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798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7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土钉墙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南昌经开区蛟桥村安置房二期工程地下室A基坑

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9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2

第二部分编制依据……………………………………………………7

第三部分工程特点分析与危险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8

第四部分设计计算书和施工图………………………………………14

第五部分主要施工方法及质量、安全管理措施……………………15

第六部分验收要求……………………………………………………26

第七部分监控方案…………………………………………………28

第八部分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36

附图:

基坑支护设计图……………………………………………………44~53

深基坑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54

土方开挖线路及进出基坑坡道布置平面示意图………………………55

深基坑有组织排水剖面示意图…………………………………………56

 

(1)基坑东面采用1:

0.5放坡,坡高5.0m;

(2)东北面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型式,放坡1:

0.4、坡高6.1m;

(3)西北采用排桩支护,排桩直径φ900@1100,坡高6.0m;

(4)西面采用1:

0.4放坡,坡高6.1m;排桩支护,排桩直径φ900@1100,坡高6.1m;

(5)南面采用排桩支护,排桩直径φ900@1100,坡高6.1m;1:

0.5放坡,坡高5.5m。

2.4工程周边情况和地下管线情况:

(1)南侧:

地下室外墙距离小区施工便道约2m,周边经查明有2个电井和一个高压柜。

(2)西侧:

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约12m,周边个别位置经查明有2个电井和一个给水阀门。

(3)东侧:

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约18.m,周边经查明无管线。

(4)北侧:

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约5m,周边经查明距离支护结构北侧约3米位置有一道自来水管。

2.5地下水情况:

本勘察场地范围内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赋存于角砾④、全风化千枚岩⑤、强风化千枚岩⑥、⑦和中风化千枚岩⑧孔隙裂隙中,两者之间有水力联系,稳定水位埋深2.0~4.5m,水位标高27.114~27.701m,水位年变幅0.5-1.0m,为微承压水,属弱透水层。

富水性差,水量较小,场地含水层综合渗透系数K=0.1m/d,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2.6工程土质概况:

场地内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第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第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及前震坦系板溪群(Pt2l)千枚岩,按其岩性及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淤泥质粉质粘土;④角砾;⑤全风化千枚岩;⑥强风化千枚岩上段;⑦强风化千枚岩下段;⑧中风化千枚岩等8个单层。

见《钻孔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以下分别对各岩土层特性予以阐述:

1、人工填土(Qml)

①素填土(Qml)场地内大部份分布。

灰褐、浅黄、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全风化千枚岩及强风化千枚岩碎块等物质组成,为近期人工堆积,未经压实处理,结构松散,稍湿至饱水。

底部有0.3-0.5m厚的耕植土。

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2-4击,平均值2击。

其原位测试成果见表6。

层厚0.00~3.20m。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②粉质粘土。

场地内均有分布。

浅黄、棕黄、灰褐色,以可塑状态为主,成份主要为粉粘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湿至饱水。

压缩系数平均值0.275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6.468MPa,属中等压缩性,属弱透水层,实测标贯击数7~10击,平均值7击。

其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表5。

原位测试成果见表6,层面埋深0.00~3.20m,层顶标高28.11~30.57m,层厚2.50~5.00m。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

场地内大部份分布。

浅灰、黑灰色、饱水、呈流塑状态,成份主要为粉粘粒,含少量腐植物,具有腐臭味。

压缩系数平均值0.621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3.67Mpa,属高等压缩性,属弱透水层,其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表5。

层面埋深2.50~6.80m,层顶标高24.58~27.02m,层厚0.50~2.50m。

3、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

④角砾。

场地内均有分布。

灰白色,中密状态,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成份以石英为主,次为千枚岩、砂岩,级配一般,饱水,实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击数15-23击,修正后击数13.20-17.986击,平均值15击。

扰动砂样进行颗粒分析,各级组份质量分别大于20mm颗粒占16.3-23.5%;2-20mm颗粒占35.1-48.1%;0.5-2mm颗粒占18.6-26.5%;0.25-0.5mm颗粒占7.2-19.5%;0.075-0.25mm颗粒3.2-5.5%;小于0.075mm颗粒占0.6-1.0%。

