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708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

《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施工导流与排水.docx

第七章施工导流与排水

第七章施工导流与排水

§1.施工导流:

一.施工导流概述:

(一)施工导流概念:

水工建筑物一般都在河床上施工,为避免河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创造干地施工条件,,需要修建围堰围护基坑,并将原河道中各个时期的水流按预定方式加以控制,并将部分或者全部水流导向下游。

这种工作就叫施工导流。

(二)施工导流的意义:

施工导流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

主要表现是:

1.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完成期限;

2.直接影响工程施工方法的选择;

3.直接影响施工场地的布置;

4.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

5.与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的导流方式,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造价,考虑不周,不仅达不到目的,有可能造成很大危害。

例如:

选择导流流量过小,汛期可能导致围堰失事,轻则使建筑物、基坑、施工场地受淹,影响施工正常进行,重则主体建筑物可能遭到破坏,威胁下游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选择流量过大,必然增加导流建筑物的费用,提高工程造价,造成浪费。

(三)影响施工导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比较多,如:

水文、地质、地形特点;所在河流施工期间的灌溉、贡税、通航、过木等要求;水工建筑物的组成和布置;施工方法与施工布置;当地材料供应条件等。

(四)施工导流的设计任务:

综合分析研究上述因素,在保证满足施工要求和用水要求的前提下,正确选择导流标准,合理确定导流方案,进行临时结构物设计,正确进行建筑物的基坑排水。

(五)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

(六)基本方法有两种:

1.全段围堰导流法;

2.分段围堰导流法。

二.施工导流的全段围堰法:

(一)基本概念:

首先利用围堰拦断河床,将河水逼向在河床以外临时修建的泄水建筑物,并流往下游。

因此,该法也叫河床外导流法。

(二)基本做法:

全段围堰法是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一定距离的地方分别各建一道烂河围堰,使河水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者永久性泄水道下泄,主体工程就可以在排干的基坑中施工,待主体工程建成或者接近建成时,再将临时泄水道封堵。

该法一般应用在河床狭窄、流量较小的中小河道上。

在大流量的河道上,只有地形、地质条件受限,明显采用分段围堰法不利时才采用此法导流。

(三)主要优点:

施工现场的工作面比较大,主体工程在一次性围堰的围护下就可以建成。

如果在枢纽工程中,能够利用永久泄水建筑物结合施工导流时,采用此法往往比较经济。

(四)导流方法:

导流方法一般根据导流泄水建筑物的类型区分:

如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管导流,还有的用渡槽导流等。

1.明渠导流:

(1)概念:

河流拦断后,河道的水流从河岸上的人工渠道下泄的导流方式叫明渠导流(见152页图7—1)。

(2)适宜条件:

它多选在岸坡平缓、有较宽广的滩地、或者岸坡上有溪沟可以利用的地方。

当渠道轴线上是软土,特别是当河流弯曲,可以用渠道裁弯取直时,采用此法,比较经济,更为有利。

在山区建坝,有时由于地质条件不好,或者施工条件不足,开挖隧洞比较困难,往往也可以采用明渠导流。

(3)施工顺序:

一般在坝头岸上挖渠,然后截断河流,使河水由明渠下泄,待主体工程建成以后,拦断导流明渠,使河水按预定的位置下泄。

(4)导流明渠布置要求:

1)开挖容易,挖方量小:

有条件时,充分利用山垭、洼地旧河槽,使渠线最短,开挖量最小。

2)水流通畅,泄水能力强:

渠道进出口水流与河道主流的夹角不大于30度为好,渠道的转弯半径要大于5倍渠道底部的宽度。

3)泄水时应该安全:

渠道的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上游为30—50米,下游为50—100米。

导流明渠的水边到基坑内的水边最短距离,一般要大于2.5—3.0H,H为导流明渠水面与基坑水面的高差。

4)运用方便:

一般将明渠布置在一岸,避免两岸布置,否则,泄水时,会产生水流干扰,也影响基坑与岸上的交通运输。

5)导流明渠断面:

一般为梯形断面,只有在岩石完整,渠道不深时,才采用矩形断面。

渠道的断面面积应满足防冲和保证通过设计施工流量的要求。

渠道过水断面面积可以按下式计算:

