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532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邯郸学院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邯郸学院

2014年12月

前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加强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对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邯郸学院始终以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工作目标,工作中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进一步完善就业“四到位”,完善就业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校院两级工作模式,建立“目标责任制”,创建富有特色的服务平台和指导体系,实施多元化的就业帮扶,保持和发展了邯郸学院的就业特色,实现了基本稳定的就业率。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的要求,我校编制发布了《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报告通过对4117名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描述分析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特点,总结就业工作举措并提出整改建议。

 

第一章毕业生生源结构分析

一、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性别分布

二、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各专业分布

三、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生源分布

四、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专业、性别分布

第二章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一、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二、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第三章毕业生就业流向特点

一、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

二、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专业就业对口情况

第四章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基本稳定

三、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

四、毕业生职业前景符合个人发展预期

五、毕业生职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第五章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划实施

一、科学谋划学校顶层设计

二、精心构建就业工作体系

三、扎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四、对我校教育教学和教学实践方面建议

五、对我校就业工作和职业指导方面的建议

第1章本科毕业生生源结构分析

一、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性别分布

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2581人。

女性本科毕业生1563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1%,男性本科毕业生1018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9%。

图1-1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性别分布

二、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分布

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2581名。

涵盖了30个专业。

如图1-2-1所示,本科毕业生最多的专业为英语280人,占10.85%;其次是美术学200人,占7.75%;第三音乐学是136人,占5.27%;第四是学前教育129人,占5%。

毕业生人数后三个学科门类是教育技术25人,占0.97%;应用物理学33人,占1.28%;地理科学34人,占1.32%。

图1-2-1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分布

三、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

高校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既体现了学生的地域来源,也与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2581人中,省内生源2365人,占91.63%;省外生源216人,占8.37%。

图1-3-1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

如图1-3-1所示,省内生源11个地市中,本科毕业生最多的为邯郸市69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7.04%;其次为保定市31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24%;第三唐山市为30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70%;第四为石家庄市29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27%。

本科毕业生最少的承德市为46人,仅占毕业生总数的1.78%。

四、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专业、性别分布

对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本科分专业、性别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如下图1-4-1所示,本科毕业生除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物理学、体育教育、生物技术、社会体育、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地理科学外,其余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都是女性多于男性。

在本科毕业生中,女性比例已经达到60.56%。

图1-4-1本科毕业生分专业性别分布

 

第二章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一、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1、毕业去向分析

图2-1-1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如图2-1-1所示,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共2581人,截止到十月份毕业生就业比率为87.14%,其中包含考取研究生的升学率10.19%,与七月份初次就业相比上升了25个百分点,待就业的比率为12.86%。

 

2、不同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院系

专业

毕业生数

就业总人数

就业

升学

回市待就业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80

260

246

14

20

艺术学院

美术学

200

188

183

5

12

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129

125

116

9

4

艺术学院

音乐学

136

123

121

2

13

文史学院

汉语言文学

116

115

111

4

1

机电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25

110

90

20

15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113

107

99

8

6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126

106

100

6

20

文史学院

历史学

98

96

80

16

2

经管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110

96

86

10

14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应用化学

76

75

54

21

1

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

72

72

72

0

0

文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75

71

66

5

4

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70

68

66

2

2

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71

68

51

17

3

数理学院

统计学

72

65

65

0

7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77

61

58

3

16

教育学院

教育学

65

60

55

5

5

教育学院

特殊教育

69

48

41

7

21

数理学院

物理学

47

47

38

9

0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

67

43

24

19

24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52

41

19

22

11

外国语学院

日语

39

39

36

3

0

经济管理学院

地理科学

34

33

17

16

1

经济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64

39

25

14

25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化学

36

31

23

8

5

数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33

24

19

5

9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37

23

21

2

14

信息工程学院

教育技术学

25

16

12

4

9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8

58

51

7

10

表2-1-2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分布

 

3、邯郸学院2014届不同专业毕业生升学率

为了解邯郸学院2014届不同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1-3所示,本科升学率最高的是地理科学47.05%,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超过10%的专业依次为:

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历史学、教育技术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殊教育。