其原位测试成果统计见表6。

层面埋深4.50~8.10m,层顶标高23.72~26.17m,层厚0.70~2.80m。

4、前震旦系千枚岩(Pt2l)

⑤全风化千枚岩(Pt2l)。

场地内均有分布。

灰黄、浅黄、褐黄色,粉砂质、泥质结构,千枚状构造,冲击可钻进,手捻易碎,遇水易软化,随深度增加,强度逐渐增大,压缩系数平均值0.367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5.415Mpa,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34~42击,修正后锤击数30.26~35.07击,平均值31击,其原位测试成果统计见表6,层面埋深6.10~8.90m,层顶标高21.71~24.07m,层厚4.00~7.40m。

⑥强风化千枚岩上段(Pt2l)。

场地内均有分布。

灰黄、浅黄、灰褐色,粉砂质、泥质结构,千枚构造,岩芯极破碎,呈粉末状、碎块状、块状,无洞穴,为极软岩,质量基本等级为V级,手可掰断,遇水强度降低,实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击数19~31击,修正后击数13.11~17.05击,平均值14击,其原位测试成果见表6。

层面埋深12.00~14.20m,层顶标高15.61~19.44m,层厚2.80~4.80m。

⑦强风化千枚岩下段(Pt2l)。

场地内均有分布,灰黄、浅黄、褐黄色,粉砂质、泥质结构,千枚状构造,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局部为短柱状,无洞穴,无软弱夹层,为极软岩,质量基本等级为V级,随深度增加强度逐渐增大。

层面埋深16.00~17.70m,层顶标高11.91~15.68m,层厚3.00~5.60m。

⑧中风化千枚岩(Pt2l)。

场地内均有分布。

灰黄、浅黄色。

青灰色,粉砂质、泥质结构,千枚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岩芯较破碎,呈块状,局部呈短柱状至中长柱状,锤击声较清脆,无洞穴,无软弱夹层,无临空面,为软岩,质量基本等级为IV级,岩芯中交角20-30度,片理裂隙发育,呈闭合状,层面埋深19.50~22.50m,层顶标高7.12~10.86m。

该层未揭穿,揭穿厚度5.20~20.50m。

第二部分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

97);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1)《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87号文件

施工图纸:

工程设计图纸

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地勘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三部分工程特点分析与危险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工程特点分析

本工程具备下列特点:

1.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基坑长约250m,宽约50m,开挖最大深度为6.1m,基坑支护等级为二级。

2.本基坑东面、北面和西面为城市道,南面为施工道路。

周边有地下管线,无开挖面,需排桩支护基坑。

无管线区域具备放坡开挖条件,揭露边坡土质基本为杂填土和粘土层。

3.根据地勘报告,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赋存于角砾④、全风化千枚岩⑤、强风化千枚岩⑥、⑦和中风化千枚岩⑧孔隙裂隙中,水量很小,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小。

二、主要危险源分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本工程基坑开挖最大深度约6.1m,基坑临边有主要施工道路,其主要危险源如下:

1.主要危险源分析、辨识

1可能引起支护结构强度破坏及整体失稳的主要危险源:

1)支护结构的的强度及刚度;

2)边坡稳定、抗倾覆(圆弧滑移及埋置深度);

3)抗隆起稳定。

故本方案针对上述主要危险源进行支护结构选型、设计,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2.针对主要危险源采取的相应措施

1支护结构选型及设计

根据本工程基坑深度较大特点,经分析、计算,确定基坑四周选用排桩(人工挖孔桩)、土钉墙及放坡方式进行基坑边坡支护。

支护结构的具体各项设计参数详由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及计算书。

2基坑边坡相邻道路的监控措施

由于周边有道路,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基坑支护工程使用期间应做好围护结构及周边道路的变形监测工作,确保安全。

1)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安排专人对邻近基坑的道路进行详细调查,有无裂缝等缺陷,并进行拍照存档,以备土方开挖后进行分析。