ω=Q/[V]

式中:

ω—渠道过水断面面积,(平方米);

Q—设计施工流量(立方米/秒);

[V]—导流明渠允许平均流速(米/秒)。

可查阅有关渠道设计手册或者资料。

2.隧洞导流:

(1)方案原则:

在河谷狭窄的山区,岩石往往比较坚实,多采用隧洞导流(见152页图7—2)由于隧洞开挖与衬砌费用较大,施工困难,因此,要尽可能将导流隧洞与永久性隧洞结合考虑布置,当结合确有困难时,才考虑设置专用导流隧洞,在导流完毕后,应立即堵塞。

(2)布置说明:

在水工建筑物中,对隧洞选线、工程布置、衬砌布置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只不过,导流隧洞是临时性建筑物,运用时间不长,设计级别比较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相同的,有关内容知识可以互相补充。

(3)线路选择:

因影响因素很多,重点考虑地质和水力条件。

1)地质条件:

一般要避免隧洞穿过断层、破碎带,无法避免时,要尽量使隧洞轴线与断层和破碎带的交角要大一些。

为使隧洞结构稳定,洞顶岩石厚度至少要大于洞径的2—3倍。

2)水力条件:

为使水流顺畅,隧洞最好直线布置,必须转弯时,进口处要设直线段,并且直线段的长度应大于10倍的洞径或者洞宽,转弯半径应大于5倍的洞径或者洞宽,转角一般控制在60度,隧洞进口轴线与河道主流的夹角一般在30度以内。

同时,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一般大于50米,以防止进出口水流冲刷围堰堰体。

隧洞进出口高程,从截流要求看,越低越好,但是,从洞身施工的出渣、排水、土石方开挖等方面考虑,则高一些为好。

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看具体条件,综合考虑解决。

(4)断面选择:

隧洞的断面常用形式有圆形、马蹄形、城门洞形,从过水。

受力、施工等方面各有特点,选择时可参考水工课介绍的有关方法进行。

(5)衬砌和糙率:

由于导流洞的临时性,故其衬砌的要求比一般永久性隧洞低,但是,考虑方法是相同的。

当岩石比较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的,一般不衬砌。

当岩石局部节理发育,但是,裂隙是闭和的,没有充填物和严重的相互切割现象,同时岩层走向与隧洞轴线的交角比较大时,也可以不衬砌,或者只进行顶部衬砌。

如果岩石破碎,地下水又比较丰富的要考虑全断面衬砌。

为了降低隧洞的糙率,开挖时最好采用光面爆破。

3.涵管导流:

在土石坝枢纽工程中,采用涵管进行导流施工的比较多。

涵管一般布置在枯水位以上的河岸的岩基上。

多在枯水期先修建导流涵管,然后再修建上下游围堰,河道的水经过涵管下泄。

(见153页图7—3)涵管过水能力低,一般只能担负小流量的施工导流。

如果能与永久性涵管结合布置,往往是比较好的方案。

涵管与坝体或者防渗体的结合部位,容易产生集中渗漏,一般要设截流环,并控制好土料的填筑质量。

三.施工导流的分段围堰法:

(一)基本概念:

分段围堰法施工导流,就是利用围堰将河床分期分段围护起来,让河水从缩窄后的河床中下泄的导流方法。

分期,就是从时间上将导流划分成若干个时间段,分段,就是用围堰将河床围成若干个地段。

一般分为两期两段。

(二)适宜条件:

一般适用于河道比较宽阔,流量比较大,工程施工时间比较长的工程,在通航的河道上,往往不允许出现河道断流,这时,分段围堰法就是唯一的施工导流方法。

(三)围堰修筑顺序:

一般情况下,总是先在第一期围堰的保护下修建泄水建筑物,或者建造期限比较长的复杂建筑物,例如水电站厂房等,并预留低孔、缺口,以备宣泄第二期的导流流量。

第一期围堰一般先选在河床浅滩一岸进行施工,此时,对原河床主流部分的泄流影响不大,第一期的工程量也小。

第二期的部分纵向围堰可以在第一期围堰的保护下修建。

拆除第一期围堰后,修建第二期围堰进行截流,再进行第二期工程施工,河水从第一期安排好了的地方下泄。

(四)围堰布置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河床缩窄度:

河床缩窄程度通常用下式表示:

K=(ω1/ω)×100%

式中:

ω1—第一期围堰和基坑占据的过水面积m2;

ω—原河床的过水面积m2;

K——百分数,一般受下列条件影响:

1)导流过水要求:

布置一期围堰时,缩窄后的河床既要满足一期导流过水的需要,也要保证二期围堰截流后的过水要求。

若一期围的太小,基坑内布置不下二期围堰截流后的泄水建筑物,则二期过水的要求就得不到保证,反之,一期围的太多,则剩下的河床就不能保证一期泄水的需要。

2)河床不被严重冲刷:

河床被缩窄后,过水断面减小,围堰上游水位壅高缩窄处的河段流速加大,河床就可能被冲刷。

因此要求:

被缩窄的河床段的流速不得超过允许流速。

3)地形影响:

如果有合适的河心岛屿,可以作为天然的纵向围堰,特别作为一期纵向围堰,对经济效益、加快进度、保证施工安全都是有利的。

4)航运要求:

河床缩窄,增大后的流速应满足航运部门的要求,一般航运的允许流速[V]分别是:

一般民船:

1.8—2.0m/s;木筏:

2.0—3.0m/s;大客轮或者拖轮:

不超过2.6m/s。

具体数据应由航运部门确定。

被缩窄后的河床平均流速为:

Vc=Qd/ε(ω-ω1)

式中:

Qd—第一期导流设计流量;

ε—侧收缩系数,一侧收缩取0.95;两侧取0.90;ω、ω1—同前。

5)施工布局合理:

围的范围,各个导流期内的各项主体工程施工强度比较均衡,能够适应人力、财力、设备等的供应情况,各期施工的工作面大小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2.纵向围堰长度确定:

在确定了河床缩窄度K值以后,还需要确定合理的纵向围堰的长度。

一般计算式为:

L纵=L基+2(L挖+L间)+L上+L下+L上1+L下1

式中:

L纵—围堰纵向计算长度;

L基—基坑顺水流方向长度,其值应大于或者等于建筑物上下游开挖坡脚线间的最大距离;

L挖—开挖边坡的水平投影长度;

L间—围堰内坡脚到开挖外边线的最大距离,一般取5—10米;

L上—上游横向围堰内外坡脚的最大距离;

L下—下游横向围堰内外坡脚的最大距离;

L上1—上游横向围堰外坡脚到纵向上下端头的防冲安全距离,一般取10—15米,重要工程由试验确定;

L下1—上游横向围堰外坡脚到纵向上下端头的防冲安全距离,一般取10—15米,重要工程由试验确定。

3.防冲平面布置措施:

在平面布置中,防冲措施一般有:

1)围堰转角处布置成流线型;

2)纵向围堰上下游设导水堤;

3)上游转角处设透水堤,以便对进口处河床的流速作适当削减。

4)当冲刷严重时,可以对围堰采取防冲加固措施。

四.围堰工程:

(一)围堰概述:

1.主要作用:

它是临时挡水建筑物,用来围护主体建筑物的基坑,保证在干地上顺利施工。

2.基本要求:

它完成导流任务后,若对永久性建筑物的运行有妨碍,还需要拆除。

因此围堰除满足水工建筑物稳定、不透水、抗冲刷的要求外,工程量要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拆除等。

如果能将围堰作为永久性建筑物的一部分,对节约材料,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无疑更为有利。

(二)基本类型及构造:

按相对位置不同,分纵向围堰和横向围堰;按构造材料分为土围堰、土石围堰、草土围堰、混凝土围堰、板桩围堰,木笼围堰等多种形式。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类型。

1.土围堰:

土围堰与土坝布置内容、设计方法、基本要求、优缺点大体相同,但因其临时性,故在满足导流要求的情况下,力求简单,施工方便。

2.土石围堰:

(见155页图7—6)

这是一种石料作支撑体,粘土作防渗体,中间设反滤层的土石混合结构。

抗冲能力比土围堰大,但是拆除比土围堰困难。

3.草土围堰:

(见155页图7—7)