院系

专业

毕业人数

升学人数

升学率

经济管理学院

地理科学

34

16

47.05%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

52

22

42.31%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

67

19

28.36%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应用化学

75

21

28.00%

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71

17

23.94%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化学

36

8

22.22%

经济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64

14

21.88%

数理学院

物理学

47

9

19.15%

文史学院

历史学

98

16

16.33%

信息工程学院

教育技术学

25

4

16.00%

机电学院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125

20

16.00%

机电学院

应用物理学

33

5

15.15%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8

7

10.29%

教育学院

特殊教育

69

7

10.14%

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110

10

9.09%

外国语学院

日语

39

3

8.10%

教育学院

教育学

65

5

7.69%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113

8

7.08%

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129

9

6.98%

文史学院

对外汉语

75

5

6.67%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37

2

5.41%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80

14

5.00%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126

6

4.76%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77

3

3.90%

文史学院

汉语言文学

116

4

3.45%

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70

2

2.86%

艺术学院

美术学

200

5

2.50%

艺术学院

音乐学

136

2

1.47%

数理学院

统计学

72

0

0

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

72

0

0

表2-1-3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统计表

二、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1、本科毕业生就业类型分布

图2-2-1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类型分布

如图2-2-1所示,2014届已就业本科毕业生2581人中灵活就业1629人比率为72.33%,签约就业356人比率为15.81%,考研升学264人比率为10.19%。

2、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毕业生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2581

2249

87.14

表2-2-2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如表2-2-2所示,截止到今年十月份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7.14%。

 

3、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

二级学院

专业

毕业生数

就业总人数

就业率

外国语学院

日语

39

39

100%

数理学院

物理

47

47

100%

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

72

72

100%

文史学院

汉语言文学

116

115

99.13%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应用化学

76

75

98.68%

文史学院

历史学

98

96

97.95%

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70

68

97.14%

经济管理学院

地理科学

34

33

97.06%

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129

125

96.89%

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71

68

95.77%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113

107

94.69%

文史学院

对外汉语

75

71

94.28%

艺术学院

美术学

200

188

94%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80

260

92.86%

教育学院

教育学

65

60

92.30%

艺术学院

音乐学

136

123

90.44%

数理学院

统计学

72

65

90.28%

机电学院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125

110

88%

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110

96

87.27%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8

58

85.29%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化学

36

31

86.11%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126

106

84.13%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77

61

79.22%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

52

41

78.85%

机电学院

应用物理学

33

24

72.72%

教育学院

特殊教育

69

48

69.57%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

67

43

64.18%

信息工程学院

教育技术学

25

16

64%

经济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64

40

62.50%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37

23

62.16%

表2-2-3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如表2-2-3所示,2014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7.14%(涵盖协议就业、灵活就业、升学等),其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日语、物理、网络工程、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历史学、旅游管理、地理科学、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超过95%;就业率最低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低于64.00%。

 

第三章毕业生就业流向特点

一、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

邯郸学院2014届毕业生中共有本科毕业生2581人,其中省内生源2365人,省外生源216人。

就业率统计显示,共有2249名本科毕业生实现就业,其中升学人数264人,签约就业人数1985人,有1699名毕业生分布在省内各地市就业,占已签约就业人数的85.59%;有286名毕业生分布到省外各大中城市就业,占已签约就业人数的14.41%。

图3-1-1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布

如图3-1-1所示,从本科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邯郸市本科毕业生就业吸引力最高,人数最多,然后是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省内其它各地市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差异不大,相对较弱。

 

