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9198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

《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8页.docx

优质文档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篇一:

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进货检验(含面辅料及外协产品的检验)

(一)面料检验

1、采购员购进面料或面料印染加工后,及时通知面料检验员。

2、面料检验员按照采购计划单,如面料为色料(印染面料),还需要领取由顾客确认的样卡;

3、面料检验员核实是否为合格供方,与采购计划是否一致等,核实后,面料检验员对待检品区内的产品根据《面料质量检验标准》,样卡和采购计划单进行检验。

4、在径向验布机上对面料质量进行逐一检验。

5、对质量合格的面料,白坯取2-5匹进行复码,色坯全部进行复码;

6、把检验结果记录在《原辅料质量检验单》中,分别交品管部、业务部、仓库。

7、检验后,面料检验员对不合格布匹、局部不合格布匹,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标识、记录、评价、处置,将合格品放在合格品区域内,把不合格入在不合格区域内。

(二)辅料检验

1、采购员购进辅料后,及时通知辅料仓库验证。

2、辅料仓库到采购部领取采购计划单和由业务部与客户共同确认的小样或原样。

3、辅料仓库对待检品区域内的该批产品根据辅料质量检验标准以及小样或原样进行验证。

4、验证后,辅料检验员将合格品放在合格品区域内,把不合格放入在不合格区域内。

5、对辅料的不合格品,辅料检验员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标识、记录、评价、处置,

6、辅料验证员填写《原辅料质量检验单》中,分别交仓库、采购员、品管部

(三)外协产品的检验控制

1、外协品的检验控制

1.1生产部按文件控制程序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领取相应该文件和资料(如:

缝制质量检验标准,工艺单等)后,发放给合格的外协方。

1.2外协方对加工完毕的产品必须进行相应的检验,在提供产品时应将检验记录提供给本厂检验员。

1.3本厂检验员核实外协方的检验记录后,半成品按半成品的有关检验规定进行检验,成品按成品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并填写外协产品质量情况表,分别交品管部、生产部。

1.4根据需要(如对方的检验员不能胜任等),安排本厂检验员到外协方进行检验,或外协方进行适当培训。

(四)每匹面料投入使用前的控制,

4.1由技术部面料测试员进行取样缩率进行测试,结果记录在面料测试记录中,并写明结论。

4.2如客户要求测试色牢度,则由业务部委托商检局检测中心进行测试,记录和资料交技术部统一保管。

二、过程检验控制

(一)产品首检

1、缝工车间各组长待本组缝制好每款首件产品后,应及时通知品管部、技术部工艺员。

2、品管部和技术部工艺员按缝制质量检验标准及工艺单对首件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和验证。

3、由品管部及技术部工艺员填写首件产品鉴定表并送技术部长审核,生产厂长审批,分别交该组留存。

4、如果验证不合格,则指出存在原因,且由工艺员负责有关现场技术指导,直至合格。

(二)过程产品的专检

1、过程产品检验包括裁剪检验、缝制检验。

1.1裁剪检验

1.1.1裁剪检验员对待检品区域内的裁片按裁剪质量检验标准及工艺单进行当场检验,经检验不合格,由裁剪工当即返工,不能返工为合格品的,放入不合格品区内,经检验合格的裁片,放到裁片工作台的待检区域内,由裁片检验员对面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如要求后边的工序在加工过程中加以注意或纠正的每摊裁片,裁剪检验员应填写裁剪质量问题纠正通知单,随产品到相应的工序。

1.1.2裁片检验员在不合格的部位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做好不合格标识,并把不合格的裁片从该摊中露出一部分,等待换片,如经检验整摊裁片合格,则把它放到合格品区内。

1.1.3如果面料上的不合格在该裁片中允许,且有面料不合格标识,裁检员应该消除标识。

1.2缝制检验

1.2.1缝工车间各组检验员至技术部领取相应的工艺单。

1.2.2缝制检验员对待检品区域内的产品按缝制质量检验标准及工艺单

篇二:

WDZG-84茄克半成衣、成衣检验作业指导书

篇三:

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

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

LT/QMSF305-201X

一、裁剪

1.拖料:

A)首先要弄清该产品的门幅,拖长规格搭配,面料货号名称,花型颜色和层数。

(来自:

WWw.:

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B)每天做好放面料工作,有收缩的面料,先放布一天后再拖。