2)安排专人监测基坑周边、基坑内的积水状况,密切注意、收集周边的近期天气预报及赣江的水文水位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对边坡支护的位移、变形、管线的沉降制定监测方案,具体详第七部分监测方案。

3基坑有组织排水措施

1)坡顶排水

在坡顶散水外侧1200mm处开挖排水沟一条,机砖砌筑,内空尺寸300mm×300mm,内壁及顶面10m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

若因场地限制无法施工,则在散水外边缘采用机砖砌筑导水墙,高度200mm,两端与排水沟连接。

坡顶排水沟与场地外下水管道连通或在末端设置集水井,将水流排出。

2)坑内排水

为防止局部渗水影响坑内施工作业,在基坑底部边缘开挖排水沟一条,内空尺寸400mm×400mm,机砖砌筑,内壁及底面10m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

每隔30m左右及四角部位布置一口集水井,规格1000mm×1000mm×1000mm,水流通过水泵抽至坡顶排水沟导出场地外。

④基坑四周的安全围护

由于本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基坑最大深度7.95m),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基坑坡顶、放坡平台及围护桩顶部位设置钢管护栏。

护栏高1.2m,埋入地面以下,采用Φ48钢管,连接点焊接或用直角扣件连接。

三、其它危险源分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1.其它危险源分析、辨识

在工程中除上述主要危险源外还可能产生下列种种类型的危险源:

1)各种工况下支护结构受力不同可能对结构产生的破坏;

2)支护结构的塌方;

3)地下水抽取速率过快、过量;

4)基坑边沿堆载、超载引起的侧压力过大;

5)土方施工过快;

6)地下水位、支护结构变形、内力监控不力;

7)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8)高空坠落事故;

9)失火、触电安全事故等。

2.针对其它危险源采取的相应措施

(1)基坑边坡稳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1)本工程由于部分边坡采用土钉墙支护,因此采取下列措施:

①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测;

②监测单位必须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制定监测方案;

③在施工监测过程中监测单位与施工方要密切配合,及时总结分析监测数据,以便指导、调整施工。

将土体水平位移、沉降、地下水位、临边建筑物的沉降等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确保支护结构安全。

2)基坑开挖时,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

桩顶土钉墙施工需分层开挖,待上层土钉墙支护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开挖下一层,严禁一次性挖到顶标高。

挖土方不得在贴近未加固的危险建筑物的下面进行。

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

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3)由于本基坑重要性程序较高,设计要求严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要咨询安监站以及各方面的专家,群策群力,确保本工程的安全。

4)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红线坐标点,按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测量放样,经建设方和监理方验收认可后开始施工。

如果与基坑设计尺寸相差较大,应通知设计人员,做更正设计。

5)基坑土方部分,分段分层,严禁超挖,在机械开挖出支护坡面后,要求人工及时修整边坡,尽可能缩短边坡暴露时间。

6)施工过程中如遇障碍物或其它困难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调整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7)用手推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

卸土回填,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

用翻斗汽车运土,运输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2)深基坑内主体结构施工安全措施

1.深基坑支护施工仅是深基坑主体施工的前奏。

故深基坑支护施工结束,并不意味着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结束,而仅仅是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开始。

整个深基坑支护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一直持续到深基坑回填土结束。

2.为协调总包和基坑支护分包单位、监测单位的工作,特制定下列安全管理措施:

①深基坑支护工作结束后,分包单位要及时向总包单位办理移交,并进行技术交底。

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按总包单位的要求安排值班人员,在现场进行基坑的维护或抢修。

②总包单位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监督人员,并按应急预案要求成立相关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材料、设备、器材。

③总包施工单位必须尽量减少深基坑的曝露时间,基坑土方结束后,迅速浇筑找平层,并尽快浇筑主体结构的底板、墙板。

底板、墙板分项工序一旦结束,尽快组织回填土,以减少安全事故的概率。

3.在基坑中的钢筋、模板、砼等分项施工过程中,总包单位必须协调组织好对基坑支护的监测工作,及时监测、分析,进行信息化施工,消除事故隐患。

4.基坑四周设立围档,避免不相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坠落事故。

5.基坑边沿护壁的水平侧向位移及地下水位的变化要进行针对性的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以调整指导施工。

