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一.docx
《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一
2013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
一:
收入分配改革
时政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中公解读】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年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30年(1978年-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9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1倍。
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在各项原因中占比40%以上。
很显然,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僵化的土地制度是拉大城乡差距的罪魁祸首。
即使是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由于身份的不同而受到种种歧视。
可见,要缩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果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在土地转让中的定价权,以及消除城市中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做法。
其二,垄断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大原因。
在同一个市场经济竞争体系中,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根本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垄断力量在获取资源和资金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进而攫取高额利润。
在内部人的控制下,又存在巨大的高福利、高工资冲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非垄断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化,致使员工工资福利欠佳。
其三,灰色收入是民众最为反感的现象之一,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体现。
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缺陷,致使我国灰色收入规模庞大,并已成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其来源主要是围绕权力对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而产生的腐败、寻租、侵占公共资金和他人收入、聚敛财富等行为。
尽管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少尚存争议,但灰色收入的存在本身就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已严重扭曲。
事实上,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务院2月5号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拿出有力的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不同群体的差距,规范已经失范的分配体系。
如果说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公正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是适度的,社会当然一定是安定祥和的,国家的发展也一定是健康的。
这应该是我们新一代的领导集体带领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收入分配改革由于它实质上关系到对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在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并且产生了强势的路径依赖的背景下,要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其实是异常艰巨的,它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药奏效。
因此,我们要在明确目标、路径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稳妥推进。
2013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二: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时政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中公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综合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如何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诸如“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苹果套农药袋”以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餐桌等问题,还有前几年曝出的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成色低劣的白燕添加硝酸盐染制成血燕、毒馒头、毒豆芽等等。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这种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影。
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
生产加工那类食品的人绝对不吃某类食品。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外出就餐,甚至是家庭餐桌都存在着不信任感。
食品安全本应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最低限度的保证,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难以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
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不仅危及出问题的企业自身,还直接危及整个行业。
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查出,往往并非是一个企业的违规操作,而几乎是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刀尖上起舞,并且集体讳莫如深。
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变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只要曝光一例,必然产生波及效应,严重地影响整个行业。
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伤害消费信心,消费者陷入了整体失望,觉得只要涉及食品安全领域,什么都无法信任,也不值得信任。
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似乎已经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难让消费者去相信无良企业家,而且并非只是少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而是几乎整个行业的人,无人去找回自己的良知。
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
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既包括事前的监管,也包括事后的监管。
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会溯及食品监管的追责。
不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追责,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诸多不足。
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监管无力及缺位现象直接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诸多问题的发生,且一旦查出便是整个行业的大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
监管重复是由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
监管盲区则是因为负责前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样就导致了既有可能发生重复检查的行为,又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别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略显滞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能使我们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补充。
由此而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2013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三: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时政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中公解读】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且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这正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破题之道。
在我国,就业质量和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依附于户籍存在,有无户籍差别很大。
其实,新型城镇化重点就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
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
加快户籍改革,有利于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提出“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相比,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改革并不是简单改户口,关键是户口背后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
这一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突破,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事实上,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保障性住房等,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
2013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二: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时政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中公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综合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如何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诸如“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苹果套农药袋”以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餐桌等问题,还有前几年曝出的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成色低劣的白燕添加硝酸盐染制成血燕、毒馒头、毒豆芽等等。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这种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影。
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
生产加工那类食品的人绝对不吃某类食品。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外出就餐,甚至是家庭餐桌都存在着不信任感。
食品安全本应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最低限度的保证,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难以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
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不仅危及出问题的企业自身,还直接危及整个行业。
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查出,往往并非是一个企业的违规操作,而几乎是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刀尖上起舞,并且集体讳莫如深。
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变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只要曝光一例,必然产生波及效应,严重地影响整个行业。
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伤害消费信心,消费者陷入了整体失望,觉得只要涉及食品安全领域,什么都无法信任,也不值得信任。
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似乎已经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难让消费者去相信无良企业家,而且并非只是少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而是几乎整个行业的人,无人去找回自己的良知。
