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893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

《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

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2008年东营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②①

D.

①②③④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研究物质的性质,如何制取,怎样不污染环境,开发一些新能源,制取一些新物质.

解答:

解: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如何制取该物质,怎样使其服务于社会,如何做才能不污染环境,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化石燃料污染环境很严重,所以化学在研究开发一些新能源,制取一些新材料.生命过程探索也是离不开我们化学研制出的物质.

故选D.

点评:

要知道我们身边的物质都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  )

 

A.

单质

B.

混合物

C.

纯净物

D.

化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

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说明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

3.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g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  )

 

A.

100mL的量筒

B.

托盘天平

C.

50mL的量筒

D.

50mL的烧杯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量筒的用途和量程的选择方法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用途判断.

C、根据量筒的用途和量程的选择方法判断.

D、根据烧杯的用途判断.

解答:

解:

A、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在选择量程时,要求只量一次,且量程与需求值最接近,100mL的量筒量程太大,所以错误.

B、托盘天平是称量或称取固体药品质量的,所以错误.

C、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在选择量程时,要求只量一次,且量程与需求值最接近,48g水为48mL与50mL的量筒量程最接近,所以正确.

D、烧杯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还可用来配制溶液,一般不量度液体体积,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另外对于量筒的使用,除了注意正确读数的方法,还要注意量程的选择.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可燃冰用作燃料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生铁铸造铁锅

D.

铜用于制造导线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解答:

解:

A、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干冰易升华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生铁可铸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铜用于制造导线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导电性.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5.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小苏打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②香烟的过滤嘴可滤除CO等有害物质,故吸烟对身体无害;

③摄入过多量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

④食用霉变食品可使人引发肿瘤等恶性疾病.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

只有①④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小苏打的主要成份是碳酸氢钠,显碱性;过滤嘴不会消除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重金属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霉变的食品中含有黄曲霉素等有毒物质.

解答:

解:

①小苏打的主要成份是碳酸氢钠能够和盐酸反应,而消耗过多的胃酸;

②、香烟中的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和放射性物质,不会被过滤嘴吸收,

③重金属能够使组成人体的蛋白质变性,而使人中毒,

④霉变的食品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

正确的只有①③④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和做法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识记性较强.

6.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

KClO3;HCl;Mg(OH)2;MgCl2

B.

CO2;H2CO3;CaO;KMnO4

 

C.

H2O;HNO3;NH3•H2O;NH4NO3

D.

SO3;CH3COOH;KOH;Na2SO4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

解:

A、氯酸钾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氯化镁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碳酸属于酸,氧化钙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C、水属于氧化物,硝酸属于酸,氨水属于碱,硝酸铵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D、三氧化硫属于氧化物,乙酸属于酸,氢氧化钾属于碱,硫酸钠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7.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与筛选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

 

B.

蒸发就是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

 

C.

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

 

D.

结晶就是把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难溶的沉淀析出

考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A、过滤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物质溶于水时会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而固体以小颗粒形成存在;

B、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晶体)的过程.溶剂的蒸发是溶剂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的过程;

C、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蒸发是液体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形成蒸气,而凝结则是蒸气分子再聚集成液体;

D、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结晶是利用物质的随温度改变或水的减少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解答:

解:

A、过滤是利用过滤层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来的操作,相当于筛选.A项理解正确,故不选A;

B、蒸发是利用加热使溶剂分子从溶液中扩散到空气中的操作.B项理解正确,故不选B;

C、蒸馏是先在加热条件下把液体变成蒸气,液体的分子扩散形成气体;然后再使用降温的方法使气体的分子凝结成液体.C项理解正确,故不选C;

D、结晶是利用温度变化或溶剂的减小而溶质的溶解度变小而析出的操作过程,过程中溶质的溶解性不变.D项理解错误,故可选D.

故选D.

点评:

晶体在溶液中形成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的方法一般有2种:

一种是蒸发溶剂法,它适用于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另一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

8.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一定会变化其它物质的分子,即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根据化学变化的这一微观特征,分析图中的三个变化,找出属于化学变化的反应.

