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职场健康与安全》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旅行社《职场健康与安全》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行社《职场健康与安全》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行社《职场健康与安全》期末考试复习题
1.2001年4月24日,国际劳工组织宣布,批准将4月28日作为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
2011年国际劳工组织确定“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的主题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手段”。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是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它与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3.职场健康安全的影响因素有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和员工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目标、劳动力结构。
企业因素包括:
企业目标、行业特征、领导方式、企业文化。
员工因素包括:
工作经验、安全态度、安全培训、工龄和年龄、员工性别、心理因素。
4.为了满足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需要,按照安全法规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各类法规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可将安全法规分为生产技术法规、安全技术法规和安全工作法规。
5.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在理论上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一是经验方法多,系统理论少。
二是就事论事多,追根溯源少。
三是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少。
四是一知半解多,深入理解少。
6.人失误主因事故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人失误会导致事故,而人失误的发生是由于人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反应失误造成的。
人失误主因事故模型主要有瑟利模型和威格里沃斯模型。
7.德国的安全管理经验:
一是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二是明确职业健康安全系统负责人职责。
8.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一是理论建设环节薄弱;二是责任落实不到位。
因此改善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一是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理论建设;二是落实职业健康安全责任。
9.对于安全的概念,目前并不统一,主要可分为绝对安全观和相对安全观两种看法。
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没有危险,不存在威胁,不会出事故,即消除了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状态,如果人员或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水平,即不安全。
10.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的五种因素是: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五个因素是:
管理失误、个人及工作条件、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包括:
管理体系、管理失误、现场失误、事故、伤害或损坏五个因素。
11.旅游业危机管理的主要途径是沟通、宣传、安全保障和市场研究四个方面,旅游业危机管理包括危机之前、危机期间和危机过后三个阶段。
12.从旅游安全保障的系统功能看,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是由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旅游安全控制系统、旅游安全施救系统和旅游保险体系五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开放性系统。
13.旅游安全事故,是指造成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意外损害或灾祸事件。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将旅游安全事故分为4个等级。
轻微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者。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重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至10万元(含1万元)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或旅游者重伤致残,或经济损失在10万元至100万元(含10万元)者。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多名,或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
14.我国《旅游者安全保障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依据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安全状况的评估,向旅游者发布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安全预警信息。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安全状况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对应向公众发布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旅游预警信息,分别表示:
红色旅游预警——建议不要前往该目的地旅游;橙色旅游预警——建议重新考虑前往该目的地旅游的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旅游;黄色旅游预警——建议高度关注旅游目的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蓝色旅游预警——建议关注旅游目的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15.国际性安全救援机构主要有亚洲紧急救援中心、国际SOS救援中心、法国优普环球援助公司。
国内旅游救援机构主要有国旅总社旅行救援中心、广州紧急救援中心。
16.旅游灾害种类繁多,涉及从自然到社会的许多方面,大体可分为旅游地自然灾害、旅游地社会灾害、旅游地旅游发展灾害。
17.何谓国际劳工组织
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凡尔赛和约》,作为国际联盟的附属机构成立。
1946年12月14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该组织宗旨是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劳资双方合作;扩大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工人生活与健康;主张通过劳工立法来改善劳工状况,进而获得世界持久和平建立社会正义。
18.何谓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成立于1983年,是在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全国职业安全健康与安全生产工作者及有关单位自愿结成,并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公益性、专业性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推动和发展我国职业安全健康与安全生产事业,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科协的团体会员。
19.何谓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当(如工业毒害、生物因素、不良的气象条件、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恶劣的卫生条件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并造成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时所引起的疾病。
20.何谓事故因果理论
事故因果理论,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
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
因此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来表达这种理论。
21.何谓旅游安全
旅游安全是指旅游活动中各相关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
它既包括旅游活动各环节中的安全现象,也包括旅游活动中涉及人、设备、环境等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
它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观念、意识培育、思想建设与安全等“上层建筑”领域,也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防控、保障与管理等“物质基础”领域。
22.何谓旅游危机
旅游危机就是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和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
危机的爆发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并破坏旅游设施、危害旅游目的地形象、冲击旅游市场。
23.何谓旅游地文化冲突灾害
旅游地文化冲突灾害是指因旅游业发展而带来的不同文化间冲突所造成的灾害。
旅游地文化冲突灾害包括旅游地地方特有文化受冲击而丧失的文化同化现象和外来不良文化因素对地方文化和伦理道德的“腐蚀”灾害。
24.简答职场健康安全现状对我国的社会影响
一是,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但威胁千百万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二是,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现状已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在每年的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上常有批评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的发言,工伤事故与职业病问题也是世界人权大会和其它一些国际组织攻击中国“忽视人权”的借口之一。
三是,职业安全健康事关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和根本利益,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的威胁长期得不到解决,累积到一定程度和突发震动性事件时,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
25.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如何定义职业病的,其特点如何?
