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7738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二十一世纪初叶,是我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卫生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同步,紧密围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任务,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等方面开展工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日益扩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护理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了护士队伍建设

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护士126.6万名,是解放初期6万名护士数的20倍,与1985年63.7万名护士数相比,翻了一番。

护士总数已经占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4%。

在护士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3%,具有大专学历的占24.3%,具有中专学历的占64.5%,与1985年相比,具备高等护理专业学历护士的比例显著增长,中等护理专业护士的比例显著下降。

提高了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护理教育发展迅速

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基础。

自1984年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

截至2003年,开办护理专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99所,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32所,开办护理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达到13所,高等护理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52120人,招生总数达到59174人。

一直占据主体地位的中等护理教育规模开始缩减。

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

同时,护理继续教育发展较快,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以及危重症护理、糖尿病护理、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理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特别是1996年以来,护理教育改革工作不仅涉及到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也涉及到了对各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性逐步增强

护理是直接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专业,其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并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

近年来,护理工作的发展呈现出三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促进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服务模式、护理专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及其工作范畴等诸多方面产生着影响。

(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长

1、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方式、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慢性病患病率为123.3‰,根据慢性病患病率推算,2003年全国慢性病患病总人数为1.6亿,这对疾病预防和患病者长期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工作提出诸多要求。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老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538.8‰,因此,老年人群因伤病活动受限、卧床以及失能的人数和持续的时间不断增加,这将大大增加老年护理和与老年有关的慢性疾病护理的需求量。

2、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一方面向分子水平和更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扩展至人与社会、环境的系统层次,应用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的疾病与健康,使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要。

3、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巨大进展,纳米技术、计算机和数码技术、光学纤维技术等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医学领域,大大促进了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认识和期望不断提高,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促使护理服务向高质量、多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护理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这对我国的护理教育、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服务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

因此,加强护理行业的法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适应入世后技术、服务、人才市场相互开放过程中管理方面的需要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三、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护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护理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护士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护士队伍建设是关系到护理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目前,护士队伍的整体水平在数量、业务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明显不足,表现在:

一是缺乏对护士权益的依法保障和对护士准入的依法管理,侵害护士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未经正规护理专业培训进入护士队伍、从事护理技术工作的问题在部分地区较为突出;二是医疗机构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备不足、医护比例连年下降呈倒置状况,根据卫生部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1952年医护比例为1:

2.28,2001年下降到1:

1.09,2003年为1:

0.68;近期调查的126所综合医院的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仅为0.33:

1,未达到卫生部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有关护士配备的要求,部分医院所缺的护士数是现有护士的一倍以上;三是护士的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由于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所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四是缺乏对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与临床医学相比,护士的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护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不足。

(二)护理教育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规范

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培养高水平护士队伍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护理专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差距,表现在:

一是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二是护理教学的办学质量有待提高;三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护士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四是缺乏对专科护理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三)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

高质量的护理对保障病人安全、促进病人康复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工作与病人的需求、临床诊疗工作的要求尚存在差距,表现在:

一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尚未全面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护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临床工作的需要存在差距,一些医院忽视了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身心方面的照顾与帮助、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二是护理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要同步于诊疗技术的发展,对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护理工作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向家庭、社区和社会延伸;四是护理工作需要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关心、关怀和爱护患者的职业文化,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四)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需要提高

据估算,我国约有10万余名护理管理人员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大部分是从临床护士中选拔到管理岗位,从技术型人才转变为管理型人才存在一定差距。

护理管理领域的主要问题:

一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能力需要提高,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现代管理经营策略、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护理信息的转化利用相适应;二是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应当着眼于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全过程的关键因素,客观、科学地反应和促进实际护理工作质量。

四、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

(一)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护理工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加快护理事业发展,使护理工作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护理事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是:

综合规划,积极发展;

全面提高,重点建设;规范培养,形成体系;强化服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拓展服务;建章立制,科学管理。

1、综合规划,积极发展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护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工作整体框架中同步、协调发展。

2、全面提高,重点建设

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专业化护理人才,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护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在稳定发展护士队伍、保证护士队伍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科学统筹护士人力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护理服务需要,加强专业化护理人才的培养,适应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3、规范培养,形成体系

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和对护士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护理教育,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岗前培训、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适合护理工作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4、强化服务,提高质量

护理事业的发展最终体现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痛苦,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中,因此,护理工作必须“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突出以人为本,围绕“质量、安全、人文关怀”的主线,加强护理服务。

5、改革创新,拓展服务

发展护理事业,核心在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护理服务方式,拓展工作内涵,大力发展立足于社区和家庭的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护理服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建章立制,科学管理

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宏观层面要制订和完善护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工作规划;微观层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标准,强化落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护理的科学管理水平。

五、护理事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和措施

(一)总目标

加速护理事业发展,通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拓展护理服务能力,规范护理教育,加强护理管理,使护理工作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

工作重点是:

1、制订颁布《护士管理条例》,完善护士执业准入制度,依法加强对护士队伍的管理,保证护士队伍素质,维护护士权益,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2、加强医疗机构的护士管理,稳定和发展临床一线的护士队伍,保证数量,提高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学历人员的比例。

3、加强专业化护士队伍的培养,确定重点临床专科护理岗位,逐步建立临床专科护士培养制度,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与临床诊疗工作的发展同步。

4、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护理管理的岗位培训制度,实施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培训,制订并实施各级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的任职标准,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5、以护理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促进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调整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推进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包括岗前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内的终生教育制度,基本形成符合护理专业特点、适应护理工作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6、加强临床护理服务,完善护理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制订和实施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提高对病人的护理质量。

7、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社区护理,发挥护士在预防保健、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工作中的作用。

(二)具体目标和措施

1、保证护士队伍素质,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颁布实施《护士管理条例》,依法加强护士的准入管理,明

确护士的权益和执业规则,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在护士管理方面的责任。

2、增加总量,调整结构,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保证医院护士的配备,扭转目前医院护士缺编的状况。

到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配置护士,加强对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到2006年,全国的三级综合医院的编制护士必须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所有医院的编制护士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

同时,加强对护士人力配置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逐步在医院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护士人力资源管理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

优化护士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

到2010年,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6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40%。

3、建立和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根据临床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2005年至2010年内,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

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肿瘤化疗、糖尿病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引导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4、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

建立并实施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开展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尽快培养一支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

卫生部组织制订全国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确定培训基地,并负责培训各省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和师资骨干队伍;各省制订本地区护理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

到2010年,100%的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完成岗位培训;8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内培训工作。

逐步建立和实施各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的任职标准,明确职责,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5、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建立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与外部护理质量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护理工作标准、技术规范,建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开展对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2005年,卫生部制订并颁布医院护理质量指导性评价指南;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开展评价工作。

到2008年,全国85%的二、三级医院达到标准要求;2010年,全国100%的二、三级医院达到标准要求。

6、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服务功能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的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服务应当关注老龄人口、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

加强社区护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0年,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达到每万人口3—4名。

提高社区护士队伍的业务素质,一方面,在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机构和功能的改造中,通过以补充知识为主的转岗培训,加速临床护士向社区护士的转化;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的继续教育。

同时,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发挥医院的护理专业技术力量,对在职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7、推进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进一步调整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

到2010年,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达到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的结构目标。

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

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在专业知识中,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老年护理、精神护理等内容;在能力方面,注重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8、发展中医护理

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9、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专业技术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