这是一种草土混合结构。

该法是将麦秸、稻草、芦苇、柳枝等柴草绑成捆,修围堰时,铺一层草捆,铺一层土料,如此筑起围堰。

该法就地取材,施工简单,速度快,造价低,拆除方便,具有一定的抗渗、抗冲能力,容重小,特别适宜软土地基。

但是不宜用于拦挡高水头,一般限于水深不超过6米,流速不超过3—4米/秒,使用期不超过2年的情况。

该法过去在灌溉工程中,现在在防汛工程中采用比较多。

4.各种板桩围堰(咯)

5)混凝土围堰(咯)

五.导流标准选择:

1.导流标准的作用:

导流标准是选定的导流设计流量,导流设计流量是确定导流方案和对导流建筑物进行设计的依据。

标准太高,导流建筑物规模大,投资大,标准太低,可能危及建筑物安全。

因此,导流标准的确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2.导流标准确定方法:

一般用频率法,也就是,根据工程的等级,确定导流建筑物的级别,根据导流建筑物的级别,确定相应的洪水重现期,作为计算导流设计流量的标准。

导流设计时的重现期可以在157页表7—1的范围内分析采用。

3.标准使用注意问题:

确定导流设计标准,不能没有标准而凭主观臆断;但是,由于影响导流设计的因素十分复杂,也不能将规定看成固定的,一成不变而套用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去。

因此在导流设计中,一方面要依据7—1表所列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具体分析工程所在河流的水文特性,工程的特点,导流建筑物的特点等,经过不同方案的比较论证,才能确定出比较合理的导流标准。

六.导流时段的选择:

1.导流时段的概念:

它是按照施工导流的各个阶段划分的时段。

2.时段划分的类型:

一般根据河流的水文特性划分为:

枯水期、中水期、洪水期。

一般河流的年流量变化过程如图7—11(教材157页)。

3.时段划分的目的:

因为导流是为主体工程安全、方便、快速施工服务的,它服务的时间越短,标准可以定的越低,工程建设越经济。

若尽可能的安排导流建筑物只在枯水期工作,围堰可以避免拦挡汛期洪水,就可以做的比较矮,投资就少;但是,片面追求导流建筑物的经济,可能影响主体工程施工,因此,要对导流时段进行合理划分。

4.时段划分的意义:

导流时段划分,实质上就是解决主体工程在全部建成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枯水期、中水期、洪水期的水流控制问题。

也就是确定工程施工顺序、施工期间不同时段宣泄不同导流流量的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导流建筑物的高程和尺寸,因此,导流时段的确定,与主体建筑物的型式、导流的方式、施工的进度有关。

5.土石坝的导流时段:

土石坝施工过程不允许过水,若不能在一个枯水期建成拦洪,导流时段就要以全年为标准,导流设计流量就应以全年最大洪水的一定频率进行设计。

若能让土石坝在汛期到来之前填筑到临时拦洪高程,就可以缩短围堰使用期限,在降低围堰的高度,减少围堰工程量的同时,又可以达到安全渡汛,经济合理、快速施工的目的。

这重情况下,导流时段的标准可以不包括汛期的施工时段,那么,导流的设计流量即为该时段按某导流标准的设计频率计算的最大流量。

6.砼和浆砌石坝的导流时段:

这类坝体允许过水,因此,在洪峰到来时,让未建成的主体工程过水,部分或者全部停止施工,带洪水过后在继续施工。

这样,虽然减少了一年中的施工时间,但是,由于可以采用较小的导流设计流量,因而节约了导流费用,减少了导流建筑物的工期,可能还是经济的。

7.导流时段确定注意问题:

允许基坑淹没时,导流设计流量确定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因为,不同的导流设计流量,就有不同的年淹没次数,就有不同的年有效施工时间。

每淹没一次,就要做一次围堰检修、基坑排水处理、机械设备撤退和复工返回等工作。

这些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

当选择的标准比较高时,围堰做的高,工程量大,但是,淹没次数少,年有效施工时间长,淹没损失费用少;反之,当选择的标准比较低时,围堰可以做的低,工程量小,但是,淹没的次数多,年有效施工时间短,淹没损失费用多。

由此可见,正确选择围堰的设计施工流量,有一个技术经济比较问题,还有一个国家规定的完建期限,更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七.导流建筑物的水力计算:

(见《水力学》咯)

§2.截流

一.截流概述:

1.截流的感念:

在施工导流过程中,在导流建筑物建成以后,,利用有利时机,迅速截断原来河床水流,并迫使河水改道而经过预定的泄水建筑物下泄的工作,就叫河道截流。

截流后,可以在河床中全面展开主体工程的施工。

2.截流的重要性:

截流若不能按时完成,整个围堰内的主体工程都不能按时开工。

若一旦截流失败,造成的影响更大。

所以,截流在施工导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施工中,一般把截流作为施工过程的关键问题和施工进度中的控制项目。

3.截流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截流成功,事先必须做好周密的设计,重要过程一般都要做截流模型试验。

在截流开始之前,要做好器材、设备、和组织上的充分准备,以便截流时,能够集中全力,一气哈成。

4.截流的相关概念和过程:

1)进占:

截流一般是先从河床的一侧或者两侧向河中填筑截流戗堤这种向水中筑堤的各工作叫进占;

2)龙口:

戗堤填筑到一定程度,河床渐渐被缩窄,接近最后时,便形成一个流速较大的临时的过水缺口,这个缺口叫做龙口:

3)合龙(截流):

封堵龙口的工作叫做合龙,也称截流;

4)裹头:

在合龙开始之前,为了防止龙口处的河床或者戗堤两端被高速水流冲毁,要在龙口处和戗堤端头增设防冲设施予以加固,这项工作称为裹头;

5)闭气:

合龙以后,戗堤本身是漏水的,因此,要在迎水面设置防渗设施,在戗堤全线设置防渗设施的工作就叫闭气。

6)截流过程:

从上述相关概念可以看出:

整个截流过程就是抢筑戗堤,先后过程包括戗堤的进占、裹头、合龙、闭气四个步骤。

二.截流日期和截流流量:

截流一般在枯水期进行。

河中的流量越小,截流越容易取得成功。

在确定具体截流日期时,应考虑以下条件:

1.截流前后应做的工作:

1)截流前泄水建筑物须建成以供导流使用;

2)截流后还要继续修建围堰、开挖基坑、基坑排水、修建主体过程等;并须在汛期到来之前把围堰或者永久性建筑物修建到拦洪高程。

目的是给以后工作创造条件。

3)应考虑使截流日期尽量提前。

2.河流综合利用:

截流时要考虑河流的综合利用,如对通航、过筏、供水等的影响最小,一般在通航的河道上,最好选在停航的期间截流。

3.寒冷地区的截流:

一般不在冰冻期截流,因为冰凌容易堵塞河床或者泄水道,壅高上游水位,给截流造成很大困难。

4.截流日期确定:

一般选在枯水期初,流量已有明显下降时进行截流,但并不一定是流量最小的时刻。

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水文短期预报和施工的进展情况,最后确定截流日期。

5.截流流量的确定;

截流日期确定之后,设计流量即可据以确定。

当截流日期选在枯水期初,水势下跌时,导流流量可以定的小一些,水势上涨时导流流量可以定的大一些。

在初步设计中,一般采用截流月份的55或10%频率的月或旬平均流量,也可以用日平均流量。

此外,还必须根据当时情况和水文气象预报加以修正,按修正后的流量进行各项截流的准备工作。

三.截流材料:

截流时用什么样的材料,取决于截流时可能发生的流速大小,工地上起重和运输能力的大小。

过去,在施工截流中,在堤坝溃决抢堵时,常用梢料、麻袋、草包、抛石、石笼、竹笼等,近年来,国内外在大江大河的截流中,抛石是基本的材料合法法,此外,当截流水力条件比较差时,采用混凝土预制的六面体、四面体、四脚体,预制钢筋混凝土构架等(见162页图7—18)。

在截流中,合理选择截流材料的尺寸、重量,对于截流的成败和截流费用的大小,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材料的尺寸和重量主要取决于截流合龙时的流速。

各种不同材料的适用流速,也就是抗冲流速的经验数据可以参考教材163页表7—2。

四.截流方法:

截流的基本方法分立堵和平堵两种。

1.平堵法:

(见161页图7—16)

