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990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题3.docx

《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题3.docx

试题3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B卷)

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时间2007.5.27考试方式闭卷成绩

题号

核总分

得分

评卷人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同学,你好!

1.答题前,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考生自己所属院部、班级、姓名、考试科目,同时在答题卡准考证号一栏最右边填写自己的两位学号,如02号,并涂写自己的学号。

2.选择题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3.书写部分必须使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涂写部分必须用2B铅笔。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B.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

C.新民主主义社会体系的社会形态

D.封建社会体系的社会形态

2.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B.康有为C.林则徐D.冯桂芬

5.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

A.曾国藩B.孙中山C.张之洞D.魏源

6.《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兵民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D.建立圣库制度

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A.石达开出走B.西征失败 C.天京事变D.天京陷落

8.在中法战争中,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A.刘铭传B.刘永福  C.关天培D.冯子材

9.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奕訢B.严复 C.郑观应D.冯桂芬

10.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A.兴中会B.华兴会 C.同盟会D.光复会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

12.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建立的北洋军阀政权代表的是

A.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B.资产阶级的利益 

C.地主阶级的利益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13.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爱国和革命B.平等和民权 

C.民主和科学D.反帝反封建

14.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陈独秀B.毛泽东C.蔡元培D.李大钊

1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B.反对二十一条斗争 

C.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卖国D.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1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D.中共六大

17.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A.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B.关于工农联盟问题 

C.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问题D.关于武装斗争问题

1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新三民主义B.旧三民主义 C.马列主义D.爱国主义

19.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A.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       B.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       D.曹锟、阎锡山、冯玉祥

20.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百色起义D.平江起义

21.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A.清算并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政权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22.三湾改编的最大意义在于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3.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井冈山土地法》

C.《兴国土地法》D.《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

24.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这次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

A.周恩来B.毛泽东C.张闻天D.王稼祥

25.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的总指挥是

A.彭德怀B.左权C.朱德D.叶剑英

26.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1937年9月的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27.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宗派主义B.反对党八股

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主观主义

28.1945年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9.1946年6月底,全国性内战爆发,其起点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A.陕甘宁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

C.晋冀鲁豫解放区D.大别山解放区

30.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社会B.封建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

3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2.1953年9月,毛泽东在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明确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A.国家资本主义B.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C.合作化D.排挤私营工商业

33.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34.中共八大确定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加快改革,高速发展

35.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

36.“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是

A.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开展

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C.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 

D.1977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37.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八字方针是

A.稳定、巩固、调整、改革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改革、整顿、提高D.改革、调整、巩固、提高

38.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与实践破产的事件是

A.“一月革命”B.“二月逆流”

C.“九一三事件”D.“四五运动”

3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为了解决我党的

A.政治路线问题  B.思想路线问题  

C.组织路线问题 D.基本路线问题

40.标志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完成的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通过

D.《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的通过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D.发展资本主义

42.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

A.《资治通鉴》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D.《天演论》

4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包括

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

C.派遣留学生D.创办新式学堂

44.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5.1918年,李大钊在报刊上接连发表的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

C.《Bolshevism的胜利》D.《敬告青年》

4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B.打击反动势力  

C.争取中间势力D.孤立顽固势力

47.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拜金主义D.自由主义

4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统一战线B.土地革命C.党的建设D.武装斗争

49.1964年底1965年初,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的我国的现代化宏图是

A.农业现代化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

50.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是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D.公有制是主体,私有制是补充

三、分析题。

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共1题,共40分)

51.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

材料1

  ①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

(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②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2

中国的特点是:

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自毛泽东: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

材料3

①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说明当时中共中央所主张的革命道路。

(10分)

 

(2)阅读材料2、3,说明毛泽东所主张的革命道路。

(10分)

 

(3)分析材料2、3,指出毛泽东提出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10分)

 

(4)综合材料1、2、3,指出当时中共中央与毛泽东两种主张的思想根源。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