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
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既包括事前的监管,也包括事后的监管。
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会溯及食品监管的追责。
不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追责,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诸多不足。
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监管无力及缺位现象直接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诸多问题的发生,且一旦查出便是整个行业的大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
监管重复是由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
监管盲区则是因为负责前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样就导致了既有可能发生重复检查的行为,又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别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略显滞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能使我们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补充。
由此而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查看更多:
时事政治
上一页1下一页
2013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四:
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时政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中公解读】
与2012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相比,尽管工业依然是节能的重点领域。
但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2013年的新措辞。
其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这意味着我国工业节能的着力点将从“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过渡到龙头企业的设备升级。
另外,报告中没有把环保单独拎出来,而是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块,是希望环保成为调整产业发展方式,结构转型的要素,希望下一届政府能够在结构调整时把利用环保节能来作为重要的抓手。
这说明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
温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好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公众迫切希望遏制污染,最起码,要看到环境改善的希望。
看到希望,这也是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歌猛进,以年均9.9%速度增长,使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顺利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所创造的发展奇迹。
但另一方面,我国环境状况每况愈下,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呈现出环境高恶化的特征,重蹈了当年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环境安全,作为社会最基本安全保障问题之一,越来越凸显在人们面前。
[现状]
其一,中国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常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首位,其对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其二,中国新污染问题又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复合型污染,对环境雪上加霜。
其三,中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点以及环境质量拐点均未出现,少数几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下降并不意味着环境状况开始好转。
其四,中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比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要严重。
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前所未有,未来任重道远。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缺乏紧迫感与积极性。
事实上,当GDP增长仍在一些人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环境安全往往被抛诸脑后,一旦出现问题,要么处罚企业,要么撤换环保局长,而淡化甚至忽略自己的责任。
没有严格的问责标准,没有严厉的执行手段,地方政府必然存在侥幸心理。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我们迫切需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摆脱过去那种经济决定环境的藩篱,走向环境决定经济的新轨。
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不管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量,都必须以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
查看更多:
时事政治
上一页1下一页
2013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五: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时政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2013年我国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中公解读】
房地产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重点。
相比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表述更为“坚决”。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
”而今年提出的则是“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
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在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出现,意味着政府已经着眼健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同时,对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提出更具体的目标:
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此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综合分析】
[现状]
事实上,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分为四类,分别是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两限房。
其中具有房屋产权或部分具有产权的是经适房和两限房,也就是说,相比于这两种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更具有“济贫”目的,因为它们是针对“更穷”的那一部分人。
[原因]
其一,地方政府对经适房仍然不肯放手,抱残守缺,在住房保障观念上仍然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
经济适用房已经不是面积大和小、审核严格不严格、交易不交易的问题,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福利化的坚持表明的是,有关部门仍然没有从政府主导的、以行政干预为基本手段、层层划分组织起来的旧福利体制转变到以被保障对象为主体、尊重受益人选择权自主权、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社会保障理念。
其二,两限房定义不规范,身份模糊不清致使腐败现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它既不是保障性住房,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这种既不是保障性住房又不是商品房的法律依据却又无从谈起。
两限房的申请在民间被称为“陪太子读书”,申请条件的甄别机制由政府制定,申请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限价房低于市价的特征必然会招引逐利的富人或有权者投机购买限价房。
其三,廉租房不给农民工(或只给农民工中的“劳模”),经适房优先公务员,这类制度缺陷严重地扭曲了住房保障建设。
福利房是单位分房,而且完全是向有权有势的人倾斜的,有权有实的人福利高,工资也高,权力少的人福利低,工资也低;完全没有单位的人是没有福利的。
这种“负福利”状况在各地的普遍存在,严重扭曲了住房保障的建设。
[意义]
虽说保障房供应规模扩大,并不能降低商品住宅的价格,但是,可以调整住宅供给结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
在北京等不少城市,保障房建设采取“捆绑式”,即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一定的保障房。
与纯保障房小区相比,该保障房项目享有与商品房同等的城市配套条件,这大大增强了保障房的吸引力,并成为保障房成交比例上升的主因。
在城镇化“引擎”中,保障房同样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城镇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农民进城、居住条件改善等,这个过程不仅对保障房,也对相关的配套设施有大量需求,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加大,也促使相关制度完善。
随着大量保障房项目的陆续入市,保障房建设任务中潜藏的质量、分配、管理等问题也会放大,其融资、监管都需要更加严格的制度。
因此,保障房的流转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查看更多:
时事政治
2013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六:
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时政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指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
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中公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CPI预期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3.5%,但仍高于去年全年2.6%的同比涨幅。
事实上,通胀目标设定在3.5%,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表明高层控通胀的决心。
物价关系民生,降低通胀目标稳物价是从惠民生角度出发,希望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
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与其保持一致,CPI目标也应该相应回落。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CPI涨幅回落至2.6%,不仅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控通胀措施有关,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为:
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
”由此看来,今年国家着力抓好房地产工作,严控不合理需求,保障正常供给,并要求搞好农业生产,保持食品供应稳定。
查看更多:
时事政治
2013两会热点关键词解读七:
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时政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中公解读】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
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就目前来说,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
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并尽快将改革推向全国,是未来的重点也是难点。
其实,“营改增”的减税意义还在于它的波及效应。
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业务网络的链条越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越得益;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大,覆盖的行业越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也会从中得益。
按照国务院此前要求,今年或将推出铁路运输、建筑安装和电信通讯领域内的“营改增”试点方案。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适时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随着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循序推进,许多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毕竟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并非尽善尽美,在执行过程中必然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下一步要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