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88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

《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docx

22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

电子技术应用(091300

专门化方向: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数字视听设备应用与维修、光电产品应用与维护、电子产品营销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验,数字视听设备的应用、维修,光伏系统安装、维护,电子产品的营销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备注:

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具有健康的身体,能适应职业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具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心态、良好的耐受力和耐挫力,能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竞争需要。

(3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进取精神、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5具备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职业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①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电子仪器仪表;

②能识别与检测常见电子元器件,并能合理选用;

③具备常见电工电路与典型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

④会用常用软件完成电路仿真实验;

⑤会安装常见电工电路,排除电路简单故障,并能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⑥具备典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能力;

⑦具备单片机简单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

(2职业特定能力:

①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方向:

具备识读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资料的能力;具备操作SMT设备,并能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的能力;具备对电子整机进行装配、调试与检验的能力。

②数字视听设备应用与维修方向:

具备识读数字视听设备的技术资料的能力;具备安装并调试数字音频、视频播放设备的能力;具备检修常用数字音频、视频播放设备的典型故障的能力。

③光电产品应用与维护方向:

具备识读光电测试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具备安装并调试光伏发电系统的能力。

具备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维护的能力。

④电子产品营销方向:

具备一定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促销等产品宣传推广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客户分析、产品推介、沟通谈判、合同签订等产品销售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安装调试、用户培训、用户回访等产品售后服务能力;具备初步的货款催收、销售分析、门店管理、渠道管理、客户管理、公共关系优化等经营管理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分配1.课程结构

2.教学时间分配表

4

5

注:

1.总学时3256。

其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含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学时占比约37.5%;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占比约52.4%;任意选修课328学时左右(其中人文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约为4:

6,占比约10.1%。

2.总学分186。

学分计算办法:

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16-18学时记1学分;军训、入学教育、顶岗实习、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记1学分,共21学分。

6

7

8

9

10

九、专业教师基本要求

1.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

36;专任专业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占5%,具有高级职称的占15%以上;获得与本专业专门化方向对应的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占60%以上,或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的3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

2.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电子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的教师任职资格;三年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应达到“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试行》的通知”文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要求。

专任专业教师每五年必须有五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本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等。

3.专业教师应具有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熟练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主干专业课教学的能力,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开展教学、科技研究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

十、实训(实验条件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35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配置如下

11

12

13

14

十、编制说明

1.本方案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编制。

2.本方案充分体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

并突出以下几点:

(1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15

(3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4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3.中等职业学校依据本方案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1本方案依据“2.5+0.5”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学期。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

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机动周2周,按29-30学时/周编制,集中时段的学习按30学时/周计算。

(2本方案第1至第5学期因集中安排了整周教学周(实训周、实验周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周,德育、体育、艺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总课时不足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要求时,各校可结合实际适时补足。

(3本方案任意选修课程建议如下:

①素质拓展类:

公共关系与礼仪、古典文学、中国名著欣赏、外国名著、人口资源、奥林匹克运动、书法、演讲与口才、地理、历史、电子商务基础、现代物流技术;或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拓展内容。

②专业拓展类:

PLC控制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子制板技术、传感器与应用、光电器件及组件、光电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消费心理学基础、广告与促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与推销技术、营销管理、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项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项目、光伏发电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项目。

(4通用技能实训项目安排建议:

第二学期安排电工电路的安装及电子焊接实训;第三学期安排典型电子电路或产品的安装、调试与测试实训。

(5电子产品营销专业方向的综合实习(实训课程中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实训安排2周,装配产品由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电子产品营岗位轮岗见习安排1周;第五学期的综合实训(考证的时间,建议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增加1-2周,并安排学生到企业实际岗位上训练2-3周。

(6实训(实验条件中实验实训教学功能室基本配置中未说明的设备,各校在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自行决定。

16

附录1:

开发单位及核心成员名单

牵头单位: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张文建赵杰参与单位:

南京职教研究室李传珊

仪征工业学校李中民

江宁中等专业学校白秉旭

吴中中等专业学校蒋俊祁

盐城高级职业学校刘克军

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许长斌

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张小红

17

附录2: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