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628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docx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论宋庆龄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人文学院历史学20070411班夏明艳

指导教师王晓丹

摘要:

关键词:

宋庆龄;民主进程;作用;地位

引言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一、宋庆龄简介

宋庆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

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被誉为“国之瑰宝”,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宋庆龄(1893~1981),广东省海南岛(今海南省)文昌县人,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一个牧师、实业家兼革命党人的家庭,她的父亲宋耀如是最早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的革命者之一,母亲倪桂珍是一个受过教育、反对封建的进步女性。

宋庆龄有兄妹五人,依次为宋霭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他们都是民国时期政治舞台上的活跃人物,在近现代中国的命运中发生过突出的作用。

1907年,14岁的宋庆龄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同年夏,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1909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1913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

在美国的六年,宋庆龄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教育,受到了民主主义思想的洗礼,已成为一个具备初步民主革命思想的青年。

正当孙中山革命事业处于困厄之际,1913秋宋庆龄来到他身边,并于1914年担任他的秘书,从此,宋庆龄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家人的反对,别人的诋毁褒贬,和孙中山在东京结婚,成了孙中山的革命伴侣、重要助手和忠实战友。

在婚后的十年中,宋庆龄陪伴在孙中山左右,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两次护法运动、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做了大量工作和贡献。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坚决维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左派的旗帜。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1931年回国后,参加了反蒋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至1981年5月在北京因病去世,一直担任国家重要领导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在宋庆龄的一生中,还始终关心着妇女、儿童文化、教育、福利卫生事业,为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和平而奋斗。

纵观宋庆龄的一生,她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战士,杰出的革命政治家和活动家,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她始终同人民大众和中国共产党在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二、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和确立

正值宋庆龄出生之际,近代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使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清政府的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民主力量不断向封建帝制进攻,民主革命运动逐渐兴起。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运动,他们主张君主立宪政体,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申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宪政思想。

虽然戊戌变法最后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下而失败,但历史前进的步伐并没有由此而止步,反而越演越烈,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书》、陈天华的《猛回头》等大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以为代表孙中山的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遍布全国。

清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腐朽的统治,也不得不跟上潮流,宣布预备立宪,“削减”皇权。

总之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根植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土壤。

童年时代的宋庆龄接受的不是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三从四德的封建教育,而是完全西式的新式教育。

这要得益于她有一位伟大的父亲,她的父亲宋嘉树是近代中国四大家族之一宋家的奠基者,早年在美国依靠勤工俭学完成大学学业,后回到上海一边传教一边创办实业,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在宋庆龄出生时,他已开始资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运动,是最早追随孙中山的革命者之一,被孙中山成为“革命的隐君子”。

宋嘉树不重男轻女,对子女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关心和正规的新式教育,并且从小就注意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他对宋庆龄姐妹说:

“身为女人,不应阻碍她们成为有成就、有作为的社会公民”,并且宋家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的观念从小就影响着宋庆龄,这一切使得童年时代的宋庆龄就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和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

1907年夏,宋庆龄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她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西方教育,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熏陶,思想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如宋庆龄回忆所说:

“我在美国度过我的青年时代,受过美国伟大的民主传统的熏染,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伟大力量之一,它的文化,成为我所受教育的一部分。

而这对于我的祖国,十分需要民主精神的祖国,是非常珍贵的。

”〔1〕p208宋庆龄在校期间的文章如《阿妈》、《中国妇女》、《四小点》、《受外国教育的留学生之中国影响》等,充满了强烈的民主、自由和博爱的色彩。

总之,在校期间的宋庆龄已在思想上开始了民主主义的萌芽。

正当宋庆龄美国求学期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还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

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宋庆龄欣喜若狂,热情迸发,她立刻撤掉墙上的清朝龙旗而换上共和国的五色旗,高喊“高举共和国的旗帜”。

1912年4月,在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下,她写下了《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文章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认为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意味着四万万人口已从君主专制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这个专制制度已经存在了四千多年,在它的统治下“生存、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遭到剥夺。

