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817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

《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docx

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

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练习

1.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

哈默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毛泽东曾这样评价: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家第二代掌门人荣毅仁把全部“家业”都交给了国家,被陈毅誉为“红色资本家”。

他移交“家业”的时间应在(   )

A.建国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B.“一五”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3.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   )

A.地方财政统一到中央                 B.“五反”运动的开展

C.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D.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说: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于是兴起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其主要体现是:

(   )

A、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B、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C、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D、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7.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结构表。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居民分类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8.18世纪中期起,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付

C.中国农业经济比英国发达     D.英国对中国土特产品需求量大

9.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10.2006年7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中国铁路人的骄傲。

近代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

A、京沪铁路的建成B、京九铁路的建成

C、陇海铁路的建成D、唐胥铁路的建成

11.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发表了“怀特计划”,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提出设立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筹措基金50亿美元。

这些主张反映了美国()

A、主张国际金融自由

B、力图建立一个国际货币组织以造福全世界

C、力图达到夺取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D、为了解决其他国家的财政困难而提出了本计划

12.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

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13.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   )

A、《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D、《解放思想,实施求实,团结一致先前看》

14.近代西欧的“价格革命”削弱了封建主阶级的势力,这主要是因为()

A.固定货币地租的贬值B.封建主贪图奢侈享乐

C.专制王室统治的腐败D.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

15.马克思《资本论》中有这样一段话:

“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市场。

”下列各项,最能体现马克思论述的这一过程的是()

A.黑奴贸易B.圈地运动C.商业革命D.海外贸易

16.17—18世纪,世界历史进一步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拉美独立运动揭开了序幕

C.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欧洲大陆兴起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17.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经计划利用外资60亿,十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并说:

“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这说明()

A.西方国家乐于帮助中国修筑铁路

B.修筑铁路的重要性高于维护民国

C.修筑铁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

D.中国的经济实力足以修筑大量铁路

18.对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④它的内容包括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列宁说: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

C.实施国家电气化计划D.允许自由贸易和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

20.图片中的顺口溜“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

以下对图片反映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因二战经济凋敝

B.“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取得巨大成就

C.大跃进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经济陷入“滞胀”

21.马克思说:

“冒险的远航,殖民地的开拓……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A.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起来

B.欧美各国开始进入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C.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开始形成为整体

D.亚非拉许多地区沦为欧美各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2.16世纪英国通过以下哪些途径来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本的(   )

①海外贸易 ②海外掠夺 ③圈地运动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下列措施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原则的是(   )

A.没收逃亡贵族的土地            B.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C.对日用品实行最高限价          D.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24.洪武八年(1375年),“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至宣德时(1426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

A.出现了纸币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重农抑商政策加强D.赋役征收银两

25.从“千耦其耘”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井田制的崩溃B.私有土地的出现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D.均田制的实施

26.“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

因此,……在工厂里经常闻到许多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机油、棉尘及夜晚蜡烛等发出的恶浊气味……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疾病……从哪里得来的寒热病?

回答都是:

棉织工厂的工人。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新航路开辟后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工业革命后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7.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8.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

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

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29.“当英美烟草公司运到新牌香烟时,授意经销者将同等级的国产畅销香烟故意搁置在潮湿的地方任其受潮霉变,并指示售货员将变质烟同英美烟草公司的好烟对比,以造成‘中国香烟品质低劣,制造不良,易于霉变;英美烟草公司的香烟品质优良,系用科学精工制造’的印象来争夺销路。

”其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国烟草价廉物美B、中国是传统的烟草生产大国

C、英美烟草公司竞争手段卑劣D、中国商品对洋货的冲击

30.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

“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

”又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

从1805年到1848年,英格兰因盗窃和抢劫财产等犯罪交付法庭审判的人数从4605人增加至27816人。

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是英格兰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

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拜金主义盛行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D、城市化进程加速

31.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

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

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

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

3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

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

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

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

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

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

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

《反杜林论》

解析:

本题从中外联系的角度考查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以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比较中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三问则是以恩格斯的历史前提为中心,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问对能力的考查层层深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

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

 

答案

1.B

2.B

3.C

4.D

5.D

6.B

7.D

8.B

9.A

10.D

11.C

12.A

13.B

14.A

15.B

16.C

17.C

18.C

19.D

20.C

21.C

22.D

23.C

24.B

解析:

依据材料,确定时间应是明朝,纸币在北宋已经出现了,故排除A,从材料中所给的关键信息“交易”“金银”“钞”等可判断出材料所集中反映的问题是流通中的货币,所以选B。

25.C

解析:

从“千耦其耘”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反映的是经营方式的变化:

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说明生产效率的提高,其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

26.C

解析:

分析材料、注意关键词“棉织工厂”,以此判断应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另一关键词“蜡烛”,说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灯发明和使用之前,故正确答案是C。

27.B

28.D

29.D

30.B

31.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不同:

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

评价:

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2)不准确。

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特点:

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

32.

(1)商品经济发展;反映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如《清明上河图》、宋词、话本等。

(2)明治维新,日本富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

(3)“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

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业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

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

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

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

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

《反杜林论》

解析:

本题从中外联系的角度考查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以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比较中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三问则是以恩格斯的历史前提为中心,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问对能力的考查层层深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阶段:

“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

阶段性特征:

“原工业化”阶段:

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

工业革命阶段:

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

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