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757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9套.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79套

马甲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入为度支郎中。

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

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

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

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

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

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

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

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辩罪问端,伏罪。

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

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

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加御史中丞寻:

不久

B.诣辅国恳辞京尹诣:

拜访

C.不与载协协:

合作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悛:

高兴

3.下列各句都是使元载“败身而亡”直接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②承意探微,言必玄合

③恣为不法,侈僭无度④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⑤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⑥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

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

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3分)

译文:

(2)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答题。

(6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3分)

答:

(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

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欧也妮知道查理需要钱后,拿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给查理,并安慰他:

“堂弟,您会发财的,这些金子会给您带来好运的……”欧也妮就像“一枝卓然独立于金钱之上的泥潭里的玫瑰花”(《欧也妮·葛朗台》)

B.婉儿在鸣凤死了之后被迫嫁给冯乐山做了姨太太,在这吃人的社会里,她的心已死,因而她关照倩儿给鸣凤烧纸钱的时候也给她烧些。

(《家》)

C.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

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见了宝玉也不理睬。

(《红楼梦》)

D.吴荪甫从李玉亭那儿得到了新消息:

据说美国的金融资本家打算投资中国工业,尚仲礼和赵伯韬将去充当买办,代理他们在华的事务。

这必将大大地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将损害吴荪甫的利益。

(《子夜》)

E.在狱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想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

玛丝洛娃挣扎后饶恕了他的过去。

(《复活》)

8.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按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

“我且饶你性命!

快换马来厮杀!

“你”是谁?

请简述“我且饶你性命”这一英雄惺惺相惜情节的来龙去脉。

(2)阅读下面的《巴黎圣母院》选段,按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这样一个美女,娇艳,纯真,妩媚,却又如此纤弱,竟这样诚心诚意地跑来援救一个惨遭横祸、奇丑无比、心肠歹毒的家伙,这也许是世上感人肺腑的一幕了,尤其发生在耻辱柱上,这真是无与伦比的了。

所有的民众无不为之感动,一齐鼓掌并高呼:

“妙极了!

妙极了!

这个美女是谁?

请简述“世上感人肺腑的一幕”的故事情节。

选择第()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司马牛①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

“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

【注释】①司马牛:

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魁的弟弟。

桓魁因“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

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魁不是他哥哥。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牛既不认兄长,又愁自己不能成为君子,因此陷入愁苦忧虑之中。

B、孔子启发司马牛,君子不忧不惧,因为君子能经常反省自己并做到问心无愧。

C、子夏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开导司马牛,要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变故。

D、子夏以为,只要胸襟开阔,“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不必为孤独而担忧。

(2).司马牛为何内心忧惧?

孔子和子夏是如何为他解忧的?

试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读经典可改变气质

①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

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②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

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③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

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

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

但汉代的《礼记》里有两篇著作,却不能不读:

一是《中庸》,一是《大学》。

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

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

④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

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

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

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

《楚辞》可选屈原的《离骚》,《诗经》不可忽略《小雅》。

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

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

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

20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实际上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

至于道家,老庄足矣。

佛学可读《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金刚经》《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

⑤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

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

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⑥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10.下列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

B.作为一般阅读,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当然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

《中庸》《大学》却不能不读。

C.一般的人阅读史学作品,只读《史记》就可以了。

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一定得选择一些来读,《楚辞》可选择阅读屈原的《离骚》,《诗经》可选择阅读《小雅》。

D.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20世纪学术大师们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一种便利的方法。

11.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经典作品?

请分条概述。

(3分)

12.结合文本,谈谈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化?

请作简要评述。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母亲

莫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