C)拖料前先要看清面料的正反面、倒顺花、倒顺毛。

D)拖料每层均匀平服,条纹顺直。

E)拖料时查验面料疵点,不符要求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商量处理措施,疵点处

都必须做好明显标记。

F)面料匹与匹之间必须填好夹层作为分包标记。

2.排料、划样:

A)按生产通知单的款式型号,向技术科领取样板,必须仔细核对所用样板的款式规格,

弄清产品的组合结构。

B)掌握面料的门幅宽度,检查排料是否合理。

C)弄清原料的正反、倒顺及格条的排料方向。

D)划样清晰、整洁,花刀(刻痕)记号不要遗忘。

E)摊料高度一般不能超过10—12cm。

3.开刀:

A)开刀前先复查裁片的规格搭配、衣片另部件是否完整,了解款式特点,看清工艺单,

掌握裁片是裁净还是裁毛,检查无误码后方可开刀。

B)开刀必须先从端边开始,不允许从中间开始裁剪,行列中最大的裁片最后裁剪。

C)布料两端高时,先裁两端,角与转弯处宜用低速裁剪。

D)花刀深度为3mm。

4.分包编号:

A)分包前先复核生产记录单中的名称、规格、型号。

B)分包时必须按顺序写出每包数量与编号。

C)分包必须复核裁片、组合是否欠缺,尺寸有否搭错,对每包数量必须做到绝对正确。

D)有主、次嵌色料的款式,注意裁片分包数必须相配、对号。

E)分好后捆扎成大包放到指定地点,要包持产品和场地的清洁。

F)分包时发现疵片要及时更换。

二、缝纫

1.缝纫前必须掌握生产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并检查设备有否漏油,台板是否干净,

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底线、面线是否与面料相适应。

2.缝纫时注意每件衣的前片、后片、袖片、领片的号码必须对应,以防产生色差。

3.缝纫要求:

(一)一般规定

(1)主副料之间的色差按客户确认的色卡。

(2)各种缝迹要清晰,松紧适度,不得发生针洞和跳针。

(3)卷边起头在接缝处(圆筒产品在胁处),接头要齐,重线只允许一次,重针在2-3cm

内。

(4)如遇断线或返修,需拆清旧线头后再重新缝制。

(5)厚绒产品的缝合,应先用三线包缝机缝合再行双针绷缝。

(6)平缝、包缝明针落车处必须打回针或打结机加固。

(7)合肩处必须加纱带(直丝本料布或肩条)或用三针机缝制。

(8)打眼处衬平细布或双面布。

(二)注意事项:

(1)肩部:

了解使用肩的种类(棉或尼龙),肩带所衬的位置(前片或后片)及肩带所配

的颜色,彩条衣服无过肩时,前后肩要对条,有过肩时左右须对称。

肩缝的倒向通常为后片,接肩时注意吃势,肩部不可以起皱,不可吊起。

(2)领:

A.圆领衫类注意领子要圆顺,主唛的车法,领部的做法,针距等细节,须特别留意头

围拉伸。

B.翻领衫类的须注意领子的车线均匀,表面不能见到明显的接缝,针迹,左右领尖要

对称。

C.如有门襟须注意门襟的规格,门襟要平直居中,车线均匀一致,封口平整,注意打

褶,小心破洞,里外襟的长短要协调。

(3)袖:

A.彩条时注意起边及循环方向是否与大身吻合,上袖前要清楚有无过肩及与大身有无指定对条指示,要区分前后袖,左右袖要对称。

B.要知道袖口卷边的高度及有无指定条纹外露,针迹线需平行一致,不能有波浪,起拱,落空,毛出等现象发生。

(4)大身:

清楚洗唛的位置及方法,了解是否有脚叉,清楚脚叉的规格及做法,下摆

的高度及起边有无特殊要求,彩条时要对好条纹。

(5)辅料:

要清楚该款式所涉及到的所有辅料,金属品应过检针。

A.主唛,洗唛,旗唛,要核对印字内容,颜色及使用方法,清楚每种辅料的具体位置

及缝制方法。

B.注意衬的使用,颜色部位是否正确。

(6)印绣花:

主要了解印绣花的位置及品质。

(三)各种缝纫机的缝制统一规定

(1)包缝缝边宽0.3-0.4cm,起落处打回针时两件对齐不得留辫子,两处线迹重合;