它标志着一个皇朝的覆灭,这个皇朝的残酷压榨和自私自利,使这个一度繁荣昌盛的国家沦为一个贫穷不堪的国家。

清政府被推翻,意味着具有最野蛮的制度而又道德沦丧的这个皇权的毁灭和废除。

”〔1〕p1文章表达了她对辛亥革命的欢迎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痛恨。

对于理想主义的宋庆龄,她认为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自由和平等”,为了保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她认为“博爱有待争取”,因为“博爱是人类尚未实现的理想,没有人类的兄弟情谊,自由就没有可靠的基础,平等只是梦想”并且认为实现博爱这一艰巨的任务将落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身上。

这表明宋庆龄已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观念。

她看到博爱是自由平等的基础这一点相当可贵,在[美]科恩的《论民主》一书中说到:

“自由是实行民主的条件,平等是民主合理性的关键,博爱是任何民主存在的前提。

”博爱“为民主提供了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民主可以得到承认,自由可以得到保护”,279因此,民主在最深成次内需要博爱。

宋庆龄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论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这表明宋庆龄的民主主义思想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就在宋庆龄为辛亥革命而歌颂时,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南京临时政府所建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如昙花一现,随即凋谢,取而代之的是袁世凯对帝制的复辟,对共和政体的疯狂破坏。

孙中山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民主,掀起“二次革命”,但却遭到惨败,革命党人遭到通缉,不得已流亡日本。

即将毕业的宋庆龄听说革命的失败,并没有灰心退却,“她感到中国革命正在召唤她,她要献身于中国的民主运动[美]斯宾塞《三姐妹-宋氏家族的故事》,纽约,1939年英文版,于是毅然放弃在美国继续深造的打算,满怀革命的理想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离美回国。

1913年回国途中宋庆龄直接回到日本与和孙中山一起流亡日本的父母团聚,在日本她见到了她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明确表示“愿为革命尽力“的决心,她不久后就成为孙中山秘书,协助其工作,从此,宋庆龄开始了她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

宋庆龄的实践已表明,她已确立了明确的、坚定地民主主义思想。

当时孙中山正处于革命事业的低谷,反袁斗争的失败使许多革命党人或意志消沉或投降分裂,革命党内组织涣散,宋庆龄的到来不仅在工作上帮助了孙中山,更在精神上鼓舞了孙中山。

宋庆龄投入工作很快,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尤其她对革命的热情深深感染着孙中山,孙中山对她非常的信任,把许多重要的机密文件交给她处理,还教会她在复杂的革命工作中工作的手段。

在与孙中山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宋庆龄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过程,使她进一步受到孙中山高尚品德和革命精神的感染,通过孙中山的帮助和宋庆龄的努力,宋庆龄不仅对革命的现实有了清晰的认识,更提高了对中国革命的许多理论问题的认识。

她意识到自己正在献身于一个历史性的伟大目标,她觉得她“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

[美]斯宾塞《三姐妹-宋氏家族的故事》,纽约,1939年英文版,

为了献身于中国民主革命,为拯救中国而出力,“而孙中博士是位能拯救中国的人”,所以,她决定把她的命运同孙中山的命运连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更好地帮助孙中山。

她力排家人和亲友的阻挠,不计人们的毁谤,1915年10月25日,和孙中山在东京结婚,从此成为孙中山的革命伴侣、重要助手,他们的结合,是中国民主革命史的一桩重要事件,它对孙宋二人的革命生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对宋庆龄则是一生的推动力。

作为勇敢、热情的民主主义者,结婚后宋庆龄就积极投入到孙中山领导的捍卫共和的民主运动中去,在工作上积极协助孙中山,讨袁护法,南征北战,反击陈炯明叛变,使宋庆龄的民主主义革命意志更为坚定、思想更为成熟,特别是孙中山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她,支持着她一生的民主革命事业,后来宋庆龄曾多次说到:

“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性和坚韧性经常鼓舞着我们,正是由于从孙中山身上学到的这种精神,才一直支持着宋庆龄坚定、顽强付一生,这是她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宋庆龄把跟孙中山结婚看成是上学,因为她在孙中山那里奠定了一身进行民主革命活动的基础。

在同孙中山生活的十年中,宋庆龄的民主主义思想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升华,在政治上更为成熟。