如接近或超过预警值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机电设备使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1)机械和动力机的机座必须稳固,转动的危险部位要安设防护装置

2)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查,不得在运转中修理。

3)必须安装超高、变幅限位器和力矩限位器,吊钩和卷扬机安装保险装置。

施工机械应搭设防砸、防雨操作棚;所有机械设备应经常性清洁、润滑、紧固、调整、不超负荷和带病工作;

机具接线严格采用一刀一闸,电工应经常检查,严禁施工人员违章随意作业。

防止短路,损坏机具。

(4)施工用电的安全防护措施

1)要进行详细的施工用电组织设计,按照统一部署,统一施工,规范使用的原则来实施。

2)加大安全用电设施的投入,漏电保护装置、电缆、闸箱等要做到数量、质量均符合规定要求。

3)要做到安全用电六个一,既“一机一闸一箱一锁一接地一保护”。

A、施工用电容量计算详见《施工用电》。

B、现场施工用电由变压器房用截面不小于30mm2的绝缘铝线(三相五线制)牵出,不超过30米的距离设一电杆。

C、露天处用电采用玻璃钢配电箱;室内用电处采用九夹板钉制的配电箱,且每一配电箱中均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每一配电箱均应设锁,由电工负责管理。

D、现场使用的电动机具必须装有漏电保护装置,非机电人员不能随意拆改机电设备,施工电梯等必须装设避雷线,安装及拆除机械时,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等,所有机电设备必须安装地线。

E、配电箱每二层设置一个,楼层送电线路采用胶皮线,并经常检查有无破损,用电后切断电源,所有电源箱、电焊机,应设置防护罩,防止漏电、触电。

4)大量钢筋的场内运输和摆放须有组织有计划,且须专人管理、负责、长钢筋的运输过程中须防搭电,碰撞伤人。

钢筋的焊接须有持合格证的人员操作,严格触电和烫伤,施工前必须要有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第四部分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设计方案具体详附件由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出具的《南昌经开区蛟桥村安置房二期工程地下室A深基坑工程围护设计初步方案》

第五部分主要施工方法及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一、施工程序

可采取如下施工程序:

人工挖孔桩排桩施工→土方开挖及分层土钉墙支护施工→排水沟、集水井施工→地下室基础工程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地下室土方回填

二、施工准备

1.由于本基坑重要性程度高,设计要求严格,施工程序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尤其是应咨询省、市安监站以及各方面的专家,群策群力,确保本工程的安全。

2.施工队伍必须制定规范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方案的设计监测工作。

3.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红线坐标点,按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测量放样,经建设方和监理方验收认可开始施工。

如果与基坑设计尺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对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要求基坑开挖与支护按信息化原则组织实施。

1)施工现场情况调查:

包括有关机械进场条件调查,给排水、供电条件的调查,现有建(构)筑物的调查以及地下障碍物与施工对周围影响的调查。

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

为使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合理和完工后使用性能良好,必须事先对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做全面、正确的勘探。

3)制订施工方案。

三、土钉墙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工艺流程:

人工修坡→测量放样→钻孔、排水孔→土钉、排水管安装→注浆挂网→喷砼(自上而下分层依次进行)

2、施工准备:

施工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坡面修整应清除浮土,坡面的允许偏差为50mm;坡顶距基坑1.2m外修建排水沟。

3、钻孔:

采用洛阳铲或者钻机造孔,土钉孔径为φ48钢管,入角为15°,孔深略大于土钉有效长度,并保持孔内干净,钻孔完成后用编织物将孔口堵好等待下一工序;排水孔钻孔孔径为80mm,孔深1.50m,仰角15°,排水孔和钻孔应在同一工作面从上至下施工,钻孔孔深允许偏差±50mm,孔位允许偏差±100mm,成孔倾角偏差5%(钻孔长度)。

4、土钉及排水管安装:

需搭接的土钉焊接长度不小于150mm并进行拉伸试验,土钉安装应设定位支架,灌浆管与土钉同时进入钻孔离孔底0.30~0.50m处;排水管埋设端梅花型布设Φ20渗水孔,花管长50mm,外包纱布,墙内进水部位回填厚500~1000mm反滤层,孔口用砂浆固定。