上罗纹口要均匀一致;断线或跳针重缝不得再行切布边;切缝后衣片应保持原形;袖底缝与大身胁缝对齐,错缝不得超过0.3cm。

(2)包缝挽底边挽边宽窄一致,不匀程度不超过0.3cm;绒布正面不允许露明针,棉

毛汗布明针长度不超过0.2cm;漏缝绒布不允许,棉毛汗布在骑缝处允许有1—2针。

(3)双针换底边挽边宽窄一致,里面不准露毛渣。

(4)双针绷缝不得出轨跑偏,不得大拐弯,重线不超过3cm,不小于1.5cm,起缝在

接缝处或暗处。

(5)平缝男背心三圈挽边宽窄一致,成人lcm,儿童0.6cm,挽边挖边0.4cm,钉商

标针脚不得出边1—2针,眼皮规格均为0.1cm。

(6)三针绷缝挽边宽窄一致,不得搭空和露毛;挽领圈起头在右肩缝后2—3cm处,终

点不过肩缝;挂肩圈起头在胁缝处偏后;滚罗纹边要做到松紧均匀一致。

(7)滚领(双线链缝)滚领松紧要一致,要滚实、丰满、端正;领圈正面眼皮不超过

0.1cm,接头一律在右肩缝后1-2cm处。

(8)犬牙边保持牙子大小均匀一致,起头在接缝处,领圈起头在右肩缝后2—3cm处。

(9)针距:

一般情况为12针/2.5cm,或按客户指示。

三、锁眼、订扣

1.定位:

先核对各产品的样板是否相符,点位用自动淡色笔或蜡笔作记号,做到位置

准确。

2.锁眼:

根据产品工艺要求,调好刀片及线色,确保锁眼位置准确,眼子要端正,眼

孔大小与纽扣规格相应,眼孔两端各打3—4针套结(先切后锁的不打套结)。

3.订扣:

先核对钮扣大小及线色,确保钮扣位置准确、牢固,作业后做好自查工作。

4.剪线头:

把每件成衣上的所有外露线头全部剪净,操作过程中避免剪破。

四、整烫

1.整烫前对不同的产品按面料特点进行首件试烫,确定操作要求。

2.整烫必须平直,前后上下均要烫平,外表要平挺美观。

3.大烫完工时,必须把电源、蒸汽发生器关闭,并放掉余汽。

五、包装

1.折衣必须平直、服贴,特别是翻领两边要均匀,吊牌应放在衣服上面居中(或按客

户要求),

正面朝外,如有线头或污渍必须处理清爽后才能包入胶袋内。

2.严格按合同要求(装箱单)进行包装,款式、数量、颜色搭配等均须无差错;装盒

大小适宜,打包带结实,装箱严密;外箱唛头文字清晰,准确无误;严格核对、单贷相符。

3.所有订单必须过二道验针,注意验针机在使用前先做好灵敏度试验。

灵敏度试验二

小时一次,并要有记录。

附:

印花和烫标服装生产流程表

1、凡需印花和烫标的服装,在大货生产前先到技术科去拿已经确认的样衣,如果没有样衣一定不能生产。

2、技术科需提供印花和烫标的尺寸位置以及两份注明款号和尺寸的纸板,如果是TCP订单,则后面需开门襟,必须在成衣后再烫标。

3、印花和烫标后的第一包成品必须先到技术科去确认并签字后,才能继续生产。

烫标的第一片要先给业务员确认尺码标颜色和形状。

4、印花的服装,第一包印好后,必须先给厂长和业务员确认印花的颜色是否正确,确认后才能继续生产。

篇四:

面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为确保投入生产的面料质量能符合客户要求,避免因面料质量问题而造成返工和

不合格品,检验人员必须对来料的品质进行检验,评定为合格品的才能允收入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面料的检查。

3.职责

3.1布料仓管员依本指导书的规定进行初检,布料仓组长负责督导其执行。

3.2前准备QA按本指导书进行复检,质检科科长负责督导其执行。

3.3不合格的面料由质检科科长进行最终判定,采购部或业务部负责进行处理。

4.内容

4.1、面料疵点简述

面料的生产需要经过很多工序,任何工序的操作不当都会以疵点的形式出现

在面料上,原料的品质不良也同样如此。

由于疵点的外观形态并给出准确的名称

不是很容易。

但是,即使不能根据疵点的外观形态给出疵点名称也不要紧,因为

疵点就是疵点,只要根据四分制,量度它的尺寸即可。

同时,把该批面料中的主

要疵点剪下作为标样,附在检验报告后。

如果能够了解各种疵点的名称及其外观形态,那么会给工作带来很大便利,可以

简化检验或者报告的语言,也方便与各方面的沟通。

现将主要疵点简述如下。

4.1.1.由纱疵形成的面料疵点

由于原料的品质不良形成的面料疵点。

(1)粗节纱:

在织物表面出现某一根纱线的某一段较粗,其直径数倍于正常

纱线。

连续的粗节纱称为竹节纱。

(2)偏细纱:

在织物上有一根或数根纱线的细度明显细于其他正常纱线。

(3)扭结纱:

织物上的纱线有扭结或卷曲的外观。

(4)毛丝:

织物上某些部位纤维突出端点或呈茸毛状外观。

(5)亮丝:

织物上某一根纱线的光泽明显亮于其他纱线的正常光泽。

(6)结头;织物的表面呈现明显的纱线结头。

(7)污渍纱:

织物上的纱线带有油污等其他污渍。

(8)杂物织入:

有回丝、异色纤维等杂物织入面料。

(9)条干不匀:

由于采用了条干不匀的纱线,布面呈现分散性的纱线不匀外

观。

4.1.2.经向疵点

加工经纱形成的疵点或在织造中产生的经向疵点。

(1)直条痕:

织物的经向有一根或几根纱线异于临近的正常纱线,在布面明

显的直条状外观。

(2)粗经:

织物上的某根经纱粗于其他经纱。

(3)松经:

布面上的某根经纱呈松弛或起皱的外观。

(4)紧经:

某根经纱的捻度过大,使经纱的屈曲程度不正常。

(5)吊经:

织物上一根或几根经纱的张力过大,致使这些经纱不正常被拉紧。

(6)缺经:

由于织造时断经而未及时处理,布面上通匹或一段长度内缺少一

根经纱。

(7)断疵:

经纱的断头纱尾在布内。

(8)经缩:

由于经纱张力不匀,布面呈现块状或条状的起伏不平或起皱外的

形态。

(9)双经:

两根经纱并列或重叠,织物的组织被破坏。

(10)扣痕:

在织物的幅宽方向呈现局部或全部经纱排列不匀的纹路。

(11)扣路:

织物的相邻两根经纱之间有空隙。

(12)穿错:

由于穿经错误而导致织物的组织发生错误。

(13)错经:

组织错误或其他错误,使织物部分经纱与相邻的其他经纱明显不

同。

(14)针路:

由于卷布刺毛辊不良使织物的经向有密集的针痕。

(15)布辊皱:

由于布辊不良形成的经向折皱。

4.1.3.纬向疵点

加工纬纱形成的或在织造加工中形成的纬向疵点。

(1)纬档:

织物纬向呈现的横档.明显不同于正常织物的外观。

(2)稀密路:

横档的一种。

某一段密度过大,或某一段密度过小。

(3)粗纬:

织物上的某根纬纱明显粗于其他正常纬纱。

(4)松纬:

某根纬纱的张力低于相邻纬纱,呈松弛或起皱的外观。

(5)紧纬:

某根纬纱的张力高于相邻纬纱,使其不正常被拉紧,屈曲小。

(6)断纬:

纬纱断裂或断纱。

(7)纬缩:

纬纱在布面扭转或起圈。

(8)双纬:

两根纬纱并列或重叠,改变了织物的外观。

(9)缺纬:

由于断纬未及时处理,致使纬向全幅缺少一根纬纱。

(10)亮纬:

某根纬纱的光泽明显亮于其他正常纬纱。

(11)错纬:

一根或部分纬纱明显不同于相邻纬纱,可能是组织错误或其他错

误。

(12)拆痕:

在织造时拆去织物上的原来纬纱重织时留下的痕迹。

(13)云织:

织物上呈现短片段纬纱稀密不匀,似云雾状。

(14)百脚:

由于织物组织错乱而在布面上产生锯齿状或线条状的纹路。

4.1.4边部疵点

在布边或者距布边一定距离内的疵点。

(1)松边:

布边在长度方向上比布身松弛,边部呈现波浪形。

(2)紧边:

布边在长度方向上比布身紧缩,布边内凹。

(3)破边:

布边上相邻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经纱断裂。

(4)烂边:

布边上多根纬纱断裂,布边凹凸不平整。

(5)荷叶边:

布边边缘呈波浪状。

(6)卷边:

织物的边部卷起呈绳状。

(7)边撑疵:

边部纱线被擦伤起毛或断裂,有小洞,织物变形。

(8)毛圈边:

织物的纬纱呈圈状并在布边外。

4.1.5.整修疵点

面料上的疵点经过整修后留下的痕迹。

(1)整修不良:

整修时操作不当,织物的局部起毛、起皱或其他不良的外观。

(2)织补痕:

疵点经过织补后留下明显的痕迹。

(3)洗迹:

清洗织物上的斑疵留下的痕迹。

4.1.6.染色疵点

在染色过程中产生的疵点。

(1)渗色:

染色时的染料渗至周围部分。

(2)折皱色条:

染整时织物有折叠,结果在折叠处产生了颜色不匀的经向条

痕。

(3)染料迹:

由于过浓染料或助剂的作用,使匹染织物的局部颜色呈现与临

近部位有差异的分散色块痕迹。

(4)晕疵:

染色织物上某些部位呈现较浅的颜色。

(5)水渍:

织物有水印痕迹。

(6)斑点:

纤维之间的吸色有差异,使染色织物的局部有颜色的斑点。

(7)经向条花:

染色织物经向呈现不规则的条状轻微色差。

(8)夹花:

由于纤维的吸色差异,织物上形成色泽差异。

(9)前后色差:

一匹织物的前后两端颜色有差异。

(10)布边色差:

布身和布边的颜色有差异。

(11)左右色差:

沿织物的幅宽方向一边与另一边的颜色有差异。

(12)经向条痕:

由于织人了一根或多根其他性质的纤维或纱线,吸色不同,

染色织物表面出现单根或多根经纱异色、错色。

(13)雨状条影:

由于经纱的条干不匀.在染色后,经向呈现雨丝状条痕。

4.1.7.印花疵点

在印花过程中产生的疵点。

脱浆:

印花织物上部分花纹缺色。

(2)拖浆:

色桨沾在印花织物的花型以外部分。

(3)刮刀条花:

印花织物表面有多余色浆或形成经向条痕。

(4)色档:

织物上有深浅不一的色档。

(5)对花不准:

印花织物上的花纹相对位置彼此不准确。

(6)渗化:

前后套色浆不准确的相接,或相邻两种颜色在分界处渗化,致使

印花织物部分图案模糊,或呈现第三种颜色。

(7)未上色折皱:

印花织物呈现未上色的狭长条。

(8)衬布印:

有颜色深浅的印痕。

4.1.8.整理疵点

在整理过程中产生的疵点。

(1)毛毯痕:

织物上呈现毛毯组织的纹路或其他压痕。

(2)失光:

面料失去了应有的光泽。

(3)擦伤痕:

在染整加工中,织物受挤压擦伤而留下的痕迹。

(4)起毛:

在整理过程中织物受到摩擦,表面起毛。

(5)压痕:

由于整理过程中的压力不匀,织物的某一部位比其他正常部位较

亮或较薄。

(6)绳状擦伤痕:

由于绳状处理不当,织物上呈现纵向长条痕迹。

(7)分条痕:

织物呈现规律性间隔的经向条痕。

(8)针孔:

靠近布边处有针孔。

(9)深针痕;针痕的位置进入布身,减少了有效门幅。

(10)布铗痕:

在靠近布边处有擦伤发亮、异色的痕迹。

(11)鸡爪印:

织物表面有不同程度似鸡爪状的皱纹。

(12)纬斜:

纬纱倾斜或弯曲。

4.2面料的品质管理规划

在面料的品质管理规划中有很多要素,这里只分成A、B两类。

其中A类针

对面料本身;B类则是相关要素。

4.2.1规划中的A类要素

(1)立即检查

面料进厂应立即进行检验。

“立即”很重要,如较早发现问题,可以

及早采取补救措施。

要知道重新生产面料是需要时间的。

那些特殊规格的面料,例如经纬纱支或经纬密度不同于市售的常用规格,就需要定织定染,从而需要时

间。

对那些生产流程长的面料,例如色织面料,会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

(2)抽样检验的数量

进料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抽检或全检,抽检时先检验面料总数量的10%

进行判定,但如果面料的价值较高,或者客户有需要时,在抽检合格后进行100%

检验。

如果在检验面料总量的10%以后,发现面料品质不合格。

应通知供货方采

取相应的措施,在改善面料的品质以后再重新检验。

(3)测试

面料检验项目包括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测试及外观检验。

即外观检验仅仅

是面料检验的一部分,目测所不能及的内在质量必须通过实验室测试。

大多数客

户通常会要求指定测试机构测试并确认面料测试报告。

即使客户不要求,收货时

也应该对面料取样并测试。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

测试样由收货方从大货中随机抽取,因为有些供应商会对测

试的样品做一些特定的加工。

(供应商为了达到所要求面料品质的调试指标,从

技术上来说,已经无很大问题,但会使供应商的成本相应提高。

例如缩水率要求

小于3%,在技术上可以达到,但是整理成本高,还会造成面料数量的损失,供

应商或者制造商就会尽可能地把缩水率定在3%左右。

这样在测试时,就有可能

达不到既定的缩水率。

如果测试已经合格,公司可以有选择地测试一些与服装加工密切相关的

项目,如测定较多数量面料的缩水率、烫缩率等,以获得准确的工艺数据。

(4)检查数量

在检验外观的同时,也要检查各颜色的数量。

4.2.2规划中的B类要素

(1)面料检验员

配备经验丰富的面料检验员,并要求检验员做好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2)检验光线

检验应该在标准的光线下进行,一般为750lx,最好有验布机。

(3)客供面料

即使面料是客供的,仍然需要按公司品质管理规划进行管理和检验.

并把检验结果通知客户。

(4)不合格的面料

不合格的面料不开裁,是面料品质管理的基本原则。

4.3面料品质检验的主要项目

4.3.1面料的组织结构

(1)面料的组织

面料的组织是指纱线交织的规律。

对机织物而言,是指经纬纱的交织规

律,如平纹、斜纹、缎纹以及提花等。

对针织物,如平针、罗纹、双反面、经缎

等。

对收货方的检验员来说,并不需要很精确的去分析纱线的交织规律,只需要

检验花纹的外观和大小是否符合确认样。

所以可目测或借助放大镜、照布镜观察

面料的纱线交织规律和花纹外观。

任何组织或者花纹的错误,应该判断为重大疵

点。

(2)纱线的支数

纱线的支数表示纱线的粗细,一般很难依靠目测来判断,故不要求检验员去检查。

但如果发现面料的厚度、紧密度或重量不符确认样时,可送样品至专业的测试机构要求测试纱线的纱支。

(3)面料的密度

机织物纬向及经向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有经密和纬密之分。

如果发

现面料的厚度、紧密度以及重量不符确认样时,应该检查此项目。

面料密度的测

定较为简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a.分解拆纱法:

剪取一定尺寸,一般大于2.54cm×2.54cm(1英寸×1

英寸)的矩形试样,从边缘起逐根拆除,然后计数,就得到一定长度内的经纬向

纱线根数。

如果矩形试样的被拆除尺寸等于2.54cm×2.54cm(1英寸×1英寸),计数结果就得到2.54cm(1英寸)内的经纬纱根数。

b.照布镜分析法:

在照布镜窗口,点数经纬纱根数。

照布镜的窗口尺寸

正好是2.54cm×2.54cm,点数的结果即为1英寸内的经纬纱根数。

c.斜线光栅密度分析法:

一种简易方便的测定方法,但是精确度较差。

在测定经纬密度时,取样位置至少离面料头尾1m以上。

(4)面料的重量

针织物经常需要用单位面积重量(如g/m2)或者单位长度重量(如g/m)来表示

其规格,但以前者居多。

通过称量每匹重量,可以很方便的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单

位面积重量;每匹重量(g)

单位面积重量(g/m)=匹长(m)×平均宽度(m)

但是以上的计算未将面料的含水率考虑在内,如果要得到较为精确的单位面积重

量,实验室测试需要将面料置于标准状态下(65%RH,20℃)24h。

若有烘箱设备,可取20cm×20cm试样三块放置于烘箱中烘干,得到干燥重量加

上公定回潮率可得到公定重量;加上标准回潮率,即可得到标准重量。

实践中,常常需要进行公英制单位面积重量的换算,可用公式:

单位面积重量=盎司(安士)/码2÷0.029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