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的过程中,宋庆龄还经历2大事件的洗礼—俄国十月革命和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社会主义有理想变为现实,给中国人民带来希望,五四运动则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进程,这些改变了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前进方向的重大事件,对宋庆龄思想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宋庆龄认为“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给全世界摆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同时,五四运动的爆发也在中国开辟了革命的新局面”,因此“宋庆龄终身维护十月革命”,这2件事,使宋庆龄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巨大力量,给她的思想以极大的震撼,在最后的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联俄、联共的过程中,宋庆龄更是受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熏染和国际社会主义精神的影响,这对于宋庆龄后来在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的立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总之,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宋庆龄在少年时代就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经过美国西方中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熏陶,在思想上开始了民主主义的萌芽。

在辛亥革命胜利的激励下,宋庆龄开始清除盖了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初步具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

后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后,在孙中山的帮助和她自己的亲身实践下,宋庆龄对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最终确立起来并不断发展成熟,在孙中山逝后,宋庆龄已确立了坚定的明确了民主主义思想,并且开始走出“学徒”生涯,开始独立战斗,坚定不移地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为捍卫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新三明主义,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

二、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的实践

1、国民革命时期

在经历二次革命,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没有灰心而是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国民党正在坠落中死亡,因此,要救它就要有新血液”,这个新血液正是1921年7月成立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日起就把实现民主政治作为目标。

因此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完成了他一身最大的转变,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发起了一场包括农民、工人、民族资产阶级、学生知识分子的席卷全国以再造民国为目标的国民革命的运动,孙中山在具最后生命的最后几年,作出这一伟大历史性的决定是和宋庆龄的支持分布开的,研究孙中山的最后十年的思想与实践,不可不研究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理解与影响。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轰轰烈烈国民运动开始时,作用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孙中山却于1925年3月2日于北京逝世,孙中山的离去是中华民族巨大的损失,因为孙中山的逝世,中国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选择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极权政治模式,对于宋庆龄来说,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为了继承和捍卫他们共同革命的理想和民主革命事业,宋庆龄强忍悲痛,在政治上作出了重大的选择——誓完成孙中山为完成的革命事业,沿着孙中山的道路前进,“先生先行,因求大公舍小我,后人后继,誓变曲径为通途”,从此以后,宋庆龄始终奋斗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的最前线。

1925年5月5日,在上海发生了帝国主义镇压工人和学生的“五卅”惨案,宋庆龄化悲痛为力量,立即投身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去,热情赞颂群众的爱国反帝斗争,大力开展宣传和援助活动,认为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重大的人们觉悟的表现,号召工商学界“共起奋斗”,对外“响起世界各国人民主张公道”,对内响起全国人们之民族精神,为民族争独立,为人权争保障,务达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之目的。

宋庆龄不仅四处演讲孙中山的反帝主张,还发起组织“五卅事件失业工人救济会”,援助工人罢工运动。

之后对于英国制造的“沙基惨案”,宋庆龄便是宣讲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以鼓舞广州人民坚决反对英帝国主义,这些行动已表明宋庆龄已在实践中为维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独立作战,表现出一个正在走向成熟政治家的领导才能。

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宋庆龄坚定地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宋庆龄坚定地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促成国民党“二大”等会议的召开,积极动员妇女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和武汉国民政府工作;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宋庆龄坚决给以回击,她即坚持原则,又积极团级革命人士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宋庆龄的努力避免革命阵营的过早分裂,为国民军北伐争取了喘息的时间,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顺利进行。

但历史有时也会背叛人民,而投向敌人的怀抱,1927年是个血雨腥风的时代,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屠杀人民群众和革命者的“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公开抛弃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南京临时政府。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下,宋庆龄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最后,为了不背叛人民,不背叛中国的民主革命,她背叛亲情,她选择和人民大众在一起,她明确地表示:

“是宋家为中国而存,而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

《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党的文献》1994年5月75页

面对蒋介石、汪精卫等反动派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公开背叛,宋庆龄高举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同国民党作坚决的斗争,在政治立场上同国民党作彻底的决裂。