5、土钉注浆锚固:

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0~500mm处。

孔口部位宜设置止浆塞及排气管;注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注浆,注浆压力0.06~0.1MPa,待第一次注浆浆液基本凝固后进行第二次注浆。

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分钟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6、挂钢筋网:

在坑顶距基坑1m处,每隔2m打入1m长的压顶锚杆,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钢筋网与锚杆应连接牢固。

7、喷射混凝土:

喷射作业就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最终厚度为80mm。

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宜为0.6~1.0m。

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天。

8、变形观测点埋设:

变形观测点可利用压顶锚杆,作为变形观测点的村顶锚杆在打入时预留高出混凝土50mm的长度,并将顶板锉平用钢锯锯一个十字架作为观测标志。

9、施工单位需制定规范、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按其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由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

10、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红线坐标点,按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测量放样,经建设方和监理方验收认可后开始施工。

11、土方开挖期间,应注意不得损坏支护结构。

基坑四周堆土或堆载不得超过20kpa。

2米之内不得堆载。

12、基坑土钉墙部分,分段分层,边挖边施工土钉并喷混凝土,严禁超挖,在机械开挖出支护坡面后,要求人工及时修整边坡,尽可能缩短暴露时间。

土钉成孔后完成钢筋网的布设工作,土钉注浆后及时布设加强筋。

13、土钉施工过程中,如遇障碍物或其他困难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调整设计或采取相应措施。

14、设计未说明之处,均严格按现行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

四、土方开挖施工措施

(1)开挖原则

1、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并取得相关单位或部门认可后方可实施。

该方案应包括:

土方开挖、运输设备配置;土方运输、车辆行走路线;施工通道的设置;排水沟、集水坑的设置;土方开挖分层、分段施工措施;对支护结构的保护措施;土方开挖的应急预案等。

2、开挖前应核验基坑位置及开挖尺寸线,施工工程中应该经常检查平面位置、坑底标高、坑壁坡度、排水及降水系统,并应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3、施工顺序应遵循计算工况,基坑开挖需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垫层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无垫层暴露面积不宜大于200m2,减少土体蠕变引起的变形。

4、土方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的开挖顺序,分层、分段按设计要求进行,严禁超挖;土方开挖要求分块、分层、分段,分层厚度一般为1-2m,分段长度宜小于20m,且宜预留土墩,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5、机械开挖时,对坡体土层应预留10-20cm,由人工予以清除,修坡与检查工作应随时跟进,确保坑壁无超挖,坡面无虚土,坑壁坡度及坡面平整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开挖作业面后,应立即进行土钉墙支护或硬化处理,减少边坡暴露时间。

7、当支护结构构件强度达到开挖阶段的设计强度(达到设计值80%)时,方可向下开挖。

当基坑开挖面上方的土钉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向下超挖土方。

对于土钉墙,应在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养护时间大于2天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8、开挖时,挖土机械不得碰撞或损害土钉墙墙面等支护构件,不得损害已施工的基础桩。

9、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基坑内部临时坡体应不大于1:

1.5,且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度不大于3米;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主体工程桩移位破坏、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的损坏等工程事故。

10、当开挖揭露的实际土层性状或地下水情况与设计依据的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或出现异常现象、不明物体时,应停止挖土,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挖土。

11、挖至坑底时,应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土层的原状结构,应立即对坑底进行封闭,即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防止基坑底土体暴露时间过长。

12、基坑内所有的局部深坑开挖必须待普遍开挖深度的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深坑的开挖。

13、邻近基础边缘的承台超深部分土方开挖时,应严格执行间隔开挖,并立即做好坑壁地胎模支撑结构。

14、地面及坑内应设排水措施,将渗流进基坑的水及雨水及时抽排出基坑;坑内排水严禁在坑边挖沟;在基坑顶四周也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四周雨水流入基坑;雨季施工应加强排水工作。

15、一般地面超载控制在20KN/m2以内。

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