解答:

解:

变化①,变化前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后为水分子,变化前后分子不同,变化产生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

变化②,变化前的A、B分子在变化中没发生改变,变化后仍为A、B两种分子,分子种类不变,不属于化学变化;

变化③,变化前为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变化后为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有新的分子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则为是否产生新的分子.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11分)

9.正误判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 √ ]A.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 √ ]B.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

[ ⅹ ]C.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 ⅹ ]D.通常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对物质进行分类,而不是根据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的用途;物质的简单分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

A、化石燃料在给人类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进行解答;

B、根据在铁生锈方面,需要控制条件抑制反应的发生,进行解答;

C、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进行解答;

D、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时,依据的是根据按物质的种类来分,不是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例如化石燃料在给人类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故A正确;

B、例如燃放时,需要控制条件使反应进行;蔬菜的保鲜方面,控制缓慢氧化,发生腐烂;而在铁生锈方面,需要控制条件抑制反应的发生.故B正确;

C、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故C错误;

D、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时,依据的是根据按物质的种类来分,不是元素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依据的是元素种类.故D错误;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0.现有60℃的饱和食盐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的质量分数;④60℃时NaCl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②④ ;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有 ②③⑤ ;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

分析:

根据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分析即可.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质与溶剂质量之和就是溶液质量.

解答:

解:

(1)将饱和溶液稀释后,①水的质量增加,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不变③NaCl的质量分数减小④60℃时NaCl的溶解度不变,因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个常数,⑤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与溶剂质量之和,所以溶液质量要增大.

故答案为:

②④

(2)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后有一部分溶质要析出.所以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①水的质量不变,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减小,因为有一部分溶质析出,③NaCl的质量分数减小,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④60℃时NaCl的溶解度不变,因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个常数,⑤溶液的质量减小,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故答案为:

②③⑤

点评: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个常数,它不随其它因素而改变,如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就是多少,它不会因为溶质的加入或溶剂的加入或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1.清凉油在夏天经常用来清凉散热,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化学式C10H20O).该物质由

 3 种元素组成,薄荷脑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0:

5:

4 .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概念。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薄荷脑的化学式C10H20O就可知道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薄荷脑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个数):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

解答:

解:

根据薄荷脑的化学式C10H20O可知,该物质由C、H、O3种元素组成;

薄荷脑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0):

(1×20):

16=30:

5:

4.

故答案为:

3;=30:

5:

4.

点评:

本题是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解题时要注意格式.

12.已知,在水溶液中,乙醇(C2H5OH)不发生电离;溴化氢(HBr)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溴离子(Br﹣);氢氧化钠电离产生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这三种溶液的组成推断,医用酒精(含乙醇75%的水溶液)显 中 性,溴化氢的水溶液显 酸 性.

(2)写出上述物质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Br+NaOH=NaBr+H2O .

(3)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用化学符号表示) Na+、OH﹣、H2O .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有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是因为这些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只有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

解答:

解:

(1)由于酒精在水溶液中不发生电离,在它的溶液中也就没有氢离子或者是氢氧根离子,所以酒精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而溴化氢能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因此它的水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

中,酸

(2)由于溴化氢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说明它是酸,而氢氧化钠是碱,故它们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故答案为:

HBr+NaOH=NaBr+H2O

(3)氢氧化钠溶液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故答案为:

H2O、Na+、OH﹣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有关酸的化学性质及中和反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1分)

13.人类在利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的过程中,总是用一系列的科学观念作为指导.以铁的冶炼为例,请把下面左列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右列对应的科学观念用连线连接起来:

措施科学观念

在自然界中寻找含铁

元素的矿物作为生产原料

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化学观念

对废水、废气、废渣

加以净化处理或开发利用

元素守恒的观念

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对员

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的观念

革新技术,以提高生产效

益,降低生产成本

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人本主义观念

考点:

铁的冶炼;绿色化学;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业生产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提高原料利用率,设立最佳流程,节省资源;对废气和废渣的处理和再利用,提倡循环经济.

解答:

解:

1、发展循环经济是对生产中副产品进行再利用的过程,如炼铁中对炉渣再利用,变为矿渣水泥等.

2、工业炼铁首要任务是寻找炼铁原料,就是根据元素质量在自然界寻找矿石.