《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定义为: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是:
(1)职业病病因明确;
(2)职业病表现多样;(3)职业病防治政策性强。
26.简答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1961年由吉布森提出,并在1966年由哈登引申的“能量异常转移”论,是事故致因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的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防止能量异常转移的有效措施是对能量进行屏蔽。
27.简答轨迹交叉理论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有少量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与二者同时相关的。
近十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事故致因理论是轨迹交叉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和物的不安全全状态(或故障)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人、物两大系列时空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所在。
预防事故的发生,就是设法从时空上避免人、物运动轨迹的交叉。
28.简答事故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对许多工厂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进行了统计。
结果发现,工作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
他们因此提出了“事故倾向性格”论,后来这一安全理论又由纽伯尔德在1926年以及法默尔在1939年分别进行了补充。
该理论认为,从事同样工作和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这些人是事故倾向者,他们的存在会使生产事故增多,如果通过人的性格特点区分出这部分人而不予雇用,则可以减少工业生产的事故。
29.简答旅游事故的发生规律
旅游发展初期旅游设施设备极不完善,管理极为薄弱,安全问题往往由自然原因或设施设备原因引发。
随着旅游的发展,设施设备造成的安全问题急剧下降。
然而,大批旅游者的涌入破坏了旅游地居民居住环境,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导致旅游地居民与游客产生冲突;受旅游者及其所带来的思想文化冲击和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驱使,旅游地的价值标准和道德产生了变化,人为旅游安全问题大量出现。
旅游发展成熟阶段,尽管管理日臻完善,但由于各种工作按部就班,趋于常规,因此,往往导致对安全细节的疏忽,容易出现各种意外安全事故。
旅游发展衰退阶段则又可能因设施设备老化造成安全问题。
30.简答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①陪同人员应当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归口管理部门;
②会同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严格保护现场;
③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救、侦察;
④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处理;
⑤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旅游局安全管理的有关部门。
事故处理后,有关单位立即写出调查报告。
内容包括:
事故经过及其处理、事故原因及其责任、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31.简答旅游地旅游发展灾害的含义及类型
旅游地旅游发展灾害是指由于旅游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所导致的各种旅游灾害。
旅游开发本身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如果发展不当,就会反过来破坏和限制旅游业的存在和发展,故又被称为“旅游摧毁旅游”。
根据旅游地旅游发展灾害表现形式,旅游地旅游发展灾害可分为以下4类:
旅游超载灾害、开发经营不当灾害、文化冲突灾害、利益冲突灾害。
32.试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历史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美国福特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生产方式利用机械的自动化,迫使工作适应机器,包括操作要求和工作节奏,一切以机器为中心,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和奴隶。
与这种情况相对应,人们往往将生产中的事故推到操作者的头上。
二战后事故致因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高速飞机、雷达、自动火炮等新式军事装备的出现,带来了操作的复杂性和紧张度,使得人们难以适应,常常发生动作失误。
于是,产生了专门研究人类工作能力及其限制的学问——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对战后工业安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的兴起标志着工业生产中人与机器关系的重大改变。
以前按机械的特性来训练工作,让人们满足机械的要求;现在是根据人与机械的特性来设计机械,使机械适合人的操作。
在这种人机关系中,以人为主,让机械适合人的观念,促使人们对事故原因重新认识。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能把事故的发生简单地说成是工作的性格缺陷或粗心大意,应该重视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在事故中的作用,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的固有安全,才能确实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现代事故致因理论:
近30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越来越复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相继成熟,并在各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对于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采用以管理方式的理论和方法亦不能很好地解决,因此出现了新的安全理论和方法。
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人们结合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方法,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故理论和模型。
33.试述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最早由美国人海因里希于1936年提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是瞬间的,但它却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即:
ⅰ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ⅱ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ⅲ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ⅳ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种因素:
一是遗传及社会环境。
二是人的缺点。
三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四是事故。
五是伤害。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说明。
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二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
因此,该理论又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34.试述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积极意义和不足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说明。
