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03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济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济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经济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经济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知识点.docx

《经济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知识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知识点.docx

经济知识点

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进

行的。

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

(1)原因:

①客观原因:

A、基本国情: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

B、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现实原因: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2)意义: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如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内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1、社会生产是一国财富增长的源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①体现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②体现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人与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

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4)经营管理。

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

(5)科学技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表现在:

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要素看得见,摸得着,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

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1)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

①科技含量高。

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

②经济效益好。

只有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③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

④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经济竞争力;要处理好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增加就业。

(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

(3)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

5、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GDP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2)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

①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②而人均GDF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③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6、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1)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2)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必须依靠一套由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

内部因素主要指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外部条件主要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

②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科学化、规范化。

⑧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3)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是密切联系着的。

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

(1)在总收人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的余下收入是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

个人总收入一(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通常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

2、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

(1)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气相适应的消费。

(2)适度消费的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②有利于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

②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

消费具有动力功能,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4)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

①消费水平的高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②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

③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

④与生活环境有关。

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5)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

①提倡艰苦朴素的涵义:

提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奢侈浪费。

②重要性:

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

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6、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理解)

(1)恩格尔定律:

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这种变化趋势称作恩格尔定律。

(2)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

恩格尔系数=(家庭食物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x100%

(3)意义:

由于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已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7、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分析说明)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

也反映生活质量的提高。

①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②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③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④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⑤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8、消费弹性和刚性(设计方案)

生存消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弹性小,刚性强;享受、发展消费、奢侈品的消费弹性大,刚性弱。

合理安排不同的消费项目,需要正确处理好消费的弹性与刚性。

首先要保证那些需求具有刚性、也就是弹性较小的项目,然后再根据支付能力安排那些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

这样可以提高消费的总体效益。

9、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评价)

生活中常见的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

因此,要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的效益,也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10、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评价)

在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中,一般来说,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11、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分析说明)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

12、消费者维权的主要途径(设计方案)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协商和解具有及时、方便、经济的优点,是消费者通常首先采用的方法。

但是,协商和解达成的协议是一种私下约定行为,并无法律效力。

(2)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调解,消费者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经济负担也比较轻。

但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不是解决消费者争议的必经程序。

(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当事人不能就此再向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经营者不履约的,消费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是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最有权威的方式,也是解决消费争议的最终途径。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1、社会生产三大产业的含义和重要作用(理解、分析说明)

(1)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①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l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的安定。

②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2)第二产业

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

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的部门,它们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

(3)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

第三产业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也称为广义的服务业。

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现代产业发展趋势(识记)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

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2)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分析说明)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怎么做: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现代化水平。

怎么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怎么做:

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和法律服务等行业;积极发展国际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4、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分析说明)

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

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1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5、正确对待择业问题(评价)

(1)正确择业的重要性:

正确选择职业将为个人一生的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2)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②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③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3)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分析说明)

(1)权利: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3)休息休假;(4)获得劳动保护;(5)接受职业培训;(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这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

(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

7、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分析说明)

(1)涵义: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2)签订劳动合同,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8、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设计方案)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

(1)协商是争议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自行协商解决争议。

(2)调解是指当事人在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支持下,用民主协商的方法解决争议。

(3)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实行公断与裁决。

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定的必经程序。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裁终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指劳动争议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的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1、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的主要形式(识记)

财政收入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主要有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和债务收入等。

其中,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划分,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

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

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3、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分析说明)

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广辟财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4、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评价)

(1)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收入,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来安排。

(2)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量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只有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5、财政的重要作用(分析说明)

(1)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财政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③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

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2)要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6、我国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理解)

国家的税收制度由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①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公民),也可以是法人(组织)。

②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或行为要征税。

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③税率,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向。

7、税收的基本特征(分析说明)

①强制性。

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

②无偿性。

国家征税后,税款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

③相对固定性。

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征税的范围和标准等,非经国家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也是鉴别一种财政收入是不是税收的基本尺度。

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基本特征的才是税收。

8、我国税收的本质(理解)

我国的税收在本质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9、税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说明)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0、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和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理解、评价)

(1)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依法纳税的意识,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的社会责任。

(2)公民依法纳税,既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3我们在坚持依法纳税的同时,还要提倡诚信纳税。

树立诚信纳税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风尚。

 

第五课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

1、理解: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

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

2、识记:

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3、识记:

货币借贷活动

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4、理解:

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公式

单利计算公式:

单利=本金×利率×年数

复利计算公式:

本利和=本金×(1+利率)年数(年数为指数)

5、理解: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主要任务

(1)性质:

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2)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贷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6、分析说明: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①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国务院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运用货币发行、利率、汇率等手段加以实施,贯彻政府宏观调控意图。

(中国人民银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而是受国务院领导的国家行政机关。

②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③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它服务的对象仅仅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一般不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业务往来。

7、理解:

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主要业务

(1)地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商业银行是组成银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体的地位。

(2)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中间业务等为基本业务的综合性银行。

(中间业务中最重要的是转账结算。

在转账结算中,主要使用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等作为结算工具。

(3)银行办理存贷款业务时,银行充当的是“信用中介”,即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充当的是“服务中介”,即与客户不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8、理解:

保险的职能

(1)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2)保险又具有资金融通和对防灾防损进行社会管理的派生职能。

(“一人为众,众为一人”,是保险的基本宗旨。

(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财产的增值。

9、理解:

债券与股票

债券和股票,是两种最基本的证券品种。

股票

债券

区别

性质(含义)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发行者

上市公司(企业)

国家和企业

(国家发行的国库券信誉最高,但是利率通常最低)

投资者身份

股东

债权人

投资者权益

参与公司分红和重大事项决策,不得退股

到期获得约定本息

风险

共性

(发行者)发行目的

都是为了筹措资金(融资)

(投资者)投资目的

都是为了投资增值

风险

都有风险

能否转让

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转让

在证券市场,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是成正比的,这种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构成了证券市场的风险机制。

10、设计方案:

投资理财

(1)理性的投资要综合权衡投资的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树立投资的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

(2)投资理财要借鉴和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①分散投资原则。

分散投资可以有效地规避个别投资品种的风险。

②长期投资原则。

长期投资可以有效地规避经济的暂时不景气带来的风险。

③理性投资原则。

(i)要搞清衡量投资价值的标准。

衡量社会各种资本投资价值的标尺,就是市场的利息率。

证券价格=投资效益/利息率。

任何投资对象的价格,最终是由它本身的投资价值决定的。

(ii)投资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家庭理财更不宜借钱投机。

④个性投资原则。

 

第六课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1、识记: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识记: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理解: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及其重要地位

(1)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