这种方法是在龙口上架设浮桥或者栈桥,可以用自卸汽车在桥上沿着龙口的全线抛投截流材料,使抛投体从河底开始逐层上升,直到露出水面。

该法,龙口处的单宽流量比较小,流速分布比较均匀,截流材料的单个重量也比较小,截流时,工作线长,抛投强度大,施工进度比较快。

但是,该法由于需要搭设桥梁,因此造价比较高,一般在软基河床上采用。

2.立堵法:

(见162页图7—17)

这种方法是从龙口的一端向对岸,或者从龙口的两端向中间逐步抛投进占,直到将龙口水流截断,封闭龙口。

立堵法的优点是,不需要架设桥梁,准备工作比较简单,造价比较低。

缺点是,龙口处,单宽流量大,流速大,流速分布不均,在龙口封堵的最后阶段,需要用单个重量比较大的截流材料。

由于工作前沿狭窄,抛投强度受限制,施工进度比较慢。

立堵法截流在我国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截流方法,一般适用于大流量的情况。

 

§3.基坑排水:

一.基坑排水概述:

1.排水目的:

在围堰合龙闭气以后,排除基坑内的存水和不断流入基坑的各种渗水,以便使基坑保持干燥状态,为基坑开挖、地基处理、主体工程正常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2.排水分类及水的来源:

按排水的时间和性质不同,一般分两种排水:

1)初期排水:

围堰合龙闭气后接着进行的排水,水的来源是:

修建围堰时基坑内的积水、渗水、雨天的降水。

2)经常排水:

在基坑开挖和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的排水工作,水的来源是:

基坑内的渗水、雨天的降水,主体工程施工的废水等。

3.排水的基本方法:

基坑排水的方法有两种:

明式排水法(明沟排水法)、暗式排水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二.初期排水:

1.排水能力估算:

选择排水设备,主要根据需要排水的能力,而排水能力的大小又要考虑排水时间安排的长短和施工条件等因素。

通常按下式估算:

Q=KV/T

式中:

Q—排水设备的排水能力,秒立方米;

K—积水体积系数,大中型工程用4—10,

小型工程用2—3;

V—基坑内的积水体积,立方米;

T—初期排水时间,秒。

2.排水时间选择:

排水时间的选择受水面下降速度的限制,而水面下降允许速度要考虑围堰的型式、基坑土壤的特性,基坑内的水深等情况,水面下降慢,影响基坑开挖的开工时间;水面下降快,围堰或者基坑的边坡中的水压力变化大,容易引起塌坡。

因此水面下降速度一般限制在每昼夜0.5—1.0米的范围内。

当基坑内的水深已知,水面下降速度选择好的情况下,初期排水所需要的时间也就确定了。

3.排水设备和排水方式:

根据初期排水要求的能力,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排水设备的容量。

排水设备一般用普通的离心水泵或者潜水泵。

为了便于组合,方便运转,一般选择容量不同的水泵。

排水泵站一般分固定式和浮动式两种,浮动式泵站可以随着水位的变化而改变高程,比较灵活,若采用固定式,当基坑内的水深比较大的时候,可以采取,将水泵逐级下放到基坑内,不同高程的各个平台上,进行抽水。

三.经常性排水:

主体工程在围堰内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围堰内外水位差很大,外面的水会向基坑内渗透,雨天的雨水,施工用的废水,都需要及时排除,否则会影响主体工程的正常施工。

因此经常性排水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

经常性排水一般采取明式排水或者暗式排水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

(一)明式排水法:

1.明式排水的概念:

指在基坑开挖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在基坑内布设排水明沟、设置集水井,抽水泵站,而形成的一套排水系统。

2.排水系统的布置:

这种排水系统有两种情况:

1)基坑开挖排水系统:

该系统的布置原则是:

不能妨碍开挖和运输,一般布置方法是:

(见164页图7—20)为了两侧出土方便,在基坑的中线部位布置排水干沟,而且要随着基坑开挖进度,逐渐加深排水沟,干沟深度一般保持1—1.5米,支沟0.3—0.5米,集水井的底部要低于干沟的沟底。

2)建筑物施工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一般布置在基坑的四周,(见164页图7—21)排水沟布置在建筑物轮廓线的外侧,为了不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