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二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
因此,该理论又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其积极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终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过程,避免发生事故。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为后来者研究事故机理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简单化、绝对化。
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
前面的骨牌倒下,后面的牌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
事故并不是全都造成伤害,不安全状态也并不是必然造成事故。
35.试述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五个因素,但每个因素的含义与海因里希的都有所不同。
管理失误:
对于大多数工矿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的改进来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专门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个人及工作条件:
间接原因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包括个人原因和与工作有关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深层次原因的征兆。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停留在这种表面现象上,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事故:
这里的事故被看作是人体或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接触。
因此,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
伤害:
作为事故因果连锁论结果的伤害包括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6.试述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亚当斯提出了一种与博德事故因果理论相似的因果连锁理论。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包括管理体系、管理失误、现场失误、事故、伤害或损坏五个因素。
在该因果连锁理论中,第四、第五个因素基本上与博德的理论相似。
这里把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
本来,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及生产条件方面的问题,采取现场失误这一术语,主要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性质。
亚当斯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担任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
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领导人的决策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7.试述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及模型
日本的北川彻三认为,工业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对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预防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北川彻三对海因里希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提出了另一种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在北川彻三的因果连锁理论中,基本原因中的各个因素,已经超出了企业安全工作的范围。
但是,充分认识这些基本原因因素,对综合利用可能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来改善间接原因因素,达到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38.试述瑟利事故致因理论
1969年由瑟利提出,20世纪70年代初得到发展的瑟利模型,是以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为基础,描述事故发生因果关系的一种事故模型。
这种理论认为,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人的行为失误,进而引发事故。
瑟利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具有类似的信息处理过程,每个过程均可分解为六个方面的问题。
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相反,只要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
在危险释放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则虽然面临着已经显现的危险,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险释放出来,不会带来伤害或损坏;反之,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坏。
瑟利模型提出的这些问题表明,在实际的事故发生过程中,操作者有许多机会避免或改进。
瑟利模型可以帮助操作者和管理人员对那些虽然发生缓慢,但如不及时矫正,可能会酿成重大事故的紧急情况加以分析和决策。
对于那些发展迅速的事故,瑟利模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可以在事故调查中为搜集数据提供有益的指导。
39.试述威格里沃斯事故致因理论
威格里沃斯在1972年提出,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
他把“失误”定义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外界刺激”。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地作用于操作者的感官,给操作者以“刺激”。
若操作者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就不会发生,即没有危险;反之,如果操作者错误或不恰当地响应了一个刺激,即出现了人失误,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该理论也认为,若客观上存在不安全因素或危险,事故是否会带来伤害事故,则取决于一些随机因素,既可能造成伤亡,也可能是没有伤亡的事故。
这个模型在描述事故现象的时候突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但是对于人为什么发生失误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解答。
40.试述综合致因理论
我国安全专家大多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由单纯一个因素造成的,也并非个人偶然失误或单纯设备故障所形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合致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生产中各种危险源被偶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
偶然事件之所以被触发,是因为生产环境中存在着危险源的各种隐患和人的某种失误共同构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缺陷和管理责任所致,这是形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
形成间接原因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习俗、历史、法律等基础原因,统称为社会因素。
事故的产生过程可以表述为由基础原因的“社会因素”产生“管理因素”,进一步产生“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通过人与物的偶然因素触发而发生伤亡和损失。
调查分析事故的过程则与上述经历方向相反,如逆向追踪:
通过事故现象,查询事故经过,进而了解物的环境原因和人的原因等直接造成事故的原因;依次追查管理责任(间接原因)和社会因素(基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