3、节约能源是解决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在炼铁中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CO2气体,对尾气再利用一方面节省了能源,同时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4、所用的实验和生产过程,都必须把实验和生产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点评:

以信息给予题、设计题等方式考查学生运用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设计新装置、发现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是中考题的亮点之一.

14.用CO还原CuO的反应原理与炼铁的反应原理类似,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

(2)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

Cu+CO2 .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3)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铜/铜和氧化铜/铜和氧化亚铜/氧化铜、氧化亚铜/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

考点: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铜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毒,不溶于水,可燃,装置中缺少对尾气一氧化碳的处理.由信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考虑物质间能否完全反应,猜想A中成分.

解答:

解:

(1)一氧化碳有毒,不溶于水,不与石灰水反应,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

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或将尾气排放导管口伸到燃着的酒精灯处燃烧)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铜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

CuO+CO

Cu+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可看成过程:

氧化铜﹣﹣氧化亚铜﹣﹣铜,从一氧化碳的量考虑产物成分.产物可能有:

全部为铜;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

铜/铜和氧化铜/铜和氧化亚铜/氧化铜、氧化亚铜/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原理、实验中的现象和注意点.对最终产物成分的猜想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15.如图所示,老师在演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小明同学认为,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为了解决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友情提示:

你可从下列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它仪器.

通过旋转活栓允许双氧水透过,不允许能够分次加液体二氧化锰透过

请你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

 将长颈漏斗改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或胶头滴管 ;

方案二:

 选用盛装二氧化锰的小布袋,将连在小袋子上的铁丝穿过橡皮塞并上下抽动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

专题:

实验设计题。

分析:

回忆氧气的反应装置,题中材料与原实验装置类比.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解答:

解: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如果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则不会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所以可自行选用其它仪器.

故答案为:

(1)将长颈漏斗改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或胶头滴管

(2)选用盛装二氧化锰的小布袋,将连在小袋子上的铁丝穿过橡皮塞并上下抽动.

点评:

熟练记忆氧气的反应装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增加环保意识.

16.为了测定黄铜屑(有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取样和稀硫酸反应(稀硫酸的密度为1.17g/mL),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计算:

(1)16.0g黄铜屑中锌的质量.

(2)丁同学所加稀硫酸的体积.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关系锌>氢>铜,把黄铜屑放入稀硫酸中,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与硫酸反应;

根据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随稀硫酸量的增加残留金属质量在减小,且可得知每加入16.0mL稀硫酸金属质量减少16.0g﹣13.4g=2.6g,但丙同学的使用48.0mL稀硫酸时金属减少量16.0g﹣9.6g=6.4g<7.8g(2.6g×3),说明此时硫酸过量金属锌已完全反应,残留金属为不与硫酸反应的铜;而甲、乙同学的实验则是硫酸完全反应金属锌过量;

丁同学实验中金属质量减少24.0g﹣16.2g=7.8g,对比丙同学的实验数据16.0g黄铜含铜9.6g,则24.g黄铜含铜14.4g,可知丁同学所取的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完全反应,金属锌过量.可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消耗金属锌的质量计算一定体积稀硫酸的质量,再使用m=ρV求出稀硫酸的体积.

解答:

解:

(1)从甲、乙、丙三位同学取稀硫酸的体积及残留金属的质量分析,丙同学取用硫酸过量.

所以,16.0g黄铜屑中锌的质量为:

16.0g﹣9.6g=6.4g

(2)设甲同学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Zn=ZnSO4+H↑

9865

x16.0g﹣13.4g

x=3.92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9%

丁同学消耗锌的质量分数为:

24.0g﹣16.2g=7.8g,比丙同学的实验数据16.0g黄铜含铜9.6g,则24.g黄铜含铜14.4g,可知丁同学所取的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完全反应;设丁同学实验消耗H2SO4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

6598

7.8gy

y=11.76g

所以,丁同学取用稀硫酸的质量为

=56.27g

体积为:

=48mL

答:

(1)16.0g黄铜屑中锌的质量为6.4g;

(2)丁同学所加稀硫酸的体积为48mL.

点评:

利用实验数据中变化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