“四一二”政变后,宋庆龄极其愤怒,于1927年22日联合国民党左派邓演达、何香凝等和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等发表了《讨将通电》,声讨蒋介石背叛中国民主革命、残害人民群众的罪行,谴责蒋介石为“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蠡贼”,号召人民大众一起起来打到蒋介石。

在宋庆龄的推动下,在武汉及两湖地区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声势浩大的讨将运动。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前夕,宋庆龄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揭露蒋汪政权“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他们“动摇了党的基础,出卖了群众……摧毁了党的力量,并延迟革命的成功”。

最后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将由千百万中国人民来完成。

这篇《声明》是宋庆龄发表的重要战斗缴文,是宋庆龄革命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表现了宋庆龄忠于中国民主革命,忠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忠于人民大众的政治立场。

从此,作为国民党左派旗帜和中国民主革命的中流砥柱,宋庆龄踏着革命者的足迹勇敢前行。

2、十年内战时期

虽然大革命失败了,但宋庆龄并没有对中国革命前途失去信心,反而坚信中国民主革命必胜的信念,因为她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

经历大革命的洗礼,宋庆龄看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通过同共产党的亲密合作,宋庆龄觉得“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那里”,。

宋庆龄的民主革命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她说:

“只有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并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革命才是社会革命”。

所以当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失败后,她始终关心着中国共产党,保持着与共产党的亲密合作。

而对于“以孙中山真正信徒”自称的蒋介石,宋庆龄却不屑一顾,憎恨无比,当蒋介石想尽一切办法来拉拢她,想利用她“国母”的身份来取得其军事独裁政府的合法性时,她坚决地给以回绝,还明确地表示不再参加现在国民党的任何工作,因为他们背叛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民主革命,还表示“即使回来,也是为参加工农斗争(当时宋庆龄在国外)。

”宋庆龄为何会表现的如此坚决?

只因她有着纯洁、坚定地民主主义信念,她容不得任何反动力量来糟蹋它、污染它,即使利用一下也不行。

为了寻求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1927年8月至1930年的时间里,宋庆龄访问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她接受了科学人会主义的熏陶,专心研究中国的民主革命问题(土地和农民),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宋庆龄的民主主义思想正走向成熟。

1931年5月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约法》,宣布中国进入“训政”阶段,极力宣称中国已进入了欧美式的民主国家。

“训政、军政、宪政”、原是孙中山为了真正实现中国民主政治化提出的,目的是为使宪政最终脱离军人的控制而独立,因为“军人干政是民主政治根本障碍”,《孙中山祥传》P666北洋军阀就是前车之鉴。

但蒋介石不但不“鉴前车之鉴”,却公然借“训政”之名行独裁之实,重新把中国带进军事独裁的时代。

蒋介石的训政体制充满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其核心是在全国实行一党专政、以党治国,在中央实行个人独裁。

蒋介石为了巩固其专制独裁统治,组建了中统、军统两个特务机构在全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全国处于白色的恐怖统治之下。

当时有篇名叫《疯狂了的世界》的文章这样描述白色恐怖统治下的旧中国:

“整个世界是疯了,历史已回复到中世纪时代,战争、屠杀、恐怖、幽禁、破坏,魔鬼的舞蹈,奴隶的声音,整个世界是疯了”,“杀代替了自由,”逮捕和幽禁禁锢了意志,文明破产了,野蛮复活了,白茫茫的雾弥漫了整个世界”。

1931年宋庆龄回国后,立即投入到了反对蒋介石的黑暗独裁统治、营救进步民主人士的斗争中去。

1931年12月,著名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遭到蒋介石秘密杀害,宋庆龄愤而发表了《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宣言,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作为一个政治力量国民党已经消失了,“促成国民党死亡的不是党外的反对者,而是党内的领袖”,宣言无情地揭露了蒋介石实行个人独裁、剥削民权、非法残害民主人士的罪行,“过去北洋军阀政客不敢做的事,却在党治的名义下毫无顾忌的做了”,宣言进一步指出“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

《宋庆龄选集》上P86这一宣言表明宋庆龄在对国民党已彻底的失望,同时表明她坚决和人民大众在一起,跟随中国共产党走的政治立场,是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转变的重要标志,她已开始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无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尚明轩先生的《宋庆龄年谱长篇》对此作了高度评价:

