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621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docx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第一单元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1~9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学生经历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化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的图形平移;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认识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对称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教学准备:

教材112页的方格纸、教材113页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材115页的图形。

课时安排:

图形的平移1课时

图形的旋转1课时

图形的对称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主备人:

植立全审核人:

靳颖

第一课时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

上课时间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通过自学,回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是一个怎样的运动,知道物体或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能判断物体或图形平移的格数。

学习内容

复习旧知:

1.通过三年级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有两种运动方式:

平移和旋转。

物体平移时可以向()、()、()、()

四个方向平移。

2.怎样确定物体或图形平移的格数?

(自学例1)

可以通过数()或()之间的格数。

3.怎样画物体或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自学“试一试”,并试着完成。

先确定平移的(),再找几组(),接着连线。

(强调:

别忘记标出平移的方向箭头)

我学会了

什么

我的疑问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本环节主要内容

师生互动(对话)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2.导入新课。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2)数一数。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

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5)数一数:

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再与同学交流。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4.即时练习。

 

3、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

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

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

图形的平移)

回顾:

PPT播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同时学生跟着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现象。

追问:

什么是平移和旋转现象?

提出问题:

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通过观察:

平移要注意什么?

A.要注意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B.判断平移的距离时要数清对应点之间的数格子。

C.数格子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

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引导:

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引导学生得出:

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

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

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学生的汇报画法:

A.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

B.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

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通过总结回顾,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练习一第1、2题

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上的操作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

二要素:

方向

距离(对应点、对应线段)

第二课时:

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2、例3,练一练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同桌一个例题三角形。

上课时间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通过自学,感受并理解转干的旋转是按一定的方向和度数的;通过操作,掌握如何画出简单的图形旋转后的形状。

学习内容

一、观察操作

1.看一看:

请你观察钟面或手表上指针运动的方式,像秒针、时针、分针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还是平移)。

你知道吗:

通常像指针这样的的旋转叫做“顺时针旋转”,如果与指针这样旋转的方向相反的,则叫做“逆时针旋转”。

3.动一动:

请你用右手的食指分别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多做几次,达到熟练的区分)

学生借助学具操作自学:

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二、新课导航(自学书上第3、4页例2、例3)

1.学校门口、小区门口的栏杆打开或者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自学:

知道学校门口、小区门口的栏杆打开或者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并且知道它们的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从113页剪下最小的绿色三角形,动手试一试例3的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

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

在操作的过程中明确两点:

第一绕点A旋转是指点A固定不动,整个三角形绕点A旋转;

第二要把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4.动手操作后,可以试试在例3的图上用铅笔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A.学生操作后,根据三角形纸片旋转后的位置,找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B.学生通过展示画法,组内交流,归纳画法:

先把直角的两条边分别逆时针旋转90度,再连接两条边的顶点,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C.通过比较发现:

旋转前和旋转后的三角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和大小都没有改变。

我学会了

什么

我的疑问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本环节主要内容

师生互动(对话)流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2.导入新课。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3)深入探讨:

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旋转了多少度?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

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

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

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播放课件:

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

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

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追问:

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学生利用学具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不同,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

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利用肢体语言再次体验、领悟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

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

中心点:

点A;旋转方向:

逆时针;旋转角度:

90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

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

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5)组织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6)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

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

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总结得出画法:

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

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它们都是旋转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

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再离开实物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强调:

旋转前和旋转后的三角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和大小都没有改变。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练习一第3、4题

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上的操作题

板书设计:

课题:

图形的旋转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第三课时:

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例题4、例题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5、6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本环节主要内容

师生互动(对话)流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和奖杯图。

 

2.导入新课。

 

二、交流共享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题5。

(2)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

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指着蝴蝶图问:

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

指名学生到讲台前折纸演示

学生观察三幅图形初步感悟:

这三幅图形共同的特征,进而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用什么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1)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汇报交流。

(3)指名演示并汇报: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

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

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平行四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通过操作

(1)提出问题:

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2)指名汇报不同的折纸方法,并说说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结:

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画对称轴。

请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引导:

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

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画对称轴应该注意什么?

明确:

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且是点画线。

(5)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

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正方形,提问:

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

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小结: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学生通过操作:

折、画。

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图上画一画。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①交流作图思路。

②交流作图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wWw.xKb1.coM

方法一:

用描点的方法。

先数格子,找出对应的顶点,再连接这些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方法二:

用涂色的方法。

左边是个什么图形就在右边涂一个什么图形。

……

提问:

你觉得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追问:

在方格图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应该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画出方格图中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第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又1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又2条对称轴。

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方格图来帮助判断。

这道题是与例5一样的练习,是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练一练

1.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认识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点划线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第四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7~13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图形变换的方式有哪些吗?

2.导入练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方式来解决“练习一”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图形的平移。

(1)提问:

什么是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一”第1、2、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集体讲评。

第2题:

平移的距离是平移这节内容的难点,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

第9题:

是需要进行两次平移的练习,是在教材例题1的基础上的提高。

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平移。

2.图形的旋转。

(1)提问:

什么是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9页“练习一”第3、4、7、11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汇报交流、集体讲评。

第3题:

考查学生对旋转的中心点和方向的认识。

第4题:

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第7题:

画角。

明确:

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引导学生明确画角也要运用旋转的知识。

第11题:

第一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

;第二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三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注意:

图中三组图形都要绕每组中两个图形的交点旋转;且都可以旋转其中的任意一个图形得到长方形。

3.图形的轴对称。

提问: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对称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5、6、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讲评、订正。

第5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第6题:

让学生说说画图的过程,强调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要相等。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8、10、13题。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练习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体验。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版)10~2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万级和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并掌握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会把整万数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大数目的实际大小,能用大数目描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具体数量,获得良好的数感;能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认识多位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万级数和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理解多位数的组成,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有零的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

教师:

计数器1个、算盘1个、PPT课件。

学生:

每人准备一个算盘。

课时安排:

7课时

《认识整万数》1课时

《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1课时

《认识整亿数》1课时

《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1课时

《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近似数》1课时

《整理和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整万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例1、练一练,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自主建构含有万级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

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

计数器1个、算盘1个、PPT课件。

学生:

每人准备一个算盘。

上课时间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学习内容

一、温故知新

1.按要求数一数,填一填。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从2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4)从6000一千一千的数到10000。

我发现:

10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百是(),

10个千是()。

2.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00,4000,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如果在计数器万上拨4颗珠,这个数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

1.拿出计数器:

我们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再接着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

(请你试一试)

2.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3.先说说下面的数各有多少个万,再填一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