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决。

类似的题目有上车下车问题

四、达标检测:

1、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2、解决问题。

(1)商店原有饮料548瓶,卖出482瓶后又进了357瓶,商店现有饮料多少瓶?

 

(2)草地上有小白免126只,小灰兔比小白兔多58只,草地上一共有兔子多少只?

 

(3)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3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134个,第二组收集了1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两种方法)

答案:

1、895-238-369=288(本)或895-(238+369)=288(本)

2、

(1)548-482+357=423(瓶)

(2)126+58+126=210(只)

(3)394-134-129=131(个)或394-(134+129)=131(个)

五、全课总结

教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你觉得解决加减法的两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布置作业:

1、游乐园上午接待游客320人,下午比上午少接待25名,游乐园全天接待游客多少名?

2、水果店运来240箱水果,第一天卖了95箱,第二天卖了108箱,剩下的第三天卖完,第三天卖了多少箱?

(两种方法解决)

3、故事书有1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两种方法)

4、圈里原来有158只羊,先走了26只,又走了3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5、小军和小丽做灯笼,小军做了71个,小丽做了58个,送给幼儿园小朋友64个,他们还要做多少个?

6、火车里原有241人,泰山站有73人上车,5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答案:

1、320-25+320=615(人)

2、240-95-108=37(箱)或240-(95+108)=37(箱)

3、174-20-23=149(页)或174-(20+23)=149(页)

4、158-26+37=169(只)

5、71+58=129(个)129-64=65(个)

6、241+73-59=255(人)或241-59+73=255(人)

板书设计:

1、问题解决

(一)

方法1:

100-27-43=30(元)

方法2:

100-43-27=30(元)

方法3:

27+43=70(元)100-70=30(元)

 

680-375+680=985(只)

【设计意图:

有侧重点的把例题的列式方法和线段图展示在黑板上,形象直观。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断:

师:

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

生:

高兴!

师: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

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出示情境图)

师:

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生:

原来面包房里有154个面包,先卖了22个,又卖了8个,现在还剩多少个?

师:

谁会解决“现在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同桌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讨论后再汇报。

生:

我从一共做的154个面包中先减去卖了的22个,再从剩下的32个中减去卖了的8个,得到的就是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列式为:

154-22=132(个)132-8=124(个)

生:

我从一共做的154个面包中先减去卖了的8个,再从剩下的146个中减去卖了的22个,得到的就是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列式为:

154-8=146(个)146-22=124(个)

生:

我先把两次卖了的合起来,再从一共做了的154个面包中减去两次卖了的总数,得到的就是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列式为:

22+8=30(个)154-30=124(个)

生:

我的想法和他(生1)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

154-22-8=124(个)。

师:

你先算什么?

生:

我先算154个面包卖了22个还剩多少个。

 

生:

我的想法和生2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

154-8-22=124(个)。

师:

你先算什么?

生:

我先算154个面包卖了8个还剩多少个。

生:

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

154-22+8=124(个)。

师:

你先算什么?

生:

我先算两次一共卖了多少个面包?

师:

但是列式154-22+8=124是先算什么?

生:

先算“卖了22个后还剩多少个?

”。

师:

在把22+8=30和154-30=124写成一个算式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

要先算22+8,但是又要把22+8写在154-的后面。

师:

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生:

……

生:

……

生:

我的方法是在22+8的前面和后面加一个小括号,表示要先算22+8。

列式为:

154-(22+8)=124(个)。

师:

你从哪里知道要加小括号的?

生:

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

你真会学习,你是学习的小主人。

师:

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用三角形、波浪线、方框等这些方法来表示要先算,都对。

但是我们的数学家在很早以前就约定,像这样又要写在后面,又要先算的情况,用小括号把后面的算式括起来,来表示先算。

如果在以前,你们也能成为一名数学家,你们真棒!

【评析:

本片段真正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是学生精彩展示的过程,学生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解决这一问题,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理念,同时,老师注意了多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表到能力。

当有的学生列综合算式出现了154-22+8这样的错误时,老师没有急于将加括号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抓住这一课堂生成点,引导学生寻找解决这一困难的途径,当有学生提出加括号时,老师更是给与了真诚的,热情洋溢的赞扬,让学生在发现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探究的愉悦。

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资源:

1、寻找中间量解决求未知量的问题。

例题:

一部A品牌手机的售价是3870元,比一部C品牌手机贵1450元,一部B品牌手机比一部C品牌手机贵210元,一部B品牌手机的售价多少元?

分析要想求出B品牌手机的售价,关键先要求出一部C品牌手机的售价。

根据“一部A品牌手机的售价是3870元,比一部C品牌手机贵1450元,”可以用减法求出C品牌手机的售价;根据“一部B品牌手机比一部C品牌手机贵210元,”可以用加法求出B品牌手机的售价。

解答3870-1450+210=2630(元)答:

一部B品牌手机售价是2630元。

提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中间量,并求出中间量的值。

2、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

一瓶油连瓶共重510克,倒出油的一半后连瓶共重305克,瓶重多少克?

分析一瓶油倒出一半后还应该剩下一半,即剩下的一半油+瓶子的质量+倒出的一半油=510克,如图所示:

 

用510克减去连瓶共重德05克,剩下的就是油的一半的质量,再用305减去油的一半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

解答510-305=205(克)305-205=100(克)答:

瓶重100克。

提示解决这类问题时,关键要明确倒出油的一半后,剩下的事另一半油和瓶子的质量和。

也就是说,倒出的只是油,减少的只是油的质量,而瓶子的质量是不变的。

资料链接:

1、利用综合法解应用题。

从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的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的关系,一直到求出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综合法。

用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并通过这两个已知数量解出一个问题,然后将这个解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与其它已知条件配合,再解出一个问题……一直到解出应用题所求解的未知数量。

运用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应明确通过两个已知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能从已知逐步推到未知,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种思考方法适用于已知条件比较少,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例如:

粮油店原有面粉175袋,卖出38后,又购进64袋,现在粮油店一共有多少袋面粉?

 

2、利用分析法解应用题。

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地选择出两个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叫做分析法。

用分析法解题时如果解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或其中一个条件)是未知的时候,就要分别求解找出这两个(或一个)的条件,一直到问题都是已知的时候为止。

也称为因果分析、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例如:

实验小学有男生678人,女生比男生少39人,实验小学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