“这篇战斗檄文是宋庆龄归国后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政治宣言,石破天惊,沉重地打击了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给全国人民反蒋抗日运动以坚决支持。

宋在宣布国民党死亡的同时,也就声明退出国民党,不再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进行革命活动,这是宋庆龄政治生涯中的重大里程牌”。

为了营救被蒋介石反动政府非法逮捕、关押的革命者,保障人权,宋庆龄联合鲁迅、蔡元培和杨杏佛等进步民主人士于1932年底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下面简称“民盟”,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民盟》要求释放一切政治犯,反对秘密杀害政治犯,给予他们法律上的保障,宋庆龄称他们不是政治犯,而是伟大民主革命事业的先驱;要求改善监狱生活环境条件,给予政治犯以应有的民主权利,《民盟》还积极揭露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呼吁新闻界投身于保障人权的运动中去等,《民盟》在宋庆龄的领导下,开展了许多有效的活动,保护盒营救了许多民主进步人士如牛兰夫妇、陈赓、廖承志、许德衍和丁玲等,揭露了蒋介石集团的黑暗统治,唤醒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并在国际上谴责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

在当时人民毫无民主自由的条件下,宋庆龄领导《民盟》旗帜鲜明地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伸张民权,从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人民看到了民主的希望,听到了民主的声音,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宋庆龄不愧是“整个国民党中的大丈夫”。

《人中之杰,国之瑰宝一宋庆龄与中国革命》盛永年

当蒋介石用欧美国家所谓的“民主、法治”来掩盖其独裁之实时,宋庆龄勇敢地站出来揭露蒋介石标榜的民主与法治的虚伪性与反动性,批判蒋介石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欺骗。

宋庆龄首先指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只是形式上的而已,因为他们的民主“只给予少数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是有名无实,它的存在是为了保证资本家更有利地剥削人民群众,“这些‘民主制度’不过是掩盖‘这一小撮剥削者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独裁统治的烟幕’”。

而国民党比欧美国家更糟糕,因为它连“烟幕”都不用,直接“公开、无耻地为极少数的封建地主、资本家和帝国主义的利益服务,有关‘人民’的纸上法律只是一种宣传,内容完全是空洞无物的”。

《宋庆龄选集》上P62

蒋介石千方百计美化的统治被宋庆龄揭开,这使蒋介石恼羞成怒,尤其是宋庆龄组建的《民盟》,使蒋介石无地自容,他曾对手下说:

“中国的民权要她来保障,那我这个委员长干什么”,所以,蒋介石想尽一切办法想要除掉宋庆龄,他的特务们使用了威胁、恐吓、侮辱、监视,甚至制造暗杀计划,但宋庆龄却丝毫不为所动,还是做着她该做的事,她说:

“使我不讲话的唯一方法就是杀了我”,最后,由于宋庆龄的特殊身份及在民众中的崇高威望,蒋介石虽时时想出之而后快,终束手无策。

宋庆龄继续为人民的民主权利而奔走呼号,在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黑暗通同质性维护着人民仅有的权利。

就在蒋介石大搞个人独裁的时候,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临时性的政府,从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民主制度——工农民主专政,成为中国民主政治中的质变的关键点。

宋庆龄给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以高度评价:

“苏维埃才是工农大众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机构”。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迅速沦陷,全国兴起了“反蒋抗日”的民主运动。

在全国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推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继续对日妥协退让、围剿苏区,镇压抗日救亡的民主运动,这让宋庆龄气愤不已,她严厉指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称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投降妥协行为,“国家的主要军队不是用来打日本而是打自己的人民——中国的工人和农民”《宋选》76“这不是出路,这是中华民族的死路”《宋选》43“蒋介石政府正在秘密出卖中国”。

宋庆龄多次向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派军队收复失地,给予人们民主权利,抵抗日本的侵略,宋庆龄还积极支援十九路军的上海会战,组织国民御辱自救会,宣传人民联合起来抵抗日本,支持“一二九”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在日本侵略中国初期就为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北事变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于1935年8月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宋庆龄首先表示拥护中共的《八一宣言》,并为国共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