二、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就业对口情况

院系

专业

毕业

生数

对口

人数

不对口

人数

就业

总人数

对口比例

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71

68

0

68

96%

化材学院

应用化学

76

71

4

75

95%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126

100

6

106

94%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77

55

6

61

90%

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

72

65

7

72

90%

艺术学院

美术学

200

165

23

188

88%

机电学院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125

60

9

69

87%

机电学院

应用物理学

33

21

3

24

87%

数理学院

统计学

72

55

10

65

85%

文史学院

对外汉语

75

60

11

71

85%

外国语学院

日语

39

33

6

39

85%

化材学院

化学

36

26

5

31

84%

文史学院

汉语言文学

116

96

19

115

83%

数理学院

物理

47

39

8

47

83%

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110

90

6

96

82%

艺术学院

音乐学

136

100

23

123

81%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80

200

60

260

77%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8

10

3

13

77%

信息工程学院

教育技术学

25

12

4

16

75%

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70

49

19

68

72.1%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

67

31

12

43

72%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

52

29

12

41

71%

教育学院

特殊教育

67

32

16

48

67%

文史学院

历史学

98

60

36

96

63%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113

66

41

107

62%

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129

69

56

125

55%

经济管理学院

地理科学

34

16

17

33

49%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37

17

0

17

46%

经济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64

11

20

31

18%

教育学院

教育学

65

11

49

60

18%

图3-2-1邯郸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就业对口情况

如图3-2-1所示,2014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就业对口情况,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的三个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体育教育。

专业就业对口率较低的三个专业是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

 

第四章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依据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问卷数据信息,我校对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认真分析,综合反馈结果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初次就业率统计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集中在河北,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92.35%。

其中,在河北省(含邯郸市)就业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2.57%,在邯郸市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47.96%。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流域流向符合我校“立足邯郸,面向河北,辐射周边”的服务面向定位。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8.85%,毕业生对我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80.20%。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基本稳定

我校2014届毕业生4117人,实现就业3161人,初次就业率为76.78%。

多数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占就业人数的80.65%。

毕业生以签订就业合同方式为主。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后整体工作状态稳定,仅有11.18%的毕业生选择主动离职,离职原因前三位分别为:

个人发展需要、薪资福利低、深造学习。

其中,部分毕业生更换过1—2次工作单位,主要原因为入职时间短、薪资待遇低(约2000—2500元/月),个人期望薪资在3500—4000元以上。

三、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

2014届毕业生就业行业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教育、制造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四大行业,与我校专业设置大体吻合。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86.67%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

83.0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专业教学内容与工作需要相吻合。

四、毕业生职业前景符合个人发展预期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占调查对象的43.57%。

大型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29.63%;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16.25%;其他(三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等)就业人数占10.28%。

五、毕业生职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8.93%,总体评价高。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个人能力总体满意度为97.70%;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总体满意度为96.73%;由于毕业生整体水平高,岗位适应性较强,毕业生被各类用人单位看好,并形成较为稳定的就业市场。

我校毕业生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五章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划实施

一、科学谋划学校顶层设计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我校在跨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列以来,针对如何主动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如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整体育人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积极探索和理性思考。

特别是在迎接我校办学百年庆典和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期间,确立和完善了学校的顶层设计。

学校已进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新阶段。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理念,坚持突出本科教育、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教书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培养“毕业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能上手、上手成骨干、骨干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地方强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明确的办学定位,为我校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的形成明确了方向,即以“潜心养德、倾心修能、用心践行”的校训精神为统领,构建“潜心养德、倾心修能、用心践行的育人体系”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制度”,培养社会“优秀公民,应用人才”,从而推动“与区域需求对接的学科结构和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逐步形成,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明晰的办学思路,为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构建就业工作体系

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工作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精心构建有效的就业工作体系。

概括而言,可以归纳为“一个突出”、“两个着力”、“三个保障”。

“一个突出”,即突出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就业工作运行体制建设;“两个着力”,即:

一是着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二是着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体系建设;“三个保障”,即:

一是制度保障,二是队伍保障,三是经费保障。

健全的就业工作体系,为推进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扎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一)、完善就业工作体制和制度建设

我校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完善了“学校统筹指导”,二级学院为主体工作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运行机制。

学校调整了就业工作领导机构,重新组建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纪检会监察室、招生就业办、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就业工作实施统筹指导。

二级学院健全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设。

成立了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为组长,副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学生管理工作部主任、综合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及辅导员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分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学生管理工作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二级学院将大学生就业工作列入党政联席会重要议题,定期进行研究部署,真正把大学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为进一步加强邯郸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我校先后出台了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建设、规范就业常规管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文件,比如《邯郸学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的意见》政字[2010]88号、《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则》政字[2010]89号、《邯郸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的划拨及奖惩办法》政字[2010]90号、等制度文件,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统筹指导二级学院主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并对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评价。

(二)、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我校创新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大学生职业指导课为主渠道,以各二级学院教育指导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